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年號列表

中國是歷史上最早使用年號紀年的國家。第一個年號出現在西漢漢武帝時期,年號為建元(前140年—前135年)。此前的帝王只有年數,沒有年號。此後使用年號的傳統一直延續到20世紀初期。 中國皇帝在即位時往往會改元,換一個新的年號重新紀元;明清以前的很多皇帝在位時也常常因為各種原因而改元。明清的皇帝則都只有一個年號,因此也常常用年號來稱呼皇帝,例如康熙帝。一般改元從下詔的第2年算起,也有一些從本年年中算起。 本列表包括了中國歷史地理學範圍內,在中國歷史上各朝代、地方割據政權、民變政權、少數民族政權所使用的年號,本表介紹為唐朝以前。

凡例

年號索引大體按照中國傳統的朝代分章節,該朝代同時期的其他政權年號列於該朝代之後,並分別以時間順序排列。

每一條年號包括年號名稱,使用該年號的君主名稱,起訖時間和使用年數(不足一年的則為使用月數),其他需要說明的事項,則會在備註中說明。開始和結束時間不明的則使用“?”代替。在年中改元或終止使用年號的,則在年份後按照傳統習慣註明農曆月份。灰色背景的年號為用其他政權的年號。

下文均用此參考資料。

漢朝時期

西漢

更多資料:前元、中元和後元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漢武帝(在位:前141年—前87年二月)
建元前140年—前135年6年
元光前134年—前129年6年
元朔前128年—前123年6年
元狩前122年—前117年6年
元鼎前116年—前111年6年
元封前110年—前105年6年
太初前104年—前101年4年
天漢前100年—前97年4年
太始前96年—前93年4年
征和前92年—前89年4年又作延和
後元前88年—前87年2年此年號有爭議,有人認為可能不是年號,詳見本年號條目正文
漢昭帝(在位:前87年—前74年四月)
始元前86年—前80年七月7年
元鳳前80年八月—前75年6年
元平前74年1年七月漢宣帝即位沿用
漢宣帝(在位:前74年—前49年)
本始前73年—前70年4年
地節前69年—前66年4年
元康前65年—前61年二月4年2個月
神爵前61年三月—前58年4年
五鳳前57年—前54年4年
甘露前53年—前50年4年
黃龍前49年1年
漢元帝(在位:前48年—前33年)
初元前48年—前44年5年
永光前43年—前39年5年
建昭前38年—前34年5年
竟寧前33年1年六月漢成帝即位沿用
漢成帝(在位:前33年—前7年)
建始前32年—前28年二月4年2個月
河平前28年三月—前25年4年
陽朔前24年—前21年4年
鴻嘉前20年—前17年4年
永始前16年—前13年4年
元延前12年—前9年4年
綏和前8年—前7年2年二年四月漢哀帝即位沿用
漢哀帝(在位:前7年—前1年)
建平前6年—前3年4年二年六月改元太初元將,同年八月又改回建平二年
太初元將前5年六月—八月3個月又作太初
元壽前2年—前1年2年或作元受,二年九月漢平帝即位沿用
漢平帝(在位:前1年—5年)
元始1年—5年5年居延漢簡中這個年號被用至元始二十六年
漢少帝(在位:6年—8年十一月)
居攝6年—8年十一月3年這時王莽攝政,代行皇帝之權
初始8年十一月1個月或作始初

新朝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王莽(在位:9年—23年)
始建國9年—13年5年或作建國
天鳳14年—19年6年也作始建國天鳳上戊、始建國天鳳
地皇20年—23年九月4年也作始建國地皇上戊、始建國地皇

更始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漢更始帝(在位:23年二月—25年九月)
更始23年二月—25年九月3年
新朝之後,更始至東漢初建立的各政權年號
年號起訖時間君主使用時間備註
漢復23年七月—34年十月隗囂12年又作復漢、朔寧。十一年隗純沿用
龍興25年四月—36年十一月公孫述12年
建世25年六月—27年閏正月劉盆子3年一作建始

東漢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漢光武帝(在位:25年—57年二月)
建武25年六月—56年四月32年
建武中元56年四月—57年2年一作中元。二年二月漢明帝即位沿用
漢明帝(在位:57年—75年)
永平58年—75年18年十八年八月漢章帝即位沿用
漢章帝(在位:75年—88年)
建初76年—84年八月9年
元和84年八月—87年七月4年
章和87年七月—88年2年二年二月漢和帝即位沿用
漢和帝(在位:88年—105年)
永元89年—105年三月17年
元興105年四月—十二月9個月
漢殤帝(在位:106年)
延平106年1年八月漢安帝即位沿用
漢安帝(在位:106年—125年)
永初107年—113年7年
元初114年—120年四月7年
永寧120年四月—121年六月2年
建光121年七月—122年三月2年
延光122年三月—125年4年四年三月北鄉侯劉懿即位沿用;同年十一月漢順帝即位沿用
漢順帝(在位:125年—144年)
永建126年—132年三月7年
陽嘉132年三月—135年4年
永和136年—141年6年
漢安142年—144年四月3年
建康144年四月—十二月9個月八月漢沖帝即位沿用
漢沖帝(在位:144年—145年)
永憙145年1年或作元嘉、永嘉、永熹。正月漢質帝即位沿用
漢質帝(在位:145年—146年)
本初146年1年閏六月漢桓帝即位沿用
漢桓帝(在位:147年—167年)
建和147年—149年3年
和平150年1年
元嘉151年—153年五月3年
永興153年五月—154年2年
永壽155年—158年六月4年
延熹158年六月—167年六月10年
永康167年六月—十二月6個月
漢靈帝(在位:168年—189年)
建寧168年—172年五月5年
熹平172年五月—178年三月7年
光和178年三月—184年7年
中平184年十二月—189年三月6年
漢少帝(在位:189年四月—189年九月)
光熹189年四月—八月5個月
昭寧189年八月—九月2個月
漢獻帝(在位:189年—220年)
永漢189年九月—十二月4個月
中平189年十二月1個月十二月,“詔除光熹、昭寧、永漢三號”,復稱中平六年
初平190年—193年4年
興平194年—195年2年
建安196年—220年二月25年
延康220年三月—十月7個月
東漢時期建立的其他政權的年號
年號起訖時間君主使用時間備註
神上張曼成約在中元年間。《後漢書》和《資治通鑑》都未言建年號之事,李兆洛《紀元編》載:“張曼成,神上。”其注云“見《類聚考》,不知所本。”

