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鎮

天涯鎮

天涯鎮一般指天涯區,天涯區是海南省三亞市四個市轄區之一,位於海南省三亞市中西部,天涯區面積為944平方公里,天涯區中心地理坐標:東經109°26′,北緯18°18′。東鄰吉陽區,西與崖州區接壤,南臨大海,北靠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2014年成立,原名天涯鎮,因為地處天涯海角,故名“天涯區”。2015年1月,正式撤銷河西區、鳳凰鎮、天涯鎮、設立天涯區。天涯區管轄原河西管委會、鳳凰鎮、天涯鎮行政區域,人口22萬人(2014年),總計22個社區和20個行政村。

基本信息

概況

天涯鎮天涯鎮
天涯鎮轄區面積138平方公里,管轄8個村(居)委會。共有73個自然村,122個村民小組,總戶數7126戶,總人口33549人,其中漢族人口4592人,約占總人口數的13%;少數民族人口28957人,占總人口數的87%;是個少數民族人口眾多的鄉鎮。

天涯鎮地理位置優越,旅遊資源較為豐富,但仍以傳統農業生產為主。目前全鎮農用地總計12810畝,農業人口28957人。2005年,農業生產總產值為3.7億元,占社會總產值的67.5%。

2005年全鎮社會總產值為5.4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8.5%,其中第一產業產值3.7億元,增長8.97%;第二產業產值0.28億元,增長118.1%;第三產業產值1.5億元,比增長36.2%。鎮地方財政收入560萬元。同口徑增收85.5萬元,同比增長18%。農民人均收入4058元,同比增加345元,增長10.8%。

行政區劃

天涯鎮 轄1個社區、12個村:馬嶺社區黑土村、布甫村、紅塘村塔嶺村、文門村、過嶺村、華麗村、馬亮村、馬腳村、龍密村、那受村、那會村。

經濟發展

農業

在短期經濟農作物方面,可保證每造種植糧食作物面積在12000畝左右。每年種植反季節瓜菜12000多畝(包括複種)左右,目前天涯鎮反季節瓜菜種植面積已達1.2萬畝。在長期經濟作物方面主要以種植反季節瓜菜、檳榔芒果為主。

天涯鎮冬種瓜菜
近年來,天涯鎮一是不斷加大了對農業的投資力度。如投資600多萬整治了文門田洋,對各宗水庫進行加固除險,加大對各鄉村公路的修建力度等等,使農業基礎設施得到不斷完善。二是引導農民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做到“一鞏固,二發展”,即鞏固糧食生產,大力發展反季節瓜菜,大力發展熱帶經濟作物。2005年,全鎮共種植糧食麵積達31084畝,產量12060.34噸。繼續推廣優質水稻種植,引進超級水稻種植等,使全鎮插植優質稻面積比例達85%以上。三是積極幫助農民種植反季節瓜菜。近兩年創造了“天涯苦瓜”、“文門豆角”等品牌。2005年瓜菜種植面積48915畝(包括複種),比上年增加14486畝;瓜菜產量56854噸,同比增加1971噸。四是大力引導農民種植熱帶經濟作物如芒果、荔枝、檳榔等。2005年,全鎮水果收穫面積26673畝,產量達21349噸,產值(包括堅果類)達12905.9萬元,比2004年同比增加2052.25萬元,增長8.9%。

工業

天涯鎮天涯鎮

天涯鎮的工業較為薄弱,全鎮的工業龍頭企業是海王公司。其他企業主要以私營加工業為主,如馬嶺居委會居民開辦的貝殼加工業,私營企業的小規模生產,有利於幫助促進農民的增長。

第三產業

目前,天涯鎮從事第三產業的企業有熱帶海洋動物園,紅塘高爾夫球場、南山生態園等企業;塔嶺柏盈蘭花基地、9000萬元的南天生態觀光園、1億元的“非洲之窗”項目等。此外,馬嶺居委會居民開設的“海上游天涯”等項目,也已成為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收入來源。2005年第三產業總產值1.5億元,占社會總產值的27.4%,比2004年增加0.4億元,增長36.4%。

社會事業

教育狀況

天涯鎮華麗國小
全鎮共有2所初級中學(天涯初級中學、過嶺初級中學),8所完全國小和3個教學點(玉盤、力村、抱超)。共有學生8710人,其中小學生6610人,中學生2100人。全鎮國小教職工159人,中學教職工89人(其中天涯初級中學47名、過嶺初級中學42名)。

近年來,天涯鎮加大對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大,如2004年投入150萬元,對全鎮中國小進行校容校貌建設。建設了華麗國小教學樓、文門國小的圍牆,教師宿舍以及天涯中心國小的舞台等等。去年投入100萬元建造了天涯中學教學樓,對天涯中心學校舊教學樓進行全面改造,使天涯鎮的教學環境不斷得到改善。

