壟斷[壟斷]

壟斷[壟斷]

壟斷 (Monopoly) (通常譯獨占),經濟學術語,一般分為賣方壟斷和買方壟斷。賣方壟斷指唯一的賣者在一個或多個市場,通過一個或多個階段,面對競爭性的消費者;買者壟斷 (Monopsony) 則剛剛相反。壟斷者在市場上,可以根據自己的利益需求,調節價格與產量。

基本信息

壟斷組織

卡特爾

它由生產同類產品的企業聯合組成。參加卡特爾的企業一方面為獲得壟斷利潤而在價格、銷售市場、生產規模和其他方面簽訂協定,另一方面又保持其在經濟活動中的獨立性。卡特爾一般有三種類型:一是規定銷售市場範圍的卡特爾;二是規定銷售價格的卡特爾;三是規定參加卡特爾的企業所生產的各種商品的生產限額。隨著跨國公司的出現和發展,資本主義各國的大壟斷組織之間建立起國際卡特爾,其影響和規模都比國內卡特爾要大得多。

辛迪加

辛迪加是通過簽訂共同的供銷協定而形成的企業同盟。參加辛迪加的企業通過簽訂共同銷售商品和採購原材料的協定來協調價格,從而獲得壟斷利潤。所有參加辛迪加的企業,其商品銷售和原材料供應均由辛迪加統一運作。雖然參加辛迪加同盟的企業沒有了商業獨立性,但生產的獨立性依然保持。從法律上看,加盟辛迪加的企業仍然是一個獨立的經濟組織。

托拉斯

托拉斯是由生產同類產品或相關產品的企業聯合組成的一種股份公司。參加托拉斯的企業不再是法人,由托拉斯對原企業實行產、供、銷、人、財、物的統一管理,原企業所有者成為托拉斯的股東,按股份的利潤。托拉斯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許多主要工業部門中占據統治地位,且對社會生活產生著極大影響。1882年,美孚石油公司成為美國第一個托拉斯組織。20世紀初,托拉斯在美國迅速發展,在主要工業部門起著支配作用,因此,美國曾被認為是典型的托拉斯國家。

康采恩

康采恩是由工業、商業、運輸、金融、保險等不同經濟部門中的企業聯合組成的壟斷組織。參加康采恩的企業雖在形式上保持各自的獨立性,但實際上已被銀行或其中資本雄厚的大企業所控制。康采恩通常由一個母公司和若干個子公司所組成。母、子公司採用控股、參股的辦法,控制其他許多中小型企業,從而形成一個規模較大的康采恩集團。 康采恩是以實力最為雄厚的工業壟斷組織和大銀行為核心組建的。它的興起與發展,體現了金融資本和工業資本相結合的進程。

壟斷種類

特許壟斷

有些獨家經營的特權是由法律所規定並受到法律保護的,專利權和著作權便是法律特許的壟斷。為鼓勵創造發明,絕大多數國家制定有專利法,可見專利壟斷是由法律壁壘造成的。在某些場合下,政府授予某廠商獨家經營的權利;也有時政府經過招標競爭通過契約的形式授予獨家經營的特權。

自然壟斷

如果某種產品需要大量固定設備投資,大規模生產可以使成本大大降低,那么,一個大廠商就可能成為該行業的唯一生產者。由一個大廠商供給全部市場需求時平均成本最低,兩個或兩個以上廠商在該市場上經營就難以獲得利潤,這種情況下,該廠商就形成自然壟斷。

策略性壟斷

如果除壟斷者外另無他人掌握某種生產技術或訣竅,該市場自然形成技術性壟斷。在既無技術壁壘又無法律壁壘的情況下,廠商通過高築壁壘以確立或鞏固其壟斷地位,這便是策略性壟斷。

其他壟斷壁壘

上述壁壘並沒有列盡全部因素,也不一定相互排斥。如廠商控制了某種原材料的供應。凡是阻擋競爭者進入市場的壁壘都是造成壟斷的原因。

市場危害

一,壟斷破壞了人類進步與生存的競爭機制。

二,壟斷並殺死對手更是比動物還愚蠢的行為;

非洲獅子在獵殺角馬的過程中,通常只對疾病的,弱小的下手;食蟻獸發現白蟻巢時,只是吃掉少部分巢中的公蟻,而且並不破壞白蟻巢;動物還懂得,對手全部死亡,就預示自己將要滅亡。但是,人類在短期的個人,集團利益的爭奪中,卻無情的殺死所有的反對者;他們甚至連動物都不如,甚至比動物還殘忍;

壟斷與競爭天生是一對矛盾,由於缺少競爭壓力和發展動力,加之缺乏有力的外部制約監督機制,壟斷性行業的服務質量往往難以令人滿意,經常會違背市場法則、侵犯消費者公平交易權和選擇權。這是一條規律,中國與外國都一樣。

