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杜鵑

大理杜鵑

大理杜鵑,常綠灌木,高1—3.5米,生丁海拔3 200—4100米的高山冷杉林下或杜鵑灌叢中。

基本信息

種名

大理杜鵑 種中文名:大理杜鵑
種拉丁名:Rhododendron taliense Franch.
國內分布:產四川西部、雲南西部及西北部。生丁海拔3 200—4100米的高山冷杉林下或杜鵑灌叢中。模式標本采自雲南大理蒼山
海 拔:3200-4100
命名來源:(中國高等植物圖鑑)【Bulletin de la Societe Botanique de France 33: 232 1886】
中國植物志:57(2):231
亞組中文名:大理杜鵑亞組
大理杜鵑大理杜鵑

亞組拉丁名:Subsect.Taliensia Sleumer
組中文名:常綠杜鵑組
組拉丁名:Sect.Ponticum G.Don
亞屬中文名:常綠杜鵑亞屬亞屬拉丁名:Subgen.Hymenanthes (Blume) K.Koch
屬中文名:杜鵑屬
屬拉丁名:Rhododendron
亞科中文名:杜鵑花亞科
亞科拉丁名:RHODODENDROIDEAE Drude
科中文名:杜鵑花科
科拉丁名:Ericaceae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

常綠灌木,高1—3.5米;幼枝密被淡黃色綿毛狀絨毛,以後變為無毛。葉厚革質,長圓狀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 長4—10厘米,寬2—3.5厘米,先端急尖,具突尖頭,基部圓形或楔形,邊緣略反卷,上面深綠色,無毛,微皺, 中脈凹入,側脈11—12對,微凹,下面有兩層毛被,上層毛被紅棕色或肉桂色,鬆軟,氈毛狀,由分枝絨毛組成,下層毛被緊密, 中脈凸起,被毛,側脈隱沒於毛被內; 葉柄長1--1.5厘米, 密被黃棕色絨毛‘頂生傘形花序,有花10--15朵, 密集,總軸長約1厘米,被毛; 花梗長1.5—2厘米, 密被紅棕色絨毛; 花萼小,綠色, 長2—3毫米, 5裂, 裂片卵形或三角形, 無毛;花冠鐘形,長3—3.5厘米,乳白色、黃色或帶粉紅色, 筒部上方具多數深紅色斑點,裂片5, 圓形, 長1—1.2厘米, 寬1.5—1.8厘米,頂端微缺;雄蕊10,不等長,長1.5—2.5厘米,花絲基部被白色微柔毛,花葯橢圓形,淡褐色, 長2毫米;雌蕊比花冠短,稍長於雄蕊;子房圓錐形,長6毫米,無毛,花柱無毛,柱頭頭狀-蒴果長圓柱形,長1--1.5厘米,直徑4—5毫米。花期5—6月,果期9—11月。

產地分布:

產四川西部、雲南西部及西北部。生丁海拔3 200—4100米的高山冷杉林下或杜鵑灌叢中。模式標本采自雲南大理蒼山。

本種提示:

本種近於隴蜀杜鵑R.Przewalskii Maxim,但本種葉下面毛被兩層, 氈毛狀,不具表膜,也不脫落,葉柄和花梗均密被絨毛而與後者不同。 據《華西植物志》(Plantac Wilsoniane)——卷記載,本種在四川西部康定有分布,但我們未見到四川標本。

參考文獻:

Rhododendron taliense Branch. In Bull.Soc. Bot. France 33:232. 1886;Hemsl.In Journ. Linn. Soc.Bot. 26:31. 1889;Hemsl. Et Wils. 血Kew Bull. Misc.In—form. 1910:105. 1910;Diels 1n Not. Bot. Gard. Edinb. 5:216。 1912;Rehd. EtWils. In Sargent, P1. Wils. 1:533. 1913;Tagg in Stevenson,Spec. Rhodod.687. 1930;Fang in Contr.Bi01.Lab.Sci.Soc.China,Bot.12:55.1939;中國高等植物圖鑑3:136,圖4226. 1974:Cullen et Chamb. In Not. Bot. Gard. Edinb.36:119. 1978;Chamb. 洫 Not. Bet. Gard. Edinb. 39:343. 1982;雲南植物志4:424. 圖版116:7—11. 1986.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