計畫生育

天涯鎮2001年計生工作被列為省重點管理單位。2002年、2003年天涯鎮進行大刀闊斧的整治後,計生工作取得了初步成績。2004年各項指標均達到省市的要求。2005年,天涯鎮人口性別比118,符合法定率96.14%。人口自然增長率10.4‰。完成徵收社會撫養費12萬元,較好地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達的人口與計畫生育各項目標任務,榮獲市計生工作先進二類,摘掉了“省計生重點管理單位”落後帽子。

社會治安

天涯鎮共有天涯、邊防2個派出所,共有正式警力15名,保全7名,其中保全人員是鎮政府彌補各派出所警力不足而出資為其配備的,在鎮區主要路段設定2個治安崗亭。此外,2006年9月,天涯鎮購置4輛警用機車,組建一支7人的綜合執法隊,與天涯派出所、邊防派出所形成治安聯動機制,共同行動。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中,天涯鎮嚴格認真落實責任制,積極開展嚴打整治鬥爭工作,全面落實“打防控”目標管理。在全鎮形成鎮村二級責任網路,建立“以防為主”的多層次、全方位、橫到邊,縱到底,到崗、到位,到人的治安責任網路。各村(居)委會組建一支10人的治安巡邏隊,天涯和邊防派出所都有一支10人的強有力的治安聯防隊,各自然村也有3—5人的治安護村人員。

小城建設

天涯鎮建設規劃圖
近幾年,天涯鎮加大了對小城鎮建設的投資力度,如引進投資600多萬元修建了新的市場,搬遷了在鎮主幹道的舊市場。完成了天涯鎮總體規劃,投資600多萬元從海坡鋪設自來水管到鎮區,解決了長期由於地下水不合格導致居民用水難問題。投資130多萬元對鎮主幹道兩旁進行改造,安裝了路燈、對公路兩旁進行全面綠化,初步建成了鎮商業區等等,使城鎮基礎設施得到明顯改善。

招商引資工作狀況

天涯鎮招商引資建設的項目共8個,大宗投資資金3﹒6億元,固定資產投資7210萬元,流動資金投資2750萬元;如去年,天涯鎮已與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公司就投資1億元的“非洲之窗”和投資1千萬元的“文門村千年黎寨旅遊項目”的建設達成了初步的開發合作意向。

西線鐵路建設工作

天涯鎮西環線鐵路

西環鐵路提速改線工程是省、市重點建設項目,途經天涯鎮5個行政村,涉及2萬多人口。在征地、拆遷過程中,組織搬遷墳墓220多座,拆遷房屋89間,共處理土地糾紛21宗,確保項目施工順利進行,圓滿地完成了西環鐵路提速改線征地、拆遷工作,受到省市相關部門領導的好評。

文明生態村建設情況

天涯鎮堅持從天涯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出發,緊緊圍繞“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加快農民致富奔小康”這箇中心,緊緊依靠廣大人民和基層黨組織,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參與文明生態村的創建工作,先後創建文門上村、力村等33個文明生態村。在這33個文明生態村的創建活動中,總投入資金1173.46萬元,發動幹部民眾投勞26000人次,完成村道建設18.263公里。拆除違章建築47間,幫助183戶農民進行改水改廁,完成民房改造192間,推廣沼氣池建設153個。引導農民種植檳榔35000株,扶持153戶農民養豬306頭。為各村(居)委會建設文化室8間,配備圖書4982冊,建設籃排球場8個,舞台2個,宣傳欄10個,購買電視14台等等。

天涯鎮在創建文明生態村的過程中,首先是健全組織領導機制和目標責任制,加強對創建工作的管理。其次是進行廣泛的宣傳發動,創建良好的民眾及輿論基礎。再次是把創建工作與發展當地經濟結合起來,不斷提高民眾的思想認識,為文明生態村的維護奠定堅實基礎。

名村

天涯鎮文門村
天涯鎮文門村,位於天涯鎮北5公里處,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純黎族聚居的村莊,是海南著名的“千年古寨”。

相傳,南朝隋初,冼夫人撫定海南千餘黎峒,委白虎將軍南來文門寨設壇,與諸峒黎首歃血盟誓:齊心歸化中國。從此,文門寨成為瓊南最早接受朝廷招撫、沐浴中原教化的古老村寨之一。隋文帝時,特賜臨振縣(今三亞市)為冼夫人湯沐邑(封地)。

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欽差大臣苗曹湯、太守程哲、范雲梯等三人奉命來海南,巡視至文門,但見:四圍青山懷抱,左右蟠龍向海,得水藏風,祥雲紫光泛起。因此,他們便認定此地為福地,決定駐節其中,並定“文門”為村名,以敷揚文教。

