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民膳食結構

城市居民膳食結構

當前中國城市居民的膳食仍然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動物性食物為輔。

結構特點

城市居民膳食結構城市居民膳食結構
高碳水化合物
我國南方居民多以大米為主食,北方居民以小麥粉為主,穀類食物的供能比例占70%以上。
高膳食纖維
穀類食物和蔬菜中所含的膳食纖維豐富,因此我國居民膳食纖維的攝入量也很高。這是我國傳統膳食最具備優勢之一。
低動物脂肪
我國居民傳統的膳食中動物性食物的攝入量很少,動物脂肪的供能比例一般在10%以下。

存在問題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的膳食結構也發生了較大變化。大多數城市脂肪供能比例已超過30%,且動物性食物來源脂肪所占的比例偏高。中國城市居民的疾病模式由以急性傳染病和寄生蟲病居首位轉化為以腫瘤和心腦血管疾病為主,膳食結構變化是影響疾病譜的因素之一。已經表明穀類食物的消費量與癌症和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率之間呈明顯的負相關,而動物性食物和油脂的消費量與這些疾病的死亡率呈明顯的正相關。

城市居民主要是調整消費比例,減少動物性食物和油脂過量消費,主要應減少豬肉的消費了量,脂肪供熱比控制在20%-25%為宜。農村居民的膳食結構已趨向合理,但動物性食物、蔬菜、水果的消費量還偏低,應注意多吃一些上述食物。

對於奶類食物的攝入量偏低,應正確引導,充分利用當地資源,使其膳食結構合理化。

鈣、鐵、維生素A等微量元素攝入不足是我們當前膳食的主要缺陷,也是我們建議食物消費量時應當重點改善的方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