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傳

基辛格傳,本叢書每一部均附有豐富的插圖,幾乎占有一半的篇幅,文字不過五六十頁左右。限於篇幅,作者不可能對許多歷史問題深入地展開探討。

圖書簡介

本叢書每一部均附有豐富的插圖,幾乎占有一半的篇幅,文字不過五六十頁左右。限於篇幅,作者不可能對許多歷史問題深入地展開探討。這些書的意義在於,它可以為一般讀者提供一條清晰的線索,藉以了解人類過去的政治以及社會文化的歷史。如果讀者感興趣的話,不妨再作進一步的深入閱讀和研究。本叢書的讀者並不需要具有專業知識,它的目的也只是為一般的讀者提供一些初步的知識。 本書的主編阿瑟·施萊辛格(arthur m.schlesinger,jr)為當今美國著名的歷史學家,曾著有和編纂過多種歷史著作,均極為暢銷,本叢書尤其具有淺顯易讀的特色。當然,讀者們也可以有自己的觀點和見解,不必一定認同作者的觀點和見解。但是閱讀作者所敘述的歷史事實及其背景,卻仍會有助於我們了解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及其價值和影響。

編輯評論

兩次獲得普利茲歷史獎的美國史學大師施萊辛格主編 台灣學者聯手精心翻譯,大陸著名學者文化名人,何兆武·沈昌文·秦暉·雷頤·劉蘇里·唐師曾 聯袂推薦 展現人類3000年歷史文明的大型人物傳記叢書,《昨天和今天的世界領袖》。 有些人形容是我一個神秘且愛苦的人物,還有些人視我為一個笑口常開的快樂傢伙。可是這些形象都不對同,我兩者皆不是。我是……不,我不會告訴你我是什麼樣的人,我永遠都不會告訴任何人。” 我一向單獨行動,美國人欣賞跨騎駿馬、獨自率領篷車隊的牛仔,或是騎著馬獨自入村或進城的牛仔,也許甚至不帶槍,因為他不是來打槍或的。這種浪漫的角色適合我。” 本書的主編阿瑟·施萊辛格為美國著名的歷史學家,曾著有和編纂過多種歷史著作,均極為暢銷,本叢書尤其具有淺顯易讀的特色。閱讀作者所敘述的歷史事實及其背景,將有助於我們了解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及其價值和影響。 ——歷史學家,翻譯家、清華大學教授何兆武 在我國過去的語境中,政治家依其政治立場之茶同,或天生為天才,或命定是俗物,不易讓讀者看到一一個真正的、具體的人物。但是這套書讓我們看到,政治家也是一個人”。 ——出版家、前蘭聯轉店總經理兼《讀書》雜誌主編沈呂文 在我看來,進步的歷史觀比起陳腐的歷史觀,只不過是不再把成為英雄”看成某些人的先天特權,而是時勢與個人努力的共同結果。傑出的帝王固然是英雄,但像馬丁·路德·金、特蕾莎修女這樣的人,作為英雄的資格絕不亞於前者。 ——歷史學家、清華大學教授 秦暉 不論為善還是作惡,政治領袖都是對耐代影喻深刻、對平民酉姓日常生活影響深遠的人物或使時代步入光明,或使時代沒入暗夜;或使人民安居樂妲,或使人民苦難深重。因此,了解、評判形形色色的政治領袖,自然別有意義。 ——歷史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雷頤 這套叢書值得讚賞的努力,是圖文兩證法的精彩融合——左手圖右手史的讀者理想,得到有機體現,使讀者享受文字信史快感的同時,領略通過圖片進入當時歷史情境的風景。 ——文化學者,萬聖書園總經理劉蘇里

作者簡介

阿瑟·施萊辛格(arthur m.schlesinger,jr.)(1917-2007)美國著名歷史學家,因其也為著名歷史學家,為有所區別,人稱小施萊辛格,畢業於哈佛、劍橋大學。1945年29歲時因《傑克遜時代》獲普利茲歷史獎;1966年因《一千天甘迺迪在白宮》第二次獲普利茲獎,普先後擔任過甘迺迪和詹森總統的特別顧問。

目 錄

一套開拓視野、有助歷史反思的書(推薦序一)
傳達進步的歷史觀(推薦序二)
左圖右史,圖文兩證(推薦序三)
不論是福是禍,領袖能改變歷史(原文版序)
1.光榮與失望
2.成長的歲月:納粹德國
3.一位領袖的塑造
4.越南的痛苦
5.武力掣肘論
6.與中國大陸的建交
7.國務卿
大事年表
索引

基本信息

·語言:簡體中文
·出版時間:2009-01-01
·版次:1
·總頁數:115
·印刷時間:2009-01-01
·印次:1
·字數:100000
·ISBN:9787500843092
·大小:16開
·裝禎:簡裝
·紙張:膠版紙

圖書摘要

成長的歲月:納粹德國
對美國人而占,悲劇之可能性是最難了解的一件事。
——亨利·基辛格
美國值得榮耀的事物之一,即是對政治難民以及戰爭迫害的受害者敞開它的大門,這亦是它的傳統。德國的反猶太主義逼使路易斯(louis)與保拉·基辛格(paula kissinger),帶著他們兩個正值青少年時期的兒子亨利與瓦爾特(walter),於一九三八年逃離納粹魔掌而到美國尋求庇護。
亨利於一九二三年的五月二十七日出生於距紐倫堡(nuremberg)數英里之遙的巴伐利亞(bavaria)的菲爾特(ftirth),他那時的名字是海因茨·艾爾弗德·基辛格(heinz alfred kissinger)。亨利·基辛格一直不願意討論他在德國的早年生活。論及他在菲爾特的歲月時他曾寫下: “我童年的那段時期並不是所有事物的關鍵……我並不是那么自覺地不快樂。我對於那時發生的事並無深刻之了解。對兒童而言,那些事情並不是那么嚴重。現在流行以心理分析的角度來解釋所有事情,但讓我告訴你,我童年時期的政治迫害並沒有控制我生活的全部。”
基辛格在他長達兩乾八百頁總計兩冊的回憶錄中,迴避提及他的童年;其中只有一行提及他的雙親,而且沒有菲爾特或是他在青少年時移民至美國的憶述。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