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樹

楓樹

楓樹為高大喬木,樹高達24米,冠幅可達16米。花期4到5月,果期9到10月。隨著樹齡增長,樹冠逐漸敞開呈圓形。枝條棕紅色到棕色,有小孔,冬季枝條是黑棕色或灰色。楓葉色澤絢爛、形態別致優美,可製作書籤、標本等,在秋天則變成火紅色。落在地上時變成深紅楓樹屬槭樹科槭屬樹種,是一些種槭樹的俗稱。全世界的槭樹科植物有199種,分布於亞洲、歐洲、北美洲和非洲北緣,中國也是世界上槭樹種類最多的國家,目前已有151種,全國各地均有分布,主產於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區,是世界槭樹的現代分布中心。 槭屬植物中,有很多是世界聞名觀賞樹種。加拿大國花--糖楓(Sugar maple,拉丁學名Acer saccharum Marsh.)。加拿大境內多楓樹、素有“楓葉之國”的美譽。長期以來,加拿大人民對楓葉有著深厚的感情,把楓葉作為國徽,國旗正中繪有一片紅色楓葉,國樹為楓樹。加拿大還有一種做法叫“楓樹棒棒糖”。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楓樹楓樹

楓樹多為灌木或大、小喬木,枝條橫展,樹姿優美,而且多為弱陽性樹種,是風景林中表現秋色的重要中層樹木,每到秋季,“染得千秋林一色,還家只當是春天。”歷代的文人墨客對楓樹的樹葉青睞有佳,吟頌描繪之詩文葉屢見不鮮。

在槭屬植物中,有很多是世界聞名觀賞樹種。槭樹觀賞價值主要由葉色和葉形所決定。在世界眾多的紅葉樹種中,槭樹的秋葉獨樹一幟,極具魅力。樹姿優美,葉形秀麗,秋季葉漸變為紅色或黃色,還有青、紫色,為著名的秋色葉樹種。可作庇蔭樹、行道樹、或風景園林中的伴生樹,與其它秋色葉樹或常綠樹配置,彼此襯托掩映,增加秋景色彩之美。在我國,古人對槭樹紅葉的觀賞價值早有認識,歷代的文人墨客對槭樹的樹葉青睞有佳,吟詠描繪之詩文屢見不鮮,但古人常將槭樹亦稱為“楓”。西晉潘岳在《秋興賦》中有“庭樹槭以灑落“之句,說明在西晉(265—317年)以前,中國人民已經將槭樹栽在庭院中觀賞。自古以來,我國的文人學士、騷人墨客便對槭樹的秋葉十分青睞,呤詠描繪之詩文屢見不鮮。如唐詩人杜牧的“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由於楓之美得到歷代人們的共識,在各地園林風景中栽培的楓樹也較普遍。

葉對生,葉軸長9-17厘米,淡灰褐色,無毛,小葉3,稀為5,紙質,長圓狀橢圓形或長卵形,長(6~)8~10厘米,寬(2.5~) 3.5~4.5厘米,先端長漸尖,基部寬楔形,邊緣微反折,具鋸齒,上面深綠色,無毛,背面色淡,向基部脈腋(中脈兩側)疏生白色微柔毛,余無毛,主脈在兩面明顯,側脈6~7,與網脈在兩面明顯,側、葉柄長經堯望篡半,中、葉柄長(1~)2.5~3.5厘米。

總狀花序腋生,花多數,小花柄長9~15(~18)毫米,有小托葉,托葉線形,花長9~12毫米,花萼5,線狀三角形,長7~9毫米,基部寬約9毫米,兩面無毛或外面基部疏被柔毛,花瓣5,著生於花盤邊緣,匙形,長約9毫米,兩面無毛,雄蕊5,與花瓣對生,生於花瓣內側基部,花絲長約7毫米,基部無毛,花葯長約2毫米,花柱3,長(連子房)約7毫米,基部極疏被白色柔毛,柱頭頭狀,子房1室,胚珠多數。

果實長6.5~6.5厘米,寬2~3.5厘米,圓往狀鐘形,基部渾圓,種子長5~7毫米,有光澤,欖綠色至黃色。花期5月,果期8月。

生長環境

雞爪槭雞爪槭

楓樹種類和品種繁多,習性也不盡相同,在園林套用中應根據各

地適宜的環境採取合理的栽培。如春季新葉紅色或黃色的種類,一般應植於較為庇蔭、濕潤而肥沃的地方,以免日光直射,樹葉萎縮;而秋季紅葉者,則宜日照充分。

楓樹在充足的陽光下生長良好,適合全遮蔭和潮濕到乾燥,排水良好的土壤。要求土壤的pH值為小於7.0的酸性。可容忍粘土和酸性土壤。

分布情況

楓葉楓葉

楓樹屬槭樹科,全世界槭樹科植物有199種

,廣泛分布於北溫帶及熱帶山地,亞洲、歐洲、北美洲和非洲北緣均有分布。中國是世界上槭樹種類最多的國家,丘陵,以及部分高寒山區等,都均有分布。

品種分類

在眾多的楓樹中,具有觀賞價值和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八種:

