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黑神丸

大黑神丸--《聖惠》卷二十五【處方】曾青1兩,硫黃1兩,水銀1兩(與硫黃結為砂子),硃砂1兩,雄黃1兩,白石英1兩,紫石英1兩,白礬1兩,黃丹1兩半,金箔50片,銀箔50片,消石1兩,定粉1兩,太陰玄精1兩,上為細末,入於固濟了瓶子中,其瓶子上開1小竅子,用出陰氣。初以小火養2日,候陰氣出盡,以鹽泥塞竅,便以大火,漸令通赤,候冷,以濕沙土培瓶子1復時,出火毒畢,取出藥,更研如粉。白龍腦1兩,麝香1兩,牛黃1兩半,膩粉1兩,天竺黃1兩,真珠未半兩,琥珀半兩,以上都細研,與諸藥臨時合和。鹿胎1兩半。

基本信息

出處

出自《神農本草經》

1.李當之《藥錄》:防己,其莖如葛蔓延,其根外白內黃,如桔梗,內有黑紋如車輻解者良。

2.《別錄》:防己,生漢中川谷。二月、八月采根,陰乾。
3.陶弘景:防己,今出宜都、建平,大而青白色,虛軟者好,黑黯木強者不佳。
4.《唐本草》:防己,本出漢中著作車輻解,黃實而香;其青白、虛軟者名木防己,都不任用,陶謂之佳者,蓋未見漢中者爾。
5.《本草拾遺》:木、漢二防己,即

拼音名

FánɡYǐ

英文名

FourstamenStephaniaRoot,JapaneseSnailseedRoot漢中防已YellownouthDutchmanspipeRoot,RootofFourstamenStephania,FangchiRoot,SouthernFangchiRoot,RootofFourstamenStephania

別名

漢防已、瓜防已、石蟾蜍、長根金少年犯

來源

藥材基源:為防已科植物粉防已睥塊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tephaniatetrandraS.Moore
採收和儲藏:秋季採挖,修去蘆梢,洗淨或颳去栓皮,切成長段,粗根剖為2-4瓣,曬乾。

原形態

粉防己,多年生纏繞藤本。塊根通常圓柱狀,肉質,深入地下,長3-15cm矸徑1-5cm;外皮淡棕色或棕褐色;具橫紋。莖枝纖細,有直條紋。葉互生;葉柄長5-6cm,盾狀著生;葉片三角狀寬卵形或闊三角形,長4-6cm,寬5-6cm,行端鈍,具小突尖,基部平截或略呈心形,全緣,上面綠色,下面灰綠色或粉白色,兩面均被短柔毛,下面較密,掌狀脈5條。花小,單性,雌雄異株;雄株為頭狀聚傘花序,總狀排列;雄花;萼片4,排成1輪,綠色,匙形,長約1mm,寬約0.5mm,基部楔形;花瓣4,綠色,倒卵形,長約0.9mm,寬約0.7mm,肉質,邊緣略內彎,有時具短爪;雄蕊4,花絲合生成柱狀,上部盤狀,花葯著生其上;雌株為縮短的聚傘花序,呈假頭狀,總狀排列;雌花;萼片4,排成1輪;花瓣4;子房橢圓形,長約1mm,花柱3,乳頭狀。核果球形,紅色,直徑5-6mm;內果皮長、寬均為4-5mm,背部有4行雕紋,中間2行呈雞冠狀隆起,每行有15-17顆,胎座跡不穿孔。花期5-6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山坡、曠野草叢和灌木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栽培

生物學特性,喜濕潤環境,忌乾時、水澇。宜選排水良好,土層深厚、肥沃的砂質壤土或壤土栽培;山坡、林緣,以石灰岩山地栽培為好。
栽培技術,分根繁殖:早春萌芽前,挖出老根,切成3--6cm的根段,按行、株距40-60cm,溝深9-12cm穴截,每穴栽1段,覆土壓實,澆水。生長期,每年中耕、除草、施肥2-3次。肥料宜選人糞及廄肥。藤蔓長30-45cm時搭棚架,以利植株生長。

