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孤山鎮[吉林省伊通滿族自治縣]

大孤山鎮[吉林省伊通滿族自治縣]
大孤山鎮[吉林省伊通滿族自治縣]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大孤山鎮位於伊通滿族自治縣西南17公里處,幅員面積214.12平方公里,地理位置在東京124°49′,北緯43°34′,海拔高度184米,氣候為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5.1℃,多年平均降水量為630mm,無霜期為135天到140天左右。大孤山鎮下轄17個行政村,1個街道辦事處,1個直屬社,84個自然屯,126個村民自治小組,幅員面積214.52平方公里,現有人口43284人。

基本信息

簡介

大孤山鎮位於伊通滿族自治縣西南17公里處,幅員面積214.12平方公里,地理位置在東京124°49′,北緯43°34′,海拔高度184米,氣候為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5.1℃,多年平均降水量為630mm,無霜期為135天到140天左右。大孤山鎮下轄17個行政村,1個街道辦事處,1個直屬社,84個自然屯,126個村民自治小組,全鎮9063戶,42284口人。

大孤山鎮大孤山鎮

大孤山鎮境內自然資源比較豐富。全鎮地處松遼平原中南部農業區,土質肥沃,土地資源豐富,現有耕地8880公頃,是國家首批確定的大型商品糧示範基地,境內有孤山河、新開河等大小河流4條,總水域面積730公頃,有歡欣嶺水庫1座,總庫容量可達1800萬立方米。全鎮有林地面積4063公頃,荒山荒坡4840公頃,荒灘荒溝440公頃,水庫、塘壩307公頃,鎮內野生植物41科,300多種,其中藥用植物上百種,工業原料類36種,全鎮已探明礦藏有煤、大理石、天然氣、麥飯石、玄武岩、矽灰石、石灰石、純淨礦泉水等。其中麥飯石,天然氣儲量豐富。

歷史沿革

1937年成立大孤山村公所

1948年解放後設立大孤山鎮

1949年設區

1956年設鄉

1958年改公社

1983年改鄉

1985年建鎮

1996年,面積129平方千米,人口2.6萬人,鎮政府駐大孤山街,轄大孤山、大榆樹、升禮、何家、歡欣嶺、柴家崗子、楊樹、山西、萬福德、三合、朝鮮族屯、新建、河南、榆樹林子、佟家15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

2002年,撤銷愛民鄉,將其所轄行政區域劃歸大孤山鎮管轄。新加腰窩堡,轄杏木、聶家、孟家、陳家、劉家、大橋、付家等7個行政村。2003年,面積214.12平方千米,人口44000人。

地理位置

人文情況

(1)人口。伊通滿族自治縣大孤山鎮下轄17個行政村,1個街道辦,1個直屬社,84個自然屯,124個村民小組。現有人口43284人,其中城鎮人口6450人、農村人口36834人。有漢、滿、回、朝、壯等民族。常住人口39600人、外來人口2600人。

(2)面積。大孤山鎮幅員面積214.5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2379.17公頃。

(3)地形地貌。大孤山鎮屬於長白山脈向松遼平原過渡的丘陵地帶,多為連綿起伏的低山丘陵,三山、一水、六分田。境內有大孤山、團山等火山,有孤山河、新開河等大小河流4條。

(4)氣候。大孤山鎮地處松遼平原中南部,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夏季溫暖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年均降水量627.3毫米,年平均日照2536小時,無霜期138天。

(5)歷史文化。大孤山鎮因境內有大孤山而得名,大孤山是伊通“七星火山”之首,是870萬年前噴發的岩漿形成的特殊火山景觀,海拔413米。大孤山滿語為“阿勒坦額墨勒”意為金色的馬鞍,是滿族發祥地之一,南北朝時屬鐵吉白山部,隋朝這裡建有高句麗古城,明初屬葉赫部,後歸屬建州女真,在清代建有“阿勒坦額墨勒”驛站。1948年成立伊通縣政府,下設14個大區,大孤山為其中之一。1958撤區成立大孤山鄉,1959年成立紅光(大孤山)人民公社。1981年恢復大孤山鎮,1988年成立伊通滿族縣大孤山鎮,2001年與愛民鄉合併,是伊通縣特大鎮。

區位

行政區位:大孤山鎮位於東經124°49′,北緯43°34′,在伊通滿族自治縣城西15公里處。隸屬四平市伊通滿族自治縣,是伊通滿族自治縣西部的中心鎮。

行政區位行政區位

交通區位:大孤山鎮距京哈鐵路公主嶺站30公里,距長白高速公路伊通出口16公里。伊公公路、九開公路兩條省級公路在鎮區交匯,伊小公路自東向西貫穿全鎮,交通十分便利。

交通區位交通區位

經濟區位:大孤山鎮距省城長春僅63公里,在長春和伊通半小時經濟圈內,接受長春、伊通的輻射、帶動;同時也受毗鄰的遼源、四平、公主嶺等城市輻射。是伊通滿族自治縣西部的經濟中心,輻射西部五個鄉鎮。

產業資源

自然資源

大孤山鎮資源稟賦圖大孤山鎮資源稟賦圖

(1)水資源。境內有大小河流4條,中型水庫1座,水域面積730公頃。

(2)林業資源。林地面積4703公頃,荒山4840公頃,荒灘荒溝440公頃,野生植物41科,300多種,其中藥用植物上百種。

(3)礦產資源。
1.地熱:大孤山地熱資源儲量豐富。資源儲量25億立方米,日可采儲量50萬立方米,溫度在85°以上,井口溫度為80°,有良好的補給性,水質含矽、鍶、鎳、鋰、鋅、硒、錳、鐵、銅、硼等20多種微量元素和礦物質。

