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鎮[山東東營廣饒大王鎮]

大王鎮[山東東營廣饒大王鎮]

大王鎮這裡誕生了山東省第一個農村黨支部,珍藏了我國第一版《共產黨宣言》中譯本;這裡哺育了鄧天乙、李耘生、張太恆等大批仁人志士,被譽為“紅色基地”、“將軍之鄉”……但這裡卻不靠山,不臨海,沒有任何的自然資源和區位優勢。

基本信息

概況

大王鎮地處東營市南部,與濰坊淄博兩市相鄰。全鎮總面積122平方公里,轄97個行政村,9萬人口。大王鎮曾誕生有山東省最早的農村黨支部,保存有第一版的《共產黨宣言》中譯本。近幾年,先後榮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鄉鎮企業示範區、全國小城鎮建設示範鎮、全國財政系統先進單位、中國花木之鄉、全國重點鎮、全國文明村鎮、山東十大名鎮等40多項國家級、省級榮譽稱號。2005年,全鎮實現社會總產值220億元,生產總值55億元,境內財政總收入5.4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306元。

大王鎮大王鎮
大王鎮工業企業發展迅猛。全鎮重點企業集團_山東大王集團是國家級鄉鎮企業集團、省銀橋工程重點企業、全國企業500強,下轄華泰、科達2家上市股份公司,擁有華泰華星等年產值超30億元的企業5家,超10億元的企業6家,並已建成5處熱電項目和金宇、永泰等4處全鋼子午胎生產線,規劃建設了華泰、華星等六大園區,總體項目41個,投資236億元,形成了造紙印刷、轎車配件、化工電子、輪胎橡塑、建築建材等多行業齊頭並進的發展格局。

大王鎮農業調整成效顯著。全鎮重點培植蔬菜花卉林木畜牧四大主導產業。山東凱銀集團是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國家引進國外農業生態成果示範推廣基地、省高新技術企業,其“凱銀”牌綠色食品暢銷國內外市場。大王鎮高效生態農業科技園,被省政府列為省重點科技園。全鎮已建成奶牛養殖示範小區43個,建成4萬平方米工廠化花卉溫室車間,種植優質無公害蔬菜2.3萬畝,速生林2.6萬畝。在第五屆中國花卉博覽會上,代表山東參會的凱銀集團獲得了“二金”、“二銀”、“二銅”的好成績。我鎮農產品黃河口鱉在“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上,獲國際名牌產品稱號。

大王鎮大王鎮
大王鎮小城鎮建設日新月異。全鎮完成各類城鎮建設投資46.5億元,開發居住樓56.5萬平方米,商住樓38.6萬平方米,鎮區公共綠地75萬平方米,鎮區人口近5萬人,建有晨光、金宇、新世界等9處現代化城鎮小區,鎮區建成五條商貿街,開通了東營市首家鎮級公車,實現了水、電、交、暖、教、醫、訊全面配套,城鎮功能日趨完善。

立足新起點,實現新發展。2006年,全鎮計畫社會總產值超300億元,GDP達到85億元;2007年,社會總產值超500億元,GDP達到120億元,跨入“全國百強鎮”行列,利用2-3年的時間,全鎮經濟總量再翻一番,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率先實現現代化。