性狀

1.1.防己的乾燥根呈圓柱形或半圓柱形或塊狀,多少彎曲,彎曲處有橫溝而呈結節狀的瘤塊樣,長10-15cm,直徑1-3cm。未颳去栓皮者表面灰棕色,粗糙而多細皺,多數可見明顯橫向突起的皮孔,已刮除栓皮者,表面灰白色,較平滑,可見深色的橫溝紋。切開面淺棕白色,粉質,維管束淺棕色,呈彎曲的橫曲紋或皺紋。橫斷面平坦,有明顯的淺棕色,呈彎曲的橫曲紋或皺紋。質重而堅脆,易折斷。氣無,味苦。以去淨栓皮,乾燥,粗細均勻,質重,粉性大,纖維少者為佳。
1.2.防己的乾燥根呈圓柱形或半圓柱形,體稍彎曲,彎曲處有深橫溝,長8-15cm,直徑1.5-4.5cm。未刮栓皮者,表面棕色,粗糙,且多縱皺紋;有的只刮掉部分栓皮,露出灰黃色的皮層;栓皮全部刮掉者,表面灰黃色,較光滑。切開面灰白色或淺棕黃色,缺乏粉質,可見縱向及橫向或彎曲排列的維管束,順著維管束的方向,易呈刺片狀剝下。質堅硬,不易折斷。橫斷面可見細而較密的放射狀紋。氣微香,味微苦而澀。以塊大、粗細均勻、質重者為佳。
1.3.木防己的乾燥根呈圓柱形,屈曲不直。長約15cm,直徑1-2.5cm。表面黑褐色,有深陷而扭曲的溝紋,可見橫長的皮孔狀物及除去支根的痕跡。質較堅硬,呈木質性,不易折斷。斷面黃白色,無粉質,皮部極薄,木部幾全部木化,可見放射狀狹窄的導管群穿過。氣無,味微苦。
1.4.漢中防己為異葉馬兜鈴的根,呈圓柱形而彎曲。長8-15cm,直徑2-3cm。通常均已除去外皮而呈淺棕黃色,殘留的栓皮呈灰褐色,較平坦。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黃白色,粉性,皮部較厚,木部可見放射狀的導管群,導管群在中央方向多聯合成1束,向外方2歧或3歧分叉。氣微香,味苦。防己藥材較為複雜,主要分粉防己和木防己兩類。木防己藥材包括廣防己和漢中防己,有時也包括防己科的木防己。其中漢中防己,即《唐本草》所說出漢中者。
2.顯微鑑定:2.1.根橫切面:落皮層厚。皮層薄壁細胞含大量草酸鈣簇晶;石細胞群斷續排列成環,其中偶間有纖維束。韌皮部外側頹廢篩管群與薄壁細胞相間排列。形成層明顯。木質部約占根2/3,導管單個或2-3個相聚,常切向排列;木纖維壁較薄;射線細胞含草酸鈣簇晶。髓部小。本品薄壁細胞含澱粉粒。
2.2.粉末:2.2.1.淡黃色至黃棕,澱粉粒單粒類圓形,直徑3-26μm,臍點點狀、人字狀;復粒由2-9分粒組成,分粒大小懸殊。
2.2.2.草酸鈣簇晶直徑17-51μm,稜角大多短鈍。
2.2.3.石細胞黃色,類方形、長方形、類圓開或不規則形,有的一端延長,長10-153μm,直徑43-105μm,壁厚3-26μm,孔溝明顯,層紋大多可見。
2.2.4.韌皮纖維長梭形,稍彎曲,直徑17-26μm,壁厚2-8μm,有單斜紋孔或十字紋孔;纖維管胞較韌型纖維短,具緣紋孔口斜裂縫狀。
2.2.5.導管主為具緣紋孔導管,直徑約119μm或更大,紋孔口超出紋孔孔緣。另有木薄壁細胞、木栓細胞等。木防己顯微鑑定:根橫切面:落皮層厚約68μm。皮層窄,薄壁細胞含眾多草酸鈣方晶及小結晶,長3-14μm;石細胞眾多,連續排列成環,胞腔內含方晶及澱粉粒。韌皮部篩管群大多頹廢。形成層不明顯。木質部約占根半徑5/6,導管單個或2-3個相聚;木纖維多角形,壁稍厚;木薄壁細胞類長方形,含澱粉粒。射線寬窄不一,細胞內含澱粉粒,有的含小方晶。

化學成份

1.1.粉防己根含生物鹼約1.2%,其中有漢防己鹼(Tetrandrine)、防己醇靈鹼(Fangchinoline)、一種酚性生物鹼(C32H42O6N2)、門尼新鹼(Menisine)、門尼定(Menisidine),以及輪環藤酚鹼(Cyclanoline)等。粉防己的生物鹼,曾有種種異名,漢防己鹼曾名漢防己甲素(HanfangchinA,Fanchinin),防己醇靈鹼即去甲漢防己鹼(Demethyltetrandrine),亦曾名漢防己乙素(HanfangchinB),酚性生物鹼即漢防己丙素。門尼新鹼原稱木防己素甲,門尼定原稱木防己素乙,分別為漢防己鹼和去甲漢防己鹼的異構物
1.2.粉防己根尚含黃酮甙、酚類、有機酸、揮髮油等。
2.木防己根含木防己鹼(Trilobine)、異木防己鹼(Isotri-lobine,Homotrilobine)、木蘭花鹼(Magnoflorine,廣玉蘭鹼)、木防已胺(Trilobamine)、木防己賓鹼(Coclobine)、甲門尼薩任鹼(Menisarine)去甲門尼薩任鹼(Normenisarine)等多種生物鹼。
3.漢中防己:根含馬兜鈴酸A(aristolochicacidA)1.08%-1.92%,尚含木蘭鹼(magnof-lorine)、尿囊素(allantoin)和β-谷甾醇。