三國

曹魏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曹丕(在位:220年—226年)
黃初220年十月—226年7年七年五月魏明帝曹睿即位沿用
曹睿(在位:226年—239年)
太和227年—233年正月7年
青龍233年二月—237年二月5年
景初237年三月—239年3年三年正月齊王曹芳即位沿用
曹芳(在位:239年—254年)
正始240年—249年四月10年
嘉平249年四月—254年十月6年
曹髦(在位:254年—260年)
正元254年十月—256年五月3年
甘露256年六月—260年五月5年
曹奐(在位:260年—265年)
景元260年六月—264年五月5年
鹹熙264年五月—265年2年
曹魏統治地區出現的其他割據勢力的年號
年號起訖時間君主使用時間
紹漢237年七月—238年八月公孫淵13個月

蜀漢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劉備(在位:221年—223年)
章武221年四月—223年四月3年
劉禪(在位:223年—263年)
建興223年五月—237年15年
延熙238年—257年20年
景耀258年—263年七月6年
炎興263年八月—十一月5個月

孫吳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孫權(在位:229年—252年)
黃武222年十月—229年四月8年
黃龍229年四月—231年3年
嘉禾232年—238年八月7年
赤烏238年八月—251年四月14年
太元251年五月—252年正月2年
神鳳252年二月—四月3個月
孫亮(在位:252年—258年)
建興252年四月—253年2年
五鳳254年—256年十月3年
太平256年十月—258年十月3年
孫休(在位:258年—264年)
永安258年十月—264年六月7年
孫皓(在位:264年—280年)
元興264年七月—265年三月2年
甘露265年四月—266年七月2年
寶鼎266年八月—269年九月4年
建衡269年十月—271年3年
鳳凰272年—274年3年
天冊275年—276年六月2年
天璽276年七月—十二月6個月
天紀277年—280年三月4年

晉朝

西晉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晉武帝(在位:266年—290年)
泰始265年十二月—274年10年
鹹寧275年—280年四月6年
太康280年四月—289年10年
太熙290年正月—四月4個月
晉惠帝(在位:290年—306年)
永熙290年四月—十二月9個月
永平291年正月—三月3個月
元康291年三月—299年9年
永康300年—301年四月2年
永寧301年四月—302年十一月2年
太安302年十二月—303年2年或作大安
永安304年正月—七月、十一月8個月七月改元建武元年,同年十一月復稱永安,次月又改元為永興元年
建武304年七月—十一月5個月同上
永興304年十二月—306年六月3年
光熙306年六月—十二月7個月十一月晉懷帝即位沿用
晉懷帝(在位:306年—313年)
永嘉307年—313年四月7年
晉愍帝(在位:313年—316年)
建興313年四月—317年三月5年也有隻記到晉愍帝投降前趙時的建興四年。前涼多位君主沿用該年號
西晉統治地區出現過的其他年號
年號起訖時間君主使用時間備註
太平300年十二月—301年正月趙廞2個月《晉書·惠帝紀》:永康元年十二月“益州刺史趙廞與洛陽流人李庠....據成都反。”《資治通鑑》考異:“《晉春秋》雲‘建號太平元年’。他書無之。”
建始301年正月—四月司馬倫4個月《晉書·惠帝紀》記載:永寧元年正月趙王倫篡帝位。《趙王倫傳》說篡帝位,大赦,改元建始。
神鳳303年五月—八月劉尼、張昌4個月張昌以山東縣吏丘沈為天子,更名為劉尼,稱國號“漢”。建元神鳳。