簡介

人口8.9萬,面積122平方公里。

大王鎮大王鎮
這裡誕生了山東省第一個農村黨支部,珍藏了我國第一版《共產黨宣言》中譯本;這裡哺育了鄧天乙、李耘生、張太恆等大批仁人志士,被譽為“紅色基地”、“將軍之鄉”……但這裡卻不靠山,不臨海,沒有任何的自然資源和區位優勢。因此,當位於黃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東營市南部,素有“東營市一枝花”、“齊魯明珠”美譽的廣饒縣大王鎮經濟社會發展不斷實現新跨越,在又好又快地發展中全力進軍山東第一鎮時,“大王模式”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大王鎮這方土地擁有著豐厚的紅色文化底蘊,最早接受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大王人發揚緊跟黨走勇於創新的光榮傳統,堅定“建設文明報效祖國”的理想信念,在改革開放的激流中一路領先。2007年,當“大王人民齊奮進,爭創山東第一鎮”的口號在全鎮廣泛唱響的時候,這裡已率先步入了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快車道。2006年,大王鎮大力實施“強工、扶農、建城、興商、富民”的方針,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全鎮實現社會總產值320億元,生產總值75億元,工業總產值280億元,固定資產總投資53億元,境內財政總收入7億元,出口創匯2.5億美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100元……工業國際化、農業產業化、城鎮現代化進程漸入佳境,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諧社會建設全面推進,榮獲全國最適宜人居新城名鎮、全國綜合發展水平千強鎮、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國家衛生鎮、山東十大名鎮等榮譽稱號,創造了“三化三集中”的新農村建設“大王模式”,被中央黨校“三農”研究中心列為中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道路研究課題。從無任何自然優勢到創造發展優勢,為新農村建設破題,這在許多專家學者眼裡是一個“大王現象”。讓我們再次把目光會聚這片神奇的土地——“紅色大王”,看“紅色大王”是如何領跑和諧新農村,全力進軍山東第一鎮的。

經濟

工業國際化

大王鎮大王鎮

華泰集團20萬噸/年SC紙項目建設工地上,廠房主體建設已經完成,工人們正在進行設備安裝前的準備工作。這個項目是華泰集團與世界造紙巨頭芬蘭斯道拉恩索公司合資建設的,總投資20多億元,將填補國內市場空白。近年來,大王鎮大力實施工業國際化戰略,著力做大做強工業旗艦,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積極引導企業參與國際競爭。走出去,瞄準國際市場,引進世界尖端技術設備,搶先占領制高點,在大王鎮已成為企業發展的共識。

大力實施大項目帶動戰略,以大投入促進優勢產業向集群化發展。120萬噸/年新聞紙、1000萬套/年半鋼子午胎、1500萬套/年高性能制動片等30多個一次性投資超1億美元的高精尖項目陸續建設投產,建成了華泰、凱銀等6大經濟園區,形成造紙印刷、汽車配件、化工熱電、輪胎橡塑、建築建材等5大支柱產業,湧現出2300多家各類企業,其中年銷售收入超100億元的企業1家,超50億元的2家,超10億元的企業10家,擁有3家全國500強企業和2家上市公司。培植了“華泰”、“凱銀”等一批國家、省級名牌產品。華泰、信義、金嶺、華星、金宇、永泰、金泰、恆豐、紅星等企業成為在全省、全國同行業的領跑者。大王鎮逐步成為全球最大的環保型新聞紙生產基地,全國重要的子午胎生產聚集地,全國最大的摩擦材料生產研發基地,山東省重點石油及鹽化工基地

加大創新能力建設,不斷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初步形成了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以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為依託的科技創新體系,成立了工業科學院,建立了國家級高新技術4家,各類研發機構13家,國家級技術中心、博士後科研工作站4家,省級技術研發中心5家,各大企業都成立了專門的產品研發機構。信義集團建立的全國一流的摩擦材料科研測試中心、華泰集團引領著行業技術執行標準的造紙研發中心、以金泰公司為代表的橡膠輪胎產業研發中心,為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提供了平台。通過深化產學研結合,大王鎮與國內外120多家高等科研院所、技術公司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係。目前,大王鎮承擔國家、省、市科技課題30多項,擁有專利20多項,被列為全國高新技術園區、全省星火科技示範鄉鎮、全省高新技術企業密集區、山東省專利鎮。積極實施億元企業梯隊提升工程,穩妥地推進鎮辦企業規範改制,理順產權關係,企業迸發新活力。芬蘭斯道拉恩索公司、美國TRW公司、杜邦公司等1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紛至沓來,來自美、德、意、芬等10多個國家的100多名專家長住大王,成了“大王居民”。大王鎮加大工業對農業的反哺力度,推進了農業產業化進程,東方花卉出口韓國,凱銀牌牛羊肉倍受東歐、約旦、阿聯等國家的青睞。全鎮40多家企業擁有自營進出口權,新聞紙、剎車片、子午胎等30多個系列產品出口5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創匯產品實現了工農全面開花,企業國際化道路越走越寬廣。