藥理作用

1.對循環系統的作用:1.1.對心臟功能的影響:以貓右心室乳頭肌或豚鼠左心房作標本,記錄其等長收縮,發現粉防己鹼32umol/L5分鐘後心肌收縮力開始下降,15-20分鐘時下降十分明顯,收縮力可降低29%(貓乳頭肌)及64%(豚鼠心房),±dp/dtmax(收縮和舒張的最大速度)也同時下降且比收縮振幅的下降更為顯著。粉防己鹼與氯化鈣及異丙腎上腺素之間在收縮力方面有相互拮抗作用,後二藥能取消粉防己鹼的負性肌力作用,而粉防己鹼也能非競爭性地拮抗氯化鈣和異丙腎上腺素的正性肌力作用。兔左房肌條實驗表明,它和心得安不同,它不能競爭性地阻滯B受體;麻醉犬iv粉防己鹼10mg/kg,用阻抗血流圖測試一些心功能指標,表明其對心肌收縮性及泵功能均有抑制作用,還明顯減慢心率,降低總外周血管阻力和張力時間指數,指示心肌能量消耗的降低,粉防己鹼對以上各項指標的影響,能被氯化鈣對抗,其結果與戊脈安十分相似。豚鼠離體右心房用粉防己鹼後15分鐘,在降低收縮力的同時,心房自發搏動頻率可降至給藥前的1/3,表明粉防己鹼對竇房結的自律性有明顯的抑制作用。粉防己鹼對心肌則未見有興奮性發生的明顯變化。套用細胞內微電極記錄,用離體豚鼠右心室乳頭肌觀察粉防己鹼對正常及高K+除極之心肌細胞動作電位和收縮力的影響,證實粉防己鹼是一個慢通道阻滯劑。麻醉犬心阻抗血流圖實驗表明,粉防己鹼10mg/kgiv可降低血流阻抗一階導數上升峰值(dz/dtmax),延長Q-Z期間,減小心肌收縮指數。對心輸出量、心臟指數、心搏出量及每搏指數也都能明顯降低。給清醒大鼠iv粉防己鹼15mg/kg後,左心室內壓最大上升速率,左心室內壓及收縮壓、舒張壓、平均動脈壓都下降。左室舒張末期壓在給藥隨心肌收縮性能指標的下降而上升。
1.2.對冠脈的影響:粉防己鹼在離體兔心灌流標本上,10-6-10-7濃度均有明顯的增加冠脈流量的作用,對豚鼠、貓,濃度在10-7時,同樣有增加冠脈流量的作用。對垂體後葉素性的冠脈痙攣有對抗作用。粉防己鹼的擴張冠脈作用與腎上腺素、兒茶酚胺類無關;心收縮力、心率及血壓等對冠脈流量的影響不大。離體停跳心臟標本也表現明顯擴張,整體貓實驗中,對冠脈流量的增加,主要是對冠狀血管的直接作用。粉防己鹼能對抗哇巴因所致冠脈攣縮,其作用可被高Ca2+所拮抗。豬冠狀動脈螺鏇條的實驗提示,粉防己鹼主要是抑制細胞膜上電位依賴性通道,阻止Ca2+經此通道進入細胞內,而對受體激活性Ca2+通道則無影響。此外,粉防己鹼並不阻滯異內腎上腺素鬆弛冠脈條的作用,因此粉防己鹼不同於心得安B-受體阻滯劑。
1.3.對心肌缺氧缺血的保護作用:粉防己鹼對異丙腎上腺素性急性心肌壞死無明顯保護作用,但對垂體後葉素性缺氧缺血損害則有明顯預防作用。但也有實驗結果認為,對異丙腎上腺素所致大鼠心肌缺氧和壞死性心電圖也有保護作用。心外膜圖示測顯示粉防己鹼對實驗性心肌梗塞有一定保護作用,用藥後血壓輕度降低,心率稍減慢,有利心肌抗缺血。
1.4.抗心律失常:粉防己鹼能對抗哇巴因、烏頭鹼、氯化鈣、氯化鋇、氯仿加腎上腺素等所致的動物心律失常。可使Ba2+性心律失常迅速轉為竇性心律;並可縮短哇巴因性室性早搏及室性心搏過速的持續時間;對大量Ca2+引起大鼠心室顫動致死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也能推遲烏頭鹼性心律失常的發生時間,但對電致顫閾則不能提高。粉防己鹼對強心甙的正性肌力作用無明顯影響,並與其負性肌力作用無關,細胞外Ca2+濃度可抵消粉防己鹼的作用,故認為粉防己鹼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可能是通過阻抑Ca2+內流而實現的。