2.石油:大孤山鎮處在吉林莫里青油田主產區,石油地質儲量達到2.2億噸,已建成油井27眼,年產量9萬噸。

環境資源環境資源

3.礦泉水:獨特的火山地質構造使大孤山具有豐富的礦泉水資源,而且是優質的弱鹼性水,最適宜作為飲用水,總儲量可達30億立方米,日最高開採量可達50萬噸。現有2家礦泉水廠,日產4萬箱。

4.煤炭:煤炭儲量1700萬噸,屬褐煤,適宜做發電用煤。麥飯石:麥飯石儲量3000萬m3,有儲量大、品位高的特點,含有人體所必需的鉀、鈉、鈣、鎂、磷等常量元素和偏矽酸等十八種微量元素。

5、環境資源:大孤山鎮是丘陵向平原過渡的地貌,山、水、林、田並存,植被較好,林木覆蓋率28%左右。境內沒有污染企業,生態環境良好。

文化資源

水資源水資源

(1)大孤山鎮是滿族的發祥地之一,早在晉代就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隋代建有高句麗城;清代設有驛站,是交通要道。

(2)大孤山素以伊通“七星之首”而享譽國內外。“浸出式”火山機制形成了大量形狀各異的玄武岩柱狀節理,構成了令人嘆為觀止的獨特火山風光,倍受中外專家、學者、各界人士及旅遊愛好者的青睞。當年康熙乾隆皇帝無論是長白山祭祖,還是到東北巡邊都曾駐蹕峰前,一覽山川之雄姿。乾隆皇帝更是留下了“早知有此山,何必下江南”的詩句。

(3)大孤山是國家2A級景區,景區內有青雲寺、鹿鳴苑、北方少數民族村落、怡情植物園等景點,青雲寺始建於清康熙九年(1670年)毀於四十年代,重建於2002年,寺廟雖然不大但卻久負盛名,一年四季來觀光、求佛的絡繹不絕。

,

(4)著名的愛國人士張慶麟(綽號張六子)就出生並長期生活在這裡,他的故居遺址保存完好。

經濟狀況

產業經濟狀況產業經濟狀況

1、經濟總量:2008年GDP總值達到6.0億元,同比增長15.5%;全口徑財政收入達到1800萬元,同比增長1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萬元,同比增長9%,農民人均純收入4520元,同比增長8.5%。

2、產業結構:2008年,第一產業增加值2.5億元,同比增長12%;第二產業增加值2.0億元,同比增長18%;第三產業產增加值1.5億元,同比增長17%。一、二、三產業結構比為:42:33:25。

3、產業布局:目前大孤山經濟農業為主,9個村以種植玉米為主,3個村以水稻為主,3個村畜牧業比重較大。全鎮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5家,主要集中在大孤山、萬福德兩個村,其中伊興源飲品有限公司年日礦泉水4萬箱,碳酸、果汁飲料2萬箱,年產值2600萬元;福德醬菜廠年產醬油、醋各2000噸,醬菜2200噸,年產值1500萬元;天食飲品有限公司於2008年開工建設,預計今年年底投產,日產液態豆奶、花生奶5萬件,年產值預計可達5000萬元。惠東純水有限公司日產桶裝純淨水1500桶,年產值500萬元。服務業主要集中在鎮區以及大孤山和歡欣嶺水庫等旅遊景區。

行政區劃

17個村

大孤山村:前大甸子屯、後大甸子屯、大營城子屯、小河南屯。
河南村:河南1社、河南2社、河南3社、河南4社、河南5社、河南6社、河南7社。
大榆樹村:大榆樹1社、大榆樹2社、大榆樹3社、大榆樹4社、半道子屯、陸家店屯。
升禮村:山頭子屯、疙瘩屯、炮子溝屯、二道河子屯、頭道溝屯、馬家屯。
柴家村:王家窯屯、柴家崗屯、侯家屯、祝家屯。
歡欣嶺村:小三道溝屯、二道溝屯、何家屯、大三道溝屯、佟家溝屯、陳家屯。
楊樹村:楊樹屯、韓家屯、五合號屯、顏家溝屯、西大榆樹屯。
何家村:西何家屯、何家二社、小河東屯、前三合屯、後三合屯、柴家嶺屯。
山西村:山西屯、雙廟屯、山灣屯、榆樹林屯、宋家屯、廂房屯、張家屯。
新建村:孤家子屯、孫家窩鋪屯、張平房屯、李家燒鍋屯、王太屯。
福德村:萬福德屯、前羊草溝屯、後羊草溝屯、穴彎子屯。
大橋村:前大橋屯、後大橋屯、蟲王廟屯、東孟屯、孟家溝屯、腰窩鋪屯。
杏木村:大杏木屯、小杏木屯、石灰窯屯、新立屯、廖家屯、黑瞎背屯、上溝屯、下溝屯。
聶家村:紙坊屯、後姜家屯、前姜家屯、宋家林子屯、姜酒局子屯、付家屯、西南屯。
陳家村:前陳家屯、後陳家屯、李家屯、乾溝子屯、小米屯。
劉家村:劉家屯、西馬家溝、東馬家溝、黃家溝、大米屯。
孟家村:龐家屯、胡家燒鍋屯、楚家崗子屯、前乾溝子屯、西孟屯。

吉林省伊通縣的鄉鎮

伊通滿族自治縣位於吉林省中南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