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枯草屬

夏枯草屬

夏枯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是唇形科中的一個屬,15種,廣布於歐亞溫帶地區及熱帶山區,非洲西北部及北美洲也有,中國有3種。小堅果圓形、卵形至長圓形,光滑或具瘤,基部有一銳尖白色著生面。

基本信息

簡介

夏枯草屬夏枯草屬

屬中文名:夏枯草屬

屬拼音名:xiakucaoshu

屬拉丁名:Prunella

中國植物志:65(2):386

描 述

夏枯草屬夏枯草屬

Prunella L. 夏枯草屬,唇形科,15種,廣布於歐亞溫帶地區及熱帶山區,非洲西北部及北美洲也有,我國有3種,其中夏枯草P. vulgaris L. 入藥,有清肝散結之功。多年生草本;輪傘花序6花,多數聚集成卵狀或卵圓狀穗狀花序,其下承以寬大、膜質、具脈的苞片; 花萼管狀鐘形,近背腹扁平,不規則10脈,二唇形,上唇扁平,先端寬截形,具短3齒,下唇2半裂,裂片披針形,果時花萼縊縮閉合;花冠筒內面近基部有短毛及鱗片的毛環,冠檐二唇形,上唇直立,盔狀,下唇3裂,中裂片較大,內凹,具齒狀小裂片,側裂片反折下垂;雄蕊4,前對較長,均上升至上唇片之下,花絲尤其是後對先端具2齒,下齒具花葯,上齒超出於花葯或是不明顯瘤狀,花葯成對靠近,二室叉分;花柱先端相等2裂;花盤近平頂;小堅果圓形、卵形至長圓形,光滑或具瘤,基部有一銳尖白色著生面。

所有物種

白花山菠菜

白花夏枯草

大花夏枯草

山菠菜

夏枯草屬夏枯草屬

山菠菜(原變種)

狹葉夏枯草

夏枯草

夏枯草(原變種)

夏枯草屬

硬毛夏枯草

健康

中藥復枯草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PrunellavulgarisL.的乾燥成熟果穗,具有清火、明目、散結、消腫之功效,用於目赤腫瘤、目珠夜痛、頭痛眩暈、瘰癧癭瘤和乳腺腫痛等症。夏枯草屬植物全球有15種,廣泛分布於歐亞的溫帶地區、非洲西北部及北美洲等地。中國產4種及3變種,即夏枯草及其2個變種;白花夏枯草P.vulgarisL.var.leucanthaSchursec.Bailey和狹葉夏枯草P.vulgarisL.var.lanceolata(Barton)Fernald;山菠菜P.asiaticaNakai及其變種P.asiaticaNakaivar.albiflora(koidz.)Nakai;硬毛夏枯草P.hispidaBenth.;大花夏枯草P.grandiflora(Linn.)Jacq.。夏枯草屬植物的化學研究始於20世紀50年代,先後由日本、前蘇聯及中國學者對其進行了較深入地研究,繼而對其藥理作用也做了大量研究工作。迄今為止,從中分離到的化合物類型主要有三萜及其苷、苯丙素、甾醇及其苷、黃酮、香豆素、有機酸、揮髮油及糖類等。

化學成分

苯丙素類化合物

該類化合物在夏枯草屬植物中報導較少,除順式咖啡酸、反式咖啡酸和1986年日本學者奧田拓南等分離得到的迷迭香酸外,王祝舉等從夏枯草中還分離到了甲基迷迭香寧(methylrosmarine)、乙基迷迭香寧(ethylrosmarine)、E-丁基迷迭香寧、Z-丁基迷迭香寧、3,4,α-三羥基-甲基-丙酸苯酯、3,4,α-三羥基-丁基-丙酸苯酯、ethyl-caffeate、p-香顯酸。

甾醇類化合物

孟正木等從夏枯草屬植物果穗、莖、葉等部位分離出8個甾醇類化合物,其中4個呈游離狀態,即β-谷甾醇、α-菠菜甾醇、豆甾醇-7-烯醇、ducosterol;4個為葡萄糖苷,即α-菠菜甾醇基-β-D-吡喃葡萄糖苷、豆甾醇基-β-D-吡喃葡萄糖苷、stigmast-7-enyl-β-D-giucoPyranoside、(22E,20S,24S)-stigmasta-7,22-diene-3-ene。