1.5.降壓作用:麻醉貓給以iv或im或ig3-6mg/kg,均有顯著降壓作用,可使血壓下降50-65%達1小時以上。降壓時心收縮力僅有粉防己鹼與氯化鈣呈非競爭性拮抗。在對7種血管平滑肌(家兔的胸主動脈、肺動脈、股動脈、腎動脈、腸系膜動脈、腔靜脈及門靜脈)的研究中也發現,對血管平滑肌有鬆弛作用,其作用與Ca拮抗有關,實驗結果提示,粉防己鹼的作用與戊脈安的作用相似,阻斷電壓依賴性Ca通道的作用較強於受體操縱的Ca通道。在進一步對兔肺動脈條(離體)的實驗中,觀察到粉防己鹼對氯化鉀(40mmol/L)、氯化鈣(2mmol/L)和去甲腎上腺素(0.01mmol/L)誘發血管平滑肌收縮的抑制強度與Ca通道阻滯劑戊脈安相似,證明粉防己鹼鬆弛血管平滑肌是選擇性阻滯慢通道Ca2+內流所致。對兔主動脈肌環的作用觀察結果一致,再次證實粉防己鹼和戊脈安均對平滑肌細胞膜PDC(內皮細胞膜上電位依賴通道)Ca2+內流有選擇性抑制作用。粉防己鹼無論對離體兔輸卵管平滑肌自發性收縮,還是對在體兔輸卵管腔內壓與卵轉運,均顯示出一致的抑制效應;其作用可能與性激素有關。短暫削弱,心率及傳導無顯著變化。其降壓原理是粉防己鹼對血管的直接擴張與擬M-樣作用,以及抑制了血管運動中樞及交感中樞所致。近年來進一步證明粉防己鹼的降壓效應主要系通過擴阻力血管所致,它能有效地降低動脈血管的血漿濃度,選擇性地擴張動脈阻力血管,致使後負荷減低,心輸出量增加。與擴血管藥肼苯噠嗪等不同,粉防己鹼降壓時不伴有明顯的反射性心律增快。
1.6.對血脂和纖維蛋白溶解的影響:每日給大鼠ip粉防己甲素15mg/kg,連續20天,能明顯降低血清HDL-C、HDL3-C=HDL-C/TC、HDL3-C/TC和HDL3-C/HDL-C,說明粉防己甲素對大鼠血脂調理有不良作用,漢防己甲素在體外還具有促進家兔纖維蛋白溶解和抑制凝血酶引起的血液凝固過程。
2.對平滑肌的作用:早年曾有報導,粉防己鹼對離體兔腸是先興奮而後抑制,較大劑量可部分抑制由毛果芸香鹼、氯化鋇引起的痙攣性收縮。對兔離體及在體子宮作用並不顯著。對豚鼠、貓的支氣管平滑肌引起收縮,這是由於組織胺的釋放所引起。近年來,在研究粉防己鹼對平滑肌作用中發現:在離體子宮實驗中,86及30umol/L的粉防己鹼分別對催產素(3mU/ml)及高鉀去極後Ca2+(0.2mmol/L)所引起的大鼠離體子宮的收縮有明顯的鬆弛作用。其作用可視增加溶液中的Ca2+濃度(2mmol/L)所對抗。累積量效曲線表明。
3.對炎症的影響及抗過敏作用:粉防己鹼對大鼠甲醛性關節炎有一定消炎作用。其作用與考的松相似,在切除腎上腺後,作用消失。可使大鼠腎上腺中維生素C含量降低,末梢血液中的嗜酸性細胞減少;在切除腦下垂體後7天再給粉防己鹼,仍有此作用,故可認為粉防己鹼為直接作用於腎上腺。粉防己鹼對正常大鼠連續給藥7天,腎上腺中維生素C含量即不降低,二側腎上腺也肥大現象,尿中17-羥類甾醇的排出量亦不增加,說明它興奮腎上腺皮質的作用是非特異性的。近年來的研究證明,粉防己鹼20,10,100mg/kgiv可使大鼠背部氣囊角叉菜膠炎血管通透性降低、嗜中性白細胞游出和B-葡萄糖醛酸酶釋放顯著減少。粉防己鹼亦可升高嗜中性白細胞內超氧化歧化酶(SOD)的活性,減少氧自由基生成,還能升高嗜中性白細胞內cAMP水平。由此認為粉防己鹼的抗炎作用的機理可能與嗜中性白細胞內SOD活性和cAMP水平的升高有關。粉防己鹼能抑制嗜中性自細胞的激活,抑制大鼠腹腔肥大細胞脫顆粒,對羥自由基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及抑制羥自由基的生成速率等可能是粉防己鹼具有抗炎作用的機理。粉防己鹼具有廣泛的抗過敏作用,既是過敏介質的拮抗劑,又是過敏介質阻釋劑。粉防己鹼30mg/kgiv,能抑制大鼠被動皮膚過敏反應(PCA),作用與劑量呈依賴關係。能抑制卵白蛋白致敏的豚鼠離體迴腸的過敏性收縮。對抗過敏介質的作用如:能抑制組胺、乙醯膽鹼引起的豚鼠哮喘和離體豚鼠迴腸的收縮以及5-羥色胺引起的大鼠皮膚血管通透性增加。同時,還能抑制過敏介質的釋放,如抑制致敏豚鼠肺由抗原引起的過敏介質或過敏性遲緩反應物質(SRS一A)釋放及由右鏇糖酐誘發的大鼠腹腔肥大細胞組胺的釋放。粉防己鹼對SRS-A的作用明顯,對SRS一A(100U/ml)引起的豚鼠離體氣管條和肺條收縮作用的半數抑制量分別為6.6ug/ml和6ug/ml;能明顯拮抗SRS-A增加的豚鼠肺溢流作用;粉防己鹼7.5ug/ml也能明顯抑制SRS一A(100U/ml)引致的人的支氣管或肺條收縮;無論氣霧吸入、ip、ig或預先給藥,粉防己鹼對豚鼠的SRS-A性喘息均能起到保護作用。