元寶楓

元寶楓元寶楓

又名平基槭Acertruncatum

落葉喬木,高8-10米。樹皮灰褐色或深褐色,深縱裂。小枝無毛,當年生枝綠色,多年生枝灰褐色,具圓形皮孔。冬芽小,卵圓形;鱗片銳尖,外側微被短柔毛。葉紙質,長5-10厘米,寬8-12厘米,常5裂,稀7裂,基部截形稀近於心臟形;裂片三角卵形或披針形,先端銳尖或尾狀銳尖,邊緣全緣,長3-5厘米,寬1.5-2厘米,有時中央裂片的上段再3裂;裂片間的凹缺銳尖或鈍尖,上面深綠色,無毛,下面淡綠色,嫩時脈腋被叢毛,其餘部分無毛,漸老全部無毛;主脈5條,在上面顯著,在下面微凸起;側脈在上面微顯著,在下面顯著;葉柄長3-5厘米,稀達9厘米,無毛,稀嫩時頂端被短柔毛。花黃綠色,雜性,雄花與兩性花同株,常成無毛的傘房花序,長5厘米,直徑8厘米;總花梗長1-2厘米;萼片5,黃綠色,長圓形,先端鈍形,長4-5毫米;花瓣5,淡黃色或淡白色,長圓倒卵形,長5-7毫米;雄蕊8,生於雄花者長2-3毫米,生於兩性花者較短,著生於花盤的內緣,花葯黃色,花絲無毛;花盤微裂;子房嫩時有粘性,無毛,花柱短,僅長1毫米,無毛,2裂,柱頭反卷,微彎曲;花梗細瘦,長約1厘米,無毛。翅果嫩時淡綠色,成熟時淡黃色或淡褐色,常成下垂的傘房果序;小堅果壓扁狀,長1.3-1.8厘米,寬1-1.2厘米;翅長圓形,兩側平行,寬8毫米,常與小堅果等長,稀稍長,張開成銳角或鈍角。花期4月,果期8月。

產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山東、江蘇北部(徐州以北地區)、河南、陝西、及甘肅等省區。生於海拔400-1000米的疏林中。

雞爪楓

雞爪槭雞爪槭

又名:雞爪槭、青楓Acerpalmatum

落葉小喬木。樹皮深灰色。小枝細瘦;當年生枝紫色或淡紫綠色;多年生枝淡灰紫色或深紫色。葉紙質,外貌圓形,直徑7-10厘米,基部心臟形或近於心臟形稀截形,5-9掌狀分裂,通常7裂,裂片長圓卵形或披針形,先端銳尖或長銳尖,邊緣具緊貼的尖銳鋸齒;裂片間的凹缺鈍尖或銳尖,深達葉片的直徑的1/2或1/3;上面深綠色,無毛;下面淡綠色,在葉脈的脈腋被有白色叢毛;主脈在上面微顯著,在下面凸起;葉柄長4-6厘米,細瘦,無毛。花紫色,雜性,雄花與兩性花同株,生於無毛的傘房花序,總花梗長2-3厘米,葉發出以後才開花;萼片5,卵狀披針形,先端銳尖,長3毫米;花瓣5,橢圓形或倒卵形,先端鈍圓,長約2毫米;雄蕊8,無毛,較花瓣略短而藏於其內;花盤位於雄蕊的外側,微裂;子房無毛,花柱長,2裂,柱頭扁平,花梗長約1厘米,細瘦,無毛。翅果嫩時紫紅色,成熟時淡棕黃色;小堅果球形,直徑7毫米,脈紋顯著;翅與小堅果共長2-2.5厘米,寬1厘米,張開成鈍角。花期5月,果期9月。

產山東、河南南部、江蘇、浙江、湖南、湖北、安徽、江西、貴州等省。生於海拔200-1200米的林邊或疏林中。朝鮮和日本也有分布。

茶條槭

茶條槭茶條槭

又名:華北茶條Acerginnala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5-6米。樹皮粗糙、微縱裂,灰色,稀深灰色或灰褐色。小枝細瘦,近於圓柱形,無毛,當年生枝綠色或紫綠色,多年生枝淡黃色或黃褐色,皮孔橢圓形或近於圓形、淡白色。冬芽細小,淡褐色,鱗片8枚,近邊緣具長柔毛,復疊。葉紙質,基部圓形,截形或略近於心臟形,葉片長圓卵形或長圓橢圓形,長6-10厘米,寬4-6厘米,常較深的3-5裂;中央裂片銳尖或狹長銳尖,側裂片通常鈍尖,向前伸展,各裂片的邊緣均具不整齊的鈍尖鋸齒,裂片間的凹缺鈍尖;上面深綠色,無毛,下面淡綠色,近於無毛,主脈和側脈均在下面較在上面為顯著;葉柄長4-5厘米,細瘦,綠色或紫綠色,無毛。傘房花序長6厘米,無毛,具多數的花;花梗細瘦,長3-5厘米。花雜性,雄花與兩性花同株;萼片5,卵形,黃綠色,外側近邊緣被長柔毛,長1.5-2毫米;花瓣5,長圓卵形白色,較長於萼片;雄蕊8,與花瓣近於等長,花絲無毛,花葯黃色;花盤無毛,位於雄蕊外側;子房密被長柔毛(在雄花中不發育);花.柱無毛,長3-4毫米,頂端2裂,柱頭平展或反卷。果實黃綠色或黃褐色;小堅果嫩時被長柔毛,脈紋顯著,長8毫米,寬5毫米;翅連同小堅果長2.5-3厘米,寬8-10毫米,中段較寬或兩側近於平行,張開近於直立或成銳角。花期5月,果期10月。

產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河南、陝西、甘肅。生於海拔800米以下的叢林中。蒙古、蘇聯西伯利亞東部、朝鮮和日本也有分布。

