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成[古代帝王年號]

天成[古代帝王年號]

天成,古代帝王年號名稱。南朝梁閔帝蕭淵明、唐朝時期安慶緒、五代後唐明宗李嗣源、越南李佛瑪等曾用此年號。

基本信息

1、南朝梁閔帝蕭淵明時的年號

2、唐朝時期安慶緒的年號

3、五代後唐明宗李嗣源時的年號

4、越南李佛瑪的年號

5、隋末唐初操師乞年號始興的另一種寫法。

6、隋朝末期唐朝初期領袖林士弘年號太平的另一種稱呼

7、隋朝末期唐朝初期領袖,齊政權高開道年號始興的另一種稱呼

南朝梁貞陽侯蕭淵明年號

天成(555年五月—十月)是南朝梁政權貞陽侯蕭淵明的年號,總計6個月。

紀年

天成 元年

公元 555年

乾支 乙亥

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權年號

天保(550年五月—559年十二月):北齊政權北齊文宣帝高洋年號

大定(555年正月—562年正月):西梁政權梁宣帝蕭詧的年號

建昌(555年—560年):高昌政權麴寳茂年號

開國(551年—568年):新羅真興王的年號

唐朝安史之亂時安慶緒年號

天成(或作天和、至成,757年十月-759年三月)是唐朝安史之亂時安慶緒的年號,總計3年。

紀年

天成 元年 二年 三年

公元 757年 758年 759年

乾支 丁酉 戊戌 己亥

大事記

757年

安慶緒殺安祿山。

郭子儀收復長安。

逝世

757年

安祿山被兒子安慶緒所殺。

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權年號

至德(756年七月-758年二月):唐肅宗的年號

應天(759年正月—三月):安史之亂領袖史思明之年號

大興(738年—794年):渤海文王大欽茂之年號

天平寳字(757年八月十八日—765年一月七日):奈良時代孝謙天皇、淳仁天皇、稱德天皇之年號

贊普鍾(752年—768年):南詔領袖閣羅鳳之年號

後唐明宗李嗣源年號

天成(926年四月-930年二月)是後唐明宗李嗣源的年號,總計5年。

楚武穆王馬殷用該年號(927年六月-930年,天成二年-四年)。馬殷927年被後唐冊封為楚國王,同年建國,以此計算,天成為馬殷的第一個年號。也有按照馬殷被後梁封為楚王(907年)時開始計算,則第一個年號為開平。

閩嗣王王延翰、惠宗王延鈞亦用此年號。

荊南武信王高季興從926年四月開始用此年號,到928年六月稱臣於南吳止。929年五月荊南文獻王高從誨謝罪於後唐,七月復用後唐天成年號。

紀年

天成 元年 二年 三年 四年 五年

公元 926年 927年 928年 929年 930年

乾支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大事記

926年

契丹消滅渤海國。

927年

後唐冊封馬殷為楚國王。馬殷仿效朝廷體制,改潭州為長沙府,作為國都,並在長沙城內修宮殿,置百官,建立了一個名副其實的獨立王國。

929年

高季興死,後唐明宗追封他為楚王。同年,高從誨繼立。

930年

馬殷死,次子馬希聲繼承楚國王位。

逝世

929年

天成三年十二月十五日(929年1月28日),高季興,十國時南平地方政權領袖。

930年

馬殷,五代十國時期楚國開國君王。

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權年號

順義(921年二月至927年十月):吳—楊溥之年號

乾貞(927年十一月至929年十月):吳—楊溥之年號

大和(929年十月至935年八月):吳—楊溥之年號

寶正(926年至931年):吳越—錢鏐之年號

白龍(925年十二月至928年二月):南漢—劉龑之年號

大有(928年三月至942年三月):南漢—劉龑之年號

天應(927年):大長和—鄭隆亶之年號

尊聖(928年至929年):大天興—趙善政之年號

天顯(926年二月至938年):契丹—耶律阿保機、耶律德光之年號

甘露(926年至936年):東丹—耶律倍之年號

同慶(912年至966年):于闐—尉遲烏僧波之年號

延長(923年閏四月十一日至931年四月二十六日):日本醍醐天皇年號

天授(918年—933年):高麗—高麗太祖王建之年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