文化

大王精神凝聚合力

大王鎮大王鎮

一年四季,大王鎮的文化活動好戲連台:春節期間,村村組織文藝宣傳隊,進行鑼鼓、秧歌、民間文藝匯演,同時宣傳了黨委政府的工作思路,叫響了新一年工作的口號。“全民齊奮進,爭創百億鎮”、“實現新跨越,建設新大王”、“大王人民齊奮進,爭創山東第一鎮”這些階段性的口號和奮鬥目標伴隨著一個個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走進千家萬戶,傳遍全鎮上下,統一了乾群思想,凝聚著民心,鼓舞著鬥志。自1990年開始將每年三月份定為“愛祖國愛家鄉”活動月,吹響新一年工作的進軍號,引導全鎮人民把熱愛祖國的高度熱情變成建設家鄉的實際行動;始於1993年的消夏文藝晚會,每年一屆,自6月份至10月,帶動全鎮50%的村辦起了消夏晚會;1985年以來每年舉辦的金秋花節主旨在於“以花為媒,廣交朋友”,已從最初的菊花展覽發展成為集花展、書畫展、鳥展、經貿洽談、文藝匯演為一體的綜合交流盛會,成為展示全鎮三個文明建設成就,擴大對外開放,推介大王形象的名片。十佳文明公民、十佳崗位標兵評選等樹立了一大批模範典型…一系列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起到了文化聚魂的作用。在發展中,大王鎮高度重視文化的凝聚力和道德的約束力,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始終堅持“工業農業、小城鎮三篇文章一起做,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個文明一起抓”的發展思路,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和諧文化,激發創造活力,不斷開闢載體,做到精神文明具體化,創新開展了一系列寓教於樂的大型民眾性文化活動,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大王文化品牌”,長年開展,從不間斷。打造形成了以“雙愛”月、消夏文藝晚會、金秋花節為主體,以重大節日慶典為主線,以“紅色文化”為主鏇律的十大文化載體。

大王鎮堅持開展文明誠信教育,著力打造“文明信用鎮”這塊金字招牌。全方位加強公德教育,以企業文化、社區文化、廣場文化帶動民眾文化,以評選“好孝子、好媳婦、好家庭”為內容的尊老敬老三百評選活動促進了家庭美德建設,帶動了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建設,提升了全民的文明素養,文明做人、誠信做事成為大王人幹事創業的普遍風格,“奮進、創新、頑強、誠信”的“大王精神”得到大力弘揚。 大王鎮建立了山東省最早的農村黨支部,保存了全國第一版本的《共產黨宣言》中譯本。大王鎮充分發揮這些紅色資源的優勢,先後投資300多萬元,建設了中共劉集支部舊址紀念館、張太恆紀念館兩個“紅色教育基地”,持續不斷地對黨員幹部民眾加強愛國主義、團隊精神、革命傳統教育;每月6日,隆重舉行機關升旗儀式,堅定理想信念。以“紅色文化”為基調,大王鎮的企業鑄就了以“雙愛”為共同內涵的企業精神……逐步形成了以傳統文化為底蘊,以紅色文化為動力,以大王精神為內涵,以企業文化為主體的大王文化建設體系,“大王精神”成為凝聚全鎮發展合力的靈魂旗幟,“建設文明報效祖國”成為大王人高尚情操的真實寫照。

發展

大王鎮大王鎮

統籌發展力促多贏
大王鎮牢牢把握科學發展觀,力促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注重統籌發展,力求多贏。統籌解決“三農”問題,實現工農互動、農企“雙贏”。抓龍頭,建基地,帶農戶,構建起了龍頭企業與基地相互配套、相互支撐的格局,促進了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每年發放糧食直補資金120萬元。大力培植了國家重點農業龍頭企業凱銀集團,帶動形成了蔬菜、林木、畜牧、花卉四大主導產業,建成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5萬畝,配套建設了5000畝優質高效蔬菜大棚標準化良種示範區……建成了黃河三角洲最大花卉交易市場,全國重點花卉市場,國家盆花研發推廣中心。