黃酮類化合物

張穎君、Jozef、Dmitruk、Saxena等從夏枯草屬植物中分離到14個黃酮類化合物:五羥黃酮、芸香苷、藤黃菌素、莰非醇、莰非醇-3-O-葡萄糖苷、異櫟素、五羥黃酮-3-O-半乳糖苷、花青素、翠雀素、三甲花翠素-3,5-二葡糖苷、錦葵色素-3,5-二葡糖苷、金絲挑苷、木犀草苷、peonidin-3,5-diglucoside。主要為黃酮、黃酮醇、花青素及其苷,苷中的糖多在3位。

香豆素類化合物

從該屬植物中分離到的香豆素類成分較少,目前只有Dmitruk從夏枯草分得的傘形花內酯、莨菪亭、七葉亭3個化合物。

有機酸

該屬植物所含的有機酸類成分主要有酚酸和長鏈脂肪酸。酚酸類成分見苯丙素類化合物,長鏈脂肪酸主要是油酸、亞油酸、月掛酸、棕櫚酸、肉豆蔻酸、硬脂酸和二十四烷酸。另外,田晶等用GC-MS法,從夏枯草中分離得到軟脂酸、軟脂酸乙酯、6,9-十八碳二烯酸、硬脂酸、3,6,17-二十碳三烯酸、油酸、花生油酸和辣木子油酸。

揮髮油

楊鹿佳等對夏枯草全草精油部分進行了GC-FT-IR分析,檢測出主要成分1,8-桉油精、β-蒎烯、月桂烯、乙酸芳樟酯、α-水芹烯及芳樟醇。王海波等從夏枯草果穗揮髮油檢測出14個化合物,主要為1,6-環癸酮二烯、十六烷酸、三十六烷等。

捷克學者Natherova對夏枯草、條裂夏枯草P.laciniata和大花夏枯草進行了研究,從前2種植物的乙醇提取物中檢測到了蔗糖、甘露糖、葡萄糖果糖;兩者的醇提物和水提物中均含有結合的甘露糖、葡萄糖、阿拉伯糖、木糖和鼠李糖。大花夏枯草中含有果糖。

藥理活性

降壓作用

夏枯草水浸出液、乙醇-水浸出液和30%乙醇浸出液有降低麻醉動物血壓的作用。復枯草的莖、葉、果穗及全草均有降壓作用,但果穗的作用較弱。關於降壓的有效成分,有人認為是其所含的鉀鹽,周金黃則認為與鉀鹽無關。何雲慶等從夏枯草的二氯甲烷提取物中分離到主要成分A,從甲醇提取部位分離到以A為主要苷元的總皂苷,實驗證明A及總皂苷均有降壓作用。大鼠實驗表明,夏枯草總皂苷劑量在2.5mg/kg開始具有顯著降壓作用;總皂苷的對數劑量與舒張醫、收縮壓具有顯著的相關性。

抗菌、抗病毒作用

體外實驗表明,夏枯草煎劑對痢疾桿菌、傷寒桿菌、霍亂弧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和葡萄球菌、鏈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水煎劑(1:4)在試管內對許蘭氏癬菌、奧杜盎氏小牙胞黃癬菌等致病性皮膚真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對小鼠的實驗性結核病,夏枯草可使肺部病變有所減輕。Hani等從夏枯草中分離到一種含硫多聚糖(Prunellin),對HIV有抑制作用。Yao等也證明夏枯草粗提物可顯著抑制HIV,並具有較低的細胞毒性。

抗炎作用

動物實驗證明,夏枯草對早期炎症反應有顯著抑制作用,並認為夏枯草的抗炎效應與腎上腺皮質中糖皮質激素合成、分泌的加強有密切關係。夏枯草除了能抑制非特異性免疫機能外,對特異性免疫機能也表現了相當強的抑制作用。

降糖作用

研究表明,夏枯草中的有效成分(暫定降糖素)50mg/kg能明顯抑制四氧嘧啶引起的小鼠血糖升高,100mg降糖素作用強度相當於22.6U胰島素,最低有效劑量為15mg/kg,無毒性。其機理可能與修復β細胞使胰島素分泌正常有關。10例臨床研究表明,降糖素能增加體內胰島素的分泌,似乎也支持這一假設。

抗腫瘤作用

復枯草煎劑對小鼠艾氏腹水癌及肉瘤180均有抑制作用。Lee等用烏蘇酸及其衍生物進行實驗,證明對細胞P388、L1210和人體肺腫瘤細胞A-549均有顯著的細胞毒作用。(北京大學藥學院天然藥物化學研究室王祝舉趙玉英陳雅妍馬炳娜)}

夏枯草屬夏枯草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