天華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天華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天華山自然保護區位於秦嶺中段南坡,東、南同陝西省寧西林業局接壤,西鄰佛坪縣,北與周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秦嶺主脊為界。距西安高速公路僅23公里,西安市區100公里。保護區東西寬約17.3km,南北長約24.5km,總面積25485公頃,園區森林覆蓋率達93.7%,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已調查的植物種類700餘種,野生動物260種,其中數十種是國家級重點保護動植物。園區內無任何加工採礦業,水源純淨、空氣清新,境內峰巒疊嶂,山體雄偉俊秀,有保存完整第四紀冰川時期遺留的冰川遺蹟,地質地貌景觀奇特。

基本信息

區劃範圍

天華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25485公頃,其中核心區面積9680公頃,緩衝區面積4317公頃,實驗區面積11488公頃。保護區位於陝西省寧陝縣境內,範圍在東經108°02′—108°14′,北緯33°30′—33°44′之間。

天華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天華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東以秦嶺山脈海拔2370米山峰為起點,向東南沿雞公梁山脊線經2464米峰、魯家溝梁、天心寨至楊家寨為東界,與寧陝縣新場鄉沙樹坪、同心村相接;南以楊家寨沿坡面向北,經支梁獅子包、石埡子、1606.7米、1848.6米峰至七里溝中部,再向西南經馬面牌、羅卜峪溝口、九關溝中部、2025.6米山峰至古里溝上部熊兒溝溝口為南界,與寧陝縣四畝地鎮的四畝地、嚴家坪、四樹坪、柴家關、泰山壩村相接;西以天華山主脊向北經2064.6米峰、天華山至2547.9米峰,與陝西省佛坪縣以縣界為界;北以秦嶺主脊向東經2599.8米、2458.8米、2531.2米、2704.6米山峰至2370米山峰為北界,與陝西省周至縣以縣界為界。

自然特徵

1、氣候

天華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天華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秦嶺山脈為我國氣候南北界線,冬半年內西伯利亞強冷空氣南下可翻越秦嶺南侵;夏半年內副熱帶高壓北抬西伸,勢力強大時也可越嶺北侵。保護區位於秦嶺南麓,大陸中部冷,暖氣流可“光臨”。據《中國氣象區劃圖》標明:保護區屬於北亞熱帶山地濕潤氣候,用焦金斯基的氣候陸公式,保護區氣候大陸度為50.2,受大陸性氣候影響。主要氣候特點是:雨多,雲霧多,濕度大,日照短。
1) 日照
保護區日照短缺。年日照時數1638.3小時,最多年1978年為小時,最少1964年1303.1小時。總輻射量97-110大卡每平方厘米,蒸發較強,年平均蒸發量為1221.9毫米,蒸發量大於降水量1。3倍。
2) 氣溫
保護區日極端最低氣溫為-13。1度(1975年12月15日)。最冷月為1月,平均氣溫為0.5度。11月上旬至次年3月中旬為結冰期,12月至1月,凍土最深為13厘米。最大積雪深度15厘米(1963年3月9日)。日極端最高氣溫36.2度(1976年7月31日)。最熱月為7月,平均氣溫23.3度。有個別年份也在8月。氣溫平均日較差9.2度-12度,氣溫年較差22.8度。 區內氣溫分布也有差異,受地勢影響。南部淺山區偏多,氣溫較高;中部,北部高山區偏多,氣溫較低。
3) 降水
保護區平均降水量921.2毫米,豐水年高達1230毫米(1958年)。而1966年則僅有602。8毫米的降水量,多雨年是少雨年的2倍。降水量在各季節分布不勻,春季(3-5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19.7%;夏季(6-8月)降水量430.2毫米,為年中降水量高峰季節,占46.7%:秋季(9-11月)占31%;冬季(12-2月)降水量僅有2。4毫米,為年中枯水季節,僅占2.6%;降水集中在5-10月份,占年降水量的84%;7月份為全年降水最大月,占年降水量21.7%。月降水變率大,1984年9月份降水量多達408.2毫米,1977年9月降水量僅為52毫米,相差近8倍。保護區2002年6月9日凌晨發生特大暴雨。
4) 風
保護區平均風速1.4米每秒。風向以南,西南,南風為主。全最多風向南,西南的頻率為21%,南風為18%,靜止風為55%。風速17米每秒(即8級)以上的大風日數,平均每年3-4天,集中出現在3-8月份,占年大風日數的87.5%,出現最多的1970年為12天,月際出現最多的1970年7月5天。有4年(1979年,1980年,1981年,1985年)沒有出現大風。各風向最大風速北東北,西南風,風速為12米每秒(即6級),分別在3月,4月份出現。大風危害可折毀樹枝,使人行進困難,高桿農作物易折倒。區內平均每年有7-8天的浮塵天氣。
2、地貌