價格壟斷拉高整個社會成本壟斷性行業所從事的一般都是與決大多數人、行業息息相關的公共事業,例如電信、郵政、自來水、電力、煤氣、鐵路、航空等等。因為這些行業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所以這些行業的服務價格的高低便關係到整個社會的成本。這些行業的整體效率直接關係到其他產業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

壟斷行業的成本又是最難估算的,電信部門說市話虧損,郵政部門說普通信件業務虧損,自來水公司也說自己虧損。但是許多消費者都懷疑他們是不是真的虧損、搞不清虧損是怎么形成的,因為沒有一個獨立的會計或審計部門告訴我們壟斷行業的成本到底是如何構成的。

經濟學家認為通過行政性、強制性手段維持高於合理水平的價格,人為壓抑公眾的消費需求是壟斷的必然。壟斷的利潤是極其可觀的,有消費者指出現在隨處可見IP電話卡以6至8折“揮淚”甩賣,電信部門卻仍可泰然處之。不知其中的利潤到底有多大。而由獨家壟斷造成的社會成本是極其巨大的。

有專家分析,計畫經濟時代電信、鐵路等部門過去都屬於國家行政部門,而這些部門進入市場的時候,本身卻仍具有壟斷地位,一旦在市場中開始追求利潤,就會通過壟斷定價把大量消費者利益轉移到手中,使特權部門、特權公司拿到遠遠高於競爭市場價格的利潤。結果提高了整個社會的競爭成本。

行業壟斷導致有效投資不足

據業內人士透露,當前經過審批的私營速遞公司北京、上海和深圳都有幾十家,但地下“黑市”速遞公司的數量則在1000家以上。雖然按照國家《郵政法》的規定,信件和其他具有信件性質的物品寄遞業務由國有郵政企業專營,但是許多速遞公司也在以各種形式參與這項服務,據統計,EMS目前最低的資費是23.3元,而私營速遞公司的最低資費不過10元左右。超額的利潤必然引來資金,哪怕公司的身份不太合法。據統計,從1995年起,EMS營業額的年增長率也有2%,但其市場份額卻在以每年4%的速度衰退。同一時期,四大國際速遞巨頭在中國的營業額增長卻保持在20%以上。儘管現時EMS在國內速遞市場仍是“老大哥”,但是它的市場份額已經由最高峰時的近97%,跌到當前的40%左右。

這種現象在壟斷行業是常見的,一方面,壟斷企業能通過壟斷獲得超額利潤,從而妨礙了效率的提高,妨礙了其擴大業務規模的積極性。另外通過行業壟斷阻止社會資金進入該行業,雖然總有資金為利潤引誘通過各種方式“違規”進入,但規模總是有限的。

投資不足、就業下降,消費相對疲軟是目前我國經濟運行之中的主要問題。有專家指出,造成中國現階段投資不足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其中一點就是很多高利潤的行業都是市場禁入的壟斷行業,這些行業中,壟斷導致低效,造成了這部分利潤反映不出真實的利潤狀況,成為極大的浪費,同時這也極大的挫傷了資本的投資熱情,這樣就造成所謂的“資本罷工”,強化了投資市場低迷。

行政壟斷滋生腐敗毒瘤

在當前國內市場出現的大量壟斷行為中,行政性壟斷無疑占據首要位置。由政府及其所屬部門濫用行政權力所實施的限制競爭行為,稱為“行政壟斷”。行政性壟斷由於行政權力的介入,使得它比自然壟斷、行業壟斷對市場公平競爭的危害性更大,特別是少數腐敗分子利用具有公共事務管理的權力,如果“給錢”才能辦事,壟斷成了腐敗的溫床,這不僅影響經濟發展,更重要的是使政府信用遭到損害,失信於經營者。

國內研究機構的研究結果表明,腐敗在當前的重要表現之一就是由壟斷造成大量的租金(這裡是經濟學意義上的“租金”)流失。比如,中國最大的壟斷行業之一的電力業,根據他們的估算,每年造成的租金損失在560億元至1120億元之間,而民航的壟斷“租金”每年也多達75億元至100億元。壟斷把消費者收益轉給壟斷生產者,創造出超額利潤,造成社會福利損失。估計這類損失每年達1300億元至2020億元。

反壟斷法

反壟斷法目前在中國還是一種全新的法律制度。但美國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經頒布了這種法律。1865年美國南北戰爭結束後,隨著全國鐵路網的建立和擴大,原來地方性和區域性的市場迅速融為全國統一的大市場。大市場的建立一方面推動了美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另一方面也推動了壟斷組織即托拉斯的產生和發展。1879年美孚石油公司即美國石油業第一個托拉斯的建立,標誌著美國歷史上第一次企業兼併浪潮的開始,托拉斯從而在美國成為不受控制的經濟勢力。過度的經濟集中不僅使社會中下層人士飽受壟斷組織濫用市場勢力之苦,而且也使市場普遍失去了活力。在這種背景下,美國在19世紀80年代爆發了抵制托拉斯的大規模民眾運動,這種反壟斷思潮導致1890年《謝爾曼法》(Sherman Act)的誕生。謝爾曼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反壟斷法,從而也被稱為世界各國反壟斷法之母。美國最高法院在其一個判決中指出了謝爾曼法的意義,即“謝爾曼法依據的前提是,自由競爭將產生最經濟的資源配置,最低的價格,最高的質量和最大的物質進步,同時創造一個有助於維護民主的政治和社會制度的環境”。