血皮槭

Acergriseum

落葉喬木,高10-20米。樹皮赭褐色,常成卵形,紙狀的薄片脫落。小枝圓柱形,當年生枝淡紫色,密被淡黃色長柔毛,多年生枝深紫色或深褐色,2-3年的枝上尚有柔毛宿存。冬芽小,鱗片被疏柔毛,復疊。複葉有3小葉;小葉紙質,卵形,橢圓形或長圓橢圓形,長5-8厘米,寬3-5厘米,先端鈍尖,邊緣有2-3個鈍形大鋸齒,頂生的小葉片基部楔形或闊楔形,有5-8毫米的小葉柄,側生小葉基部斜形,有長2-3毫米的小葉柄,上面綠色,嫩時有短柔毛,漸老則近於無毛;下面淡綠色,略有白粉,有淡黃色疏柔毛,葉脈上更密,主脈在上面略凹下,在下面凸起,側脈9-11對,在上面微凹下,在下面顯著;葉柄長2-4厘米,有疏柔毛,嫩時更密。聚傘花序有長柔毛,常僅有3花;總花梗長6-8毫米;花淡黃色,雜性,雄花與兩性花異株;萼片5,長圓卵形,長6毫米,寬2-3毫米;花瓣5,長圓倒卵形,長7-8毫米,寬5毫米;雄蕊10,長1-1.2厘米,花絲無毛,花葯黃色;花盤位於雄蕊的外側;子房有絨毛;花梗長10毫米。小堅果黃褐色,凸起,近於卵圓形或球形,長8-10毫米,寬6-8毫米,密被黃色絨毛;翅寬1.4厘米,連同小堅果長3.2-3.8厘米,張開近於銳角或直角。花期4月,果期9月。

產河南西南部、陝西南部、甘肅東南部、湖北西部和四川東部。生於海拔1500-2000米的疏林中。

建始槭

Acerhenryi

落葉喬木,高約10米。樹皮淺褐色。小枝圓柱形,當年生嫩枝紫綠色,有短柔毛,多年生老枝淺褐色,無毛。冬芽細小,鱗片2,卵形,褐色,鑷合狀排列。葉紙質,3小葉組成的複葉;小葉橢圓形或長圓橢圓形,長6-12厘米,寬3-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闊楔形或近於圓形,全緣或近先端部分有稀疏的3-5個鈍鋸齒,頂生小葉的小葉柄長約1厘米,側生小葉的小葉柄長3-5毫米,有短柔毛;嫩時兩面無毛或有短柔毛,在下面沿葉脈被毛更密,漸老時無毛,主脈和1113對側脈均在下面較在上面顯著;葉柄長4-8厘米,有短柔毛。穗狀花序,下垂,長7-9厘米,有短柔毛,常由2-3年無葉的小枝旁邊生出,稀由小枝頂端生出,近於無花梗,花序下無葉稀有葉,花淡綠色,單性,雄花與雌花異株;萼片5,卵形,長1.5毫米,寬1毫米;花瓣5,短小或不發育;雄花有雄蕊4-6,通常5,長約2毫米;花盤微發育;雌花的子房無毛,花柱短,柱頭反卷。翅果嫩時淡紫色,成熟後黃褐色,小堅果凸起,長圓形,長1厘米,寬5毫米,脊紋顯著,翅寬5毫米,連同小堅果長2-2.5厘米,張開成銳角或近於直立。果梗長約2毫米。花期4月,果期9月。

產山西南部、河南、陝西、甘肅、江蘇、浙江、安徽、湖北、湖南、四川、貴州。生於海拔500-1500米的疏林中。模式標本采自湖北建始。

光葉槭

長葉槭樹Acerlaevigatum

南夢溪 光葉槭南夢溪 光葉槭

常綠喬木,常高10米,稀達15米。小枝細瘦,無毛;當年生枝綠色或淡紫綠色;多年生枝淡褐綠色或深綠色。葉革質,全緣或近先端有稀疏的細鋸齒,披針形或長圓披針形,長10-15厘米,寬4-5厘米,基部楔形或闊楔形;先端漸尖或短漸尖;上面亮綠色,無毛,下面嫩時脈腋被叢毛,漸老無毛;主脈在上面顯著,在下面稍微凸起,側脈7-8對,在下面顯著;葉柄長1-1.5厘米,無毛。花雜性,雄花與兩性花同株,成傘房花序,無毛,頂生於著葉的小枝上,嫩葉長出後始開花;萼片5,淡紫綠色,長圓卵形,長3毫米;花瓣5,白色倒卵形,先端凹缺,比萼片長;雄蕊6-8,長6毫米,花葯長圓形;花盤紫色,無毛,位於雄蕊外側;子房紫色,微被短柔毛,花柱無毛,長約6毫米;花梗長約6-8厘米,細瘦,無毛。翅果嫩時紫色,成熟時淡黃褐色;小堅果特別凸起,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6毫米,寬4毫米;翅連同小堅果長3-3.7厘米,寬1厘米,直伸或內彎,張開成銳角至鈍角。花期4月,果期8-9月。

