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印度洋海嶺

大西洋—印度洋海嶺

大西洋—印度洋海嶺,位於大西洋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交界處,屬於生長邊界,海洋深度約為1000米左右,多海底火山。

基本信息

地理

大西洋—印度洋海嶺(Atlantlc-Indian Ridge)

又名“非洲-南極海嶺”。在大西洋東南部和印度洋的西南部。系南大西洋海嶺的延續,東與西印度洋海嶺相接。長約3,000公里,最寬450公里。個別山峰高達3,000—4,000米,最高峰距洋面155米。

介紹

是大西洋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交界處,是屬於生長邊界

海嶺介紹

形成

60年代初,一些科學家提出了“海底擴張學說”,它是“大陸漂移學說”的發展。學說認為海嶺是新的大洋地殼誕生處,地幔物質從海嶺頂部的巨大開裂處湧出,到達頂部冷卻凝結,形成新的大洋地殼。繼續上升的岩漿,又把早先形成的大洋地殼,以每年幾厘米的速度推向兩邊,使海底不斷更新擴張。當擴張著的大洋地殼遇到大陸地殼時,便俯衝到大陸地殼之下的地幔中,逐漸熔化而消亡。人們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測定海底岸石年齡,發現海底岩石年齡很輕,一般不超過2億年。而且岩石離海嶺(又叫大洋中脊)愈近,年齡越輕,離海嶺越遠,年齡越老,並在海嶺兩側呈對稱分布。

海嶺的主要位置分布

太平洋

海嶺名稱地理位置

夏威夷海嶺中太平洋夏威夷群島附近

加羅林海嶺中太平洋西部加羅林群島到馬紹爾群島間

中太平洋海嶺(馬爾庫斯-內克海嶺)中太平洋西部,起自夏威夷群島的內克島,東到日本的硫磺列島

馬紹爾-吉爾伯特-埃利斯群島海嶺南太平洋的馬紹爾群島至吐瓦魯群島

托克勞和庫克海嶺南太平洋,從薩摩亞群島往東至萊恩群島

大西洋

海嶺名稱地理位置

大西洋海嶺縱貫大西洋中部,北起冰島,南至北緯55°的布維島,呈“S”形

北大西洋海嶺縱貫大西洋的北部,北起冰島西南,南至赤道附近的羅曼什海溝

南大西洋海嶺縱貫大西洋的南部,北起羅曼什海溝南到布維島

大西洋海檻西起格陵蘭島東岸,經冰島、法羅群島,到挪威的南端

印度洋

海嶺名稱地理位置

阿拉伯-印度洋海嶺

卡爾斯貝爾格海嶺)印度洋西北部,北起亞丁灣,南到羅德里格斯島

中印度洋海嶺印度洋中部,北起羅德里格斯島,東南到聖波爾島

西印度洋海嶺(西南印度洋海嶺)印度洋西南部,北起羅德里格斯島,西南至愛德華島

東印度洋海嶺(東經90°海嶺)印度洋東部,大體沿東經90°線延伸

馬爾地夫海嶺印度洋北部,從印度西南岸向東延伸到南緯12°附近

梅萊海嶺印度洋阿拉伯海西北部

馬斯克林海嶺印度洋西北部,北起塞席爾島,南至模里西斯火山島

馬達加斯加海嶺沿馬達加島向南呈經線方向延伸

西澳大利亞海嶺位於澳大利亞西側,大體沿南緯30°延伸,西與東印度洋海嶺相接

北冰洋

海嶺名稱地理位置

海嶺的形成海嶺的形成

羅蒙諾夫海嶺北冰洋中部,起自蘇聯新西伯利亞群島北端,沿東經140°線,到加拿大北極群島埃爾斯米爾島東北側門捷列夫海嶺(阿爾法海嶺)北冰洋中部,起自蘇聯弗蘭格爾島,至加拿大埃爾斯米爾島東北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