東晉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晉元帝(在位:318年—322年)
建武317年三月—318年三月2年
大興318年三月—321年4年或作太興
永昌322年—323年二月2年閏十月晉明帝即位沿用
晉明帝(在位:322年—325年)
太寧323年三月—326年正月4年三年閏八月晉成帝即位沿用
晉成帝(在位:325年—342年)
鹹和326年二月—334年9年
鹹康335年—342年8年八年六月晉康帝即位沿用
晉康帝(在位:342年—344年)
建元343年—344年2年二年九月晉穆帝即位沿用
晉穆帝(在位:344年—361年)
永和345年—356年12年
昇平357年—361年5年五年五月晉哀帝即位沿用。前涼沿用該年號
晉哀帝(在位:361年—365年)
隆和362年—363年二月2年或作崇和
興寧363年二月—365年3年三年二月晉廢帝即位沿用
晉廢帝(在位:365年—371年)
太和366年—371年十一月6年
晉簡文帝(在位:371年—372年)
鹹安371年十一月—372年2年二年七月晉孝武帝即位沿用
晉孝武帝(在位:372年—396年)
寧康373年—375年3年《魏書》錯寫作康寧
太元376年—396年21年二十一年九月晉安帝即位沿用
晉安帝(在位:397年—418年)
隆安397年—401年5年或作崇安
元興402年—404年3年胡三省注《資治通鑑》:元年三月,元顯敗,復隆安年號。桓玄尋改曰大亨。玄篡,又改曰永始。
大亨402年三月—十二月1年同上
義熙405年—418年14年403年—404年桓玄篡位
晉恭帝(在位:419年—420年)
元熙419年—420年六月2年
東晉統治地區出現的其他年號
年號起訖時間君主使用時間備註
建康319年四月—320年五月司馬保2年
鳳凰370年八月—九月李金銀、李弘1年《晉書·廢帝紀》作九月反;《資治通鑑》作八月反,九月平
桓楚政權年號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桓玄
永始403年十二月—404年五月2年初作建始
桓謙
天康404年—405年二月2年或作天安

十六國時期

前趙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劉淵(在位:304年—310年)
元熙304年十月—308年九月5年
永鳳308年十月—309年四月2年
河瑞309年五月—310年六月2年
劉聰(在位:310年—318年)
光興310年七月—311年五月2年
嘉平311年六月—315年二月5年
建元315年三月—316年十月2年
麟嘉316年十一月—318年六月3年
劉粲(在位:318年)
漢昌318年七月—九月3個月
劉曜(在位:318年—328年)
光初318年十月—329年八月12年或作佐初
太和見於《魏書》,一般認為是石勒的太和年號之誤
前趙統治地區出現的其他勢力年號
年號起訖時間君主使用時間備註
平趙320年六月句渠知1個月

成漢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李特(在位:303年)
建初303年—304年九月2年元年二月李流即位沿用
李雄(在位:304年—334年)
建興304年十月—306年六月3年
晏平306年六月—310年5年或作宣平
玉衡311年—334年24年二十四年六月李班即位沿用,十月李期即位沿用
大武一般認為大武年號並不存在。《晉載記》中稱“改元大武”,乃是該書轉寫《三十國春秋》誤寫“改年大成”所致。“改年大成”又是因為成漢國號“大成”,《魏書》稱“雄稱帝,號大成,改元晏平”之誤。
李期(在位:334年—338年)
玉恆335年—338年三月4年鍾淵映認為《華陽國志》沒有玉衡,只有玉恆,可能是玉衡是李期所改,李雄並沒有改元玉衡,而記載錯誤,誤以為是李雄年號;也有可能是李期沒有改元,而是沿用李雄年號。但是這兩個年號無從考質
李壽(在位:338年—343年)
漢興338年四月—343年6年六年八月李勢即位沿用
李勢(在位:343年—347年)
太和344年—346年九月3年
嘉寧346年十月—347年三月2年

前涼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張寔(在位:314年—320年)
建興317年—320年五月4年用晉愍帝年號,作建興五年到八年。一作永安
張茂(在位:320年—324年)
建興320年六月—324年四月5年用晉愍帝年號,作建興八年到十二年。一作永元
張駿(在位:324年—346年)
建興324年五月—346年四月23年用晉愍帝年號,作建興十二年到三十四年。一作太元
張重華(在位:346年—353年)
建興346年五月—353年8年用晉愍帝年號,作建興三十四年到四十一年。一作永樂
張祚(在位:353年—355年)
和平354年—355年九月2年
張玄靚(在位:355年—363年)
建興355年閏九月—361年十一月6年用晉愍帝年號,作建興四十三年到四十九年
昇平361年十二月—363年七月3年用晉穆帝年號,作昇平五年到七年。一作太始
張天錫(在位:363年—376年)
昇平363年八月—376年八月14年用晉穆帝年號,作昇平七年到二十年。一作太清
前涼統治地區出現的其他勢力年號
年號起訖時間君主使用時間備註
鳳凰386年二月—十一月張大豫10個月

後趙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石勒(在位:319年—333年)
太和328年二月—330年八月3年
建平330年九月—333年4年四年七月石弘即位沿用
石弘(在位:333年—334年)
延熙334年1年元年十一月石虎即位沿用
石虎(在位:334年—349年)
建武335年—348年14年
太寧349年1年或作泰寧。四月石世即位沿用;五月石遵即位沿用,十一月石鑒即位沿用
永熙《資治通鑑》考異:“《三十國·春秋》‘虎即位,改元永熙’;《大統歷》雲‘石虎即位,改建平五年為延興,明年改建武。’”而《三十國春秋》並沒有記載石弘改元延熙,故《資治通鑑》考異認為“誤雲”。“弘既號延熙,虎安肯稱永熙?”
延興《資治通鑑》考異:“陳鴻雲虎改建平五年為延興,即是弘逾年不改元,恐鴻說誤。”
石鑒(在位:349年—350年)
青龍350年正月—閏二月3個月
石祗(在位:350年—351年)
永寧350年—351年13個月
冉魏年號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冉閔(在位:350年—352年)
永興350年閏二月—352年四月3年
後趙統治地區出現的其他勢力的年號
年號起訖時間君主使用時間備註
龍興337年七月侯子光1個月

