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而寺

塔而寺

也做"塔爾寺"意為先塔後寺.塔爾寺是藏傳佛教格魯派(俗稱黃教)的六大寺院之一。它位於青海省西寧市西南28公里的湟中縣魯沙爾鎮,這裡是古絲綢之路進入河西走廊南路的必經之地,也是黃教創始人宗喀巴的誕生之地。

簡介

塔而寺塔而寺
也做"塔爾寺"意為先塔後寺.
塔爾寺是藏傳佛教格魯派(俗稱黃教)的六大寺院之一。它位於青海省西寧市西南28公里的湟中縣魯沙爾鎮,這裡是古絲綢之路進入河西走廊南路的必經之地,也是黃教創始人宗喀巴的誕生之地。
塔爾寺在藏語裡叫“拱本”,是十萬個佛像的意思。因宗咯巴誕生在這裡,這裡便成為藏傳佛教徒心中的一塊聖地。每年到這裡觀光瀏覽的人有十來萬人。寺院的建築歷史悠久,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整個古建築占地約600餘畝,由佛塔、經堂、宮殿、僧舍四大部分組成。這些古建築從遠處看,布局合理,依山就勢,氣勢恢宏。從近處看,錯落有致,裝飾考究。古建築的布置和殿宇的設計,反映了藏漢工匠高潮的藝術匠心。

歷史背景

\塔爾寺的建築中最著名的是八寶如意塔,大小金瓦殿和大經堂。八寶如意塔位於塔爾寺的廣場上,高約6米,青灰色,八塔一字排開每個塔的南面開有佛*,裡面陳列著用梵文寫的佛旨。這八個塔建於乾隆年間,據說是為了紀念佛組釋加牟尼的八件大事而建造的。大金瓦殿是塔而寺的主殿,藏語稱它是“賽爾頓”,是“金瓦”的意思。大殿用琉璃磚砌成,屋頂全部用鎦金銅瓦蓋成,屋脊配有金輪、金幢、鹿,在陽光照耀下金壁輝煌。大殿中央矗立一座高12.5米的大銀塔,是為了紀念宗喀巴修建的,相傳宗喀巴就誕生在這裡。塔身用銀片嵌成,外裹數十層白色“哈達”。塔前陳設金銀燈、古瓶、象牙等。殿內牆壁和天花板上畫有許多宗教題材的畫。小金瓦殿又名護法神殿,規模比大金瓦殿小,屋頂也是用金瓦蓋成的。寺中院迴廊和神殿是兩層建築,東西迴廊陳列這野牛、野羊、熊、猴等標本。大經堂是塔爾寺最大的建築,經堂內共設1000個座位,是典型的藏式平頂建築。經堂立有168根柱子,柱子雕有精美圖案。堂內供有許多佛像,宗喀巴神像位於經堂的正上方。堂內還陳設有五顏六色的綢緞,上面堆繡有許多人物圖案,大多取材於佛經故事,立體感很強。
塔爾寺的酥油花藝術也很有名。所謂酥油花,實際上就是一種以酥油為材料的油塑藝術。相傳唐代文成公主進藏時帶去了一尊佛組像,教徒們在向前供奉了一束酥油花,以後這種藝術傳到了塔爾寺,經歷代僧侶鑽研,油塑水平越來越高,他們塑出的人物栩栩如生,樓台亭閣、花草樹木、飛禽走獸形態逼真、色彩鮮艷。塔爾寺的酥油花藝術和壁畫堆繡被統稱為寺內藝術的“三絕”。
此外,塔爾寺每年還舉辦兩次“曬大佛”的法會。每當這一天來臨時。僧侶們在寺院旁邊的山坡上展示巨大的編織佛像,供信徒們瞻仰。看完“曬大佛”後,人們還可以去大經堂旁九間殿前的神院,觀看法會的另一傳統項目--跳金剛怖畏護法。跳舞的人都帶面具,宗教色彩很濃,給人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