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池庵

天池庵

天池庵位於廣東省鬱南縣連灘鎮上橋村,距縣城72公里。中國民間藝術之鄉一-一鬱南縣連灘鎮境內,距鎮府所在地10公里。 據民國桂玷總纂的《舊西寧縣誌》載:天池庵在上橋村天塘山,清順治十八年 (1661)由定峰長老創建,乾隆三十三年(1768)重修,光緒七年(1881)由地方紳董募資增築堂宇,更為式廊。

基本信息

簡介

天池庵天池庵
天池庵位於東崖西麓,與太白書堂近鄰,省級重點寺院。因院內有泉出 石罅,下鑿石池,名“天池”,故以此名庵。天池呈方口形,邊寬1.5米,深1.4米。久旱不涸,久雨不盈,天池水請冽,甘甜可口,為優質礦泉水。相傳李白以此美泉釀造,招待詩友,自己也常常酩酊大醉。酷暑炎夏,小憩池邊,頓感愜意。天池庵前有約100平方米的荷花池,遊人觀賞荷花,悠閒別致,鬧中取靜,心曠神怡。

從“天池”南行,上一小台階,就到了東崖广場設計精美,既方又圓,四道出口,中有噴水池,明渠半邊環繞。四周屋舍鱗次櫛枇,寺院、居民、賓館、商店連成一體,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廣場東為省級重點寺院立庵,佛教協會在此辦公。立庵的牆為黃色,天池庵也塗黃色,有些廟搶塗白色,寺廟顏色有什麼講究嗎?據傳佛祖釋迦牟尼告誡弟子要穿“壞色衣”,顏色不能太鮮艷,白色為本色,黃色表示莊重。所以九華山寺廟顏色以白色為主,也有塗黃色的,同時也表示同民居的區別。

建築歷史

據民國桂玷總纂的《舊西寧縣誌》載:天池庵在上橋村天塘山,清順治十八年 (1661)由定峰長老創建,乾隆三十三年(1768)重修,光緒七年(1881)由地方紳董募資增築堂宇,更為式廊。這兒古木交蔭,石徑嶸確,地最幽勝。庵外池水清流,纖塵不染;池旁有大石一座,內有涵洞可容五六人小憩。邑人欽賜翰林楊華春題有“龍躍天池”匾額。明代廣東狀元倫文敘、清代進士李調元曾在此留下了 :“水淺魚游肚拖地,山高龍過脊挨天” 與“高梘蒼松留野鶴,上橋喜鵲報春秋”的千古絕唱。

景區四奇

景區布局以奇山靈庵和農業生態游為主題,注重野趣、奇趣、清幽、閒適。有天池古庵、龍躍天池、銀窿探秘、觀音坐蓮、百鳥投林、龍脊挨天、天池玉泉、望君夕照等景點。

其吸引人之處有四奇:

一、是主庵的正前方和左側砌牆,沒有正門,而是在右側開設了“偏門”。

二、是庵內的天井沒有下水道,但無論雨量有多大,天井都不會積水。

三、是庵的後面是茂密的樹林,而枯葉從不落到屋頂瓦面上。

四、是在整個建築區內極少昆蟲生存,使其顯得更為幽雅。

碑記二則

天池庵天池庵碑記

天池庵天池庵

天塘山,西邑癢中悅也。層巒疊遍,磴道雲 ,山坎有池,泉盈石涸。翠入 林開,洞池形。大觀覽勝。辟者目下,皆不暇給。地靈山奇,令人若有思而無所思,故程公記有八景,因昔年孫氏結茅,居歲而去。遂付之春風夏雨,秋月冬霜。洎辛卯,定峰長老采其勝跡,創居之商於予,不能給孤長者也。領請於本州府允,金尊戒碟,復靈留普天福蔭,於今印冊制文,率勸迨為孫榮,大興四無量,僧經帖施,山及池遂潯。募化廣稿,津梁籍成。沐浴更衣,大士予其中,處淡薄以明志,越二年,僧人方始德,傳之貞羅錦行者,其徒再拜禮,於丁西年九月吉日竣工,造跋煥采,天工巧奪,一埃一滴皆不日末也。古庵勝跡,故弟施者為也。受者幻也,刻石事者亦幻也,刻與不刻,無不可者也。然靈鷲鹿苑皆雲記也。三善上人,既開三載者也。謂歟,若天后之陀羅錦行者,庶幾馳騁昭光,掌視屬文。邑不於斯乎。是為序。