粉防己鹼對天花粉抗原、組胺釋放劑48-80、鈣離子載體A一23187誘導的大鼠腹腔肥大細胞脫顆粒、組胺釋放及肥大細胞Ca2+內流均有抑制作用,說明粉防己鹼是一個過敏介質阻釋劑。它既能作用於肥大細胞Ca2+通道,抑制Ca2+內流,又能抑制肥大細胞動員利用內源Ca2+。對犬、豚鼠氣管平滑肌的研究證明,粉防己鹼對氣管平滑肌電位操縱通道(POC)與受體操縱通道(ROC)均有阻斷作用,由於對高鉀興奮和/或打開POC45Ca內流阻斷是完全的,而對組胺興奮和打開ROC的45Ca內流阻斷是部分的,提示粉防己鹼優先阻斷氣管平滑肌的POC。其鈣通道阻斷作用可能與其拮抗過敏介質收縮氣管的作用有關。粉防己鹼對嗜中性白細胞的靜息胞漿游離Ca2+濃度無影響,但能對抗血小板激活因子(PAF)、白細胞三烯B4(LTB4)和A-23187(卡西黴素)所致的胞漿游離Ca2+濃度升高,說明粉防己鹼是通過抑制Ca2+內流而抑制胞漿游離Ca2+濃度升高的鈣拮抗劑,這很可能是它抗過敏作用的機理。
4.鎮痛作用:小鼠熱板法測得漢防己總鹼及粉防己鹼、乙素、丙素均有鎮痛作用。總鹼作用最強,其有效劑量為50mg/kg,LD50則為241-251mg/kg。用電刺激小鼠尾巴法證明,甲素、乙素及粉防己流浸膏或煎劑均有一定鎮痛作用,甲素的作用強於乙素,其有效劑量比嗎啡大10-20倍。抗組胺藥物苯海拉明可顯著增強甲素及乙素的鎮痛作用,而不影響其毒性。臨床上30mgpo或sc,鎮痛作用不顯著。
5.抗癌作用:漢防己甲素(粉防己鹼)有明顯的抗癌作用,l:4000體外培養能100%殺死艾氏腹水癌細胞。對KB、Hela及Helas3細胞有明顯細胞毒毒作用。對肝癌細胞株有一定抑制作用。體內對艾氏腹水癌腹水型、B型及T型肝癌小鼠痛株w256有明顯抑制作用。
6.抗矽肺作用:粉防己鹼對動力實驗性矽肺的治療效果顯著,200mg/kg/d灌胃,對大鼠實驗性矽肺進行預防和病層治療,療效明顯,預防治療6個月未發現矽結節。
7.其它作用:7.1.抗菌、抗阿米巴作用:粉防己煎劑在試管中有某些抗菌(如痢疾桿菌等)作用,有些具有抗皮膚真菌作用,如同心性毛癬菌、緊密著色芽生菌、星形奴卡氏菌等。粉防己鹼在體外及體內(小鼠盲腸法)均有抑制或殺滅溶組織阿米巴作用,其強度為依米丁的1/22。
7.2.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實驗證明粉防己鹼對血小板聚集反應的作用與異搏定相似,不但在離體條件下能拮抗花生四烯酸(AA)、二磷酸腺苷(ADP)、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誘導的兔、豬血小板聚集反應,而且在整體實驗中也證明對兔血小板聚集反應有抑制作用。粉防己鹼在體外抑制ADP、膠原或AA誘導的兔血小板聚集,其效應呈劑量依賴性,而利用放射免疫法測定TXB2(TXA2的穩定代謝物),發現粉防己鹼不影響血小板利用外源性AA合成TAX2,說明粉防己鹼不影響環氧酶和血栓素A2合成酶的活性。但是粉防己鹼對膠原誘導的TXA2合成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從而提示粉防己鹼抑制了膠原誘導內源性AA釋放。其粉防己甲素對多種因素誘發的大鼠、兔、豬的血小板聚集有明顯抑制作用。
7.3.對大鼠腦內M一膽鹼受體的作用在研究36種四氫異喹啉類生物鹼及其半合成衍生物對大鼠腦內M一膽鹼受體的結合特性中發現粉防己鹼對M-膽鹼受體有很高的親和力。M-膽鹼受體與Ca2+及C?+拮抗劑之間有很複雜的相互作用。如Ca2+拮抗劑D600可非競爭性的抑制[3H〕quinuclidinylbenzilate([3]QNB)與M-膽鹼受體結合。這是由於某些M-膽鹼受體與Ca2+通道相連線。故認為粉防己鹼與M-膽鹼受體的很高親和力,使[3H〕QNB與M-膽鹼受體結合下降,因此認為粉防己鹼是一種外源性配體,可能是直接作用於受體。