前燕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慕容皝(在位:337年—348年)
燕元據《歷代建元考》,慕容皝從晉穆帝永和元年(345年)起改元燕元,歷4年。《晉書》和《資治通鑑》都稱慕容皝以古代諸侯即位,只稱元年,故不用年號。或疑為附會後燕慕容垂的燕元年號。
慕容俊(在位:348年—359年)
元璽352年十一月—357年正月6年
光壽357年二月—359年3年
慕容暐(在位:360年—370年)
建熙360年—370年十一月11年

前秦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苻健(在位:351年—355年)
皇始351年—355年五月5年
苻生(在位:355年—357年)
壽光355年六月—357年五月3年
苻堅(在位:357年—385年)
永興357年六月—359年五月3年
甘露359年六月—364年6年
建元365年—385年七月21年
苻丕(在位:385年—386年)
太安385年八月—386年十月2年
苻登(在位:386年—394年)
太初386年十一月—394年六月9年
苻崇(在位:394年)
延初394年七月—十月4個月
前秦統治地區其他勢力的年號
年號起訖時間君主使用時間備註
建昌352年正月—五月張琚5個月
黑龍374年六月—九月張育4個月
元光393年六月—394年七月竇沖2年

後秦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姚萇(在位:384年—394年)
白雀384年四月—386年四月3年
建初386年四月—394年四月9年
姚興(在位:394年—416年)
皇初394年五月—399年九月6年
弘始399年九月—416年正月18年
姚泓(在位:416年—417年)
永和416年二月—417年八月2年

後燕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慕容垂(在位:384年—396年)
燕元384年正月—386年二月3年
建興386年二月—396年四月11年
慕容寶(在位:396年—398年)
永康396年四月—398年四月3年
慕容盛(在位:398年—401年)
建平398年十月—398年十二月3個月
長樂399年正月—401年七月3年
慕容熙(在位:401年—407年)
光始401年八月—406年十二月6年
建始407年正月—七月7個月
翟魏年號
年號起訖時間君主使用時間備註
建光388年二月—391年十月翟遼4年
定鼎391年十月—392年六月翟釗2年亦作神鼎
後燕統治地區其他勢力年號
年號起訖時間君主使用時間備註
建始397年五月—七月慕容詳3個月
延平397年七月—十月慕容麟3個月《歷代建元考》誤將慕容盛建平年號為慕容麟年號
青龍398年四月—七月蘭汗3個月

西燕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慕容泓
燕興384年四月—十二月9個月
慕容沖(在位:385年—386年)
更始385年正月—386年二月2年
段隨(在位:386年)
昌平386年二月—三月2個月
慕容顗(在位:386年)
建明386年三月1個月
慕容瑤(在位:386年)
建平386年三月1個月
慕容忠(在位:386年)
建武386年三月—九月7個月
慕容永(在位:386年—394年)
中興386年十月—394年八月9年

西秦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乞伏國仁(在位:385年—388年)
建義385年九月—388年六月4年
乞伏乾歸(在位:388年—400年;409年—412年)
太初388年六月—400年七月13年
更始409年七月—412年八月4年400年七月降於南涼,八月又降於後秦,409年復國
乞伏熾磐(在位:412年—428年)
永康412年八月—419年8年
建弘420年—428年五月9年
乞伏暮末(在位:428年—431年)
永弘428年五月—431年正月4年

後涼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呂光(在位:386年—399年)
太安386年十月—389年正月4年或作大安
麟嘉389年二月—396年六月8年
龍飛396年六月—399年4年
承康諸史不載。《太平廣記·卷三二一》引《述異記》謂“呂光承康二年……其年光死,子紹代立。”。魯迅的《古小說鉤沉》根據《開元占經·卷一一三》引祖沖之《述異記》謂“永康二年”。根據各種書籍記載,呂光死於龍飛四年十二月(399年),同月呂纂即天王位,改元鹹寧。由於根據《太平廣記·卷三二一》引《述異記》,承康二年年號出現於呂光逝世當年,即龍飛四年。而各種書籍並無記載龍飛四年有承康二年,因此呂光在位時期應該無“永康二年”。後燕慕容寶、西秦乞伏熾磐均有永康年號,但時間上不合。
呂纂(在位:399年—401年)
鹹寧399年十二月—401年正月3年
呂隆(在位:401年—403年)
神鼎401年二月—403年八月3年

南涼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禿髮烏孤(在位:397年—399年)
太初397年—399年3年
禿髮利鹿孤(在位:399年—402年)
建和400年—402年三月3年
禿髮傉檀(在位:402年—414年)
弘昌402年三月—404年二月3年或作宏昌
嘉平408年十一月—414年七月7年404年二月去年號。408年十一月復稱涼王

南燕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慕容德(在位:398年—405年)
燕平?或398年—399年?或2年諸書未言燕平年號之事,所據不詳
建平400年—405年九月6年
慕容超(在位:405年—410年)
太上405年九月—410年二月6年
南燕統治地區其他勢力的年號
年號起訖時間君主使用時間備註
太平403年四月王始1個月《資治通鑑·晉安帝元興二年》謂泰山賊王王始率領部下數萬人,自稱太平皇帝,任命官員。南燕貴族、桂林王慕容鎮打敗並逮捕他。資治通鑑和《晉書·慕容德載記》均未有記載年號。李兆洛的《紀元編》謂王始的年號為太平,未詳何時

西涼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李皓(在位:400年—417年)
庚子400年十一月—404年5年
建初405年—417年二月3年
李歆(在位:417年—420年)
嘉興417年二月—420年七月4年
李恂(在位:420年—421年)
永建420年十月—421年三月2年

