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柏地戰鬥

大柏地戰鬥

民主革命戰爭時期的一場戰役,1929年2月10日,在江西省瑞金縣北部的大柏地,作戰雙方為中國工農紅軍和國民黨,紅軍採用誘敵深入的伏擊戰術,最終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基本信息

事件介紹

1929年1月14日,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主力在軍長朱德、黨代表毛澤東率領下離開井岡山向贛南挺進,2月9日轉戰至江西省瑞金縣以北的大柏地、隘前地區。此時,尾追紅軍之國民黨軍第15旅兩個團由旅長劉士毅率領,也自澄江進到瑞金。中共紅4軍前委決定,乘第15旅孤軍冒進之機,利用大柏地以南兩側谷地的有利地形,採取伏擊手段將其殲滅。當日,紅軍第28團(欠第2營)、第31團和軍特務營,獨立營分別埋伏於麻子坳至前村(今杏坑)兩側的樹叢中;第28團第2營在隘前警戒並誘敵進入伏擊區。10日15時,第15旅進到隘前時,遭紅軍警戒分隊的阻擊,戰至黃昏,雙方對峙。11日晨,紅軍警戒分隊邊戰邊撤。當將第15旅誘至麻子坳、前村時,紅軍伏擊部隊突然發起攻擊,第28團第1營從右翼迂迴到茶亭東,攻占了第15旅指揮部,截斷該旅的退路,第2營向敵正面發起進攻;第31團向敵左翼進攻,並占領南側高地;軍特務營、獨立營迅速迂迴到前村南側,對敵軍形成包圍,並乘勢發起總攻,激戰到中午,殲第15旅大部,俘其800餘人,繳獲槍800餘支(挺)。

事件背景

1929年1月14日,紅4軍主力離開井岡山後,遭到贛軍第2l、軍15旅等部的襲擊。為了擺脫險境,毛澤東、朱德率領部隊沿贛粵、贛閩邊界挺進。
1929年2月10日,紅軍到達瑞金、寧都邊界的大柏地。贛敵劉士毅聞風尾隨而來。陳毅、林彪命令一縱隊二支隊支隊長肖克、黨代表胡士儉率隊阻擊,使敵軍暫時不敢前進。胡士儉卻不幸犧牲。這天,正是舊曆除夕,然而大柏地的民眾不了解紅軍,逃跑一空。部隊饑寒疲乏,追敵又無法擺脫,大年三十面對冷灶黑房,20多天鬱積的煩悶惱怒簡直要爆炸。有的怪軍長“無能”。有的叫“拼了算了!”

事件經過

陳毅出席當夜的前委會。他見朱德在會上特別沉靜。朱德引導大家分析敵我形勢。集體的經驗和智慧使大家的認識產生了飛躍:敵我形勢有了轉化的條件!敵氣焰驕橫,必然輕進。劉士毅師在遂川曾被紅四軍打敗,朱德、陳毅都了解他的戰鬥堅韌性不足。此次他孤軍深入,態勢很不利;紅軍雖然疲憊不堪,彈藥不足,但久屈求伸,求戰心切。此地雖無民眾助戰,但地形有利。朱德在來到大柏地途中已留心看過周圍地形,他指出大柏地以南的山谷地帶有條件設定伏擊圈。毛澤東微笑點頭。
紅軍趁夜進入預定陣地:一縱隊一支隊在大柏地以南西側山上設伏,三縱隊在大柏地以南東側山上設伏,一縱隊三、四支隊配置在東、西兩側之間正面堵擊,一縱隊二支隊為總預備隊留大柏地由軍長親自掌握。
戰前,為了讓部隊有足夠體力打山地肉搏戰,前委書記毛澤東親自批准可以動用民眾家的糧食,留下借條,保證日後償還。民眾回村見條將信將疑。後紅軍再次路過,果然按借條歸還。寧都守敵嚇跑了。2月12日,紅軍不戰而進寧都城。紅軍得短暫休整和少量補給。
2月11日(大年初一)拂曉,敵人冒著濛濛細雨向大柏地前進,受到紅軍阻擊。敵人以為得手,不斷投入新的兵力,猛攻求殲。一縱隊三、四支隊佯作不支,輪番掩護退卻。逐步退到大柏地附近,便與東、西兩側伏軍形成一個口袋形的伏擊圈。敵人不知是計,猛鑽口袋直至底部,遇堅強抗擊仍增兵不已,以致全部進入口袋。9時許,東、西兩側伏軍向敵後迂迴出擊,扎住了袋口。接著,各路紅軍向敵人發起進攻,殺聲四起。但是,紅軍畢竟子彈少,沿途又有損無補,如今火力薄弱。雖然力爭彈無虛發,打完了子彈的用刺刀、石塊、槍托拼搏,卻逐漸出現僵持局面。此時,朱德軍長命令總預備隊出擊,各路紅軍也同時奮勇衝鋒,戰況才得扭轉 。