毒性

1.實驗說明,粉防己鹼對大白鼠肝、腎和腎上腺具有一定毒性作用,其毒性損害程度與藥物劑量大小有一定的正比關係。用與人相同的治療劑量20mg/(kg.天),連續給藥21天時,大部分實驗動物的肝、腎和腎上腺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實質細胞變性、壞死,乃至發生灶狀壞死和繼發性炎性細胞反應。劑量增大2倍、4倍時,毒性損害逐組加重,當劑量達400mg/(kg.天)時,全部大白鼠均於7天內死亡。
2.臨床套用粉防己鹼iv治療心絞痛(每次120-180mg,l天2次),按2-3mg/kg加入生理鹽水20ml稀釋後iv。對肝、腎功能及血糖、血脂影響甚微,副作用很少,僅個別病人出現口乾、嗜睡,注射部位出現皮疹有例病人於1963年服用粉防己鹼治療周期性頭痛有效,1975年因患高血壓頭痛用藥,im後改po服,7-8mo後從鼻部、指甲、四肢、口腔黏膜等先後出現紫褐色色素沉著,其他無異常。直至1983年停藥後漸退,至年底基本退盡。

鑑別

粉防己:1.取本品粉2g,加0.5mol/L硫酸液20ml,水浴加熱20分鐘,濾過,濾過加氨試液調節pH至9,移入分液漏斗中,加苯20ml振搖提取,分取苯液5ml,回收溶劑。殘渣加鉬硫酸試液(1%鉬酸銨的濃硫酸溶液)數滴,即顯藍紫色,漸變綠色至污綠色,放置,色漸加深。(檢查粉防己鹼)1.取本品1.0g,加20%氨水0.2ml濕潤,密塞放置30分鐘,加氯仿20ml,提取4小時,濾過,氯仿提取液回收氯仿近乾,加乙醇定容為10ml,供點樣。在矽膠G預製板上點樣3μl,以氯仿-甲醇-醋酸乙酯(7:4:2)在氨蒸氣飽和下展開10cm,取出晾乾,以改良碘化鉍鉀試液浸漬顯色,生物鹼斑點顯桔紅色,粉防己鹼與防己諾林鹼Rf值分別為0.52-0.56,0.27-0.32。
3.薄層層析:取本品粉末4g,加甲醇20ml,加熱回20分鐘,濾過,濾液供點樣,另取馬兜鈴酸為對照品,用甲醇製成對照品溶液。在矽膠GF254薄層板上,分別點上述兩種溶液後,以苯-正庚烷-氯仿-冰醋酸(15:15:70:3)為展開劑,展開,晾乾後,在紫外燈(254nm)下檢視,可見供試液在與對照品溶液色譜的相應位置上,具相同的暗斑。

炮製

1.原藥用水洗淨,撈出潤透,切片,曬乾。
2.《雷公炮炙論》:夫使防己,要心花文黃色者,細銼,又銼車前草根相對同蒸半日後,出、曬,去車前草根,細銼用之。
3.《綱目》:今人多去皮,銼,酒洗曬乾用。

性味

味苦;辛;性寒

歸經

膀胱;肺;脾經

功能主治

利水消腫;祛風止痛。主治水腫;小便不利;風濕痹痛;腳氣腫痛;疥癬瘡腫;高血壓病。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0g;或入丸、散。