天華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天華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內山嶺縱橫,溝壑交錯,地形複雜。總的地形北高南低,勢高差2403米,垂直差異很大。區內可分為高山,中山,低山河谷三種地貌類型。 高山區: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地區,主要分布在秦嶺主脈及保護區東,西,北方向周圍。中山區:海拔800~1000米的地區,主要分布在柴家關,四畝地周圍的淺山區。低山區:海拔800米以下的河谷地帶。
主要山脈:有秦嶺主脊山脈,天華山,鍾而山及光頭山等。
秦嶺主脊:位於保護區最北端,與周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交界。
天華山:地處保護區西端,與佛坪縣交界。
鍾而山:位於保護區東部,與寧西局菜子坪林場相鄰,最高海拔2464米。
光頭山:位於保護區東北部,是區內最高的山脈,海拔2676米。
3、水文
地表水
水系:區內水係為長江流域漢江水系。
河流:保護區內僅有一條水系,即蒲河。蒲河從木河橋向北又分為木河十里河。蒲河是漢江的一條主要支流。 地表水資源:年均降水量991毫米,平均地表徑流深401毫米。每平方公里產水量38萬立方米,人均占有水量2立方米。
地下水
區內地下水資源非常豐富,補給摸數為6,4259萬立方米每平方公里。
水質
保護區水質較好,符合國家規定的人畜飲水標準。PH值在6,7~7,9之間,屬於中性微偏鹼。總硬度在47,9—93,4之間,屬於軟水和中硬水。
水土流失 區內屬於疊石山區輕度水土流失區,侵蝕模數約為11500噸每平方公里每年。
4、地質
天華山自然保護區所處地理位置屬於秦嶺準地槽褶皺系中段,跨北秦嶺加里東褶皺帶,南秦嶺海西褶皺帶和南秦嶺印支褶皺帶等三個地槽內部單元。與秦嶺地槽—褶皺系總體特徵相一致,境內地質構造比較複雜,具有多期次,多級別發育特點,境內褶皺和斷裂發育,褶皺軸總體呈近東西向展布,斷裂展布則有多方向性,按其走向大致分為三組:近東西向的一組縱斷層一般較大,北東向斜斷層和北東向橫斷層次之。
5、土壤
據寧陝縣1984年土壤普查資料顯示,區內有四個土類。土體結構的特點是:土層薄,沙質高,易流失。
潮土:主要分布在沿河兩岸的河谷灘地上。
水稻土: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間谷地。
黃棕壤:分布在海拔800~1300米的中山地區。
棕壤:分布在海拔1300米以上的高山地區。

生物資源

天華山自然保護區野生動植物種類繁多,

天華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天華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森林植被類型多樣,原生植被地帶性垂直梯度分布明顯,海拔高差較大,植被垂直帶譜明顯。從山腳向山上依次為常綠落葉闊葉林、落葉闊葉林、針闊混交林、針葉林、灌叢和草甸。落葉闊葉林混生有茂盛的巴山木竹,是大熊貓冬、春季的棲息地;亞高山針葉林下混生有大片的箭竹華桔竹,是大熊貓夏居地;灌叢和草甸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地帶,是秦嶺羚牛的主要活動場所。良好的氣候、複雜的地形與生境條件,造就了這裡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具有較高的保護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天華山自然保護區是秦嶺大熊貓六大種群分布區之一——天華山種群的核心分布區,在大熊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保護區森林生態系統結構複雜,生物群落典型,森林覆蓋率達91.8%。區內有野生植物207科,760屬,1819種,可謂是秦嶺之最,其中:國家級珍稀瀕危、重點保護植物21種,省級重點保護植物14種。主要有紅豆杉秦嶺冷杉、大果青扦、太白紅杉連香樹、水青樹、野大豆水曲柳、香果樹等。保護區種子植物包含了華中、華北、中國-喜馬拉雅、中國-日本植物區系成分,充分說明了保護區植物區系的複雜性和過渡性。保護區有野生脊椎動物227種,占陝西省脊椎動物總數的30.72%。其中:哺乳動物54種,鳥類138種,爬行類21種,兩棲類8種,魚類6種。已知昆蟲2788種。屬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種類37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大熊貓、金絲猴羚牛林麝等。
保護區現有野生種子植物1528種,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9種,其中Ⅰ級保護1種,Ⅱ級保護8種;列入陝西省重點保護植物14種;野生脊椎動物227種,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28種,其中Ⅰ級保護6種,Ⅱ級保護22種;已知昆蟲2788種。
保護區共有蕨類植物24科48屬111種(包括種下類群),其區系的基本特徵是:①種類豐富,種系密度大;②優勢科明顯,大部分科內屬、種貧乏;⑧地理成分多樣,區系聯繫廣泛;①溫帶性質顯著,與熱帶蕨類植物區系有一定的親緣關係;⑤南北過渡性明顯;⑥區系具有一定古老性;⑦特有化程度高,有51箇中國特有種,以西南、華中和華北成分為主,並有1箇中國特有屬。另外,在中國特有種中有9個陝西(秦嶺)特有種。

