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鍋盔山

大鍋盔山

大鍋盔山位於黑龍江省尚志市東南部亞布力鎮轄境南端,青雲林場西側,屬張廣才嶺山脈。主峰海拔374.8米,周圍連線二、三、四鍋盔,面積約30平方公里。

基本信息

簡介

大鍋盔山大鍋盔山

黑龍江省雞東縣大鍋盔山

大鍋盔山地處長白山系支脈張廣財嶺的余脈,有大鍋盔山、二鍋盔山和三鍋盔山。

大鍋盔山大鍋盔山

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雞東縣永安鎮境內。屬那丹哈達嶺山脈,為火山爆發的火山錐體,形似倒鍋,故名。山勢較緩,呈東西走向,海拔392.9米。西有西大鍋盔山(海拔311.6米),東有小鍋盔山(海拔294.3米),北有鍋盔河,南有穆稜河。山體由玄武岩構成。山頂有唐代渤海國時期的鍋盔山城遺址。山城順山勢沿山頂邊緣修築,外砌石,內填土,無溝縫。城牆高2—3米,全長1332.6米,有不等距離的馬面13座。城內有乾涸古井1口,相傳為蓄水池。在池的東側約30餘米處有1水井仍有水,沿用至今。城內出土有陶片、鐵鍋口沿等遺物。

寶山鄉大鍋盔山

大鍋盔山大鍋盔山
位於寶山鄉,距縣城 10 公里。景觀名曰:“石排右鼓”(即右鼓)。縣城左有七個頂子,它像行軍中大旗;大鍋盔山卻像行軍中排列的戰鼓。左旗右鼓,旗鼓相當。光緒八年( 1882 年),在山之東麓經相林創修青雲庵一座,正殿三楹,供奉觀音菩薩。女主持為婆羅派。

1921 年(民國十年)2月,在山前又修建寶山宮一座。

1927年(民國十六年)經王世修、谷世修、曹世元等募化巨資加以重修。正殿為瓦房三楹,中間供關帝像,東間供菩薩像,西間供娘娘像;外修草廂房三間為住持住所。住持為金山派。山坳轉角地方有泉水噴涌,冬夏流淌。古樹、清泉、寺院、山花、芳草、禽鳥,這些都使遊人流連忘返。祖裕昆題七言絕句云:“鍋頂名盔冠蓋莪,形同鼉鼓壯山。若教將帥功成後,也學文公作石歌。”如今,山體依舊,林相已更,景多半消失,只有遺蹤尚可供注遊人憑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