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毒

墓毒

墓毒,中國古墓中不只有墓毒,毒物的種類也不簡單,往往是五毒俱全,氣態、液態、固態,這三種形式全部存在,在這考古發掘中已得到了證實。

基本信息

形態

墓毒墓毒
氣態墓毒
最常見的就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墓毒
一氧化碳能將許多金屬氧化物還原成金屬單質。
液態墓毒
古墓中常見的液態有毒物質,便是水銀。
固態墓毒
常見的毒物有硃砂、石膽、雄黃、礬石、磁石等藥石,這些“藥石”在一定溫度下,會產生劇毒,又“五毒之石”。另外常見的藥石還有礜石等。

來源

固態毒固態毒
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的來源很方便,且容易,炭未燃徹底時,便會產生這種毒氣。在秦漢及以前的年代,古人喜歡在墓內積炭,這種炭,多是燒過卻又未燒徹底的炭灰。墓中放置炭石,也叫“積炭墓”,考古時常會在先秦古墓中發現“積炭層”。
液態墓毒
從《史記》(卷六)記載來看,秦陵中使用的水銀量驚人,注滿了陵內的整個地層,形成了一個可怕的“地下毒河”。水銀的用途很廣,可作防腐劑。中國古人也掌握了這一點,屍體防腐時常常藉助於水銀。往往是在人死後,儘快往嘴內灌注水銀。
固態墓毒
這些藥石相對就便宜,來源亦廣,價格低廉。所以考古常會在墓穴看到這些藥石,有的還用之襯墊棺床。古墓中常見這些固態墓毒還有一種原因,就是古人生前喜歡服用。不少古人,因這生前長期服用這類“仙丹”,在體內積聚了大量的有毒物質,甚至有人生因服用藥石過量,死後自動形成了墓毒的趣聞。
屍毒
如果屍體沾上了毒物,便會形成更為可怕的“屍毒”。
屍毒的形成,當然不僅僅是有毒物質,致命的古代病菌,也是屍毒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為古代處理這些問題屍體的辦法,往往是“深埋”。導致毒聚集在墓時。

危害

墓毒墓毒
氣態墓毒是最為厲害的一種墓毒,因為看不見,摸不著,也聞不著,毒性巨大。氣態墓毒容易外泄,會造意外傷害。
水銀極易揮發,往往又形成氣態墓毒
氣態、液態、固態三種墓毒,常常會相互生成,互相作用。而中國古人在反盜墓機關設計時,也往往多管齊下,多種毒招並用,讓盜墓賊望而卻步,聞風喪膽。
“毒藥石“在現代中藥中配方中也可以找到。但由於毒性難以控制,一般是慎用,沒有十分把握,不會開方。
死後變成毒氣揮發出來,導致地面寸草不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