重埸佛相修庵神龕門樓碑記

天池庵天池庵

天池庵 ,林幽石奇水秀。登臨之美,前人之述備矣。然美不勝美,因人而彰 ,固幸始創之有人,尤宜修葺於不替。癸未之歲,住特靈空師惜其毀舊,愛叩緣信等以重修之。歷甲申乙酉乃落成。於是殿宇輝煌,金碧照耀,立雕龕之肅穆。長新慧福,瞿曇造門樓,而窈深 聽祈園須達。夫斯境也,孫氏而啟草莽,定峰而動垣墉,迨金戎尊西司,西司鐸克成大觀,厥後廢墜賴十方而重建者,復有月邱師焉。今若無增飾者,而使林泉無沒,而使林泉無沒,成跡 湮,尚可以焉。美乎,然則是舉也。所以織夙昔之為芳,亦垂於無既矣。因立於碑,以碑以志之雲。邑庠 范存仁 手拜贊乾隆三十年歲次乙酉冬月吉旦立住持比丘靈徒比丘靈徒真潔淨徒孫智清共捐銀拾玖兩陸錢另眾信銀拾壹兩肆錢六分

歷史價值

據現有的“天池庵碑記”刻文,文內“孫氏而草莽,定峰而動垣鏞”、“既開三載”說明立碑人乃定峰長老的第四代傳人,推上下200餘年乃是同治年是與萬曆相符的。碑文“故程公記有八景”,可知古已有“天池八景”,可知此地確是“地靈山奇”之處。今重修建,作縣文物而加以保護,並開拓其旅遊事業,乃是歷史之回聲,時代之趨勢,勢在必行也。

當地特產

天池庵天池庵

新興裹蒸粽新興裹蒸粽,以軟、香、滑取勝,尤其是味道,在廣東裹蒸粽中無出其右者!其炮製方法靈活多樣,不拘一格,但主流是大同小異。新興裹蒸粽用當地冬葉包裹糯米、綠豆、豬肉、腊味等配料,精工包制後,置大鍋中用猛火、高溫煮8小時左右而成。新興裹蒸粽分為三種:糯米粽、粘米粽、灰水粽;以冬葉包裹的為常見,而以芒葉包制的,味道尤其清香。灰水粽在每年的端午節最盛行,因為灰水粽色澤金黃,晶瑩透明,適合冷吃,在夏季可做清涼解渴的食品。

每逢新春佳節,各家各戶以裹蒸粽作為贈品給親友品嘗。遠在外地的人,到新興來,忘不了搜羅裹蒸粽,帶著濃郁的鄉親,滿載而歸。

天池庵天池庵

灰水涼粽

1.成品特色:粽子呈琥珀色,晶亮好看。

2.配料比例:糯米,紅糖汁。

3.加工方法:先把糯米(或稱江米)浸泡半日,再用粽葉將泡過的糯米包成o.25公斤或者o.5公斤重的一個的長形大粽子。再將清水浸泡稻草 灰,然後將此稻草灰水過濾,用過濾好的水煮粽子4個小時,熟後涼至室溫待吃。

4.吃法:灰水粽若是熱吃,卻有點澀口;涼吃則滿口清爽。若蘸白糖吃,其味平乎;但如淋上紅糖汁吃,立即甜香異常。一般的吃法是切 成大拇指般大小的塊狀,然後淋上紅糖汁,更顯甜香入味。

5.操作要點:稻草灰水要過濾後才能用來煮粽子。

6.別稱:馬腳桿(四川俗稱)

7.貯存:熟後放入瓮壇里每次燒水時加熱使其不壞,也可放入冰櫃中保存

當地做法 材料:1,買糯米,一包粽葉,一把線(超市里有粽線賣,剪好的,長度剛好),去殼的綠豆(400克),一袋速凍的栗子。2,回家後把米(1.5kg),綠豆和粽葉分開泡。將粽葉全部浸在冷水裡。3,米和綠豆浸了一天,瀝乾。4,粽葉沖洗乾淨,瀝乾。

1,粽葉折一條窄邊捲起。 2,然後將粽葉折成漏斗型。 3,加糯米,綠豆,栗子,再加綠豆。 4,再在外面包一層粽葉,外面的粽葉不用包到底,小漏斗就成了大漏斗。 5,再加糯米,餡不要加太多,7分滿就好.左右兩邊的粽葉向內摺疊。 6,把對著自己的小尖角折上去。 7,外面的粽葉翻下來.用棉繩紮緊。 8,包好了,和拳頭差不多大。 9,接下來就是煮粽子了,加冷水,大火燒滾,再用小火燜。讓粽子留在裡面自然冷卻。

九華山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