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大王鎮堅持發展與環保同行,大力實施生態保護工程,大力發展綠色工業的同時,以高科技促進傳統產業最佳化升級,向污染源重拳出擊,幾年來取締“土小”污染企業90多家。同時大力實施以路域綠化、農田林網開發、村莊綠化等為重點的綠化美化工程,植樹80萬株,美化綠化村莊81個,林木存活率達到99%,林木覆蓋率達到30%,“居在林中,人在綠中”成為大王鎮這一生態型園林化小城鎮的真實寫照。統籌村鎮發展。大王鎮堅持村鎮一體化戰略,加大工業對農業反哺力度,以工化推進城市化,以城鎮建設支持和帶動農村發展,投資3000多萬元傾注“三農”,實現了村鎮“共贏”——全鎮42個村通過市縣小康文明村驗收;鎮財政向“三農”傾斜,實施農村道路改造和集中供水工程,90%的村實現了柏油路、網際網路、集中供水“三通”;加大對公益事業的投入力度,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全面覆蓋,建成了全省首家190安全生產信息指揮中心,形成義務教育、職業教育、民辦教育並進的全程教育體系。

建設

大王鎮大王鎮

新農村步入城市化
大王鎮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以城鄉一體為目標,以規劃為龍頭,堅定不移地實施“工業向園區集中,土地向農場集中,人口向城鎮集中”的“三集中”戰略,大力推進城鎮現代化進程。先後實施了文化廣場建設、城鎮道路亮化美化、幸福公寓改擴建、陽河綜合治理、興廣鐵路、泰山路北延疏通、黃河路東延等一批精品工程,城鎮規模不斷擴大,品位不斷提升。2006年,全鎮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850元,城鄉居民人均儲蓄存款達到28090元。

“一軸三心,兩水飄帶,六區共建,城林相伴”總體規劃的逐步實施,使大王鎮拉開了新一輪小城鎮建設的大幕。隨著生態化建設步伐加快,一個經濟繁榮、環境優美、社會安定、充滿活力、和諧安寧的現代化小城鎮正以其獨特的魅力展現在世人面前。廣饒縣縣委常委、大王鎮黨委書記燕振誠最後告訴記者,2007年,大王鎮計畫完成社會總產值440億元,GDP100億元,境內財政總收入8.5億元,固定資產投資5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800元,力爭利用兩三年時間,經濟總量再翻一番,綜合實力穩居全省鄉鎮第一位,再造一個新大王,早日成為山東第一鎮,攀升全國百強鎮

歷史

中共劉集支部舊址紀念館簡介

大王鎮大王鎮
中共劉集支部舊址紀念館坐落廣饒縣大王鎮劉集村,於2005年6月30日落成開館,是全省第一個農村黨支部舊址紀念館。該館是山東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山東省國防教育基地、東營市黨員教育基地。紀念館總投資230萬元,占地1300平方米。設支部舊址一處、支部簡史陳列展一處。舊址內按當時生活環境條件進行了復原,在白色恐怖的年代,為掩護地下革命工作而特製的掩飾門、地道等設施再現了當年艱苦卓絕的鬥爭環境及革命先烈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簡史陳列展館系仿古建築,頂部為仿古飛檐,外設走廊。展廳內分圖畫文字展、文物展兩部分,形象介紹了劉子久、劉良才等革命先驅的英雄事跡及劉集黨支部的革命啟蒙作用。劉集黨支部建立於1925年春,劉良才任黨支部書記。1927年8月,在劉集支部的基礎上,建立了中共廣饒特支,由劉良才任書,同時兼任劉集黨支部的書記。這一時期,劉集黨支部廣泛開展革命宣傳活動,積極發展黨的組織,領導農民民眾開展了“覓漢增資”、“短工增資”活動和“吃坡”、“砸木行”鬥爭。在抗日戰爭中,劉集黨支部帶領黨員民眾積極投入到抗日救國的鬥爭中,劉集村被譽為四邊地區的“小莫斯科”。在解放戰爭中,劉集黨支部黨員帶頭參軍、參戰,帶領農民民眾踴躍支前,為奪取解放戰爭的勝利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劉集支部在早期的革命鬥爭中,使用和保存了我國首版中文譯本《共產黨宣言》。這本《共產黨宣言》是由陳望道先生首譯、1920年8月出版的,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由農村黨組織傳播、使用和保存的珍貴文獻,屬國家一級革命文物。紀念館自成立以來,充分發揮教育基地的作用,不斷強化對黨員幹部的教育培訓,加強對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截至目前,已接待2萬餘人到紀念館接受革命傳統教育活動。2006年11月24日,國家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曾慶紅親臨紀念館視察指導。

