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邊戀

多邊戀

多邊戀是三人以上既包括愛也包括性的一種新型人際關係。

關係本質

多邊戀 多邊戀

現實生活中的證據表明,愛可以不是排他的。其中最主要的證據來自被稱為多邊戀的一種新社會潮流,也可以說是一種嶄新的生活方式,一種嶄新的人際關係。在西方國家,實行多邊戀的人們組織了自己的協會,出版了自己的刊物書籍,他們所形成的親密關係是在三人或更多的人之間,一種新的家庭婚姻組合方式。他們的存在向愛的排他性提出了嚴重的挑戰,他們的存在證明,愛的排他性並不是人的天性,而是社會的建構,是社會為了子女養育、為了財產繼承、為了養老等功能而建構起來的一種倫理道德,一種思維方式。天長日久,人們習慣了這種思維方式,於是不能再想像不排他的愛情,不排他的關係。

存在條件

在西方的多邊戀人群中,當事人大多數情況都是單獨的個人,沒有養育孩子的責任(或者孩子已經長大成人),財產方面達成雙方多方的同意(多數情況都不會涉及財產),於是一對一的關係沒有了絕對的必要性,愛情也就沒有了絕對的排他性。

中國案例

在中國,在人們身邊,其實也有許多不排他的個案。有三位老工人,已經在一起生活了半輩子,其中兩位是原配夫妻,後來有一位壯年男工,媳婦在鄉下,感情也不好,他就加入了這對夫妻組合,跟妻子感情不錯,丈夫也默認他們的關係,三人住在一起。在西北地區,這種情況以民間習俗的形式存在,叫做“拉幫套”:一位貧窮的娶不起媳婦的男子加入一對夫婦的家庭,幫助幹活,與丈夫分享妻子的感情。在一些少數民族地區,男女關係的獨占性、嫉妒心也並不是像我們的文化中那么強烈的。最近看到舞蹈家楊麗萍的一個採訪,她講到自己民族男女關係中就沒有那么強的嫉妒心,她對她的一些女友為了丈夫外遇(也許包括男人為女人外遇)哭天搶地尋死覓活感到很驚訝。在短短的一個訪談中,她說了三次覺得他們“特別可笑”。按照她們民族的習俗(走婚),女人喜歡好幾個男人或者男人喜歡好幾個女人,或者一陣兒喜歡這個人,一陣兒喜歡那個人,都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所以尋死覓活才顯得“可笑”。由此可見,我們以為是天性使然的排他性不過是社會習俗建構起來的,是當初為某些社會功能而建構起來的,一旦不需要這些社會功能了,就沒有理由非如此不可,至少談不上是“人的天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