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決戰三部曲

大決戰三部曲

《大決戰》是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關於解放戰爭時期三大戰役的系列電影,分為 《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 三部,影片於1991年上映。三部電影以宏偉逼真的氣勢再現了解放戰爭中三次決定性的偉大戰役。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遼瀋戰役

1948年3月,為適應解放戰爭形勢的發展需要,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率領中共中央機關和解放軍總部離開陝北,來到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村,與劉少奇、朱德率領的中央工作委員會相會合,在這裡共同指揮南北兩線五大戰場——一場決定中國命運和前途的戰略大決戰,這就是震撼世界的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中央軍委和毛澤東及時把握住戰略決戰的時機,並決定首戰殲滅已處於困境的東北國民黨衛立煌集團,命令東北野戰軍主力南下北寧線,“封閉蔣軍,在東北加以各個殲滅”。林彪復電軍委,強調東野主力南下可能遇到種種困難,並提出首先攻打長春,求殲瀋陽援敵之戰役計畫。毛澤東雖然同意,但同時指出:不應在幹部中強調南下的困難,否則,一旦出現口立煌集團總退卻的情況,將在精神上陷入被動。“攻長打援”的戰役實踐證明,毛澤東的預見是正確的。1948年7月,林彪致電軍委,決定按照毛澤東的意見,南下北寧線作戰。此期間,蔣介石對東北蔣軍的“撤”與“守”,曾反覆研究,出於政治利害的考慮,最後決定將主力撤至錦州,“等待國際局勢變化”。9月12日,遼瀋戰役開始。10月14日,東野主力向錦州發起總攻,僅用31小時便攻克錦州,殲敵10萬餘人。此時,被困在長春的東北“剿總”副總司令鄭洞同在60軍起義、新七軍投降後,也終於率部放下武器,長春和平解放。我軍奪取錦州後,蔣介石親調杜聿明,意在重占錦州,未逞。此時,黑山阻山戰使廖耀湘喪失了撤退的時機,東野部隊將廖耀湘蜒團分割包圍在120平方公里的範圍穿插。以亂治亂。經過兩晝夜激戰,國民黨第九兵團全部被殲,廖耀湘被俘。11月1日,東野攻占瀋陽,2日攻占營口,偉大的遼瀋戰役宣告結束。

淮海戰役

在遼瀋戰役打響的同時,劉伯承、鄧小平、陳毅遵照中央軍委的指示,著手策動淮海戰役。11月6日,淮海戰役打響。華東野戰軍及時切斷正向徐州收縮的黃百韜兵團的退路,並將其包圍在徐東碾莊圩地區。同時,中原野戰軍攻戰了軍事重地宿縣,切斷了徐州劉峙集團的陸上退路。蔣介石調杜聿明回徐州作戰,敵人幾路兵團雲集逼近徐州,淮海戰役形勢異常嚴峻。國共雙方統帥鬥智鬥勇,頻頻調兵遣將,經過十幾天的激烈戰鬥,黃百韜兵團被殲,杜聿明集團被圍困,黃維兵團全殲。蔣介石雖多方設法救援杜聿明集團,但終因軍無鬥志,終致全軍覆滅,具有決定意義的淮海戰役大獲全勝。

平津戰役

1948年秋,國民黨華北“剿總司令”傅作義,以防守平津的重要意義說服了蔣介石,將自己所指揮的60萬軍隊留在了華北,並取得了國民黨在華北的黨政軍及經濟大權。

為了拖住並殲滅傅作義集團,中共中央命令東北野戰軍提前入關與聶榮臻率領的華北野戰軍會合,發起平津戰役。很快,傅作義的親信部隊35軍被解放軍圍困並殲滅在新保全城內。這時,解放軍不僅完成了對張家口的包圍,並鉗制住了傅作義的主力部隊及蔣介石的三千軍。林彪率領的東北野戰軍入關與聶榮臻會合後,完成了對北平的包圍。