夏國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赫連勃勃(在位:407年—425年)
龍升407年六月—413年二月7年
鳳翔413年三月—418年十月6年
昌武418年十一月—419年正月3個月
真興419年二月—425年七月7年
赫連昌(在位:425年—428年)
承光425年八月—428年二月4年或作承陽、永光
赫連定(在位:428年—431年)
勝光428年二月—431年六月4年

北燕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慕容雲(在位:407年—409年)
正始407年七月—409年十月3年
馮跋(在位:409年—430年)
太平409年十月—430年22年二十二年九月馮弘沿用
馮弘(在位:430年—436年)
太興431年—436年五月6年

北涼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段業(在位:397年—399年)
神璽397年五月—399年正月3年
天璽399年二月—401年五月3年或作六璽
沮渠蒙遜(在位:401年—433年)
永安401年六月—412年十月12年
玄始412年十一月—428年17年或作元始
真興根據《吐魯番文書》中自北涼玄始十三年起出現相當於十三、十四年的夏國真興六、七年(424年至425年)年號,已經被認為是沮渠氏北涼在玄始十三年(424年)奉夏正朔的結果
承玄428年六月—431年4年甘肅出土的造經塔殘石有與史書記載不同的“承玄二年歲在戊辰”字樣
義和431年六月—433年四月3年
承陽諸史不載。甘肅酒泉文殊山出土的馬德惠塔有“承陽二年歲在[丙]寅鶉火十月五日...”字樣。有學者考訂應為夏承光年號在北涼用“陽”代替“光”之故。
緣禾諸史不載。見於出土文物。爭議頗多
沮渠牧犍(在位:433年—439年)
承和433年四月—439年九月7年或作永和
太緣諸史不載。或謂北魏太延年號改寫
建平諸史不載。考古發現有建平紀年文書,從五年七月到六年九月,但是沒有乾支紀年。因此該年號的時間各家觀點不同。
北涼統治地區其他勢力的年號
年號起訖時間君主使用時間備註
承平443年—460年沮渠無諱18年二年六月沮渠安周沿用

南北朝

宋國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劉裕(在位:420年—422年)
永初420年六月—422年3年三年五月劉義符即位沿用
劉義符(在位:422年—424年)
景平423年—424年八月2年
劉義隆(在位:424年—453年)
元嘉424年八月—453年30年三十年四月劉駿即位沿用
劉駿(在位:453年—464年)
孝建454年—456年3年
大明457年—464年8年八年閏五月劉子業即位沿用
劉子業(在位:464年—465年)
永光465年正月—八月8個月
景和465年八月—十一月4個月
劉彧(在位:465年—472年)
泰始465年十二月—471年7年
泰豫472年1年四月劉昱即位沿用
劉昱(在位:472年—477年)
元徽473年—477年七月5年
劉準(在位:477年—479年)
升明477年七月—479年四月3年
南朝宋統治地區其他勢力的年號
年號起訖時間君主使用時間備註
泰始432年—437年四月趙廣、程道養6年
建義436年三月—442年閏五月楊難當7年
太初453年二月—五月劉劭3個月
建平454年二月—六月魯爽4個月《宋書》為魯爽年號,《紀元編》誤為劉義宣年號
永光455年七月劉渾1個月或作元光、允光
義嘉466年正月—八月劉子勛8個月

齊國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蕭道成(在位:479年—482年)
建元479年四月—482年4年四年三月蕭賾即位沿用
蕭賾(在位:482年—493年)
永明483年—493年11年十一年七月蕭昭業即位沿用
蕭昭業(在位:493年—494年)
隆昌494年正月—七月7個月
蕭昭文(在位:494年)
延興494年七月—十月4個月
蕭鸞(在位:494年—498年)
建武494年十月—498年四月5年
永泰498年四月—十二月9個月元年七月蕭寶卷即位沿用
蕭寶卷(在位:498年—501年)
永元499年—501年三月3年
蕭寶融(在位:501年—502年)
中興501年三月—502年三月2年
南齊統治地區其他勢力的年號
年號起訖時間君主使用時間備註
興平486年唐㝢之1年
建義500年二月—三月雍道晞2個月

梁國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蕭衍(在位:502年—549年)
天監502年四月—519年18年
普通520年—527年三月8年
大通527年三月—529年九月3年
中大通529年十月—534年6年
大同535年—546年四月12年
中大同546年四月—547年四月2年
太清547年四月—549年3年三年五月蕭綱即位沿用
蕭綱(在位:549年—551年)
大寶550年—551年2年
蕭棟(在位:551年)
天正551年八月—十一月4個月
蕭繹(在位:552年—554年)
承聖552年十一月—555年四月4年
蕭淵明(在位:555年)
天成555年五月—十月6個月
蕭方智(在位:555年—557年)
紹泰555年十月—556年八月2年
太平556年九月—557年十月2年
南梁統治地區其他勢力的年號
年號起訖時間君主使用時間備註
上願535年鮮于琛1年
永漢542年正月—二月劉敬躬2個月
正平548年十一月—549年六月蕭正德2年
太始551年十一月—552年三月侯景2年
天正552年四月—553年七月蕭紀2年
天啟558年三月—560年二月蕭莊3年
西梁年號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蕭察(在位:555年—562年)
大定555年—562年正月8年
蕭巋(在位:562年—585年)
天保562年二月—585年24年二十四年五月蕭琮即位沿用
蕭琮(在位:585年—587年)
廣運586年—587年九月2年