產陝西南部、湖北西部、四川、貴州和雲南。生於海拔1000-2000米比較潮濕的溪邊或山谷林中。尼泊爾、錫金、印度北部、緬甸也有分布。

厚葉槭

Acercrassum

常綠喬木,高10-12米。樹皮黑褐色,粗糙。小枝圓柱形,無毛,當年生枝紫綠色,具長橢圓形皮孔,多年生枝灰黑色或灰褐色。冬芽卵圓形或卵狀圓錐形,鱗片多數,黃褐色,三角鈍尖形,外側無毛,邊緣被纖毛。葉厚革質,長圓橢圓形或橢圓形,稀長圓倒卵形,長8-14厘米,寬3.5-6厘米,全緣,基部楔形或闊楔形,先端短急銳尖或鈍形,具長6-12毫米的尖頭;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灰綠色,微被白粉;主脈在上面顯著,在下面凸起,側脈8-10對,在上面不現,在下面微顯著鄉葉柄粗一壯,無毛,長1-2厘米。花雜性,雄花與兩性花同株,常成密被淡黃色長柔毛長56厘米的傘房花序,總花梗長1-2厘米;萼片5,淡綠色,長圓形或長倒卵形,長3-3.2毫米,寬1.5-1.8毫米,外側被長柔毛;花瓣5,淡黃色,披針形或倒披針形,長3.3-4毫米,寬1-1.2毫米,先端微凹缺;雄蕊8,略短於萼片;花盤無毛,位於雄蕊的外側;子房紫色,被淡黃色長柔毛,花柱很短;花梗細瘦,被淡黃色長柔毛。翅果嫩時紫色,成熟後現黃褐色;小堅果特別凸起,長1厘米,直徑6毫米;翅近頂端部分較寬,基部很窄,最寬處寬約1厘米,連同小堅果長2.8-3.2厘米,直立。花期4月下旬,果期9月。

產雲南東南部。生於海拔1000米的闊葉林中。

橄欖槭

Acerolivaceum

落葉喬木、高5-10米。樹皮粗糙,紫綠色或淺褐色。小枝近於圓柱形,紫色或紫綠色,無毛,當年生枝直徑1-1.5毫米。葉近於革質或厚紙質,基部近於心臟形或近於截形,葉片的寬度大於長度,寬7-8厘米,長5.5-6厘米,5裂稀7裂,裂片三角狀卵形或卵形,先端近於短急銳尖或漸尖,邊緣除近葉片基部全緣外其餘部分有緊貼的鈍尖鋸齒,中央裂片與側裂片長3-3.5厘米,近基部寬2-2.3厘米,基部的裂片較小、僅長1-1.15厘米,裂片間的凹缺鈍尖,上面無毛,橄欖色,下面淺橄欖色,脈腋被叢毛;初生脈5條,在兩面均顯著,次生脈11-12對,細瘦,小葉脈成網狀;葉柄淡紫綠色、無毛,長4-5厘米。花序短圓錐狀或圓錐傘房狀,淡紫綠色,連同長3-3.5厘米的總花梗在內共長6-7厘米;花梗淡紫綠色,長1.5-2厘米。花雜性,雄花與兩性花異株;萼片5,卵形,紫綠色,長3毫米,邊緣纖毛狀,內側被長柔毛;花瓣5,淡白色,倒卵形,與萼片等長;雄蕊8,長於花瓣,花絲無毛,花葯黃色;花盤位於雄蕊的外側,無毛;子房紫色,有很密的灰色或淡黃色疏柔毛,花柱中段以上分2枝,柱頭反卷。翅果嫩時淡紫色,成熟後淡黃色;小堅果近於球形,直徑約5毫米,脈紋顯著,翅內彎呈長橢圓形或長倒卵形,寬8毫米,連同小堅果共長2-2.5厘米,張開常成150度的鈍角,稀近於水平。花期4月下旬,果期9月。

產浙江、安徽南部和江西東部。生於海拔200-1000米的疏林中。

栽培技術

繁殖方法

複葉槭複葉槭

楓能夠以無性生殖傳播,例如插枝、組織培養、發芽或移植,擁有許多栽培種。

大苗育苗槭樹主要是用種子來進行繁殖,翅果成熟後脫落期較長,逐漸隨風飄落,故應及時採集。采後晾曬3~5天,去雜後所得純淨翅果即為播樹材料,種子含水量一般為9~11%,在低溫下密封乾藏時可保存3年,在15℃下可保存2年,普通乾燥不超過1年。千粒重一般為元寶楓136~186克,雞爪楓為11~13克,色木槭為90~110克,青榨槭為29~33克,在播種前大部分種子都需要進行低溫層積催芽,因種子內部含有發芽抑制物質,層積溫為0~10℃,一般層積需40~50天,元寶楓播種重為23~28克/平方米,雞爪楓為3~4克/平方米,色木槭為13~20克/平方米,茶條槭15~20克,一年生苗高為60~80厘米,園林、綠化苗木2年生即可出圃應。

良種育苗

現將育苗技術總結介紹如下:

美國紅楓美國紅楓

一、圃地選擇和處理美國紅楓育苗應選擇微酸、濕潤、透水性好,

灌溉條件良好的砂壤土。播前每畝施入有機肥5000kg、NPK三元複合肥50kg。為防止苗木病蟲害,特別是地下害蟲,每畝需用硫酸亞鐵8~10kg、辛硫磷顆粒劑2kg,和細土拌勻,撒在地表,然後進行深耕、耙細、平整作畦,要求畦寬1米,畦埂寬30厘米,畦長20~30米。