平津戰役打響後,傅作義多次秘密地與中共中央聯繫,進行和談接觸。毛澤東1949年新年獻詞中列出戰犯名單後,傅作義再次派代表與中共談判,由於雙方所提條件懸殊太大,談判沒有成功。傅認為只要守住天津,就能達到目的,於是下令陳長捷死守天津。同時,派代表繼續與中共談判。談判未結束,天津便失守,傅作義的幻想破滅了,只好宣布接受和平解決北平的協定。當天,蔣介石發表了“引退”聲明,回到了老家浙江溪口。為感謝傅作義對和平解放北平做出的貢獻,毛澤東、周恩來在西柏坡熱情接待了傅作義。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演員備註
古月毛澤東簡介 字潤之
趙恆多蔣中正簡介 字中正
蘇林周恩來
劉懷正朱德
郭法曾劉少奇
路希任弼時
馬紹信林彪
魯繼先羅榮桓
張衛國劉亞樓
盧學公衛立煌簡介 字俊如
周志宇廖耀湘
吳志遠宋美齡
徐正運杜聿明簡介 字光亭
傅學誠劉伯承
劉錫田陳毅
盧奇鄧小平
謝偉才粟裕
許還山黃百韜簡介 字煥然
郭碧川黃維
鮑海鳴張震
李定保傅作義簡介 字宜生
史崇仁聶榮臻
里坡鄧寶珊
秦昭蔣經國
謝鋼蔣緯國
陳學剛何應欽簡介 字敬之
魯非顧祝同簡介 字墨三
高惠彬譚政
不詳岡村寧次簡介 日本戰犯,原侵華派遣軍總司令
陳剛李先念
楊次禹李宗仁簡介 字德鄰
瓊斯·壯加里巴大維簡介 美國駐華聯合軍事顧問團團長
吉葉墨司徒雷登簡介 美國駐華大使
科龍·費利德羅申簡介 蘇聯駐華大使
馬大龍趙家驤
戈文義楊成武
喬建華薄一波
曲瑗陳布雷
喬宏葉劍英
趙曉明徐向前
張勇漢賀龍
徐曉霞鄧穎超
閻雨生范漢傑
高學忠肖三
石靜鄭洞國
宗利群彭德懷
魏積安李達
陸今龍李延年
楊宗炎孫元良
陳大用李彌
康力馮治安
劉之冰毛岸英
徐揚劉思齊
李繼華王建安
余忠譚震林
張兆北陳士渠
薛勇劉仁
呂武霖楊尚昆
初國良王克俊
劉占加李世傑
陳紅梅傅冬菊
張黎明薛暮橋
翟乃社程子華
王志文黃志勇
江化霖郭景雲
劉世傑徐永昌簡介 字次辰
徐光明陳長捷簡介 字介山
關嘉彥杜建時
李金水林伯渠
趙雪海陳雲
吳俊彭真
李志江石覺
王萬里李文
馮恩鶴段蘇權
姚居德蘇靜
寧曉志杜義德
孫海英國軍軍官
金世馴劉峙
繩中邱清泉
金鑫三營長
宋春麗衛立煌夫人
陶玉玲李德全
梅葆玖梅蘭芳

參考資料來源

職員表

職務名單
顧問張震,楊國宇,蘇靜,葉子龍,崔月犁,陳荒煤,丁嶠
藝術指導徐懷中
攝製指揮蕭穆
編劇王軍,史超,李平分
總導演李俊
首席導演楊光遠(遼瀋戰役),蔡繼渭(淮海戰役),韋廉(平津戰役)
導演韋廉(遼瀋、淮海戰役),楊光遠(淮海、平津戰役),景慕逵,翟俊傑,蔡繼渭(遼瀋、平津戰役)
作曲施萬春,溫濤

參考資料來源

獲獎記錄

中國電影金雞獎
  • ▪ 1992 第12屆 最佳故事片 《大決戰1:遼瀋戰役》 (獲獎)
  • ▪ 1992 第12屆 最佳導演 《大決戰1:遼瀋戰役》 (獲獎)
  • ▪ 1992 第12屆 最佳美術 《大決戰1:遼瀋戰役》 (獲獎)
  • ▪ 1992 第12屆 最佳美術 《大決戰1:遼瀋戰役》 (獲獎)
  • ▪ 1992 第12屆 最佳編劇 《大決戰1:遼瀋戰役》 (提名)
  • ▪ 1992 第12屆 最佳故事片 《大決戰2:淮海戰役》 (獲獎)
  • ▪ 1992 第12屆 最佳導演 《大決戰2:淮海戰役》 (獲獎)
  • ▪ 1992 第12屆 最佳道具 《大決戰2:淮海戰役》 (獲獎)
  • ▪ 1992 第12屆 最佳故事片 《大決戰3:平津戰役》 (獲獎)
  • ▪ 1992 第12屆 最佳導演 《大決戰3:平津戰役》 (獲獎)
  • ▪ 1992 第12屆 最佳道具 《大決戰3:平津戰役》 (獲獎)
大眾電影百花獎
  • ▪ 1992 第15屆 最佳故事片 《大決戰1:遼瀋戰役》 (獲獎)

參考資料來源

影片評價

《大決戰》三部曲作為中國電影史上最為恢弘的戰爭史詩,在電影、軍事、文化教育等多個領域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套電影全景地展示了那場決定中國命運的偉大決戰,電影沒有將眾多歷史偉人肖像化,而是把他們塑造的豐富立體,讓觀眾看到了偉人真實生活的一面,全片涉及人物過百,動用的人力、物力資源更是不計其數,是真正意義上的鴻篇巨製。 (新浪娛樂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