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簫

塞簫,苗族吹口氣鳴樂器。苗語稱展尖,意為堵有軟木塞的竹管。漢族稱其為塞簫。流行於貴州省興義、安龍,廣西壯族自治區隆林、西林、那坡和雲南省廣南、富寧等黔、桂、滇三省區接壤的苗族地區。

樂器介紹

塞簫,苗族吹口氣鳴樂器苗語稱展尖,意為堵有軟木塞的竹管。漢族稱其為塞簫。流 行於貴州省興義、安龍,廣西壯族自治區隆林、西林、那坡和雲南省廣南、富寧等黔、桂、 滇三省區接壤的苗族地區。
管身竹製,多採用當地生長的苗語稱胸叮的竹子製作,這種竹材管徑較細而竹節修長, 是制塞簫的良材。管長一般42厘米,中間無節,兩端通透。上端管口外徑2.1厘米、 內徑1.5厘米左右,下端管口外徑1.7厘米、內徑1.3厘米左右。製作時,在上口塞進一個 長2.6厘米、直徑1.5厘米、劈去一側的軟木塞。木塞多用杉木或泡桐木製作,木塞紋理要 與竹管紋理方向一致。將木塞一側(圓周的1/4弧面)順紋劈去,然後塞入管首背面,劈 去的部分與竹管內壁就構成一個半月形進氣通道。在距上端管口3.7厘米正對氣道的背面管 壁上,開一個長方形發音哨孔,孔長1.1厘米、孔寬0.6厘米,孔的下方修削成向內的斜 坡狀,作為分氣閥。在管身正面中下部開有六個圓形按音孔,第一孔至下端管口為5.8厘米 , 在發音孔至第一孔的1/2處開第六孔,在第一孔至第六孔之間開第二、三、四、五孔,各按 音孔間距相等。

演奏

演奏時,管身豎置,右手無名指、中指食指按第一、二、三孔,左手無名指、中指、食指 按第四、五、六孔。嘴含管首,氣流由氣道進入、衝激發音孔,一部分被斜坡狀分氣閥擋入 管內,使管內空氣柱振動,通過按孔改變空氣柱長短而發出高低有別的音。用平吹和超吹方 法,音域b—f3。平吹音色柔和、典雅,超吹音色乾淨、明亮。c3以上的幾個音較難吹 奏。常用的有滑音、打音等演奏技巧。用於獨奏,所奏樂曲都來自民歌音調,但無固定曲牌 ,只有遠調與近調之分。遠調是為在遠處的戀人而吹的,起音較高,音色脆亮而悠揚;近調 是為身旁的戀人而吹的,起音較低,音色柔和而委婉。近調又有五指調、六指調兩 種,前者是固定按住第三孔,用另外五指開閉音孔發音,音域較寬;後者則六指均用,音域 只有十二度。每首塞簫樂曲都含有一定的詞意內容,有著獨特而完美的表達意境
塞簫是苗族青年男女社交戀愛生活中常用的樂器之一,多由小伙子吹奏。由於運氣方式、 所用指法和演奏樂曲的不同,每個小伙子的演奏都各具特色。即使在深夜,在兩人相距較遠 的情況下,姑娘也能從情人隱隱約約的遠調簫聲中,聽出他是在孤獨嘆息,或是在責怪自己 沒有赴約,還是呼喚自己快去相會。當兩個相愛的戀人依偎在一起的時候,低回婉轉的近調 簫聲,更使他們難捨難分、情似海深。每逢農曆正月初一至初八,在苗族盛大的跳坡節上, 吹奏塞簫更成了青年小伙子們表現才華和技藝的好時機,一個個興高采烈,一曲曲傾腹而出 ,它既是小伙子相互比賽,也是向姑娘們傳情,許多美滿的姻緣就是從這裡開始的。
〔小塞簫〕苗族吹口氣鳴樂器。流行於貴州省興義、安龍,廣西壯族自治區 隆林、西林、那坡,雲南省廣南、富寧等地。
管身竹製,外觀與塞簫相同,管長24厘米,上口外徑1.6厘米、內徑1.1厘米,下口 外徑1.4厘米、內徑0.9厘米。上端管口內置軟木塞,在管身背面的氣道下方、距管口3.1 厘米處,開一個長方形發音哨孔。管身正面開有六個按音孔,第一孔距下口3.3厘米。在發 音孔至第一孔的1/2處開第六孔,在第一孔至第六孔之間等距開第二至第五孔。
演奏時,豎吹,右手按下三孔,左手按上三孔。運用平吹或超吹,音域g1—g3。平吹音 色清脆、帶有哨音,超吹音色則較尖銳。用於青年男女社交和戀愛生活,多由男子吹奏。
大塞簫〕苗族吹口氣鳴樂器。流行於黔、桂、滇三省區相鄰廣大地區。
管身竹製,外觀與塞簫相同,管長68厘米,上口外徑3.6厘米、內徑3厘米,下口外 徑3.1厘米、內徑2.5厘米。上端管口內置軟木塞,在管身背面的氣道下方、距上 端5厘米處,開有一個長方形發音哨孔。管身正面開有六個按音孔,第一孔距下口10厘米。 在發音孔至第一孔的1/2處開第六孔,在第一孔至第六孔之間,等距開第二至第五孔。
演奏時,豎吹,右手按下三孔,左手按上三孔。運用平吹或超吹,音域g—d3。平吹音色 深沉、渾厚,超吹音色甜美、圓潤,富於表現力,擅長演奏優美抒情的曲調。用於青年男女 社交和戀愛生活中,多由男子吹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