傳說

大王鎮大王鎮
古代,李家橋村住有一對李氏夫婦,勤勞善良。這年,生下一男孩,渾身黝黑,粗壯有力,屁股上長著一條尾巴。李父見是個怪物,就將其抱到坡里仍掉了。李母不忍,又將其抱了回來一直撫養著。一日,李父下地歸來,見妻子暈倒在房內,懷中趴著竟是一條黑。黑蛇一邊吸奶,一邊將尾巴擺來擺去。李父心知是兒子所變,異常氣憤,揚起手中的鐵杴將其尾巴鏟了下來。只聽“轟隆”一聲雷響,黑蛇蹤影全無,地上只留下一灘鮮血蠕動著的一截尾巴。村民們知其不是凡人,不敢再呼其名字,尊稱為“沒尾巴老李”。沒尾巴老李走後,一連幾年沒有音訊。李母想兒心切,飯吃不下,覺睡不著,面容憔悴,骨瘦如柴,以致染病而逝。就在出殯這天,突然天降暴雨,空中電閃雷鳴,從雨中爬來了一條無尾巴大黑蛇趴在靈前淚流不止。人們知是沒尾巴老李到了,燒紙的燒紙,勸慰的勸慰。沒尾巴老李現為人形後,人們便聚攏過來詢問其走後的情況。沒尾巴老李說:“我一怒走後,便到一深山修煉去了。本想成龍後再接母親去享福,沒想到母親竟然早逝。”說完,放聲大哭,聲如雷鳴。李母下葬後,只見一團黑風繞墓穴鏇轉起來。不一會兒一座墳墓拔地而起。隨後,這團黑風升入天空,飄然而去。沒尾巴老李修煉成龍後,騰雲駕霧向東北而去。忽見地上一條大江,江內波浪洶湧,幾隻渡船搖搖晃晃翻入江底。便降下地來,現為人形,向人們打聽“何物居此江中”。人們告訴他,江內一條白,無惡不作,見有渡船漁舟就興風作浪將船打翻,吃掉落水之人。夏秋季節,就讓江水泛濫,淹毀良田。百姓們對此龍恨之入骨卻又奈何不得。沒尾巴老李聽後氣得渾身發抖,決心要為百姓除掉這一禍害。這日,沒尾巴老李鑽入江底,向白龍發起攻擊。一連戰了三天三夜,沒尾巴老李氣力不支,只好躲入海中休息養傷。幾天后的一個夜晚,居住在江兩岸的山東籍老鄉做了個同樣的夢。夢中一黑臉青年向他們說:“我也是山東人氏,有事求助於老鄉們。七天后,我要與惡龍決一死戰,請你們備好饃饃和石灰,到時見江中翻黑浪,您們就將饃饃投入江中;若翻白浪,你們就投入石灰。”說完,深施一禮,蹤影全無。天亮後,人們便行動起來,砍柴的砍柴,燒石灰的燒石灰,蒸饃的蒸饃。第七天上,兩岸的石灰和饃饃堆積如山,人們也紛紛跑到岸上觀戰。正午時分,忽聽江中吼聲如雷,江面上浪花飛濺,水柱沖天。一黑一白兩條巨龍絞纏在一起上下翻滾,奮力廝鬥。苦戰了一天一夜,黑龍飢餓難忍,體力不支,便用力一吹,江面上冒出股股黑浪。岸上的人們立刻將饃饃拋入江中。黑龍吃飽後,體力大增,越戰越勇。白龍連餓帶累,張口呼呼大喘,江面上翻起陣陣白浪。人們立即七手八腳將石灰投入江中。白龍吞進石灰後,直燒得腹中疼痛難忍,雙目難睜,漸漸招架不住,最後被黑龍咬死,屍體順流漂入大海。黑龍占據了這條江後,遇有落水之人,就將其救上岸來;田中乾旱,黑龍就吸起江水噴灑到田裡。為了紀念黑龍為民除害興利的功績,人們給這條大江取名為“黑龍江”。為感謝老鄉們的相助之情,只要有山東人乘船渡江,不管江外風有多大,黑龍總使江內風平浪靜。時間一長,在當地形成了一種風俗,為保平安,船家開船前總要問一聲“有無山東人”。即使無山東人,旅客中也要有人應一聲“有”。否則,船家不敢開船。

