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屯營鄉

大屯營鄉

大屯營鄉位於寧鄉縣東南部,距離縣城45公里,東南面與湘潭縣接壤,西南面與韶山市交界。全鄉23個行政村,491個村民小組,13129戶,42181人;總面積106.2平方公里,水田面積47573畝,旱土面積8396畝。2003年,全鄉實現工業總產值17380萬元,農業總產值37662萬元,財政稅收264萬元,同比分別增長12%、20%、26.65%。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8元,同比增長280元。

基本信息


概況

大屯營鄉位於寧鄉縣東南部,距離縣城45公里,東南面與湘潭縣接壤,西南面與韶山市交界。由於經濟基礎較為薄弱,該鄉村級公路硬化速度一直很緩慢,同一條公路,湘潭縣、韶山市的那一段都是水泥路了,但在大屯營鄉鏡內卻為砂石路。因此砂石路就成了一個特殊的標誌。大屯營鄉黨委政府積極向上爭取項目,掀起公路建設熱潮,重樹政府形象。“兩個惟一”有突破。重新包裝項目8個、新編《招商指南》2000冊,製作招商光碟100個,實現契約引資3200萬元,到位資金1450萬元。啟動或完成投資200萬元以上項目8個,其中500萬元以上的項目4個,1000萬元以上的項目2個。新增企業5家,達到36家,擴改企業4家。農業產業化加快進程。養殖強鄉逐步形成,年總產值突破12000萬元,以韶光、同榮為重點的9個千萬元村相繼穩固。以菸葉漁業茶葉生豬蔬菜花卉苗木為主的六大基地不斷壯大。全鄉經濟作物種植面積1.2萬畝,稻田改制率26%,種植50畝以上的農業大戶已突破10家,養豬存欄量100頭以上的農戶超過50家。全年茶園低改400畝,種植菸葉面積2000畝,蔬菜1820畝,飼草1000畝,瓜果2000畝,花卉苗木800畝,藥材300畝。
集鎮建設穩步發展。完成了集鎮新區的小區詳細規劃和中長期總體規劃、地質災害評估及礦產壓履調查、土地利用規劃調整、三仙坳中心村的規劃編制工作。完成了集鎮新區主幹道的路基土方工程和硬化、雙梅廣場的硬化和一期綠化工程、集鎮電網的全面改造升級,增容200千伏安,新架高壓線路2公里,低壓線路4公里,農貿市場的土方基礎工程及部分下水道工程。進行了兩次土地拍賣,一次掛牌拍賣,出讓土地54宗,4200平方米,出讓收入200多萬元,平均地價540元/平方米,最高價670元/平方米,最低420元/平方米,土地市場價格在原來140元/平方米的基礎上增加到400元/平方米。
社會大局保持穩定。全年安全事故發生率為零。加大對糾紛矛盾的排調力度,妥善處理好重大突發性事件3起,解決歷史遺留問題12起。調處治安案件20餘起,維護了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
計畫生育教育工作。計生基礎工作不斷夯實,陣地建設不斷加強,23個村的計生活動室均已高標準完善。計生工作由市級重點管理鄉鎮一躍成為全縣模範鄉鎮。教育工作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師資力量不斷加強,教風、學風不斷好轉。寧鄉九中克服困難,不斷改善辦學條件,升學率居全縣先進行列。宗一職校強化素質教育,支持地方事業,成績突出。科技科普工作加大專業培訓力度,多次舉辦和參加各類科技培訓班。“人口計生杯”農運會,由大屯營鄉計生辦、團委、婦聯、文化站和聯校聯合舉辦的首屆農民體育

大屯營鄉大屯營鄉鴨子
運動會在機關大院拉開序幕。縣委副書記王小平、縣委常委、縣委辦主任周意龍等領導出席了開幕儀式,運動會共籌資4萬餘元,設象棋拔河跳繩、袋鼠跳、兩人三足賽、抱球往返接力賽六個項目,組建了24支參賽代表隊,有225名參賽運動員,裁判員、教練員和工作人員近百名,前來捧場助興的觀眾上萬名。由大屯營鄉黨委、政府舉辦的首屆鄉友聯誼會成功召開,98名鄉友代表從四面八方聚集於靳江河畔,為家鄉的發展出資出力,共同謀劃發展大計,並捐資10餘萬元,既濃厚了鄉友之情,又聽取了發展地方經濟的寶貴意見。
三仙坳中心村是大屯營鄉連線湘潭、韶山的交通要道,是三仙坳片的經濟、文化中心,也是全鄉最大的規模企業飛翼電器公司的所在地。鄉黨委政府決定對中心村路面進行水泥硬化,多方籌措資金50萬元,進行宣傳發動,硬化路面一公里。大屯營中橋位於集鎮中心,是全鄉東西連線的咽喉,因年久失修,多處崩塌,留下諸多安全隱患。2003年初,鄉黨委、政府將大屯營中橋改建作為全鄉重要的民心工程來抓,籌措資金200萬元,開始動工,到年底竣工通車。原橋長28米,寬5.5米,新橋長36米,寬14米。
[雙梅大道竣工通車]投資150萬元,由花明樓基建公司承包的雙梅大道從2002年下半年開始動工,2003年年初全面竣工通車,為全鄉標準最高的一條水泥路面。全長650米,路基寬14米,路面寬6米,構築了集鎮區域的交通骨架。
商貿中心的建設為新區發展起到了示範作用,已竣工的1、2號樓和正在建設的3、4號樓,堅持規劃高起點,建築高標準的原則,從統一外觀造型、統一層高、統一外牆塗料等方面嚴格要求,達到了和諧統一。雙梅廣場的硬化、綠化、亮化的全面竣工,使廣大集鎮居民看到了集鎮發展的前景,為大屯營鄉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大屯營鄉位於三縣市交界處,公路運輸成為全鄉經濟發展和人民民眾生產生活的基礎。全鄉共有公路51.78公里,其中水泥路油路不足9公里,其餘均為砂石路,共有工班4個,20人。針對全鄉車流、人流、物流量較大,路面損傷比較嚴重的狀況,鄉財政在資金十分緊張的情況下,擠出資金6萬餘元,用於全鄉交通重點地段和重點部位的養護改建,成效顯著,被評為公路養護省級先進單位。