事件結果

經過雙方反覆肉搏,“在血泊中掙扎”,紅軍將第十五旅兩個團大部殲滅,獲人、槍各800餘。

事件意義

這是出井岡山以來的首次勝仗,胸中的鬱悶為之一掃。對於此次戰役,陳毅在給中共中央的報告中說:“是役我軍以屢敗之餘作最後一擲,擊破強敵。官兵在彈盡援絕之時,用樹枝石塊空槍與敵在血泊中掙扎始獲得最後勝利。為紅軍成立以來最有榮譽之戰爭。”

相關作品

菩薩蠻·大柏地菩薩蠻·大柏地
菩薩蠻·大柏地

毛澤東

1933年夏
赤橙黃綠青藍紫,
誰持彩練當空舞?
雨後復斜陽,
關山陣陣蒼。
當年鏖戰急,
彈洞前村壁,
裝點此關山,
今朝更好看。

注釋譯文

1、大柏地: 圩鎮名,在江西瑞金以北約30公里處。1929年1月初,湖南、江西兩省國民黨軍按照蔣介石的指令,調集約三萬人,準備對我井岡山根據地發動第三次“會剿”。為了打破敵人的“會剿”並解決給養、冬服等問題,紅四軍主力三乾六百餘人在毛澤東、朱德、陳毅等同志率領下,於1月14日離開井岡山向贛南出擊。由於致以重兵圍追,紅四軍沿路五戰皆失利。2月10日(農曆正月初一),紅四軍在大柏地麻子勒布下口袋陣,伏擊尾追不捨的敵贛軍劉士毅部,自是日下午三時激戰至次日正午,終將敵軍擊潰,俘敵八百餘人,繳槍八百餘支。陳毅同志在當年9月1日向黨中央所作《關於朱毛軍的歷史及其狀況的報告》中稱:“是役我軍以屢敗之餘作最後一擲擊破強敵,官兵在彈盡援絕之暗用樹枝石塊空槍與敵在血泊中掙扎始獲最後勝利,為紅軍成立以來最有榮譽之戰爭。”1933年夏,毛澤東同志重到大柏地,撫今追昔,因有此作。本篇首次公開發表於《詩刊》1957年1月號。
2、赤橙黃綠青藍紫:彩虹的七色。
3、彩練:彩色絹帶。喻虹。當空:在正前方的天空中央。
4、雨後復斜陽:唐溫庭筠《菩薩蠻•南園滿地堆輕絮》:“雨後卻斜陽。”
5、關山泛指附近群山。陣陣:每一列戰鬥隊形。宋趙什《和韻前人初出鎖頭》詩:“淮木林林脫,霜鴻陣陣飛。”是說大雁列隊而飛;本詞則謂群山如層層軍陣。北周皮信凋柱國大將軍長孫儉神道碑):“風雲積慘,山陣連陰。”蒼:青黑色。
6、鏖戰:苦戰。急:激烈。
7、彈洞:槍眼。洞,若視為動詞、作“洞穿”解,亦通。前村:前面的村莊。指戰場附近的一個小村棗杏坑。
8、裝點:裝飾點綴。宋華岳《登樓晚望》詩:“裝點江山歸畫圖。”
9、今朝:如今。看:此處讀平聲。本篇守譜押用四部韻,句句皆葉兩句一換,兩慶兩平相問。具體地說,“紫”、“舞”相葉;“陽”、“蒼”相葉;“急”、“壁”相葉;“山”、“看”相葉。其中“紫”、“舞”本不同部,蓋用方音取葉。
釋義一
空中有赤橙黃綠青藍紫,
而誰又在手持這彩虹臨空舞蹈?
黃昏雨之後又見夕陽
延綿的群山正漸次變得蔥蘢。
想當年在此激戰,
昔日的彈洞仍留在村莊的壁頭。
就讓它來點綴面前的江山吧,
如今看上去卻更加妖艷。
釋義二
天上掛著一條七色的彩虹,
像是有人拿著彩色的絲綢在翩翩起舞。
陣雨之後又升起了西斜的太陽,
蒼翠的群山時隱時現。
當年這裡曾經進行了一次激烈的戰鬥,
子彈射穿了前面村子的牆壁。
那前村牆壁上留下的累累彈痕,
把這裡的景色打扮得更加美麗。