附方

1、防已地黃湯(《金匱要略》),主治病如狂狀,妄行,獨語不休,無寒熱,其脈浮者。

2、防已茯苓湯(《金匱要略》),主治皮水病,四肢腫,水氣在皮膚中。

3、防已黃芪湯(《金匱要略》),主治風濕,脈浮,身重,汗出惡者;或風水,脈浮身重,汗出惡風者。

4、木防已湯(《金匱要略》),主治膈間支飲,其人喘滿,心下痞堅,面色黧黑,其脈沉緊,得之數十日,醫吐下之不愈者。

5、已椒藶黃丸(《金匱要略》),主治腹滿,口舌乾燥,腸間有水氣者。

各家論述

1.《本經》:主風寒溫瘧,熱氣諸癎。除邪,利大小便。
2.《別錄》:療水腫、風腫,去膀胱熱,傷寒寒熱邪氣,中風手腳攣急,止泄,散癰腫惡結,(治)諸瘑疥癬蟲瘡,通腠理,利九竅。
3.《藥性論》:漢防己:治濕風口面喎斜,手足疼,散留痰,主肺氣嗽喘。木防己:治男子肢節中風毒風不語,主散結氣癰腫,溫瘧,水腫,治膀胱。
4.《醫學啟源》:療胸中(《本草發揮》引胸中作腰)以下至足濕熱腫盛、腳氣,去留熱。
5.《醫林纂要》:瀉心,堅腎,燥脾濕,功專行水決瀆,以達於下。
6.《本草再新》:利濕,除風,解火,破血。治膀胱水腫,健脾胃,化痰。
7.《本草拾遺》:漢防己主水氣,木防己主風氣,宣通。
8.張元素:去下焦濕腫與痛,並泄膀胱火邪,必用漢防己、草龍膽為君,黃柏、知母、甘草佐之。
9.李杲:《本草》十劑雲,通可去滯,通草、防己之屬是也。夫防己大苦寒,能泄血中濕熱,通其滯塞,亦能瀉大便,補陰瀉陽……。至於十二經有濕熱壅塞不通及下註腳氣,除膀胱積熱,而庇其基本,非此藥不可,真行經之仙藥,無可代之者。若夫飲食勞倦,陰虛生內熱,元氣穀食已虧,以防己泄大便,則重亡其血,此不可用一;如人大渴引飲,是熱在上焦肺經氣分,宜滲泄,而防己乃下焦血分藥,此不可用二也;外傷風寒,邪傳肺經,氣分濕熱而小便黃赤,乃至不通,此上焦氣病,禁用血藥,此不可用三也。大抵上焦濕熱者皆不可用;下焦濕熱流入十二經,致二陰不通者,然後審而用之。
10.《本草經疏》:防己,潔古謂其大苦辛寒,為得之。然性燥而不淳,善走下行,長於除濕,以辛能走散,兼之氣悍,故主風寒溫瘧,熱氣諸癎,除邪氣,除濕下行,故利大小便,此《本經》所載也。《別錄》療水腫風腫,去膀胱熱,通腠理,利九竅,止泄者,皆除濕之功也。其曰傷寒寒熱邪氣,中風手腳攣急,則寒非燥藥可除,不宜輕試。又曰,散癰腫惡結,諸瘑疥癬蟲瘡,非在下部者,亦不宜用。治濕風口眼喎邪,手足拘痛,真由中風濕而病者,方可用之。留痰非由脾胃中濕熱而得者,亦不宜服。肺氣喘嗽,不因風寒濕所郁腠理壅滯者勿用。惟治下焦濕熱腫,泄腳氣,行十二經濕為可任耳。
11.《長沙藥解》:漢防己泄經絡之濕淫,木防己泄臟腑之水邪,凡痰飲內停,濕邪外郁,皮膚黃黑,膀胱熱澀,手足攣急,關節腫痛之症,悉宜防己。
12.《本草求真》:防己,辛苦大寒,性險而健,善走下行,長於除濕、通竅、利道,能瀉下焦血分濕熱,及療風水要藥,故凡水濕喘嗽,熱氣諸癎,溫瘧,腳氣,水腫,風腫,癰腫,惡瘡,及濕熱流入十二經,以致6醪煌ㄕ擼鑰捎么說髦巍H羰艚牌淄矗縭蚣硬允酢⑥曹印⒛竟希蝗燃踴棲恕⒒瓢兀環緙憂薊睢⑤傷Z;痰加竹瀝、南星;痛加香附、木香;血虛加四物;大便秘加桃仁、紅花;小便秘加牛膝、澤瀉;痛連臂加桂枝、威靈仙;痛連脅加膽草,隨症通治,斯為善矣,但此氣味苦寒,藥力猛迅,若非下焦血分實熱實濕,及非二便果不通利,妄用此藥投治,其失匪輕,不可不知。此雖有類黃柏、地膚子,但黃柏之瀉膀胱濕熱,則併入腎瀉火,味苦而不辛,此則辛苦兼見,性險而健,故於風水腳氣等症兼理。地膚子之瀉膀胱濕熱,味苦而甘,力稍遜於黃柏,此則健險異常,有辛無甘,而為亂階之首也。其一瀉熱與濕,而氣味治功,各別如此。治風須用木防己,治水須用漢防己。
13.《本草正義》:防己,昔人謂其散風者,似輕能外達言之,實則疏泄而清利濕熱,是其專職,頗與木通之體用相近,則專治濕熱有餘,二便不利,而實非風家主藥。名曰防己者,以脾為己土,喜燥惡濕,濕淫於內,則氣化不行,而水失故道,為腫為瘡,為腳氣,皆己土受邪之病,而此能防堤之,是為古人命名之真義,非所謂名之以其能者耶?古今主治,無不從濕熱二字著想。此物產於漢中,《范子計然》已有此說,故名漢防己。藏器雖謂治風用木防己,治水用漢防己,張石頑亦有根苗分治之說,似乎二者功力頗近,正不必拘牽舊說,執而不化