二、種子處理、播種時間及方法美國紅楓種子沒有休眠性,既可進行秋播也可進行春播,現主要介紹春播。播種時間以3月中旬~4月中旬為宜。播前先將種子與濕沙按1:3的比例拌勻,放在3~5℃的條件下進行一個月的低溫沙藏處理。層積期間要定期檢查和管理,發現有發芽的種子,要及時進行播種。播種時先在畦內灌足底水,等水滲下再播,每平方米播種量200粒左右。播種後要復0.5厘米的細土,為保墒提高地溫,使種子出芽早、出芽整齊,可復蓋地膜或小拱棚,拱棚要注意通風,中午溫度超過30℃要適當遮蔭。一般播種後15~20天左右出齊苗。

三、苗期管理和長勢幼苗出土後,初期生長較慢,抗性差要經常噴水,保持土壤濕度,並要及時清除雜草,鋤草時及時趟土,儘量多培一些土,防止出現倒伏現象。當苗長到5厘米高時進行定苗,一般在灌透水後進行,按10~15厘米株間距去弱、病及小苗,保持苗木的健壯整齊,缺苗的地方選擇雨天進行帶土球移植補苗。6月初結合澆水追施尿素,每畝15kg,7月中旬再每畝追施尿素10~15kg,後期適當控水。若發現刺蛾等害蟲時,可噴2.5%的溴氰菊酯4000倍液進行防治。當年苗高可達1~1.5米,第二年春天可進行分植。

栽培造林

1林地選擇

造林地宜選擇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陽坡或半陽坡緩坡林荒地和坡耕地。

2整地

整地直接影響造林苗木所需的光、溫、水、肥、氣條件,是提高苗木成活率和生長的關鍵。元寶楓適應性強,既可營造片狀、塊狀純林,也可與側柏、白皮松、油松、華北落葉松等多種樹種混植。故從水土保持和充分利用空間方面考慮,採用帶狀或穴狀整地。一般緩坡地帶採用帶狀整地,頻寬約1m;土層較薄、坡度較陡的林地採用穴狀整地,定植穴直徑1500px、深1250px。春季造林在3月份整地,秋季造林以7~8月份為好。

3苗木及造林密度

種苗選擇2年生根系發達的Ⅰ、Ⅱ級實生苗或4~5年生嫁接苗。元寶楓側枝發達,乾形較差,栽植密度不宜過稀,以333株/畝左右為宜。

4栽植

早春或秋末冬初均可栽植,以春季為好。穴狀定植,植前先剪去斷根、傷根及過長的根系,以利於癒合發側根。栽植時按照“三埋兩踩一提苗”的要求進行,先回填表土埋根,當土填到2/3左右時,把苗木往上輕提,使苗木根系舒展,再分層埋土、踩實,使苗木達到栽植所要求的深度。栽植深度為根際以上2~75px。植後有條件的地方可澆定根水,使根系與土壤密切接觸。

5撫育管理

5.1鬆土除草

為了促進苗木生長,幼林期每年鬆土除草2次。第1次在4月下旬進行;第2次在8月上旬,結合除草,鬆土3~125px,並從定植穴向外擴展樹穴,促進根系生長。

5.2施肥

幼齡期一般於每年5月上旬至8月上旬追施2~3次速效氮肥,輔以磷、鉀肥;9月下旬,結合深翻改土施一次以有機肥為主的冬肥。成年結果期每年在休眠期施基肥,在生長期進行土壤追肥,有時還可以根外追肥。基肥以每年秋季樹葉變紅或變黃前施肥效果較好,以農家肥、餅肥為主,也可增施複合肥,於秋、冬季結合深翻施入。土壤追肥每年追施3~4次,以氮、鉀肥為主;根外追肥在生長期內進行多次。

5.3整形修剪

可在冬季或夏季進行。冬剪是從秋末落葉起至翌春發芽前所進行的修剪,以早春為宜,方法有短截、疏枝、回縮、平茬;夏剪是從發芽後至秋季落葉前所進行的修剪,方法有抹芽與除萌、摘心、拿枝和拉枝。

5.4病蟲害防治

。常見的病害有褐斑病和白粉病。病害發生時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噴施,每10~15天噴施1次,連噴2~3次。蟲害主要有黃刺娥、光肩星天牛。黃刺娥的防治一般於晚秋至早春結合翻耕土地挖蛹集中消滅,或在幼蟲發生初期噴施50%殺螟松乳劑1000倍液防治。防治光肩星天牛,對卵及尚未蛀入木質部的幼蟲,可用50%殺螟松乳油150倍液噴布樹幹部的幼蟲。對危害嚴重的幼樹,從基部伐倒集中焚燒,或向蛀洞內注入40%的樂果乳油100~200倍液,再用泥土堵塞洞口,效果較好。

概述

楓樹楓樹

楓葉為掌狀5淺裂,長13厘米,寬略大於長,3枚最大的裂片具少數突出的齒,基部為心形,上面為中綠至暗綠色,下面脈腋上有毛,秋季變為黃色至橙色或紅色。樹皮灰褐色,光滑隨樹齡增長而出現溝紋和鱗片。花黃綠色,小,無花瓣,下有垂於細長柄上,春季隨幼葉開放,呈開放型花序。果實具平行的翅,長2.5厘米。高度30米,寬柱形,落葉。平常我們食用的白糖、紅糖和冰糖等主要是用甘蔗、甜菜熬制而成。用樹分泌的汁液來熬製糖,在我國還是新鮮事。在北美溫帶地區的林木中,有一類能分泌糖液的糖槭樹,俗稱楓樹,其中以加拿大最為著名。糖槭樹有幾個品種,如糖槭、銀糖槭、和紅糖槭,以前2種產糖著名。楓樹的木材用於建築材料或器材材料,樂器材料,雕塑材料等,也可以以觀賞的目的種植。為了採伐而種,用於燒火。