陳國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陳霸先(在位:557年—559年)
永定557年十月—559年3年三年六月陳蒨即位沿用
陳蒨(在位:559年—566年)
天嘉560年正月—566年二月7年
天康566年二月—十二月7年四月陳伯宗即位沿用
陳伯宗(在位:566年—568年)
光大567年—568年2年
陳頊(在位:568年—582年)
太建569年—582年14年十四年正月陳叔寶即位沿用
陳叔寶(在位:582年—589年)
至德583年—586年4年
禎明587年—589年正月3年

北魏

代國年號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拓跋什翼犍(在位:338年—376年)
建國338年十一月—376年39年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拓跋圭(在位:386年—409年)
登國386年—396年六月11年
皇始396年七月—398年3年
天興398年十二月—404年十月7年
天賜404年十月—409年十月4年
拓跋嗣(在位:409年—423年)
永興409年閏十月—413年5年
神瑞414年—416年四月3年
泰常416年四月—423年8年八年十一月拓跋燾即位沿用
拓跋燾(在位:423年— 452年)
始光424年—428年正月5年
神䴥428年二月—431年4年
延和432年—435年正月4年
太延435年正月—440年六月6年
太平真君440年六月—451年六月12年
正平451年六月—452年二月2年
拓跋余(在位:452年)
承平452年二月—十月9個月或誤作永平
拓跋濬(在位:452年—465年)
興安452年十月—454年七月3年
興光454年七月—455年六月2年
太安455年六月—459年5年
和平460年—465年6年六年五月拓跋弘即位沿用
拓跋弘(在位:465年—471年)
天安466年—467年八月2年
皇興467年八月—471年八月6年
元宏(在位:471年—499年)
延興471年八月—476年六月6年
承明476年六月—十二月7個月
太和477年—499年23年二十三年四月元恪即位沿用
元恪(在位:499年—515年)
景明500年—504年正月5年
正始504年正月—508年八月5年
永平508年八月—512年四月5年
延昌512年四月—515年4年四年正月元詡即位沿用
元詡(在位:515年—528年)
熙平516年—518年二月3年
神龜518年二月—520年七月3年
正光520年七月—525年六月6年
孝昌525年六月—528年正月4年
武泰528年正月—四月4年
元子攸(在位:528年—530年)
建義528年四月—九月6個月
永安528年九月—530年十月3年
元曄(在位:530年—531年)
建明530年十月—531年二月2年
元恭(在位:531年)
普泰531年二月—十月9個月一作普嘉
元朗(在位:531年—532年)
中興531年十月—532年四月2年
元修(在位:532年—534年)
太昌532年四月—十二月9個月
永興532年十二月1個月
永熙532年十二月—534年十二月3年
北魏統治地區其他勢力的年號
年號起訖時間君主使用時間備註
建平415年三月—416年九月白亞栗斯、劉虎2年
聖君471年司馬小君1年
正始樊素安見於葉維庚的《紀元通考》和李兆洛《紀元編》,不詳何時,或以為是北魏宣武帝元恪的正始年號之誤
建明506年正月—七月呂苟兒、王法智7個月
聖明506年正月—七月陳瞻7個月
建平508年八月—九月元愉2個月
大乘515年六月—九月法慶3個月《魏書》、《資治通鑑》謂法慶自號大乘,未有提及建立年號。《玉海》以大乘為法慶的年號
真王523年三月—525年六月破六韓拔陵3年
天建524年六月—527年九月莫折念生4年
天啟525年正月—三月元法僧3個月或作大啟
真王525年八月—528年二月杜洛周4年
神嘉525年十二月—535年三月劉蠡升11年
魯興526年正月—八月鮮于脩禮8個月或作普興
始建陳雙熾諸書記載“自號始建王”,並沒有說改元。而《玉海》等書則把“始建”作為年號
廣安526年九月—528年九月葛榮3年
天授527年七月劉獲、鄭辯1個月
隆緒527年十月—528年正月蕭寶夤2年
天統528年六月—529年四月邢杲2年
神獸528年七月—530年四月万俟醜奴3年或作神虎、神平
孝基529年四月—五月元顥2個月
建武529年五月—閏六月元顥3個月
更興530年六月—532年元悅3年或作更新

東魏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元善見(在位:534年—550年)
天平534年十月—537年4年
元象538年—539年十一月2年
興和539年十一月—542年4年
武定543年—550年五月8年
東魏統治地區其他勢力的年號
年號起訖時間君主使用時間備註
平都536年九月王迢觸、曹貳龍1個月

西魏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元寶炬(在位:535年—551年)
大統535年—551年17年
乾明段長基的《歷代統紀表》卷七認為西魏君主元欽有乾明元年及二年,但是其他諸書均無記載,都稱元欽沒有年號

北齊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高洋(在位:550年—559年)
天保550年五月—559年10年十年十月高殷即位沿用
高殷(在位:559年—560年)
乾明560年正月—八月8個月
高演(在位:560年—561年)
皇建560年八月—561年十一月2年
高湛(在位:561年—565年)
太寧561年十一月—562年四月2年或作大寧、泰寧
河清562年四月—565年四月4年
高緯(在位:565年—577年)
天統565年四月—569年5年
武平570年—576年7年
隆化576年十二月1個月
高延宗(在位:576年)
德昌576年十二月1個月
高恆(在位:577年)
承光577年正月—三月3個月
北齊統治地區其他勢力的年號
年號起訖時間君主使用時間備註
武平578年高紹義1年《北齊書》、《北史》等皆作“武平元年”。但是《廿二史考異》則認為應是用後主高緯年號,作武平九年。認為後主在武平八年失國,高紹義投奔突厥,次年稱帝仍用武平年號,並不應該算作是改元。
安太1963年北京懷柔縣出土北齊武平二年墓磗有磗文“安太二年”字樣,但是這個年號不見於史籍,仍然有待於進一步考證