摘錄

《中華本草》

中藥方劑之大字類一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大風子油
大黃流浸膏
大麥粥
大青根
大青龍湯
大順散
大風丸
大黃耆湯
大黃耆酒
大黃膏
大黃膏子
大黃芒消二味湯
大黃葶藶丸
大黃蝕肉膏
大黃連翹湯
大黃通格丸
大黃除熱湯
大黃飲
大黃梔子湯
大黃桔梗湯
大黃檳榔丸
大黃瀉肝散
大黃黃連湯
大黃塗方
大黃清胃丸
大黃煎
大黃煎丸
大黃甘草飲
大麥面
大麻丸
大麻仁散
大麻仁酒
大麻仁飲
大麻子散
大麻子湯
大麻子塗方
大麻風丸
大黃(庶蟲)蟲丸
大黃五味子丸
大黃化毒湯
大黃厚朴湯
大黃左經湯
大黃乾漆湯
大黃拓洗方
大黃揭毒散
大黑丸
大風子膏
大風引湯
大風神驗方
大風膏
大風門頂
大風龍膽膏
大香連丸
大驅風散
大鱉頭足丸
大鱉甲丸
大麝香丹
大麥敷方
大麥湯
大黑神丸
大麥芽散
大附丸
大附方
大降氣湯

大陷胸湯
大青丸
大青丹
大黑膏
大青煎
大青飲
大黑虎膏
大順丸
大龜丸
大順飲
大黃耆丸
大風丹
大風子丸
大通水銀丸
大通青金丹
大造固真膏
大道固腸丸
大酸棗湯
大醒脾散
大醒風湯
大金丹
大金牙酒
大金粟丸
大金花丸
大鐵彈丸
大陽丹
大豆煎
大豆甘草湯
大豆糵散
大豆飲
大貫眾平胃散
大車螯散
大達生散
大還丹
大連翹湯
大連翹飲
大追毒散
大通丸
大通散
錠子瘡藥
錠粉丸
雕胡飲
靛青飲
頂珠丸
頂禮散
顛茄流浸膏
顛茄片
顛茄酊
黛蛤散
黛黃散
鼎足方
大補真元湯
大補經湯
大補腎湯
大補茶膏
大附著散
大麻仁湯
大黃附子丸
大黃附子湯
大黃龍丸
大青散
大黃雪金湯
大黃膏丸
大麻子膏
大青飲子

大青龍加味湯
大麻子赤小豆湯
大麻子酒
大黃散瘀湯
大黃敷方
大黃一物湯
大黃枳殼丸
大黃六合湯
大黃甘遂湯
大通真丸
大通真圓
大黃桃仁湯
大造保童丸
大黃和車前子
大黃寒水散
大黃桔梗散
大黃芍藥湯
大黃當歸散
大黃粉蜜糊
大金散
大金液丹
大金牙散
大黃沒藥煎
大金箔丸
大黃泄熱湯
大黃苦酒
大鉤藤飲
大黃活命丹
大防風丸
大風引酒
大豆汁塗方
大豆湯
大豆浸酒
大風桃杏油
大風水銀膏
大風油
大豆紫湯
大豆膏
大豆茯苓散
大豆酒
大黃茯苓丸
大豆麨方
大豉湯
大敗毒膏
大黑虎丹
大風門散
大辟瘟丹
大辰砂丸
大黃耆散
大黃蜜煎
大遠志丸
大飛揚洗劑
大香甲散
大黃豉湯
大追風散
大透肌散
大香連圓
大通丹
大通聖白花蛇散
大黃牡丹湯
釣骨丸
釣鰲丸
大黃牡蠣湯
大黃甘草丸
大鱉甲湯
大麝香丸
大黑神膏

大麝香丹
大麥敷方
大麥湯
大黑神丸
大麥芽散
大黃甘草飲子
頂風立效散
頓止丹
大龍丹
顛茄浸膏
大麥煎散
大麥片粉
髑骨散
黛紅散
大黃酊
黛蠍煎
黛連蘆薈丸
黛鵝黃散
大麥糵丸
大麻仁丸
大黃醋煎丸
大補真陰湯
大附子丸
大補腎氣丸
大附散
大補脾丸
大麻仁敷方
大補血丸
大青膏
大麻仁粥
靛花丸
大阿魏丸
大黃牽牛散
大青龍加黃芩湯
大黃蟅蟲丸
大黃甘草湯
顛倒散洗劑
大黃朴消湯
大順湯
大黃飲子
大黃消石湯
大陷胸丸
黛柏散
大鎮心丸
大鎮心丹
大鎮心散
大黃湯
大防風湯
大黃枳殼湯
大阿膠丸
大黃散
大青升麻湯
大黃瀉熱湯
大黃黃連瀉心湯
大青湯
大青消毒湯
大黃丸
錠子眼藥
黛薈胡黃連丸
黛青散
大黃白芷
大黃車前子湯
大補營衛湯
大補肝腎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