楓糖

楓樹楓樹

楓樹在生長期聚集澱粉。隨著春天積雪融化,酶把澱粉轉化成糖,糖被根部吸收的水溶解,形成了淡淡的甜味。楓樹汁含有水(大約是97%)、礦物質、有機酸和楓樹味道劑。從3月初開始,樹汁會在樹的體內流動6~8個星期,促進樹的生長。所有的樹都產樹汁,但楓樹的汁更多更甜。在加拿大有12,000多楓糖生產者。加拿大楓糖的產量占世界的85%,美國占15%。魁北克(93.3%)、安大略5.5%、鈕勃朗司維克(1.1%)和諾瓦思可齊亞省(0.1%)盛產楓糖。根據加拿大數據顯示,加拿大2000年的楓樹產品產量是40,196噸(8千8百40萬磅),預期農業產值是1億5千1百50萬。產楓糖的主要樹種是糖楓樹、紅楓樹和銀楓樹。據說,本地的13種楓樹中,只有硬楓、黑楓和紅楓三種楓樹可產糖漿。一棵大楓樹每天可採集4 公升的樹液。根據現在的製做方法,大約每40公升的樹液可製成1 公升的楓樹糖漿。有趣的是,據說,世界上只有北美地區的楓樹可產楓糖漿。於是,楓糖漿也就成了加拿大享譽世界的特產。

主要價值

經濟價值

木材,岩楓 (Acer pseudoplatanus)的木材是最有價值的高級木材之一。

楓樹糖漿某些種類的楓樹可以產出楓樹糖漿。

藥用價值

【性味歸經】

楓樹楓樹

根:苦,溫。葉:苦,平。

【功能主治】

根:祛風止痛。用於風濕性關節痛,牙痛。

葉:祛風除濕,行氣止痛:用於腸炎,痢疾,胃痛;外用治毒蜂螫傷,皮膚濕疹。

種子:祛風通絡,利水,下乳.

【用法用量】根、葉25~50克。外用適量。

【注意】孕婦忌服。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相關條目

中藥把根皮和樹枝用於雞爪的藥材中,在膝關節發作時,將其放進水裡熬完之後服用;當骨折的時候配合ogapy使用;具有消炎和解毒效果。

觀賞價值

園藝

楓樹楓樹

楓被屋主、企業和市政局等種植作觀賞樹。挪威槭(Acer platanoides)就是常見的例子,因為

挪威槭生長迅速及特別耐寒。此外,挪威槭亦是一些地區的入侵物種。尤其是小或稀有的楓樹品種,常被製作成標本。

賞楓勝地

楓樹的觀賞性很強,當楓樹成片形成楓林時,深秋的景色極美,在中國最著名的賞楓勝地有四處,並稱中國四大賞楓勝地,它們是北京香山、蘇州天平山、南京棲霞山、湖南長沙嶽麓山。

洋溪古楓

位於浙江省泰順縣洋溪鄉洋邊村,樹齡1000年,樹高26米,平均冠幅20米,胸徑1.75米,是浙江省溫州市十大古樹名木之一。

懷寧古楓

懷寧古楓懷寧古楓

懷寧縣清河鄉溫橋村黃家老屋有一棵樹齡高達800餘年的楓樹,儘管以前多次遭受劫難和雷擊,但是至今依然生機勃勃,尤其是在隆冬時節,枝頭的樹葉青里泛紅,且遲遲不肯落下,在民風淳樸的鄉村形成一道奇特亮麗的風景。

加拿大—楓之國的由來

楓葉,作為加拿大主體文化的標識,已深深融入其多元文化之中,並使全體國民引為自豪。楓葉,作為加拿大國家的最高象徵,已深深植入其國體,成為加拿大的國魂。

以楓葉作為加拿大國家的象徵,歷史久遠。歐洲移民進入加拿大之前,印第安人發現楓樹汁味甘可食,遂採集飲用。很快,因紐特人等部落的原住民也效法利用楓樹這一功能,並視楓樹為幸運之樹,將楓葉看作他們生長繁衍的這方土地的象徵。楓樹在加拿大廣袤地域上大量地生長,由夏入秋,城鎮街巷、鄉丘群山,繁茂綠透的楓葉旋即換顏改色,呈現絢麗的紅色,景致奇特,奪目醉人。尤以大量生長的主要楓樹品種糖楓為絕,它不同於歐洲、亞洲等地區的楓樹,其木質堅硬,樹幹挺拔,高者可達30多米,樹中水汁採集煉製成的楓糖漿等純天然食品,為加拿大特色產品,國民享用的同時還銷往世界許多國家。加拿大歷史上關於楓樹和楓葉的趣事傳聞不少。

1834年,魯傑·杜夫內提議將楓葉定為加拿大的徽標;1836年下加拿大(現在的魁北克等地區)出版的《加拿大人報》撰文:楓葉適合作為加拿大的國徽;1860年多倫多為歡迎威爾王子,決定將楓葉作為加拿大國家徽標。數年後,加拿大著名詩人亞歷山大·莫爾創作了《永遠的楓葉》。再後,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加拿大參戰野戰團的軍徽上及陸、海軍部隊的武器裝備上,均使用楓葉圖示。1920年,加拿大鑄造的首枚面值一分的流通硬幣,背面去除其長期沿用的象徵大英帝國的花環,代之以象徵加拿大、反映本國主權意識的兩片楓葉和國號CANADA。1937年該幣改版,增加了枝幹,將兩片單獨的楓葉連成一支整體感強、更加醒目的楓樹枝,延用至今。1921年,英國國王喬治五世欽定紅白兩色為加拿大國色。加拿大迄今使用的國旗即由紅白二色組成,國旗中間段白色底布上一幀鮮紅的楓葉。