應對措施

1、確立我國反壟斷的基本原則:(1)、維護公平競爭的原則。國家應在除軍事與國家安全等關係重大國計民生的戰略領域之外的所有生產與服務領域,制定相應的產業發展政策,全面引入公平競爭的機制,使行政壟斷在競爭中消除,社會整體的管理、技術、質量與效益基於公平競爭得到全面提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持續、快速發展亦能得到良好的制度支持。(2)、注重針對性與漸進性:制定對行業與部門經營體制與決策、採購、服務、定價及內部分配等各種經營行為予以約束並便於監管的法律與法規;通過稅收解決壟斷特權所產生的非風險性和非付出性的企業收益和個人收入;成立一個具有高度權威性與獨立性的反壟斷執法機構,以此負責根據權威的社會情民意調查機構和新聞媒體所反映的現象確定立案調查和處理違規壟斷行為;優先解決廣大民眾所反映的有關壟斷的熱點與難點問題,並接受社會監督。其中,規範行為是重點,組織建設是關鍵,循序漸進是策略,公平監督是途徑。

2、加強政府干預。要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優勢,實行強有力的巨觀調控,對壟斷這一頑石實行強制干預,真正徹底地治癒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頑疾”

3、規範行政審批。政府審批的初衷很多是良好的,如避免重複建設、調整產業結構、減少投資的盲目性和資源的浪費等,但規制者面臨這信息不完全的問題,使得初衷無法實現。這時,就會出現許多無效工程、“豆腐渣”工程等。“十五”計畫也指出:“要加快改革政府審批制度,大幅度減少行政性審批,規範審批行為”。

4、完善法律體制,完善《反壟斷法》,鼓勵競爭的完備法律,建立公平的市場競爭機制

推進“政企分離”、“政監分離”,積極引入競爭機制,大膽利用民間資本和外資,形成開放的市場體系。

5、堅決剔除源於傳統體制殘餘的行政壟斷。要緊密結合中央與地方政府機構改革、職能轉變和反腐敗的進行,正視行政壟斷並以其作為立法的重要調整對象而及早出台相關反壟斷的法律與法規;依法切實保障中國的經濟成長、經濟活動、技術進步與競爭能力;調整各級政府的審批許可權與審批項目,割斷行業、部門及地方經濟與行政壟斷得以強化之間存在的內在因果關係。

6、切實解決反對壟斷與規模經濟之間的矛盾。鼓勵按照市場原則促進規模經濟的成長,對經濟壟斷的限制暫時實行適度寬容政策,避免簡單機械地反壟斷而有損規模經濟的成長;對操縱市場的共謀行為予以制裁,對基於公平競爭自然成長的企業規模及其市場份額予以放寬與鼓勵;界定行業自律與行業壟斷、行業組織協定定價與操縱市場價格以及制止重複建設與企業正當準入之間的區別。

7、為了實現經濟運行機制的良好更替,中國必須大力加快發展名副其實的非官方民間協會、商會等社團組織。要大力發展城鄉民間經濟組織,發揮他們協商、協調、評審、仲裁、公證、培訓和上下溝通等作用,特別要發揮他們規範行業行為、監督執行行規的行業自律作用,努力提高市場經濟主體的組織化程式,並以此為反壟斷、促競爭、建秩序提供支持。

8、加強反壟斷隊伍的建設。反壟斷的執行隊伍必須擁有較高的職業道德和業務水平。一方面,加強專職隊伍的建設。隸屬於反壟斷執行機構的專職人員必須熟悉經濟和法律等相關知識,具備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執法觀念與思維方式,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與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加強兼職隊伍的建設。以知名經濟學家和法律專家為主要成員組建一支反壟斷執行的兼職隊伍或顧問團體,其本身不隸屬於反壟斷執行機構,但在必要時,能為反壟斷的執行提供理論支持和業務指導。

9、完善機構設定。一方面,工商行政管理局是目前中國反壟斷的主要執行機構。但是,作為中國市場監管職責的承擔主體,工商行政部門又承擔企業登記管理、商標廣告管理及消費者權益保護等多項任務,而且,工商行政部門因其執法力度受到法律授權的制約而常難以對行政壟斷作出有效查處。另一方面,中國現行市場監管機構之間依然存在的職能交叉、政出多門現象常導致執法力度不一與重複干預現象,因此,依託工商行政管理局推進反壟斷的具體執行有損中國反壟斷執法的公正性、權威性與統一性。為此,建議中國借鑑西方市場經濟已開發國家反壟斷的經驗,以公正廉明的法律專家和經濟學家為核心成員,成立具有高度權威性、獨立性及公平性的反壟斷執行機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