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疽性口炎

壞疽性口炎,又稱口頰壞疽,祖國醫學稱為走馬疳,容易與重症壞死性齦炎混淆,也有人認為是壞死性齦炎的嚴重型或惡性變。

壞疽性口炎

壞疽性口炎又稱口頰壞疽,祖國醫學稱為走馬疳。本病容易與重症壞 死性齦炎混淆,也有人認為是壞死性齦炎的嚴重型或惡性變。主要發生在有牙的兒童,多與全身衰弱或極度營養不良有關。文獻曾報告在患嚴重聯合免疫缺陷病的嬰兒中,偶見此病。
壞疽性口炎的病因
病因不明。口腔衛生不良、吸菸、應激、精神壓力、營養不良以及全身性疾病均可能為誘發因素。
壞疽性口炎的症狀
本病又稱樊尚(奮森)口炎,急性壞死性牙齦炎,潰瘍性膜性牙齦炎,急性潰瘍性牙齦炎。本病在兒童及軍營中較多見,曾有報告某大學學生的發病率為0.9%,在東南亞及非洲的兒童也較常見,青年也可發病。
壞疽性口炎的治療
(一)注意口腔衛生,避免和清除不利因素。 (二)加強營養。 (三)治療全身性疾病。 (四)全身套用青黴素、頭孢類等抗菌藥物。
壞疽性口炎的併發症
病損多發生在牙齦邊緣或牙齦乳頭之間,若未採用特效治療,病情常很快蔓延,並破壞牙齦軟組織或骨質。壞死部位覆蓋由壞死組織形成的黃白色假膜,並有頑固性疼痛及反覆出血。病程長短不定。症狀有輕有重,重者可伴發熱等全身症狀,急性期近一步發展時可擴散到口腔黏膜的其它部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