詩詞鑑賞

這是一首追憶戰爭的詩篇,但卻沒有激烈憤慨或血腥的戰爭場面,只有江山之美躍然於目前。回憶是美好的,只要成為過去就會變成親切的回憶,尤其是詩人要在這裡憑弔昔日得勝戰場,而身邊的夏日黃昏的美景寧靜而清翠。仿佛感恩的大自然此刻也懂得了詩人愉悅的心情。
詩人毛澤東在這裡沒有像寫《蝶戀花•從汀州向長沙》或那兩首《漁家傲》反第一、二次大“圍剿”那樣以“天兵怒氣沖霄漢”的壯懷激烈之情,直抒胸臆,即景寫詩斥敵;而是輕鬆地慢慢地駐足細看,留戀光景,回首當年。
他在回憶1929年,他同他的親密戰友朱德、陳毅等率紅軍主力三千六百餘人在那一年的早春離開了井岡山,向贛南進擊。由於敵軍重兵圍追,又由於來到外地,人生地不熟,紅四軍沿途五戰皆告失利。就在這一年的陰曆的除夕之夜,紅四軍剛到瑞金,江西敵軍便尾隨而至。毛主席見敵單薄,即決定再次迎敵。戰機已經抵達,好運即將降臨。毛主席沉著調兵,在瑞金以北約30公里處的大柏地麻子坳布下口袋陣。自第二日下午3時一直激戰到次日正午,終於擊潰敵軍,取得這次轉戰以來首次重大勝利。而勝利之地就是大柏地——一個吉祥的必勝之好地名。
世事變幻,雪泥鴻爪,時間又到了1933年夏,多少年過去了,毛主席又置身於大柏地,這一次他的心情也不太好,因1932年10月中共蘇區中央局寧都會議後,毛澤東受王明“左”傾冒險主義路線排斥,被免去紅一方面軍總政治委員的職務,改去地方上主持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的工作,這年夏天(即1933年)他因從事調研工作,領導中央蘇區的查田運動才重返大柏地,面對昔日金戈鐵馬的戰場,他感慨萬千地撫今追昔,一口氣寫下了這首詩。
此詩一開始就描繪了當日夏天傍晚雨後晴空的山水風景,先從目前夕陽西下的晚空入筆,一來就是七個顏色字,而且每字每頓,突兀奇瑰,有破空到來之感,同時又十分形象傳神地給了我們一幅斑斕的夏日黃昏圖。接著第二句更加大膽靈妙。究竟是誰手持彩虹臨空而舞?仿佛詩人將自己溶入其間;這如畫的風景誰來描繪,誰來掌握?令人讀起來就是詩人自己,他就是這樣美景的繪圖人,這美景的變幻者,這“紅雨隨心翻作浪”的真正主人。
然後從空中到眼前的夕輝與青山,黃昏雨後的群山格外蒼翠欲滴,在夕陽的映襯下閃爍著綺麗的暮色。這三、四句中,雖然第三句化用花間詞人溫庭筠的“雨後卻斜陽”但並非落入花間派的婉約纖柔之中,其中一個“復”字就顯得比“卻”字有重量,更肯定,“卻”字卻更婉轉、更輕一些。而且第四句的風物也呈浩然大氣,尤其是“陣陣”二字,有浩蕩鋪展之勢,“關山”二字也是從大象入手,最後一個“蒼”字顯得氣韻悠蕩,無邊無涯之感迴蕩於心頭。
下半闋起首二句才點出此詩追憶的主題,上半闋整個是寫今日風景(即1933年夏天大柏地的風景)。當年的激戰如今已成為煙雲,只有雨後牆壁上還殘留著一些彈洞。這些追憶並非隨意道來,它將立即為我們創造出一個新意境:“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這的確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對美的新發現,因為在一般人的眼中,彈洞點是不好看的東西,但在詩人眼裡,一切都是物隨心喜。就用這些彈洞來點綴祖國河山吧,它在夏日黃昏雨後的晴空里顯得分外美麗。因為它展示了一種新風景,詩人在此也預感到一個新世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