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溪文化玉器

大溪文化玉器處於新石器時代中期,玉器主要出土於四川巫山縣大溪遺址和湖北松滋縣桂花樹的大溪文化墓地,分布於長江中游西段的兩岸地區。

大溪文化分布於長江中游西段的兩岸地區,處於新石器時代中期,距今“6000-5000年。玉器主要出土於四川巫山縣大溪遺址和湖北松滋縣桂花樹的大溪文化墓地。出土的玉器形體較小,器類有塊、璜、璧、環、墜等,均為扁乎狀,其中以塊、璜的數量為最多。塊的形狀不十分規整。出土於人的頭骨兩側。璜的數量較多,主要有弧形`橋形和半璧形三種。璜的兩端有穿孔,半璧形璜外緣刻成連續鋸齒狀,其裝飾手法是大溪文化玉器獨具特色的工藝。大溪文化玉器主要用作裝飾,有耳飾、項飾和臂飾等。耳飾為塊和墜,璜和璧作項飾,懸掛於頸上或胸前,臂飾主要是環。大溪文化玉器的意義在於它與長江中下游地區的原始文化玉器非常相似,例如大溪文化的弧形璜與薛家崗文化、橋形璜與崧澤文化、半璧形璜與良渚文化等同類器物形狀很接近。這為研究史前各文化間玉器風格的影響、長江中下游地區玉器的共同性和特殊性以及太溪文化玉器的淵源提供了實物資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