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寫

大寫

拼音字母的一種寫法,用於句首、專名的第一個字母或全字母大寫的情況。也指漢字數目字的一種筆畫較繁的寫法,多用於賬目和檔案等中。中文大寫金額數字為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佰、仟、萬、億、元、角、分、零、整(正)。

基本信息

詞典釋義

1.漢字數目字的一種筆畫較繁的寫法,如“壹⑴、貳⑵、叄⑶、肆⑷、拾⑽”等,多用於賬目和檔案等中(跟“小寫”相對)。

英語中的解釋:capital form of a Chinese character

2拼音字母的一種寫法,如拉丁字母的A、B、C等,用於句首、專名的第一個字母或全字母大寫的情況(跟“小寫”相對)。

英語中的解釋:.capitalization;uppercase letter

在俄語中。除了Ы ь ъ外,其他字母都有大寫形式。

字母

概說

大寫大寫

大寫字母或大寫體是許多拼音字母的其中一種書寫形式,例如A, B, C等。

大寫體有時又稱做上層字盤體(uppercase)。因為西方在過去活字印刷時期,凡大寫字型都會放在檢字抽屜的上層,故也有此別稱。

大寫體一般和小寫體的字型高度寬度是有明顯分別的,但在有些語言中也不分大小寫,拉丁字母在發明初期,只有一種字型,即大寫體。

大寫體的用途

1、用於一句的句首。

2、縮寫。

3、增加易讀性。例如:招牌和標籤。

4、在某些語言中,有強調的效果。

5、人名和地名等專有名詞。

在德語中,所有的名詞都要用大寫字母開頭,是使用大寫字母最多的語言。

在英語中,只有專有名詞和由它們衍生的形容詞用大寫字母開頭,如China和Chinese。

在法語中,專有名詞衍生的形容詞則不能用大寫,如Chine和chinois。

在俄語中,有三個字母沒有大寫形式,因為他們從來不作為單詞的第一個字母使用。

在漢語拼音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 16159—1996《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4.9規定,專有名詞的第一個字母大寫。

有時候,姓氏完全大寫有助於辨認,因為不同地區的語言有不同的習慣表示姓名。世界語常常如此書寫姓名。 例如:

喬治·華盛頓寫作George WASHINGTON

卡斯楚寫作Fidel Alejandro CASTRO Ruz

大寫數字

歷史起源

一說:明朝初年,一起涉及12名高官,6個部的左右侍郎的重大“郭桓貪污案”,就是利用空白賬冊大做假賬,通過篡改數字大肆侵吞錢糧,累計高達2400多萬石,這個數字幾乎和當時全國秋糧實征總數相當。朱元璋對此大為震怒,下令將郭桓等同案犯幾萬人斬首示眾,同時制定了懲治經濟犯罪的嚴格法令,並在財務管理上進行技術防範——把漢字中的數字改為了難以塗改的大寫,即:“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為“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佰仟”等,被稱之為中國歷史上金額數字大寫的首創。

二說:據明末清初考據家顧炎武考證,武則天不但把國號“唐”改為“周”,也製造出很多漢字,那一時期所立的石碑,上面多有大寫數字。而且詩文中也常見大寫數字,如白居易的宋版《白氏長慶集》中《論行營狀請勒魏博等四道兵馬卻守本界事》有這樣的記述:“況其軍一月之費,計實錢貳拾漆(柒)捌萬貫。”顧炎武在所著《金石文字記·岱嶽觀造像記》中明確表露了自己的推斷:“凡數字作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等,皆武后所改及自製字。”由此得知,武則天的“自製字”——漢語大寫數字,比朱元璋早了近700年。

三說:1959~1975年,新疆吐魯番出土文物使用大寫數字的例證頗多,如阿斯塔那35號墓所出《唐麟德元年(公元664年)西州高昌縣裡正史玄政納當年官貸小子抄》載:“崇化鄉里正史玄政納麟德元年官貸小子(“官貸小子”,是官貸小麥利息的省稱)貳斗,其年十二月叄拾日。”此抄載稱,麟德元年十二月三十日,崇化鄉里正史玄政向倉史交納了貳斗官貸小麥利息。又如《高昌延昌二十七年(公元587年)六月兵部條列買馬用錢頭數奏行文書》有“都合買馬壹匹,用銀錢肆拾伍文”字樣;《北涼玄始十一年(公元422年)馬受條呈為出酒事》中有“合用酒柒斛”字樣。這些帶有零星大寫數字的記錄都在武則天之前,說明在公元4世紀前後(約東晉末年),人們已開始有意識地在券契中使用大寫數字,距今已有1600多年。

