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槐樹鎮

大槐樹鎮

大槐樹鎮,在山西洪洞縣。2001年由原來的南王鄉、城關鎮、馮張鄉合併組成。東與明姜鎮、廣勝寺鎮、蘇堡鎮、曲亭鎮為鄰,西隔汾河與辛村鄉相望,南與甘亭鎮相連,北與趙城鎮接壤。全鎮轄6個居委會,54個村委會,59個自然村,45716戶,140103口人。全系漢族。

基本信息

概況

大槐樹鎮,在山西洪洞縣。2001年由原來的南王鄉、城關鎮、馮張鄉合併組成。東與明姜鎮、廣勝寺鎮、蘇堡鎮曲亭鎮為鄰,西隔汾河與辛村鄉相望,南與甘亭鎮相連,北與趙城鎮接壤。全鎮轄6個居委會,54個村委會,59個自然村,45716戶,140103口人。全系漢族。

環境

鎮政府駐縣城玉峰路全鎮地勢東高西低,汾河自北部趙城鎮入境,蜿蜒向南流去,洪安澗河自東部蘇堡鎮入境,向西注入汾河;南同蒲鐵路和霍侯一級公路自北向南平行而過,洪(洞)廣(勝寺)公路自南向東,進入廣勝寺鎮,洪(洞)古(縣)公路自西向東,進入蘇堡鎮,洪(洞)三(交河)公路由縣城向西經汾河大橋進入辛村鄉。

1

境內有洪洞車站,交通極為便利。

這裡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一年四季分明,冬季寒冷乾燥;春季多風少雨,升溫快、蒸發量大。

夏季降水集中,雨熱同步;秋季處於夏季風向冬季風過渡時期,前期夏季氣候特徵占優勢,後期秋高氣爽,但為時較短。光熱資源比較豐富,水分資源不足,氣象災害多“十年九旱,旱澇交錯”。
全鎮行政區域面積9453公頃,總耕地面積5043公頃,農作物以小麥、玉米、豆類、棉花和蔬菜為主。鄉鎮企業方面,主要企業有修配廠、化纖廠、綜合廠、養雞廠、旅社、搬運隊等。

文教衛生

全鎮共有學校51所,有醫院、衛生院6所,各村均設有衛生所。洪洞一中、洪洞二中駐紮在境內。

文物古蹟

1

古大槐樹處位於城北一公里的賈村西側,是明洪武永樂年間由山西向河北、河南、山東等省移民時聚集的地方。移民為懷念家鄉,便以大槐樹為記,傳於後代。
明代遷民遺址古大槐樹處,現已開闢為大槐樹尋根祭祖園管理所。東北部的永一堡為全省著名的西周文化遺址,1980年發掘出大批珍貴文物。東南部的李堡,為明代正德年間戶部尚書韓文的故鄉,村西有韓尚書陵園。

縣城內還有明代監獄。明正德年間,北京名妓蘇三蒙冤落難,囚於此獄,屬省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景點

永凝堡西周遺址

位於大槐樹鎮永凝堡村東,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56年發現,面積100萬平方米,文化層堆積厚2-4米暴露有灰坑等。1981年省考古所和臨汾文物班聯合在此進行了發掘。出土器物有鼎、鬲、車馬器等銅器,鬲、豆、尊等陶器,玉器等。

候家堡候家宅院

位於大槐樹鎮候家堡村中央,始建於民國二十三年(1934),宅院主人候源征系當地富戶。候家宅院由前後二進院落組成,占地約四畝有餘,因其保存完好,建造精緻,在洪洞的民居建築中,占有特殊的地位,1985年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1

苗村祖師廟
位於大槐樹鎮苗村西南,占地約二畝余,始建於元代,明代曾加以修葺,現存建築正殿、垛殿、配殿、戲台為清代乾隆年間重修後的格局,供奉玄天祖師,採用分心造法。
上紀落石坡
位於上紀落村南端,與國士橋相接。舊時為南北交通要衝,俗稱官道,又稱驛道。光緒十九年(1893),趙城知縣湖南人李壽芝慮於坡道遇大雨時沖損難行,捐資修建石板坡。當地百姓為表揚其功,在坡頂西側,立功德碑,簡敘其修坡事跡。

國士橋

位於大槐樹鎮上紀落村與下紀落村交界處,北接石板坡。相傳春秋時即有橋,因晉國智伯的僕人豫讓曾在此處謀殺趙簡子,後人遂稱此橋為國士橋。現存為明代建築,通體石砌,券拱二孔,拱頂有石雕,形象兇猛,雕法精湛。

李堡韓尚書墓
位於大槐樹鎮李堡村西大錫溝,占地一餘畝,始建於明嘉靖六年(1527)。韓尚書名文,字貫道,明中葉洪洞李堡村人。居官清廉,因彈劾宦官劉瑾等八人專權,被貶回鄉。明嘉清五年(1526)病逝。嘉靖帝追贈韓文官街至太傅,賜銀錢斂葬。祭祀規格與師曠墓、皋陶墓相同。
姚莊朝議大夫墓碑樓
位於大槐樹鎮姚莊村村南,始建於清嘉慶十四年(1809),碑樓內嵌青石碑文記載此墓為:敕授儒林郎候選州同贈朝議大夫議敘知府張公辰工府君暨贈孺人姚劉太君、王太君、楊太君之墓。該青石碑對後人研究清文化及葬俗有一定價值。

1

莊園教堂
位於大槐樹鎮澗橋村東北、莊園村的西南,又稱露德聖母堂。1916年,由荷蘭籍法神甫主持修建。每年耶酥復活、聖神降臨、聖母升天、耶酥聖誕四大占禮期間,洪洞、臨汾等地的天主教徒約千餘人前來該堂過宗教生活。
梗壁文峰塔
位於大槐樹鎮梗壁村村南,始建於清代。塔頂放陶製寶頂,意為聚祥瑞,納靈氣,佑庇當地百姓之用。值得一提的是,塔頂葫蘆形寶頂多年來一直北傾,歷經風雨,仍堅固如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