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門[董計升創建的民間宗教教派]

天地門[董計升創建的民間宗教教派]

天地門教,又稱一炷香,是董計升創建的民間宗教教派。天地門教創立後,董計升自任九宮教主,並收了8個徒弟,即後來的“林傳八支”。在上岩井修煉時,又收了8個徒弟,號稱“山傳八支”。此外,董計升還收一比丘尼為徒,該尼是天地門分支如意門的開山祖,至今仍在天津市郊縣流傳。

歷史傳說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董計升被章邱縣境內的雪山寺主請去住持寺廟,於清康熙二十九年去世。臨死遺言,立弟子顧明心為九宮教主。顧明心死後,教主之位虛懸。從此,天地門教各支自成系統,各自活動。

董計升主張教內平等,反對教權世襲。他生前與死後的尊號──董老師或董老師傅,較少偶像崇拜的色彩,更多的是充滿了鄉土社會的溫情。在他的影響下,教內沒有形成森嚴的等級制度。他還規定天地門教傳賢不傳子,沒有在教內實行教權世襲制。顧明心死後,八支雖互不統屬、各自發展,但各支傳人仍恪守祖訓,傳賢不傳子,此傳統一直延續至今。

天地門教也以無生老母為最高崇拜,以真空家鄉為理想境界,以彌勒佛與龍華三會為信仰核心。自創立時起,就表現出一種極力維護封建統治秩序的政治傾向。清時天地門教從未參與過任何一次農民暴動或農民起義,對封建官府逆來順受,自甘屈辱,正是其政治傾向使然。

天地門教的教義思想,完全靠歷代傳人口傳心授,少有成形的經卷傳世。流傳於世的主要是各種勸善歌詞。

天地門教的傳播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家居火宅的世俗百姓,他們加入天地門教後,按照董計升所授各自方位,走鄉串戶,以唱念歌詞形式,勸人為善行好,傳播天地門教。另一種是以寺廟為中心,有固定的宗教活動場所。

天地門教的宗教活動主要有5種:朝拜聖地,舉辦聖會,燒香磕頭與跪一炷香,念經派功,養生送死等等。

此外,憐老惜貧、扶助孤苦,也是天地門教經常做的福利工作。這種鄉里互助的遺風至今猶存,大概這也是天地門教在民間有著頑強生命力的原因之一。

傳承發展

天地門教問世300多年來,一直在民間流傳。新中國成立初期,在人民政府取締會道門運動中,天地門教被勒令停止活動。此後,天地門教仍然在民間秘密流傳,其各個分支在各地的表現也不盡相同。有的分支嚴格遵循董計升規定的“勸人為善行好”宗旨,在鄉村社會繼續發揮著寄託農民宗教情感、平衡社會矛盾的社會功能;有的分支則背棄祖訓,走上對抗人民政府的道路,成為鄉村社會穩定的破壞力量。特別是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後,這種隱藏在鄉村社會的地下勢力依然沒有停止活動,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警示,並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對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