也許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大寫數字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發明出來的,陸續套用於日常生活之中;武則天承襲了民間的寫法,大量使用大寫數字,使之廣泛化,普及化;朱元璋出於國家對經濟領域的整飭,下令在全國範圍內大規模強制性實施完整的大寫數字,從而完善並規範了大寫數字的套用。

生活套用

不管是阿拉伯數字(1、2、3……),還是所謂漢字小寫數碼(一、二、三……),由於筆畫簡單,容易被塗改偽篡,所以一般文書和商業財務票據上的數字都要採用漢字數碼大寫: 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佰、仟(“萬、億、兆”本身筆畫已經比較複雜,使用機會也少,沒有必要再用別的字代替)。如“ 3564 元”寫作“叄仟伍佰陸拾肆圓”。這些漢字的產生是很早的,用作大寫數字,屬於假借。數字的這種繁化寫法,早在唐代就已經全面地使用了,後來逐步地規範化成一套“大寫數碼”

到了現代社會的今天,銀行票證、流動支票、實用發票、契約協定、賬目單據等各類經濟文本必須標明大寫數字,已經成為了“約定俗成”的規則,而且隨著高科技的發展,金融機構又開發套用了電子支付密碼、指紋智慧型驗證、特定身份識別等更為複雜的防偽技術,從而進一步增強了國家財產和私人資金的保密性與安全性。

具體介紹

這十個字可分為兩種類型。一是音義俱同,二是音同義異。有些字之所以成為大寫數目字,完全是出於“假借”的緣故。

第一種情況

壹,《說文》解釋是“專一,從壺吉聲”。有表示專一、統一意思。見《孟子·公孫丑上》:“志壹則動氣,氣壹則動志也”。其意指專一。另見《漢書·董仲舒傳》:“令後學者有所統壹,為群儒首。”其意指統一。

貳,古漢語裡“二”的大寫字。有不專一、不一致的含義。諸如“二心”、“貳臣”、“二副”。

叄,古漢語裡“三”的大寫字。見《左傳·隱公元年》:“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此處“參”實際當“叄”講。含義是“三”。

伍,古漢語“五”的大寫字。見《周禮·夏官·諸子》:“合其卒伍”。鄭玄註:“軍法百人為卒,五人為伍”。《管子·立政》:“五家為伍”。現泛指軍隊,如:入伍、退伍。

柒,古漢語中“七”字大寫。柒,木名。見《山海經·西山經》:“剛山,多柒木”。畢沅校:“柒當為桼”。按即“漆樹”。以音同“七”,而採用。

第二種情況

肆,原意是解剖牲體。見《禮記·郊特牲》:“腥、肆、爓、腍、祭,豈神之所饗也,主人自盡其敬而已矣”。鄭玄註:“治肉曰肆”。後來轉化為市肆、放縱的意思。與“四”毫無關係,其成為“四”字的大寫,純屬於“假借”。

陸,漢語中的陸地、登入。“陸”字成為“六”字的大寫,也屬於“假借”。原意並無位居第六的含義,但在詩詞“上口”音中有此音。

捌,見漢《急就章》卷三“捌杷”,顏師古註:“無齒為捌,有齒為杷,皆所以推引聚禾穀也”。捌,系農具名。另見《淮南子·說林訓》:“故解捽者不在於捌格”。此處“捌”字含用手分開。而“八”字是向兩邊分開,因而遂成“八”字的大寫字。

玖,見《詩·王風·丘中有麻》:“貽我佩玖”。玖,是似玉的淺黑色美石。與“九”本無關係。但“玖”字是由“王、久”兩字組成,借其“久”與“九”諧音,作為“九”的大寫字。

拾,本意是撿取,見《史記·孔子世家》:“塗不拾遺”。《說文》上也說:“拾,掇也,從手合聲”。是指用於拾取。借其諧音而作為“十”的大寫字。

大寫數字規則

中文大寫金額數字套用正楷或行書填寫,如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佰、仟、萬、億、元、角、分、零、整(正)等字樣。不得用一、二(兩)、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廿、毛、另(或0)填寫,不得自造簡化字。如果金額數字書寫中使用繁體字,如貳、陸、億、萬、圓的,也可。

