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禪院

天花禪院

洗象池即天花禪院,位於四川省峨眉山鑽天坡上。明末始建成,名“初喜亭”,亦名“初喜庵”。海拔2070米,地勢險要,是步行登山必經之地。

天花禪院

概述

洗象池即天花禪院,位於四川峨眉山鑽天坡上。明末始建成,名“初喜亭”,亦名“初喜庵”。海拔2070米,地勢險要,是步行登山必經之地。

歷史

天花禪院天花禪院

庵前一石徹小池,徑2米,水澄清,名“洗象池”(又稱“明月池”),旁一石名“升象石”。相傳普賢曾在此汲水洗象,故名。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行能禪師(號泓川老人)改建為寺,名“天花禪院”。乾隆初,月正和尚整修寺前鑽天坡、寺後羅漢坡道路,並將洗象池改砌為六方,池畔放一石象,以附會普賢菩薩洗象之說。此後則習稱寺為“洗象池”。鹹豐、同治年間,擴建為彌勒殿、大雄寶殿、觀音殿三重大殿。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寺僧遍祥重建大雄寶殿。1953年維修。“文革”後,1984年再次維修,增建客房,並在觀音殿後新建“映月樓”,寺左建“斗岩花雨”亭。1985年寺廟移交僧人管理,監院通孝重塑佛像,整修殿堂。1986年重修觀音殿。寺院為中合院組合,木質結構,1992年監院定司修圍牆,改道路,增建前後山門。 

介紹

寺門外不遠處堅有二碑,一刻“鶴跡余古雪,猿聲出綠蘿”,一刻“菩薩曾來池涌玉泉堪洗象,眾生向上坡連雲路好鑽天”,為國民黨元老程潛所撰,四川大學教授邱少琴書。

進新建山門沿石級而上,第一殿為彌勒殿。殿門(即老山門)橫匾,上匾為“天花禪院”,下匾為“洗象池”。門上聊曰:“台榭花飛綠樹稠,石橋水隔紅麈香。”落款:“清人岷樵撰聊,一九七九年秋許肇鼎補書。”

門前月台有二碑:一刻“象池夜月”,一刻“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九月,建南師管區司令黃漢勛、四川省第五區行政督察專員陳炳光:嚴禁捕殺傷害本山猿猴”的布告。碑高1. 5米,寬0.8米。有一鐵鑄塔式化錢爐,式樣獨特,為1983年3月互通橋電機廠鑄,成都、樂山、五通信士敬獻。

殿內供彌勒佛彩繪塑像,高二米。像前供桌上一青花瓷香爐印有“清同治癸酉年(1873年)仲夏浙江信士弟子敬獻”字樣。殿後為全身彩給護法韋馱塑像。

殿兩旁為客堂,天井右為寮房,左為齊堂、廚房。客堂內有民國時期受國將領、中央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治馮玉祥贈送的楠木椅12把,椅背上題字:“提倡佛教,改善人心,精誠團結,實現和平。丁亥(1947年)夏玉祥題。”客堂懸掛字書皆是近年作品,有中國佛學院白光書聯,錦屏山人行書聯,杭州書陀吳靜初作《竹笪圖》,劍香雪作《秋菊圖》,李群久作《鷺鶿圖》等。

第二殿為大雄寶殿。殿客系1983年遍能書。殿門聯語:“妙相壯嚴花雨曼陀紛橘彩,峨眉聳翠香楚寶篆露慈雲。”殿內供普賢菩薩騎象金身,兩旁脫紗十八羅漢。殿後塑供西方三聖,金身站立蓮台之上,高約三米。殿內有銅鐘一口,高一米,徑寬一米。

天花禪院天花禪院

第三殿為觀音殿。塑供觀音大士趺坐金蓮之上。兩壁懸掛20幀觀世音書像,木鏡框,每幀高1.2米,寬0. 80米。

藏經樓上供一瓷燒千手觀音,帶座高約尺答卷,製作精良。一青銅回香爐,徑0.60米,三鼎足,上有鏤空爐蓋,工藝精湛。

寺後約300米處名“金剛咀”,建有正方形小亭,邊長3米。下為絕岩,道路艱險,常為猴群出沒之所。珍稀動物岩鴿休息其間。

寺前池下岩壁有摩岩題記,字跡陷約可辨者有“岩谷靈光”四字,“萬曆年口春刊”;“古洗象池”四字為隸書,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刻。每字縱0.5米,橫0.4米。

寺周為冷杉林,古木參天,枝繁葉茂。月朗星稀時,皎皎明月透過冷杉灑向大地,微風拂動,樹影搖曳,月色朦朧,禪室生輝。清人譚鍾岳詠《象池夜月》詩云:“仟人騎象杳何之,勝跡空餘洗象池。一月映池池貯月,月明池靜寄幽思。”“象池夜月”為峨山十景之一,名聞遐邇。

洗象池寺現任監院本道法師,四十餘歲,原籍四川省三台縣人。

寺址∶四川峨眉山市峨眉

電話∶(0833)5522295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