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狼把草

大狼把草

一年生草本,高達120cm,莖直立,分枝,常帶紫色,被疏毛或無毛。葉對生;具柄;一回羽門面複葉,小葉3-5枚,披針形,長3-10cm,寬1-3cm,先端漸尖,邊緣有粗鋸齒,通常背面被稀疏短柔毛,至少頂生者具明顯的柄。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大狼把草大狼把草

大狼把草一年生草本,高達120cm,莖直立,分枝,常帶紫色,被疏毛或無毛。葉對生;具柄;一回羽門面複葉,小葉3-5枚,披針形,長3-10cm,寬1-3cm,先端漸尖,邊緣有粗鋸齒,通常背面被稀疏短柔毛,至少頂生者具明顯的柄。頭狀花主鄧單生,連同總苞苞片直徑12-15mm,高約12mm;總苞鍾狀或半球形,外層苞片5-10枚,通常8枚,披針形或匙狀倒披針形,葉狀,邊緣具緣毛,內層苞片長圓形,具淡黃色邊緣,舌狀花不發育,極不明顯,筒狀花丙性,花冠冠檐5裂。瘦果扁平,狹楔形,長5-10mm,先端芒剌2枚,有側束毛。花、果期8-10月。

生長規律

在溫帶地區,於5—6月出苗,一周左右即開始抽莖,7—8月開花,8—9月結實,在亞熱帶地區,4月下旬以後出苗,6—8月中旬分枝,8月中旬至9月孕蕾開花,9—10月結果並成熟,至11月中旬(降霜)以後枯死,其生育朋為150—195天。狼把草的種子繁殖能力較強,一株正常發育的植抹可產種子數百至數千粒,瘦果乾粒重約3.82g。種子體大而輕,具倒鉤刺,成熟後極易脫落,能借風力、水流向外傳播。也能借粘附在動物和人體上進行傳播。狼把草的成熱種子處於休眠狀態。經過越冬,翌年才能發芽出苗,在土中的麥芽深度為2—4cm,深層不易發芽的種子,能保持發芽力達兩年之久。狼把草的再生力強,下部莖稈極易生出大量的不定根。基部莖·枝的葉腋有腋芽,當地上部分受損後,腋芽萌動生出新的再生枝.在生長期內,只要留茬適宜,刈割2—3次,不會影響再生。狼把草屬濕生性廣布植物。在溫帶、亞熱帶氣候下的濕生、淺水域條件均能生長。喜酸性至中性土壤,也能耐鹽鹼,在東北松嫩平原草甸,鹽鹼化較高的湖邊,經常成為禾本科、莎草科、蓼科中某些濕生植物群落的亞優勢種或優勢種。狼把草常群生,或為單優勢種純群落,也以伴生種或亞優勢種參與群落的組成。
本品與其同屬植物三葉鬼針草在四川地區均稱為豆渣草,並同等使用。三葉鬼針草在廣東、廣西為草藥金盞銀盤的主要品種 。

藥用簡述

大狼把草大狼把草

藥名:大狼把草。
漢語拼音:DàLánɡBǎCǎo
英文名: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idensfrondosaL.
功效分類:清熱解毒藥
科屬分類:菊科。
別名:狼把草、接力草、針線包、一包針
性味:味苦;性平。
歸經:心經肺經大腸經
功能:強壯,養陰斂汗,清熱解毒。
主治:體虛乏力,盜汗感冒,扁桃體炎,咽喉炎,腸炎,痢疾,泌尿系感染,閉經,咯血,痢疾,小兒疳積,外用治癤腫,濕疹,皮癬,丹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克。外用適量,鮮草搗爛敷患處,或鮮草絞汁擦患處。
生態環境:生於田野、路旁、濕地。
資源分布:我國各地普遍分布。
藥材基源:為菊科刺針草屬植物大狼把草BidensfrondosaL.,同屬植物狼把草BidenstripartiteL.,以全草入藥。
採收儲藏:6-9月採收。洗淨,切斷,曬乾。
炮製方法:

化學成份

大狼把草

大狼把草
1、大狼把草中含十二碳-3,5,7.9-四炔11-烯-1.2.13-三醇-1-葡萄糖甙(trideca-3,5,7,9-te-trayn-11-en-1,2,13-trlol-1-glucoside)。
2、乾草含揮髮油(0.11%)、鞣質(2.01%)、木犀草素(Luteolin)、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等黃酮類。葉含維生素C約160毫克%。果實含油23.78%。乾草含木犀草素、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及鞣質2.0%,揮髮油0.11%,油中主成分為十六烷酸,尚含對聚傘花烴、葎草烯、β-紫羅蘭酮、β-甜沒藥烯、δ-畢澄茄烯、石竹烯氧化物、β-桉葉醇、正十七烷等。根含多種微量聚乙炔類化合物Ⅰ、Ⅱ、Ⅲ、Ⅳ、Ⅴ等。(Ⅰ、Ⅱ、Ⅲ、Ⅳ見鬼針草)