中文大寫金額數字到"元"為止的,在"元"之後,應寫"整"(或"正")字,在"角"之後,可以不寫"整"(或"正")字。大寫金額數字有"分"的,"分"後面不寫"整"(或"正")字。

中文大寫金額數字前應標明"人民幣"字樣,大寫金額數字有"分"的,"分"後面不寫"整"(或"正")字。

中文大寫金額數字前應標明"人民幣"字樣,大寫金額數字應緊接"人民幣"字樣填寫,不得留有空白。大寫金額數字前未印"人民幣"字樣的,應加填"人民幣"三字。在票據和結算憑證大寫金額欄內不得預印固定的"仟、佰、拾、萬、仟、佰、拾、元、角、分"字樣。

阿拉伯數字小寫金額數字中有"0"時,中文大寫應按照漢語語言規律、金額數字構成和防止塗改的要求進行書寫。舉例如下:

·阿拉伯數字中間有"0"時,中文大寫要寫"零"字,如¥1409.50,應寫成人民幣壹仟肆佰零玖元伍角。

·阿拉伯數字中間連續有幾個"0"時,中文大寫金額中間可以只寫一個"零"字,如¥6007.14,應寫成人民幣陸仟零柒元壹角肆分。

·阿拉伯金額數字萬位和元位是"0",或者數字中間連續有幾個"0",萬位、元位也是"0",但千位、角位不是"0"時,中文大寫金額中可以只寫一個零字,也可以不寫"零"字。如¥1680.32,應寫成人民幣壹仟陸佰捌拾元零叄角貳分,或者寫成人民幣壹仟陸佰捌拾元叄角貳分,又如¥107000.53,應寫成人民幣壹拾萬柒仟元零伍角叄分,或者寫成人民幣壹拾萬零柒仟元伍角叄分。

·阿拉伯金額數字角位是"0",而分位不是"0"時,中文大寫金額"元"後面應寫"零"字。如¥16409.02,應寫成人民幣壹萬陸仟肆佰零玖元零貳分;又如¥325.04,應寫成人民幣叄佰貳拾伍元零肆分。

·阿拉伯小寫金額數字前面,均應填寫人民幣符號"¥"。阿拉伯小寫金額數字要認真填寫,不得連寫分辨不清。

·票據的出票日期必須使用中文大寫。為防止變造票據的出票日期,在填寫月、日時,月為壹、貳和壹拾的,日為壹至玖和壹拾、貳拾和叄拾的,應在其前加"零";日為拾壹至拾玖的,應在其前加"壹"。如1月15日,應寫成零壹月壹拾伍日。再如10月20日,應寫成零壹拾月零貳拾日。

會計的大寫規則、數字簡化繁

⑴中文大寫金額數字套用正楷或行書填寫,不得自造簡化字。如果金額數字書寫中使用繁體字,也應受理。如壹(壹)、貳(貳)、叄、肆(肆)、伍(伍)、陸(陸)、柒、捌、玖、拾、佰、仟、萬(萬)、億、元、角、分、零、整(正)等字樣。不得用一、二(兩)、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念、毛、另(或0)填寫。

⑵中文大寫金額數字到“元”為止的,在“元”之後應寫“整”(或“正”)字;到“角”為止的,在“角”之後可以不寫“整”(或“正”)字。大寫金額數字有“分”的,“分”後面不寫“整”(或“正”)字。

⑶中文大寫金額數字前應標明“人民幣”字樣,大寫金額數字應緊接“人民幣”字樣填寫,不得留有空白。大寫金額數字前未印“人民幣”字樣的,應加填“人民幣”三字。

⑷阿拉伯小寫金額數字中有“0”時,中文大寫應按照漢語語言規律、金額數字構成和防止塗改的要求進行書寫。

⑸票據的出票日期必須使用中文大寫。在填寫月、日時,月為壹、貳和壹拾的,日為壹至玖和壹拾、貳拾和叄拾的,應在其前加“零”;日為拾壹至拾玖的,應在其前面加“壹”。如:2月12日,應寫成零貳月壹拾貳日;10月20日,應寫成零壹拾月零貳拾日。票據出票日期使用小寫填寫的,銀行不予受理。大寫日期未按要求規範填寫的,銀行可予受理;但由此造成損失的,由出票人自行承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