天涯鎮天涯古道
古代,從漢民環居的天涯海濱進入黎族山區只有一條通道----“石門子”。古與今,山與海,黎與漢,封閉與開放,蠻荒與文明,都要通過這道“門”來吐納、轉化。現今,文門一帶遺存的“天涯古道”、“石門子”等古蹟,都是歷史的見證。

文明的文門人,發揚保護生態的優良傳統,創造了極為優越的生產環境和人居環境。村子四周青山環繞,地理雄奇。山上山下,村里村外,房前屋後,田間地頭,處處可見綠蔭如蓋的林木與肖形狀物的奇石。山上山下1000畝林木,以及散布在田間地頭、山谷湖畔的“驚天石”、“欽差石”、“官帽石”等巨石,至今保存完好。

改革開放以來,村民大種果木,尤其是椰子、檳榔等熱帶經濟作物,家家如園林,戶戶花果香。
近年來,黨和國家領導人江澤民胡錦濤朱鎔基賈慶林、吳官正等先後到文門村視察,使文門村幾乎成為黨和國家領導人視察海南時必到的黎族村莊。

奇珍異石

土龍湖邊小山包上的石頭,最為集中,保護得很好。山頂左側大石為“雙桅帆”,右側石似“海豚”,海豚在為雙桅帆下水遠航喝采。它們之下,一群黑黝黝的巨石錯亂堆壘,仿佛一群水牛爭先恐後奔下土龍湖。

天涯鎮驚天石
驚天石 文門石族之王,鼎峙在文門村天涯古道旁一個禿露的山崗上。其高約11米,周長約85米,石身後部約三分之一處被雷火震裂,形成約2m×11m的長方形大裂口。裂口兩壁平直如刀切,從西面向東眺望大石,可以透見裂口銜著背面一幅青山,狀如一屏畫幕,鑲掛在石頭上。

相傳清朝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欽差苗曹湯駐節文門村,辟“貢果園”,曾憑此石設壇祭天,祈禱太平,恩澤百姓。有道士路過,憑仰多時,口占“石破天驚、逢凶化吉”,遂乘風而去。太守程哲聞此說,乃稱此石為“驚天石”。又傳太守范雲梯曾到此摩崖題刻。
傳說此石原來是一頭活著的恐龍。有一年,文門地區發生雷災,天空中霹靂隆隆,山坡上雷火滾滾,眼看那雷火就要燒向文門村,危及村莊田園。這時,這頭神勇的恐龍,奮不顧身,橫地一臥,伸足甩尾向雷陣撲去。轟然一聲驚天動地的巨響,雷火滅了,巨龍也被擊斷尾腹部,倒伏在山岡上。其屍體隨之化成了今天的驚天石。

從地表物象的遺留獲悉,文門地區在古代確曾發生過大雷災。有這么一墩巨石裸露在光禿禿的山岡上,它必然首先遭受雷電的攻擊。當雷電發生強烈的爆炸之後,其攻擊進程也隨之消失,這在客觀上保護了文門村莊的安全。由於這一巨石給予文門村很大的好處,所以全村百姓感恩不盡,公認它是鎮村之寶,共同膜拜它為天神。村裡有一個定例,誰家蓋房屋都不能開門窗沖照此一神石,以免觸犯天怒。

天涯鎮欽差讀書石
欽差讀書石 傳說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欽差大臣苗曹湯巡邊到崖州,在馬嶺海濱巨石上摩刻“海判南天”幾個大字,後在天涯古道旁忽見此巨石奇特,有石床二張,便在石上休憩。欽差大人看見山巒環抱,田野秀美,一片明媚,不禁生出讀書人的那份雅趣,一邊讀書,一邊養神,悠悠然自得其樂。後召來文門黎家兒童,倚石教書,傳授知識。欽差大臣的雅興與風範,在古時蠻荒的崖州,著實讓這奇石披上幾道光環。

官帽石 傳說北宋時期,一位官員因上書變法新政而觸怒宋神宗,最終遭貶海南島。貶謫路苦。路前方,是無盡的落寞;身後方,是天下蒼生。一日,他踽踽獨步到天涯海角,路過“官帽石”,發現該石高大雄壯,巍峨聳立,猶如一頂威嚴的官帽。於是,情不自禁地伸手撫摸石頭。突然,一道亮光從石縫中閃出,飄向北方,很快消失。

沒多久,朝廷一道聖諭讓該人官復原職。從此,“官帽石”披上一道神奇的霞光,由此得名。

(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南省行政區劃 (註:海南省人民政府還有一個縣級編制的派出機構海南省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辦事處
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存在領土爭議,部份島嶼未實際統治。)(參見:海南省行政區劃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