通過楓葉,寄託對祖國的情思和對美好家園的熱愛,已成為加拿大人的文化傳統和精神境界。這種自發的民族情感,隨時隨處可見。在加拿大的城市樓宇、鄉間農舍、河湖泊船等場所和物體上,都可看到加拿大的楓葉國旗。凡逢加拿大的節慶活動,都可看到各種材質和造型的楓葉圖形。

天姿國色的楓葉,使加拿大在世界上享有“楓之國”美譽。這種由大自然的楓葉純粹的美,升華至維護國家主權、謀求發展和幸福而賦予其崇高的美,堪為人與自然造物相映成輝的動人詩章。

花語

花語:拘謹

花占卜:喜歡此花的你是小心謹慎的踏實派,自制能力強,過著樸實無華的生活。對於流行的玩意,似乎不感興趣;對於儲蓄,你倒有先見之明,懂得積穀防饑、未雨綢繆是你做人的基本原則。

幸運花:蘭花、萬壽菊、仙人掌。

花箴言:華麗的婚禮隨處可見,美麗的愛情卻很難尋。

相關詩詞

山行(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紅楓(余邵)

紅楓似火照山中,寒冷秋風襲樹叢;

丹葉順時別枝去,來年滿嶺又楓紅。

惜楓(徐書信)

楓紅秋院鎖,孤獨好年華。

一夜霜風起,庭前盡落花。

分布

產於我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西至四川、貴州、雲南,南至廣東,東到台灣。日本亦有分布。垂直分布一般在海拔1000~1500m一下之丘陵及平原。

用途

秋天葉紅艷麗,是著名的秋色葉樹種。根、葉、果藥用。木材為建築、器具等用材。

繁殖培育

種子採集

楓樹花單性,雌雄同株,頭狀花序。雄花序常數個集生成總狀,雌花序單生。4月上旬開花,10月下旬果實成熟。果穗球形,徑2.5~3.5厘米,由多數蒴果組成。每一蒴果僅有1~2枚可孕的黑色種子,頂端具倒卵形短翅,不孕種子為黃色,較淡,無翅。果實成熟後開裂,種子易飛散。當果實由綠色變成黃褐色而稍帶青色、尚未開裂時擊落收集。果穗採集後在陽光下晾曬3~5天,其間用木杴翻動兩次,蒴果即可裂開,取出種子(此時的種子含有大量雜質),然後細篩將雜質除去,得純淨種子。以鮮果重量講,出種率為1.5%~2%。種子袋藏,置於通風乾燥處。

圃地選擇

楓樹對土壤要求不嚴,但土壤過於粘重時,幼苗易發生根腐病。所以育苗地最好選擇靠近水源,交通方便,土層深厚、疏鬆、較肥沃,PH值5.5~6.0的砂質壤土,最好前茬是水稻田,以減少病害發生。

播種育苗

楓樹播種可冬播,也可春播。冬播較春播發芽早而整齊。皖南播種時間都選在春季3月10~20日之間(因楓樹種子籽粒小,播種前可不進行處理)。播種量:楓樹種子籽粒小,千粒重為3.2~5.6克,每公斤種子18~32萬粒,場圃發芽率20%~57%,播種量為每畝0.5~1.0公斤(條播每畝為0.5~0.7公斤,撒播每畝為1.0公斤)。

播種方法:可採用條播或撒播。條播,行距為20~25厘米,溝底寬為6~10厘米,播種時將種子均勻撒在溝內。撒播,將種子均勻撒在苗床上。播種後復土,可用篩子篩一些細土復蓋在種子上,以微見種子為度,並在其上復一層稻草。也可不復土,直接在播種後的苗床上復蓋稻草或茅草,用棍子將草壓好,以防風吹。苗木出土前要做好保護工作,以防鳥獸危害。

苗期管理

⑴適時揭草。播種後25天左右種子開始發芽,45天幼苗基本出齊。場圃發芽率為12.3%~57%,平均為35.6%。當幼苗基本出齊時,要及時揭草。揭草最好分兩次進行,第一次揭去1/2,5天后再揭剩下的部分。揭草時動作要輕,以防帶出幼苗。

⑵間苗補苗。揭草後,幼苗長至3~5厘米時,應選陰天或小雨天,及時進行間苗和補苗。將較密的苗木用竹籤移出,去掉泥土,將根放在0.01%ABT3號或ABT6號生根粉溶液中浸1~2分鐘,再按8厘米×12厘米的株行距,栽於缺苗的苗床上,然後澆透水即可。間苗後,每平方米保留楓樹苗70~80株。

⑶施肥與排灌。幼苗揭草後41天或移栽後30天,可適當追施一些氮肥,第一次追肥濃度要小於0.1%(每畝約施1.5公斤)。以後視苗木生長情況,每隔1個月左右追肥一次,濃度在0.5%~1%之間(每畝約施3~4公斤)。整個生長季節施肥2~3次。前期可施些氮肥,後期可施些磷、鉀肥。施肥應在下午3點以後進行。施肥濃度大於0.8%時,施肥後應及時用清水沖洗。下雨時,要及時排除苗圃地的積水,防止苗木爛根;天氣持續乾旱時,要對苗地進行澆灌,及時補充苗木生長所需的水分。

