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鯢屬

大鯢屬(Andrias)無鰓孔。頭部極扁平,背腹面密生許多成對的小疣粒。眼小、無眼瞼,口裂大。上下頜有細齒。犁骨齒位於犁骨前緣,左右相連成弧狀,與上頜齒平行。軀幹扁平而粗壯。自頸側到體側以及四肢後緣有厚皮膚褶。四肢短,指4、趾5。尾後部側扁,末端鈍圓。體多呈棕褐色,有的個體背面有深色斑。有2種:日本大鯢(Andrias japonicas)分布於日本本州南部及四國、九州;中國大鯢(Andrias davidianus)分布於我國長江流域及黃河、珠江中下游支流中。大鯢體為棕褐色並具黑斑,全長1米左右,大者可達2以上,重達25千克,為最大的兩棲動物;棲息於流水種,張口待魚、蟹、蛙、蛇等水生動物進入;6~8月為繁殖期,常鳴叫,似嬰孩啼哭,故俗稱“娃娃魚”;體外受精,幼體生長緩慢,3年性成熟;由於肉嫩鮮美,遭到大連捕殺,數量較少,為我國二級保護動物,已開展人工繁殖。

基本信息

大鯢屬

正文

有尾目隱鰓鯢科的1屬,頭部極扁平,背腹面密生許多成對的小疣粒。眼小、無眼瞼,口裂大。上下頜有細齒。犁骨齒位於犁骨前緣,左右相連成弧狀,與上頜齒平行。軀幹扁平而粗壯。自頸側到體側以及四肢後緣有厚皮膚褶。四肢短,指4、趾5。尾後部側扁,末端鈍圓。體多呈棕褐色,有的個體背面有深色斑。中國有大鯢1種,日本有日本大鯢1種。大鯢是有尾目中體形最大的,最長者可達1.8米,體重約40千克。
大鯢一般生活在石灰岩地段水質清澈、水溫低、河床多穴洞的溪流中。多營單獨生活,懼光喜暗,白天常隱匿在洞穴內,夜出覓食,以蟹、蛙類、魚類為主,也捕捉蛇、蝦、水生昆蟲、小等。大鯢的繁殖季節為7~9月。卵產於河床岩洞中,水溫14~20℃。每尾產卵300~1500粒。卵圓,包在長的卵膠帶內,相間排列成念珠狀。33~40天孵出幼鯢,體全長28~31.5毫米,無平衡枝。當體全長達到170~220毫米時,外鰓消失。到性成熟時,雌鯢體全長379毫米,體重約0.27千克,雄鯢體全長322毫米,體重約0.15千克。
大鯢是1種珍貴的觀賞動物,還是研究動物系統發育的好材料,已被列為保護動物。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