知名企業

大王鎮大王鎮
廣饒縣大王鎮永恆木膠板廠

本公司是一家專業生產各類中﹑高檔建築模板,製作優質建築模板的一條龍生產企業。公司資金雄厚,規模龐大﹑其中廠房面積數千平方米,擁有先進的模版生產設備和生產流水線,積累了多年的模版生產技術和豐富的經驗,年銷售量在30萬平方米以上。公司以“保證質量﹑服務用戶”為宗旨。堅持“科學管理,誠信經營”的企業理念。公司已經通過ISO9001:2000質量體系認證。

特色產品

蔬菜、家禽、水產

村委會

廣饒縣大王鎮六堡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六股路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軍屯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馮莊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劉家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劉集前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劉集後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前賈村
廣饒縣大王鎮李璩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三賢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東北街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東臥石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東呂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東孫莊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東莊子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東張莊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東營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東辛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中李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書房劉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於巷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付家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任樓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前郭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北張淡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北辛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北郭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北郭西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南郭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南陳官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臥東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臥石西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葉璩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後屯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後賈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呂莊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呂道口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吳家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周莊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復興王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大張淡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大王東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大王南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大王西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孟集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宋璩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封廟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小李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崔家河崖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崔寨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鞏家香坊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延集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張棗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張齊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新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明莊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曲江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李園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李橋東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李橋西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楊莊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楊璩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永和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河溝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灶戶王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王永槐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王鎮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田辛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田門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紅盆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紀莊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耿集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蘇劉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蘇廟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范家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榮莊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菜園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西臥石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西呂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西李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西營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西辛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賈王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趙家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鄧家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郭明田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鐵匠李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鞠家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韓莊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韓橋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韓璩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高卜紙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高解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魏莊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黃店村村民委員會
廣饒縣大王鎮黃璩村村民委員會

家電下鄉供應商

飛躍家電
廣饒縣創先通訊器材中心
廣饒縣石村鎮先鋒器材經營部
中國聯通有限公司廣饒分公司西劉橋門市
中國聯通有限公司廣饒分公司丁莊門市
廣饒縣大王鎮興達通訊器材專賣店
中國聯通有限公司廣饒分公司孫武路門市
廣饒縣丁莊鎮丁莊聯通中心營業室
中國聯通有限公司廣饒分公司
中國聯通有限公司廣饒分公司大王門市
中國聯通有限公司廣饒分公司稻莊門市
廣饒縣新世紀超市商貿有限公司
紅太陽通訊維修中心
廣饒縣開發區仁和堂藥店
廣饒縣石村鎮騰達通訊器材經營戶
廣饒縣化官鄉中創通訊
中國聯通有限公司廣饒分公司
中國聯通有限公司廣饒分公司花官門市
廣饒佳樂購物廣場有限公司
廣饒縣衛達電子商場
廣饒縣廣昊商貿有限公司
廣饒三聯家電(廣饒縣博超商貿有限公司)
廣饒縣石村鎮先鋒器材經營部
東營大王中心門市
陳官鄉順通通訊
東營廣饒西劉橋門市
東營廣饒花官門市
東營廣饒碼頭門市
東營廣饒丁莊門市
廣饒永達電信經營部
廣饒縣稻莊鎮信通聯網服務中心
廣饒縣縣府前街建英諾基亞通訊維修中心
廣饒縣廣北農場碩達通訊器材中心
李鵲鎮聯通門市
中國聯合網路通信有限公司廣饒兵聖路門市
廣饒縣李鵲鎮忠明通訊門市
東營金海翔電腦科技有限公司
金山通訊器材有限責任公司
廣饒縣廣饒鎮花園欣欣通訊器材店
李鵲鎮聯通門市
廣饒縣石村鎮大營聯通合作門市
中國聯通有限公司廣饒分公司兵聖路門市
中國聯通有限公司廣饒分公司碼頭門市
廣饒縣陳官鄉順通通訊
廣饒縣廣饒鎮春蘭通信經營部[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