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蕭條時期的中國

大蕭條時期的中國

《大蕭條時期的中國》是由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編著的圖書。作者有城山智子,唐磊,孟凡禮,尚國敏。本書主要介紹了大蕭條時期中國經濟發展現況。

基本信息

作 者:城山智子,唐磊,孟凡禮,尚國敏 著 叢 書 名:鳳凰文庫·海外中國研究系列出 版 社: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江蘇人民出版社ISBN:9787214060297出版時間:2010-03-01版 次:1頁 數:250裝 幀:平裝開 本:32開所屬分類:圖書 > 經濟 > 中國經濟

內容簡介

19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是一個全球性現象:每一個與國際金融與商品市場相聯繫的經濟體都受到了衝擊。《大蕭條時期的中國:市場、國家與世界經濟(1929-1937)》不僅意在表明中國無法逃避資金流動和貿易急劇下降的後果,而且還提供了一個理解現代中國歷史的新視角。大蕭條是現代中國的分水嶺。在以金本位為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中,中國是唯一使用銀本位的國家。國際銀價的波動侵蝕了中國的貨幣體系,並破壞著中國的經濟穩定。為了應對嚴重的通貨緊縮,國家對市場從自由放任轉向調控干預。用不同的外匯標準構建新的貨幣體系,要求審慎的政府管理;最終經濟復甦與幣制改革的進程導致了整箇中國經濟政治化。通過對大蕭條衝擊與其後經濟復甦過程的分析,《大蕭條時期的中國:市場、國家與世界經濟(1929-1937)》考察了中國與世界經濟關聯下,國家—市場關係的轉變。

作者簡介

城山智子:日本東京大學學士、碩士,美國哈佛大學博士;曾為美國富布賴特、日本學術振興會研究員,現為一橋大學副教授,專攻現代中國經濟史,特別是金融與銀行、商業契約與法律、以及貿易港口城市之經濟等。其博士論文為《蕭條下的中國:1931—1937年間長江三角洲下游的地區經濟》(哈佛大學, 1999); 最新研究成果為“負債中的公司:1895-1937年間長江三角洲下游紡織業財務安排之研究”(見史丹福大學出版社,2004年,頁298-326)。目前,城山智子博士正在共同主持日本多所大學合作大型研究課題“帝國與網路: 亞洲地區經濟秩序” 。

目錄

譯者的話
導 論
銀本位的中國:國際貨幣體系的影響
大眾預期與金融危機
市場、政府和貨幣體系
中國與世界經濟的聯繫:兩次危機及其後
本書結構
上卷 通貨膨脹與自由放任的年代:1931年之前的經濟趨勢
第一章 銀本位:國際貨幣體系中的中國
中國的銀本位
作為貨幣或商品的白銀
作為白銀交易商的銀行:平價與市場匯率
白銀價格及其對中國貨幣供應的影響
小結
第二章 工業化的到來:長江三角洲地區的紡織業
棉紡業
繅絲業
小結
第三章 公司負債:資本積累問題
資本積累:企業家的初始問題
尋求貸款與銀行貸款契約條款
債務與公司管理
小結
下卷 蕭條年代,1931—1937年:經濟與政治的轉變
第四章 農村崩潰
農產品價格的下降
農村地區的貿易狀況
農村金融機構的崩潰
農村的崩潰:一個城市問題
小結
第五章 工業蕭條
繅絲業
棉紡業
小結
第六章 上海金融恐慌(1934—1935年)
城市繁榮的幻象:1929年10月至1931年8月
銀行延誤清償:1931年9月至1934年6月
上海金融恐慌:1934年6月至1935年11月
小結
第七章 應對危機:1935年11月的幣制改革
幣制改革的外交背景
1935年11月4日的幣制改革
從大蕭條中復甦
小結
第八章 成就與局限:經濟政策與國民政府再考查
繅絲業的復甦
棉紡業的復甦
農村金融的重建
小結
結 論
銀本位與中國的工業化
貨幣體系的政治經濟學
中國與世界經濟
譯後記

叢書信息

鳳凰文庫·海外中國研究系列 (共46冊), 這套叢書還有 《理解農民中國》,《千年末世之亂》,《中國人的幸福觀》,《中國社會史》,《王弼《老子注》研究(兩冊)》 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