⑷鬆土除草。在苗木生長期間,要及時鬆土除草。苗小時,一定要用人工拔草。楓樹苗木長到30厘米以上時,可用1/3000濃度果爾除草劑進行化學除草,每畝每次用量為15毫升。施藥時應將噴霧器頭對準條播行距中間噴霧,注意藥液不要噴灑到嫩葉和幼莖上,楓樹幼苗對果爾除草劑敏感,以免產生藥害;撒播楓樹苗圃地不宜使用果爾溶液進行噴霧處理;如育苗面積較大,確需進行化學除草的,可用25毫升果爾,加水1公斤,與25公斤細沙拌勻,堆放2小時,攤開晾乾,然後均勻撒在苗床上,並用棕把將楓樹苗上的沙輕輕掃落即可(部分楓樹幼苗會受到輕微藥害,10天后會恢復生長)。

病蟲害防治

楓樹幼苗適應能力強,一般情況下不會發生病蟲害。只在揭草以後,由於苗木幼嫩,短期內易受病蟲危害。可在幼苗揭草一周后,使用2000倍百菌清噴霧防治。以後可根據苗木及有無病害發生等情況,隔20~30天噴800~1000倍液多菌靈,或1000倍百菌清防治;有蟲害發生時,可噴1000倍液早胺磷進行防治。

作品賞析

山行(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附兩則賞析

【賞析一】

楓樹楓樹

詩歌通過詩人的感情傾向,以楓林為主景,繪出了一幅色彩熱烈、艷麗的山林秋色圖。遠上秋山的石頭小路,首先給讀者一個遠視。山路的頂端是白雲繚繞的地方。路是人走出來的,因此白雲繚繞而不虛無縹緲,寒山蘊含著生氣,“白雲生處有人家”一句就自然成章。然而這只是在為後兩句蓄勢,接下來詩人明確地告訴讀者,那么晚了,我還在山前停車,只是因為眼前這滿山如火如荼,勝於春花的楓葉。與遠處的白雲和並不一定看得見的人家相比,楓林更充滿了生命的純美和活力。

【賞析二】

這首詩,看來是從長途旅行圖中截取的“山行”片斷。第三句的“晚”字透露出詩人已經趕了一天路,該找個“人家”休息了。如今正“遠上寒山”,在傾斜的石徑上行進。順著石徑向高處遠遠望去,忽見“白雲生處有人家”,不僅風光很美,而且趕到那裡,就可以歇腳了。第二句將“停車”提前,產生了引人入勝的效應。天色已“晚”,“人家”尚遠,為什麼突然“停車”?原來他發現路邊有一片“楓林”,由於“愛”那片夕陽斜照下的“楓林”,因而“停車”觀賞。“停車”突出“愛”字,“愛”字引出結句。

黃叔燦《唐詩箋注》云:“‘霜葉紅於二月花’真名句。”俞陛雲《詩境淺說續編》云:“詩人之詠及紅葉者多矣,如‘林間暖酒燒紅葉’,‘紅樹青山好放船’等句,尤膾炙詩壇,播諸圖畫。惟杜牧詩專賞其色之艷,謂勝於春花。當風勁霜嚴之際,獨絢秋光,紅黃紺紫,諸色鹹備,籠山絡野,春花無此大觀,宜司勛特賞於艷李穠桃外也。”不錯,籠山絡野的楓林紅葉的確美艷絕倫,但被“悲秋意識”牢籠的封建文人卻很難產生美感。用一個大書特書的“愛”字領起,滿心歡喜地讚美楓葉“紅於二月花”,不僅寫景如畫,而且表現了詩人豪爽樂觀的精神風貌。

“寒山”、“石徑”、“白雲”、“人家”、“霜葉”,由“上寒山”、“停車”的主人公用驚喜的目光統攝起來,構成一幅秋山旅行圖。當然,說這是“圖”,並不確切,因為“上寒山”、“白雲生”、“停車”都是動態,“愛”更是活潑潑的心態,都畫不出來。

全詩的重點在第四句,前三句全是為突出第四句起烘托、鋪墊作用。第一句用“寒”字,是為了喚起第四句“霜葉”;每二句寫“白雲”,是為了用色彩的強烈對比反襯第四句的“霜葉”異常“紅”艷,給人以“紅於二月花”的感受。更有力的鋪墊還是由急於趕路而突然“停車”以及由此突出的那個“愛”字,前面已分析過了。還有“楓林晚”的那個“晚”字,意味著夕陽將落,火紅的光芒斜射過來,更使滿林楓葉紅得快要燃燒。構思新穎,布局精巧,於蕭瑟秋風中攝取絢麗秋色,與春光爭勝,令人賞心悅目,精神發越。兼之語言明

暢,音韻和諧,宜其萬口傳誦,經久不衰。

觀賞植物(二)

在我們生活的環境中有很多觀賞植物,它們裝飾著我們的環境也裝飾著我們的生活,所以了解觀賞植物的知識,才能更好的改善我們的生活!

金縷梅目百科(一)

金縷梅目(Hamamelidales) 雙子葉植物綱(木蘭綱) 木本。單葉互生,稀對生,多有托葉。花兩性、單性何株或異株,排成總狀花序、頭狀花序或柔荑花序;異被、單被或無被;雄蕊多數至定數;子房上位至下位,心皮1至多數,離生或合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