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之辨:儒學與生態文明

天人之辨:儒學與生態文明

本書是一部圍繞“儒學與生態文明”主題進行深入探討的論文集,目的在於考察傳統文化解決現實問題的潛力及所能提供的有益啟示。主要從四個方面來展開深入討論和挖掘,其中,“儒家生態理論”是從生態學的角度觀照儒學;“儒家生態倫理”是在揭示儒家生態學的根本特質及其之所以可能;“儒家生態理論的現代意義”是通過對儒學核心生態理念的考察來展示其在現實問題中的意義;“儒家生態智慧與實踐”重在說明儒學生態智慧在當下套用中的優勢及所遇到的問題。本書論述精湛、持論公允,是一部集理論性、現實性為一體的論文集。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天人之辨:儒學與生態文明》可以說是從事傳統文化研究的學者自覺應對現實問題時提交的一份答卷,答案未必盡善盡美,但探討的過程是有益的,這種文化自覺的精神更是可貴的。

作者簡介

張立文,1935年生,浙江溫州人,著名哲學家、哲學史家。1984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特批為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現任中國人民大學一級教授、哲學院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孔子研究院院長,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曾任中國人民大學和合文化研究所所長。兼任中國周易研究會副會長、國際儒學聯合會顧問、國際易學聯合會理事、國際退溪學會理事、日本東京大學客座研究員、中國炎黃文化研究會理事等。在長期的哲學研究中,張立文教授率先提出了中國哲學方法論的中國哲學邏輯結構論,建構了傳統學和新人學理論體系,並開創了和合學哲學理論思維體系。主要著作有《中國哲學邏輯結構論》、《傳統學引論》、《新人學導論》、《和合學——21世紀文化戰略的構想》、《中國哲學範疇發展史》(天道篇、人道篇)、《周易思想研究》、《宋明理學研究》、《朱熹思想研究》、《心學之路——陸九淵思想研究》、《朱熹與退溪思想比較研究》、《李退溪思想研究》、《戴震》、《正學與開新——王船山思想研究》、《和合與東亞意識》、《和合哲學論》、《自己講、講自己——中國哲學的重建與傳統現代的度越》、《張立文文集》38輯(中文版)等;主編、合著《中國學術通史》(六卷本)、《道》、《理》、《心》、《性》、《天》、《變》、《氣》等四十多部;在國內外報刊發表學術論文五百多篇。其著作成果多次獲得國家級及省部級獎項。

圖書目錄

編者按
儒家生態理論
儒家和合生態智慧
生與生態——從屈伸相感看生生與平衡
儒家的天人關係話語與仁道情懷的生態學意義
“生生”與“生態”的哲學追問
儒道哲學生態觀之比較
萬物一體義的生態內涵——以泰州學派楊起元為視角
從《周禮·地官司徒》中觀儒家人本生態思想
禮以順天——從《左傳》子大叔論禮看先秦儒家的生態文明
儒家生態倫理
“天人之辨”視閾下的儒家生態倫理價值
論儒家的生命倫理
《逸周書》生態倫理觀初探
張載關學與生態文明
從韓國儒學的角度解析儒學的生態倫理
儒家生態智慧
儒家生態文明的理念與實踐
儒家心性哲學的生態學意義——以王陽明《傳習錄》為中心
人文與自然的相須互動——儒家生態哲學何以可能
君本與民本的糾結——董仲舒的生態政治哲學新探
論儒學天人感應論中的生態智慧
天人合一與人居生態文化
上古社會的生態意識及其政法管理
先秦兩漢時期中國生態智慧略論
王船山的“太和”說及其生態學意義
方東美生態思想及其意蘊
茶山丁若鏞的“昊天上帝”天道觀及其生態論意義
21世紀生態界危機和韓國儒學:人間和自然的相生和融合
儒家生態理論的現代意義
儒學對現代生態文明建設的啟示
儒家自然觀與現代生態文明建設
儒家生態倫理思想的核心價值和出場路徑
儒家天人一體觀與生態文明
論張載的生態倫理觀及其天道論基礎——兼論張載生態倫理觀的現代意義
《論語》中的生態文明思想及其現代價值
由張岱年的天人關係說論當今的環境倫理
重構中華民族生命的終極關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