北周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宇文毓(在位:557年—560年)
武成559年八月—560年2年二年四月宇文邕即位沿用
武定《歷代建元考》稱明帝還有改元武定一事,但不知何據
宇文邕(在位:560年—578年)
保定561年—565年5年
天和566年—572年三月7年
建德572年三月—578年三月7年
宣政578年三月—十二月10個月元年六月宇文贇即位沿用
宇文贇(在位:578年—579年)
大成579年正月—二月2個月
宇文衍(在位:579年—581年)
大象579年二月—580年2年
大定581年正月—二月2個月
北周統治地區其他勢力的年號
年號起訖時間君主使用時間備註
石平577年十一月劉沒鐸1個月

柔然

柔然可考年號只有57年。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予成(在位:464年—485年)
永康464年—484年21年
豆侖(在位:485年—492年)
太平485年—491年7年
那蓋(在位:492年—506年)
太安492年—505年14年
伏圖(在位:506年—508年)
始平506年—507年2年
醜奴(在位:508年—520年)
建昌508年—520年13年

高昌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闞首歸(在位:478年—488年)
建初489年—491年3年
曲嘉(在位:501年—525年)
承平502年—510年9年
義熙511年—523年13年不知其後是否還有年號,也不知其子是否沿用該年號,暫定該年號止於曲嘉死之年
曲光(在位:525年—530年)
甘露525年—530年6年
曲堅(在位:531年—548年)
章和531年—548年18年
曲玄喜(在位:548年—550年)
永平549年—550年2年該年號諸史皆無,有黃文弼根據《田元初墓表》補正
高昌和平王(在位:550年—555年)
和平551年—554年4年該年號諸史皆無,黃文弼根據《汜紹和及妻張氏墓表》及《孟宣宗墓表》補正
曲寶茂(在位:555年—561年)
建昌555年—560年6年
曲乾固(在位:561年—601年)
延昌561年—601年41年
曲伯雅(在位:601年—613年)
延和602年—613年12年曲伯雅嗣位時間諸史皆無,黃文弼根據《延和二年癸亥唐元護妻令狐氏墓表》推算
不可考
義和614年—619年6年該年號諸史皆無。黃文弼根據一些墓表和吐魯番出土文書補正
曲伯雅(在位:620年—623年)
重光620年—623年4年也有文獻認為是曲文泰的年號
曲文泰(在位:623年—640年)
延壽624年—640年17年
高昌統治地區其他不詳的年號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白雀吐魯番地區曾出土高昌時期的白雀年號。至於此白雀年號為高昌本身之年號或奉後秦之年號則仍然待考

唐朝時期

唐朝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唐高祖李淵(在位:618年—626年)
武德618年五月—626年9年九年八月唐太宗即位
唐太宗(在位:626年—649年)
貞觀627年—649年23年一作正觀。二十三年六月唐高宗即位沿用
唐高宗(在位:649年—683年)
永徽650年—655年6年650年,新羅開始使用中國唐朝年號
顯慶656年—661年二月6年為避諱唐中宗李顯的名字,因此唐朝人追稱顯慶年號多稱明慶,又作光慶
龍朔661年三月—663年3年
麟德664年—665年2年《舊唐書》、《新唐書》都稱是龍朔三年十二月,詔改明年正月一日為麟德元年。但是新疆吐魯番出土的《唐紀元鈔》則記載“龍朔四年六月一日改,與史書的記載相差半年。
乾封666年正月—668年二月3年
總章668年二月—670年二月3年《舊唐書》和新疆出土的《唐紀元鈔》作乾封三年二月改元總章元年;《新唐書》和《資治通鑑》作乾封三年三月改元
鹹亨670年三月—674年八月5年
上元674年八月—676年十一月3年
儀鳳676年十一月—679年六月4年
調露679年六月—680年八月2年
永隆680年八月—681年九月2年因避諱唐玄宗李隆基的名字,唐朝人多稱永崇
開耀681年九月—682年二月2年
永淳682年二月—683年2年
弘道683年十二月1個月
唐中宗(在位:683年—684年)
嗣聖684年正月—二月2個月
唐睿宗(在位:684年—690年,684年九月後,武則天臨朝稱制)
文明684年二月—八月7個月
光宅684年九月—十二月4個月
垂拱685年—688年4年
永昌689年正月—十一月11個月
載初689年十一月—690年八月2年從元年起用子正

武周

武周年號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武則天(在位:683年—705年)
天授690年九月—692年三月3年用子正。元年九月改國號為周
如意692年四月—九月6個月用子正
長壽692年九月—694年五月3年用子正
延載694年五月—十二月8個月用子正
證聖695年正月—九月9個月用子正
天冊萬歲695年九月—十一月3個月用子正
萬歲登封695年十二月—696年三月4個月用子正
萬歲通天696年三月—697年九月2年用子正
神功697年九月—十二月4個月用子正
聖歷698年—700年五月3年用子正
久視700年五月—701年正月2年元年十月復寅正
大足701年正月—十月10個月
長安701年十月—704年4年
神龍705年—707年九月3年元年二月中宗復國號唐