本區共有苔蘚植物46科95屬180種(包括種下類群)。其中苔類植物14科18屬37種。蘚類植物32科77屬143種;優勢科為青蘚科、提燈蘚科、叢蘚科、羽蘚科、真蘚科絹蘚科和灰蘚科,優勢屬為提燈蘚屬、真蘚屬、青蘚屬、光萼苔屬、絹蘚屬、灰蘚屬、鳳尾蘚屬、叢本蘚屬、縮葉蘚屬、羽蘚屬仙鶴蘚屬;地理成分複雜、多樣。區系聯繫廣泛;種的地理成分統計分析表明。溫帶成分占絕對優勢。熱帶成分也占有一定比例,反映了本區苔蘚植物區系的熱帶親緣性;東亞成分也占有重要地位,有42種,其中中國-日本分布有15種;中國特有種有16種,中國特有分布中以西南區系成分為主。本區苔蘚植物區系隸屬於華中地區,但兼有多種成分。(《西北植物學報》2005年 25卷 12期,王誠吉等)

管理狀況

保護區是2002年8月,經陝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由陝西省寧西林業局蒲河林場轉型建立的以保護大熊貓及其棲息地為主的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的省級自然保護區。經科學規劃,保護區總面積25485公頃,其中:核心區面積9680公頃,占保護區總面積的38.0%;緩衝區面積4317公頃,占保護區總面積的16.9%;實驗區面積11488公頃,占保護區總面積的45.1%。保護區國有林面積占保護區總面積98.4%,四至明確,林權清楚,無爭議。保護區設定界樁200個,青石界碑10個。保護區持有寧陝縣人民政府頒發的林權證,為保護區開展保護管理工作確立了法律地位。
保護區建立後,在動植物資源保護、本底資源調查、科學研究、資源開發利用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完成了保護區劃界立標工程,為依法保護野生動植物資源奠定了基礎。保護區的森林生態系統得到較好的恢復,生態環境更加適宜於大熊貓金絲猴羚牛等珍稀野生動物棲息和生存。
組織機構:

天華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天華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管理局設立在西安市戶縣縣城。管理局設有辦公室、保護與宣教科、科研科、社區管理與多種經營科、森林公安科等部門,下設麻房子、柴家關、木河坪、馬面牌4個保護站及四畝地、馬面牌、板房溝3個檢查站、一個林業派出所和二道溝、兩河口等8個管理點。保護區現有管理工作人員60人。
保護難度:
社區村民採藥、砍柴、盜獵等;主要原因是村民的經濟狀況差,採藥是經濟收入的一大部分。
發展方向:
已有產業:食用菌栽培和經濟作物的種植。
未來發展方向:經濟林和森林生態旅遊。

