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祝

惠東縣城東部較大的一個革命老區。

惠東縣多祝鎮
多祝鎮位於惠東縣城東部,是惠東縣較大的鎮之一。南面觀音山、牛皮嶂與海豐縣接壤,東鄰白盆珠鎮,西接縣城平山, 北與紫金上義、安墩鎮相連,距縣城24公里。鎮區多祝圩,始建於明朝,因當時圩內有三 棵大竹,故取名三棵竹,又稱三蔸竹,後圩鎮日益擴大,人口逐漸增加,人們認為此名欠雅 ,而改名三多祝,取“華封三祝”之意,1951年11月改稱多祝。1 950年冬屬惠陽縣第十九區,1958年成立多祝人民公社,1965年惠陽縣析置惠東縣後,為惠東 縣管轄,1983年改設區,1986年改設鎮。2006年4月,松坑鎮增光鎮併入該鎮。境內多為丘陵和山地,東北高西南低,南北兩邊為山脈 ,西枝江自東向西貫穿中部。
多祝是革命老區,清宣統二年(1900)10月,鄭士良奉孫中山之命,在惠州三洲田率眾舉行 武裝起義,26日攻克多祝,起義軍在撤退時遭清軍的反撲,日本友人山田良政在戰鬥中迷路 ,被俘殺害於多祝圩下西門。孫中山曾撰文稱山田良政是“外國義士為中國共和犧牲者之 第一人”。民國12年(1923)9月建立多祝區農會,會址設在百戶田,會員1000多人。民國14 年(1925)春,組織農民武裝協會,成立農民自衛軍,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鬥爭。同年10月 ,蔣介石率領的國民革命軍第二次東征,路經多祝,區農會與東征軍在多祝圩塘唇角的洪聖 爺廟廣場上,召開軍民聯誼會。蔣介石在會上作了演講,隨軍東征的蘇聯友人加倫將軍和鮑 羅廷博士也出席了會議。民國36年(1947)3月,惠紫人民自衛大隊在該鎮河坑成立,後改 編為江南支隊第4團,隨後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東江第一支隊,轉戰於惠東 、紫金、五華、海豐一帶,1949年10月掃除駐紫金縣的國民黨軍,直下藍塘、安墩,解放多 祝鎮,隨之解放平山、惠州,與南下大軍勝利會師。
平山至高潭、平山至 松坑公路貫穿全境。
面積:增光鎮和松坑鎮6個村併入多祝後,多祝管轄面積將達570平方公里(其中多祝273平方公里,增光143平方公里,松坑154平方公里),約占全縣陸地總面積3535平方公里的1/6。
人口:戶籍人口達9.83萬人(其中多祝5.6萬人,增光2.6萬人,松坑1.18萬人);有外來人口1.5萬人,戶籍人口約占全縣總人口73萬的1/8;占鄉鎮戶籍人口的1/6。
村(居)數:共有村(居)委42個(其中多祝22個,增光14個,松坑6個),其中村委會40個,居委會2個,約占全縣282個村(居)委的1/7。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