武周后唐朝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唐中宗(在位:705年—710年)
景龍707年九月—710年六月4年
李重茂(在位:710年)
唐隆710年六月—七月2個月或作唐元、唐興、唐安
唐睿宗(在位:710年—712年)
景雲710年七月—712年正月3年
太極712年正月—四月4個月
延和712年五月—八月4個月
唐玄宗(在位:712年—756年)
先天712年八月—713年十一月2年
開元713年十二月—741年29年
天寶742年—756年七月15年三年正月朔改“年”為“載”
唐肅宗(在位:756年—762年)
至德756年七月—758年二月3年稱“年”為“載”
乾元758年二月—760年閏四月3年元年二月復載為年
上元760年閏四月—761年九月2年二年九月二十一日去年號,稱元年,以建子月為歲首
寶應762年四月—763年六月2年元年四月十五日改元,並恢復寅正。四月二十日唐代宗即位沿用
唐代宗(在位:762年—779年)
廣德763年七月—764年2年
永泰765年—766年十一月2年
大曆766年十一月—779年14年
唐德宗(在位:779年— 805年)
建中780年—783年4年
興元784年1年
貞元785年—805年八月21年
唐順宗(在位:805年)
永貞805年八月—十二月5個月
唐憲宗(在位:805年—820年)
元和806年—820年15年十五年閏正月唐穆宗即位沿用
唐穆宗(在位:820年—824年)
永新820年二月1年唐穆宗即位後於元和十五年二月五日改元永新,鏇即又廢止,只稱元和十五年。
長慶821年—824年4年四年正月唐敬宗即位沿用
唐敬宗(在位:824年—826年)
寶曆825年—827年二月3年二年十二月唐文宗即位沿用
唐文宗(在位:826年—840年)
大和827年二月—835年9年或作太和
開成836年—840年5年五年正月唐武宗即位沿用
唐武宗(在位:840年— 846年)
會昌841年—846年6年六年三月唐宣宗即位沿用
唐宣宗(在位:846年—859年)
大中847年—860年十月14年十三年八月唐懿宗即位沿用
唐懿宗(在位:859年—873年)
鹹通860年十一月—874年十一月15年十四年七月唐僖宗即位沿用
唐僖宗(在位:873年—888年)
乾符874年十一月—879年6年
廣明880年—881年七月2年
中和881年七月—885年三月5年
光啟885年三月—888年正月4年
文德888年二月—十二月11個月元年三月唐昭宗即位沿用
唐昭宗(在位:888年—904年)
龍紀889年1年
大順890年—891年2年
景福892年—893年2年
乾寧894年—898年八月5年
光化898年八月—901年三月4年
天復901年四月—904年閏四月4年南吳太祖楊行密用此年號到904年。前蜀高祖王建在907年九月用此年號(天復七年)
天祐904年閏四月—907年三月4年元年八月唐哀帝即位沿用。河東、鳳翔、淮南仍稱天祐年號,碑刻中有用至天祐二十年。前蜀王建、南漢劉隱、南吳、晉李克用、岐李茂貞、吳越錢鏐等割據政權仍行唐天祐年號

其他勢力

唐朝統治地區其他勢力的年號
年號起訖時間君主使用時間備註
天壽618年九月—619年二月宇文化及2年
安樂618年十一月—619年五月李軌2年
始興618年十二月—624年二月高開道7年或作天成
法輪618年十二月高曇晟1個月
開明619年四月—621年五月王世充3年
延康619年九月—620年沈法興2年
明政619年九月—621年十一月李子通3年
天造622年—623年正月劉黑闥2年
天明623年八月—624年三月輔公祏2年
乾德輔公祏2年王應麟《玉海》載有乾德年號。《廿二史考異》引《楊文公談苑》,江南曾發現有石志,刻有“大宋乾德四年”字,稱是輔公祏年號。《中國歷代年號考》認為輔公祏起兵到被殺,前後只有8個月,不會有乾德四年,因之認為乾德非輔公祏年號
進通623年王摩沙1年
中元克復710年七月—八月李重福2個月或作中宗克復
聖武756年—757年正月安祿山2年
載初757年正月—九月安慶緒9個月
天成757年十月—759年三月安慶緒3年或作天和、至成
應天759年正月—三月史思明3個月
順天759年四月—761年三月史思明3年
顯聖761年三月—763年正月史朝義3年
黃龍761年三月—五月段子璋3個月
正德761年李珍1年
寶勝762年八月—763年四月袁晁2年或作升國
應天783年十月—十二月朱泚3個月
天皇784年正月—六月朱泚6個月
武成784年—786年四月李希烈3年
羅平860年二月—八月裘甫7個月
王霸878年二月—880年十一月黃巢3年
金統880年十二月—884年六月黃巢5年
建貞886年十月—十二月李熅3個月或作永貞
順天895年二月—896年五月董昌2年或作大聖、天冊、天聖
天壽李□(濮王)見於王應麟《玉海》,他書皆無諸代濮王建年號之事,或為誤記

五代十國時期

後梁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朱溫(在位907年—912年)
開平907年四月—911年4月5年
乾化911年5月—913年正月9個月
朱友珪(在位912年—913年)
鳳歷913年正月—二月2個月
朱友貞(在位913年—923年)
乾化913年二月—915年十月3年朱友貞復用乾化年號
貞明915年11月—921年4月7年
龍德921年五月—923年十月3年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