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大槐樹

古大槐樹

古大槐樹,處位於洪洞城北。是聞名全國的明代遷民遺址,海內外數以億計的古槐後裔尋根祭祖的聖地。幾個世紀以來,古大槐樹被當作“家”,被稱作“祖”,被看作“根”,成為億萬人心目中的故鄉。

名稱

古大槐樹

簡介

椐文獻記載,明朝時,這裡有一個座廣濟寺院,為唐貞觀二年所建,寺院宏大,殿宇巍峨,僧眾濟濟,香客往來不斷。唐宋以來,此地又建驛站,辦理四方來往的公差事務,寺旁有一株“樹身數圍、蔭蔽數畝”的漢槐,陽關大道從樹蔭下通過。汾河灘上的老鸛,在樹杈間構築窩巢,星羅棋布,甚為壯觀。
元朝末年,戰亂四起,水旱蝗疫連綿不斷,中原地區哀鴻遍野,民不聊生。據文史記載:豫、魯、皖、蘇之民十亡七八,不少地區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道路榛塞,人煙斷絕。當此之時,山西卻是風調雨順,連年豐收,人丁興旺,經濟繁榮。山西人口稠密,首推晉南,而洪洞又是平陽一帶人口最稠密之縣。明朝建立後,當務之急是恢復和發展生產,鞏固政權。面對中原地區地廣人稀的荒涼局面,採取了大規模的移民之舉,實行了移民墾田的戰略決策。洪洞地處交通要道,明朝政府在廣濟寺院設局駐員,集中移民,編排隊伍,發放“憑照川資,”於是,廣濟寺院、大槐樹下便成了移民薈萃、開跋外遷的集散地,移民起程時,紛紛折槐為記,依依惜別,頻頻回首,最後只有大槐樹和汾河灘上的老鸛窩依稀可辨,故,大槐樹和老鸛窩也就成為惜別的家鄉標誌。
明洪武至永樂十五年間,明朝政府屢移山西民於京、冀、魯、豫、皖、蘇、鄂、秦、隴等十餘省市。六百多年來,移民子孫繁衍遍布全國各地,展轉遷徙海外者又不知凡幾,移民子孫數以億計。“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鸛窩”也就成為海內外流傳千古的民謠和槐鄉後裔追根溯源的指南。洪洞大槐樹處也因此而名揚四海。
古老的廣濟寺和大槐樹早已被汾水吞沒,消逝在歲月風塵之中,在古槐東側同根滋生出的第二代槐樹,也已乾枯,一九七四年人民政府為它進行了加固,以供移民子孫瞻仰,作為懷祖的寄託,同根滋生的第三代槐樹枝繁葉茂,茁壯成長,象徵著古槐子孫世代繁衍興旺。古大槐樹處主要建築有民國三年景大啟等人集資募捐修建的碑亭、茶室和牌坊,碑亭建在原來的古大槐樹處,亭雖不大,但雕樑畫棟,飛檐斗拱,精巧玲瓏,亭中豎立青石碑一座,高一丈零五,寬二尺四寸有餘,碑冠在盤龍細雕之中篆書“紀念”二字,碑陽鐫刻“古大槐樹處”五個隸書大字,碑陰刻有遷民事略碑文。碑亭後面的窯頂上豎立著金代石經幢,它是廣濟寺院的唯一遺物,也是當年遷民的歷史見證。經幢的雕刻藝術純樸深厚,經文書法剛勁流暢,浮雕人物栩栩如生,為金代雕刻藝術的珍品。在碑亭前西側,建有茶室三間,供後裔、遊人小憩。在碑亭南二十餘步,建有牌坊一座,年代雖不久遠,但式樣古色古香,四腳三門,飛檐斗拱,浮雕彩繪,匾額詩風。正面橫額雕刻著“譽延嘉樹”,道出了古大槐樹隨著後裔的展轉遷徙,在海內外享有盛譽。後面雕刻著“蔭庇群生”,它是說:辛亥革命後,袁世凱命三鎮總兵盧永祥進攻山西革命軍,盧率部順古道南下,進軍平陽,所到之處肆意搶掠,盧軍進入洪洞,仍有“半天不點名”之例,放縱搶掠,但士兵們到了古大槐樹處,紛紛下馬羅拜,互相傳言:“回到大槐樹老家了”。非但不搶掠,反而將在別處搶得之錢財,供施於大槐樹下。憑著這株大槐樹,洪洞人民避免了一場浩劫,人們沾了大槐樹的光,託了移民祖先的福,大槐樹確有“御災捍患”之功。從此,古大槐樹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重視,遂於民國三年由景大啟等人集資募捐所得在古槐處建起了碑亭、茶室和牌坊。
解放後,人民政府對古槐更為重視,曾多次撥款增建了由中國書畫家董壽平題寫的“古槐逢春”牌樓、大門、二門,門內影壁上有中國工藝美術學院院長張仃親筆手書的金光燦燦的“根”字,兩旁有“飲水”、“思源”四個剛勁有力的篆體大字,正如仁人所云:水有源,木有本,人有祖,古大槐樹牽繫著億萬移民後裔的心,他們身居異國他鄉,心繫故里祖先,雖天水相隔,但心心相連,隔街心與古槐逢春牌樓相對應的影壁上有中國戲劇家馬小波題寫的詩句:“幼時祖訓常記懷,前代晉人入蓬萊,有幸今朝訪堯地,大槐樹下尋根來”,道出了移民後裔的共同心聲。
改革開放後,旅遊業崛起,尋根朝敬之旅絡繹不絕,洪洞縣委、縣政府順時代之潮流,合宗親之意願,於一九九一年舉辦了一年一度的尋根祭祖節(四月一日至十日)。在舉世矚目的“97中國旅遊年”里,縣委、縣政府為了發展旅遊業,加快旅遊資源大縣向旅遊產業大縣的轉變進程,實現旅遊興縣,旅遊強縣、 ,旅遊富縣的奮鬥目標,又決定更創古槐規模,對古槐遷民遺址實施全方位開發,興建古槐尋根祭祖園,建設雄偉壯觀的仿古祭祖殿堂等,使古槐遷民聖址更加宏大完美, 以突出古槐主題,烘托尋根祭祖氣氛,使一年一度的尋根祭祖節慶活動辦得更加有聲有色,從而吸引四海親人千里尋根,祭祖溯源,廣招八方遊客,瞻仰古槐,領略風光。
古大槐樹連著後裔脈膊,反映子孫心聲,興建古槐尋根祭祖園符合古槐後裔渴望尋根祭祖敬拜古槐的願望,是移民後裔和槐鄉兒女的選擇,心的企盼,心的交融,心的共鳴,願海內外古槐後裔不忘報本溯源,傳續世德,見賢思齊,為古槐尋根祭祖園這一輝煌工程奉獻愛心,慨然捐資,率作興事,光前裕後,光宗耀祖,我們將為其著不朽之書,立不朽之言,樹不朽之豐碑,永作懷念,使其流芳百世,名垂千秋,萬古長存。
樹高千丈也忘不了根,古槐後裔無論走到哪裡也不會把祖先忘記,家鄉的父老鄉親熱切歡迎移民後裔歸里祭祖,回鄉探親,游古槐勝境,攬槐鄉風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