常用選方

大狼把草大狼把草
1、肺癆咳血:狼把草30-60克,水煎服。
2、吐血:狼把草30-60克,水煎服。
3、頭暈:狼把草30克,燉豬肉半斤吃。
4、積年疳痢,丈夫血痢:取狼把草全草2斤,搗絞取汁一小升,納白面半個雞蛋大份量,和勻,空腹頓服,極重者不過三服。或收苗陰乾搗末,蜜水半盞,服一方寸匙。
5、積年,天陰即癢,搔出黃水:狼把草苗葉搗末摻之。
6、治氣管炎,肺結核:鮮狼把草一兩。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7、治白喉,咽喉炎,扁桃體炎:鮮狼把草三至四兩,加鮮橄欖六個,或馬蘭鮮根五錢。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8、治咽喉腫痛:鮮狼把草五錢至一兩。加冰糖燉服。(《閩東本草》)
9、治血痢:狼把草二斤,搗絞取汁一小升,納白面半雞子許,和之調令勻,空腹頓服之。若無生者,但收取苗陰乾,搗為散,患痢者取散一方寸匕,和蜜水半盞服。(《本草圖經》)
10、治濕疹:鮮狼把草葉搗爛絞汁塗抹。(《福建中草藥》)
11、治癬:狼把草葉研末,醋調塗。(《福建中草藥》)

生藥鑑別

大狼把草大狼把草

性狀鑑別
莖暗紫色。葉對生,完整葉民開後為一回羽狀複葉,小葉披針形,葉緣具粗鋸齒。頭狀花序單生於莖、枝端;總苞鍾狀或半球形;苞片葉狀,邊緣具緣毛;花冠先端5裂。味苦。
顯微鑑別
莖橫切面:皮層由數列類圓形細胞疏鬆排列;維管束鞘纖維壁微木化;木質部導管較大,單個或2個並列成徑向排列。髓部寬廣,髓細胞中多見演粉粒,同時赤可見分泌細胞。

與鬼針草鑑別
鬼針草鬼針草

共同點
“大狼把草”和“鬼針草”兩藥都生長在路邊,荒地,水溝邊等處,果實皆會粘在人們的衣服上。因其具有一種特殊的氣味,所以,豬,牛,羊等動物皆不生吃這兩種草藥。但是,煮熟以後,仍可以餵豬,做豬飼料。花黃色。6——11月採收全草。都有清熱解毒,抗菌消炎的功效,都可以泡在保溫杯里,代茶飲服。皆能夠治療感冒,喉嚨痛,痢疾等疾病。
不同點
其實,兩藥之間,只要認真觀察,仔細對照,比較,還是可以準確地分辨清楚的。
1、莖不同:大狼把草的莖,一般是近圓型的;鬼針草的莖,通常是帶四棱形。
2、葉不同:大狼把草羽狀複葉對生,小葉3-5片,披針形;鬼針草枝梢葉對生或互生,三裂或不裂;
3、花不同:大狼把草無舌狀花,但是,花序下有發達的葉狀苞片;鬼針草是黃色的舌狀花。
4、果不同:大狼把草瘦果扁平,頂端有2個短刺;鬼針草瘦果細棒狀,頂端有3-----4個短刺;
5、功能和主治不同:大狼把草有強壯,養陰之效,故民間中醫經常把它單用或是配伍使用,治療體虛乏力,消化不良,肺結核盜汗,泌尿系感染,肝炎等疾病;鬼針草有活血散淤之效,故民間中醫經常用它單用或是配伍使用,治療毒蛇咬傷,跌打損傷,闌尾炎,痔瘡,慢性潰瘍,凍瘡高血壓,高血脂等症。

古書記載

大狼把草出自《本草綱目拾遺》:"狼把草,秋穗子,並染皂,黑人鬢髮。生山道旁。""郎耶草,生山澤間。三、四尺,葉作雁齒,如鬼針苗。"《綱目》:"狼把草,即《陳藏器本草》郎耶草也。閩人呼爺為郎罷,則狼把當作郎罷乃通。又方士言此草即鼠尾草,功用亦近之,但無的據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