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粲村

大粲村

大汖村是山西省盂縣最古老的村莊,因其“立體交融式”的建築布局,而被當地人戲謔的稱為“盂縣深山裡的布達拉宮”。

基本信息

簡介

在梁家寨鄉深山溝谷中,有一個古老寧靜的古村落—大汖村,該村有著500多年的歷史,是迄今盂縣現存最古老的村落。

大粲村 大粲村

這個村莊,獨特風格的“立體交融式”鄉土建築完整地保留了古老的盂縣傳統和民俗風情,體現了人與自然、人與山地的完美和諧。目前村里只有17口人生活,年齡最大的86歲,最小的50歲,在這裡生活的老人每天洋溢著平靜、自足、幸福的神情,給人以純樸、悠閒、與世無爭的美好印象。在大汖村依山而建的古民居,被當地人戲謔的稱為“盂縣深山裡的布達拉宮”,村里房屋大多是黃黏土與石頭混合材料建築,有的還是二層樓房結構,其特點是經濟實惠、冬暖夏涼、造型美觀,家家戶戶由彎曲和深淺不一的小巷相連。 抗日戰爭時期,大汖村發生慘案,300多名日軍包圍大汖村,殺死無辜村民18人,燒毀民房170餘間,如今都能在這裡找到實物和印記。

特別村名

大粲村 大粲村

很少有人知道,其實“大汖村”這個名字是錯的,據說,上山下水,有山有水方為‘càn’。當地人將從山上流下的水,在平地形成了小的湖泊叫做‘càn’,所以‘大càn村’的‘càn’字應該是‘上山下水’,不過聽說這個字只有在《康熙字典》里才能查到,新華字典里是沒有這個字的,電腦里更是打不出來。 村里只有‘韓’這一姓,據說是當年從洪洞大槐樹那裡移民到這裡的。關於大汖村的由來,傳說:當年有韓家三兄弟從洪洞來到盂縣,韓家老大、老二欺負老三,就把他趕到深山裡,讓他自生自滅。老三來到這裡後,發現這深山適宜居住,於是就在這裡安了家,也就有了後來的“大汖村”,韓老三自然就是大汖村人的祖先了。

據說,村里人的前輩們曾經在一塊墓地中得知,原來這個村落的人姓馬,至於為什麼留下一個無人的村落,還不得而知。後來有專家考證後得出,這個村落北魏時期就已經存在。

千年古樹

古樹 古樹

在大汖村村口,有一棵三個人才能合抱住的槐樹。據村里碑文記載,這棵槐樹是北魏時期的。據專家鑑定,這棵樹有1000多年的樹齡。鑑定的結果,也讓大汖村的人更加堅信,村子早在1000年前就已存在。

村落里還有一棵“萬年柏”,村子裡的人堅信這棵柏樹比“千年槐”的歲數更大,只是沒有人對其鑑定過。

據說,大汖村是先人們根據中國傳統環境的風水理論選吉地建造的,整個村莊,群山環繞,圍合封閉,附陰抱陽,藏風聚氣,東進西收,松柏罩頭,清泉繞村,充分體現了天人合一的自然格局。村子左邊的那座山,像一條青龍,村子右邊的山像一隻老虎,這叫‘左青龍、右白虎’,大汖村在‘青龍’、‘白虎’的保護下存在了1000多年。

神奇石像

在大汖村供奉著七尊神奇的石像,按照村民們的說法,這七尊石像的“體重”會不斷變化。據說,吃飯前稱一下這些石像的重量,等你吃完飯回來再稱,這石像的重量就不一樣了,相差五六斤當地人也無法解釋。 關於這七尊神奇的石像,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早在北魏年間,有一家七口人沿街乞討來到了大汖村這個地方,但讓人驚訝的是,這一家人一走進村子就神奇地消失了,之後人們認為這一家人在這裡坐化成仙,於是有了七尊“活佛”,大汖村的村民將這七尊石像尊稱為“老人家”。遇到乾旱無雨,村民就來求‘老人家’,據說幾乎是有求必應。

不過,比起美麗的傳說故事和石像本身的神奇之外,石像的考古價值更加有意義。專家根據其中兩尊石像背後的碑文判斷出,這幾尊石像出自北魏年間,和大同雲岡石窟應該是同一時代的作品。因此這七尊石像就是大汖村的“鎮村之寶”。

神奇石樓

石樓 石樓

整個大汖村是在一整塊岩石上建立起來的,依山而建的100多座民居在這塊岩石上存在了近千年,“就連村子裡的路和台階,都是先人們在岩石上一階一階的銼出來的。”村民這樣說。

大汖村的房屋基本上全是黃黏土與石頭的混合材料構建而成,在結構上大概分成了四類:平房、窯洞、樓房、樓房和窯洞的結合體。這其中,最有特色的就是數十座三層的“大汖石樓”。

“大汖石樓”最奇特的地方就在於,沒有任何的地基,單純的憑藉石頭、黏土蓋在光滑的岩石上,樓內格局一般一層是廁所,二層住人,三層是存放物品的地方。有專家在考察後認為,大汖村的建築不光具有北方風格,其中很多的“大汖石樓”在風格上接近南方建築,這也讓大汖的歷史內涵變得神秘。

不僅如此,在抗日戰爭時期,曾經有八路軍的指揮部就建在大汖,而八路軍和日軍在大汖還發生過多次大大小小的戰鬥,在村子背後的山裡,就有當年八路軍的糧庫和彈藥庫,在村口的那座山上還有當年打仗留下的戰壕。

大汖孤村

大粲村 大粲村

從陽泉盂縣到梁家寨鄉需要坐車走將近兩個小時的山路,而從梁家寨到坐落在深山中的大汖村還要再走近兩個小時的山路,由於交通不便,陽泉當地人都很少知道這個悠久的古村落。村里在2006年就修過一條水泥路,但是由於雨天沙石的衝擊,不到三年的時間,這條路就基本上算是毀掉了。 在二十世紀90年代,由於洪澇災害的影響,大汖村的絕大多數村民就遷到了山外的梁家寨,只有十幾位上了年紀的老人還留在村里。

大汖村的“歷史名片”———大汖石樓因年久失修而倒塌毀壞不少。據統計,有大概40座左右的石樓急需維修,而毀壞的也有將近30座。

該村正在申請成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希望能夠引起相關單位的重視,把大汖古村保護起來,不要讓這樣一處古村漸漸消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