科學研究:
2004年,天華山自然保護區聘請陝西省林業勘察設計院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陝西省動物研究所西北大學陝西師範大學等單位的專家和技術人員對保護區進行了綜合科學考察。
2004年,由WWF資助,保護區開展了為期一年四次的野生動物巡護監測工作。2006年至今,開展了由WWF資助的《秦嶺大熊貓及其棲息地巡護監測網路化建設》項目。
國際協作
2003年4月,世界自然基金會援助5萬元,資助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
2003年7月,由世界自然基金會資助,由省林業廳主辦,西安市林業局承辦的項目編制培訓班,保護區有2人參加培訓。
2003年7月,由世界自然基金會資助,由省林業廳主辦,老縣城保護區承辦的野外巡護培訓班,保護區有1人參加培訓。
2003年9月,由世界自然基金會資助,由省林業廳主辦,由長青保護區承辦的巡護監測培訓班,保護區有1人參加培訓。
2003年10月,世界自然基金會資助部分巡護裝備並發布大型宣傳牌一面(面積50平方米)。
2004年1月,世界自然基金會提供陝西天華山自然保護區野外巡護監測
項目經費2.8萬元。

旅遊資源

天華山森林公園地處陝西省寧西林業局機關駐地菜子坪境內,橫跨秦嶺南北,北與周至縣、戶縣相連,東與寧東林業局接壤,西與佛坪縣毗鄰,南接寧陝縣,南北長約47.5公里,總面積6000公頃。公園全境山嶺縱橫、溝壑交錯,地形複雜,秦嶺主梁東西走向,橫亘境內。秦嶺東梁海拔2964米,為公園最高點。四畝地海拔732米,為公園最低點。地勢高差2232米垂直差異很大。峰巒疊嶂,河谷深切,迂迴曲折,地形極其複雜。

園區水資源、

天華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天華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植被豐富、種類繁多,森林覆蓋率88.7%,木本約700餘種,草本植物尚未查明,公園內分布有大量國家珍貴樹種,野生動物250餘種。目前,教學、科研及社會團體入境旅遊大多集中於夏季。菜子坪已形成商業活動區,餐館、旅社、商店已有40多家。開展森林旅遊已具備一定的客源基礎,1997年來自旅遊方面的收入約有80萬元。

天華山森林公園植物垂直帶明顯,天然林比重大,其高山草甸、瀑布、野生動植物景觀獨具特色。秦嶺素以雄、奇、險、幽而聞名於世,而天華山更是無限風光,競顯風流,是鑲嵌在秦嶺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這裡峰巒疊嶂,山奇石怪,林海茫茫,雲霧繚繞,可謂“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別有一番天然情趣。園區內還有狀如石海的冰漬、神秘絕妙的溶洞、飛瀉千仞晶瑩清澈的飛瀑,縱橫交錯的溪流,以及清純透明的潭水和高山平湖,還有景色壯麗氣勢恢宏的原始森林和人工林,再加上歷史悠久的人文景觀,因此被遊人譽為陝西的“九寨溝”。人們崇尚自然,回歸自然的意識日趨增強,因此森林旅遊成為當今世界旅遊發展的新趨勢。天華山森林公園以園區內優美的自然景觀極大地豐富了區域旅遊活動的內容。森林公園作為生態保護基地,科研教育基地、森林旅遊基地,必將以其特有魅力吸引國內外賓客前去遊覽觀光。隨著公園開發建設步伐的加快,旅遊服務設施日臻完善,天華山森林公園將成為人們旅遊度假,避暑覽勝的好去處。

國家級別自然保護區—中國華北地區

北京(2個)、天津(3個)、河北(11個)、山西(5個)、陝西(9個)。

國家級別自然保護區

中國華北地區

北京市松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百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天津市古海岸與濕地自然保護區 | 中上元古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八仙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河北省昌黎黃金海岸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小五台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泥河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大海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霧靈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圍場紅松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衡水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柳江盆地地質遺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塞罕壩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茅荊壩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灤河上游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山西省陽城莽河獼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蘆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龐泉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五鹿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陝西省周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太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漢中朱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子午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化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天華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中國東北地區

遼寧省大連斑海豹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成山頭海濱地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蛇島-老鐵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仙人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桓仁老禿頂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白石砬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丹東鴨綠江口濱海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醫巫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雙台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北票鳥化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努魯兒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海棠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吉林省伊通火山群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龍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丹東鴨綠江口濱海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吉林莫莫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向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天佛指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長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大布蘇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琿春東北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查乾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雁鳴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哈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黑龍江省扎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興凱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寶清七星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饒河東北黑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豐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涼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三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洪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八岔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撓力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牡丹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五大連池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呼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南瓮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鳳凰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烏伊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勝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雙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東方紅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珍寶島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