特色農產品

大屯營鄉除作為主食的米飯外,還可以將大米加壓加溫製成“人參米”,也可以將米飯曬乾後在滾燙的砂子中炒成“凍米”作點心食用,其中最為美妙的還是製成米粉作早點食用。大屯營鄉炒粉中的極品是原湘運服務大樓的三鮮炒粉。一盤炒粉當中居然可以添加進多種葷料。端到桌上來,淺棕色的米線當中,夾雜著白色的是豆芽、黑色的是雲耳、灰色的是豬肝、嫩白的是肉片、金黃的是雞蛋。最後還另贈一小碗飄著幾片鮮綠蔬菜葉的肉骨頭湯。一盤炒粉下來,接連幾個飽嗝,還省得去滿街找水喝,實在是人生難得的一宗美味。只可惜一直到那個服務公司解體,這樣子一盤炒粉也只賣三塊錢。

大屯營鄉大屯營鄉蔬菜
大屯營鄉是農業大鄉,羊毛灣乾渠從中東西流經,把大屯營鄉分為北部旱塬和南部灌區兩部分。北部旱塬蘊藏豐富的石灰石資源,是加工水泥的絕好材料,尋要有識之士前來開發;另外,北部旱塬畜牧業發達,主要抓北部旱腰帶地區的退耕還林還草工作,大力發展由牛和奶山羊產業,肉牛存欄1700多頭,奶山羊3000多隻。大屯營鄉也是果業大鄉,南部灌區水利條件方便、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是蘋果優生區,有優質紅富士面積6000多畝,大屯營鄉大力推廣蘋果套袋技術和“四改”技術,蘋果產量和質量不斷提高,年產優質紅富士蘋果8000多噸,運銷省內外;南部灌區糧食資源豐富,以奶牛為主的養殖業發達,全鄉奶牛存欄1500多頭,籠養雞20萬隻,豬3000多頭。

企業發展

鄉黨委、政府堅持“合理布局、科學規劃、政府推動、市場運作”的方針,不斷加大集鄉開發和管理力度,特別是2005年投資400餘萬元,啟動了金牛商業城二期工程建設;亮化了車站路、金牛路、南苑街;新建鄉區垃圾中轉站2個,集鄉品位不斷提升。2005年,該鄉被省小城鄉建設領導小組定為“湖南省小康建設示範鄉”。

大屯營鄉大屯營鄉農林
2007年,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147451.4萬元,同比增長35.9%,完成年計畫的10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產值102672.2萬元,同比增長39%,規模以下工業企業完成產值44779.2萬元,同比增長29.3%;完成工業增加值48648萬元,同比增長28.56%,完成年計畫的103.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34095萬元,同比增長20.36%,規模以下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14553萬元,同比增長54.1%。實現工業銷售產值141553萬元,產銷率達96%。

企業完成總產值68377萬元,同比增長21.13%,完成年計畫的101.23%;其中,完成工業產值44113萬元,同比增長20.77%,完成年計畫的101%;完成工業增加值14336萬元,同比增長28.5%,完成年計畫的109.4%。全縣完成社會商品銷售總額40256萬元,同比增長17.9%。

香港豐年華集團董事賈琪先生專程來到大屯營鄉,落實為湖南豐德利瓷業有限公司再次投資3000萬元、新建第二條骨瓷生產線具體事項。該鄉工業企業已達38家,規模企業上升到14家。

大屯營鄉地處位於寧鄉縣東南部。鄉黨委、政府立足交通優勢,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使全鄉工業經濟一年上一個台階,逐步形成了陶瓷、煙花、酒業、機械加工製造為主體的工業格局,工業企業達到38家。

為推動產業向縱深發展,2005年以來,該鄉重點扶持明維花炮有限公司進行技術改造,拓寬產銷渠道,使該公司207年銷售達5000萬元,2008年可望突破8000萬元。2007年11月,該鄉黨委、政府經多方努力,促成了香港豐年華集團投資6000萬元,在豐德利瓷業公司新建一條骨瓷生產線,產品銷往1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8年7月,集團決定再次投資3000萬元,新建了第二條生產線。

此外,該鄉還引導永州江華紙業公司於簽訂了計畫投資3000萬元,建設4條造紙生產線協定。廣州永輝紡織印染有限公司也委託環保部門進行考察論證,計畫在此建設大型紡織印染企業。

為使企業進得來,站得穩,發展快,大屯營鄉鄉政府成立了專門班子,負責企業協調工作,讓投資者心無牽掛來此投資興業。隨著企業增加,全鄉經濟快速發展,2008年上半年已完成稅收968.2萬元,占年計畫的56.9%。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