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誨帖

垂誨帖

垂誨帖是范成大在淳熙四年(1177)時,寫給住在吳興(今浙江吳興)友人的一封信。信中除了向友人說明為他撰寫的先夫人志尚未能完成的原委外,同時也說明他因身體日衰,恐怕無法幫他書寫碑誌,請他人代為書寫等相關事宜。 范成大這封信札以草書寫成。書家在這不經意求工的墨跡中,運筆連綿而流暢,短促的筆畫裡,有許多提按轉折的變化,甚富節奏韻味。

概述

范成大 尺牘 「又名:垂誨帖」
冊紙 草書31.5 x 61.7公分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自號石湖居士。他是南宋著名的田園詩人,也是著名的書法家。由於他的母親是北宋大書家蔡襄的外孫女,范成大很早即與書法有所接觸,他早年由蔡襄入手,之後陸續吸收北宋三家(蘇軾黃庭堅米芾)書跡的特色,終成就出自己的書法面貌。范成大在當時書名雖顯,但書法對於他,卻仍僅僅是公事之外,吟詠之餘的閒暇活動。他所留下的作品大多是他遊宦於各地名勝時所留下的摩崖題刻,或是應人之請書寫的詩文、為畫卷所作的題跋等,但也有像這幅與友人往來的書札。

人物簡介

范成大(公元1126-1193年),號石湖居士,吳郡(今江蘇蘇州)人,紹興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考中進士。開始步入仕途。初為徽州司戶參軍,累遷禮部員外郎。後出知處州,減輕賦稅,興修水利,頗有政績。但身處南宋初年,積弱之世不能有更大的作為。范成大為人剛直 ,視死如歸。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宋孝宗擬派使臣到金國索取河南陵寢地,當時朝臣懼怕金人如虎,范成大慷慨請行,全節而歸。范成大在朝,剛直不阿。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范成大起復 ,輾轉桂林、成都、明州、建康等地任官。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范成大從成都還朝,以中大夫為參知政事,執政僅兩個月,便被御史以私憾攻擊而落職。晚年告休歸居蘇州石湖,與陸游友誼甚篤。
范成大才華橫溢,素有文名。與陸游、楊萬里、尤袤齊名,為南宋四大家之一。詞風清逸淡遠,善寫田園詩,《田園四時雜興》被文學史家譽為集古代田園詩大成之作。范成大不僅擅詩,而且善書。其書法清新俊秀,典雅俊潤,只可惜他為詩名所掩,書名不彰。 明陶宗儀《書史會要》謂范成大“字宗黃庭堅、米芾,雖韻勝不逮,而遒勁可觀”。范成大的書法曾受他母親的影響,他的母親蔡夫人,是北宋四大書家之一蔡襄的孫女。
范成大傳世墨跡,以尺牘簡札居多。他在成都與陸游飲酒賦詩,落紙墨尚未燥,士女已萬人傳誦,被之樂府弦歌,題寫素屏團扇,可惜這些墨跡都未傳下來。目前所能見到的范氏手跡,以他54歲所書《明州贈佛照禪師詩碑》為第一,此碑早佚,但有宋拓本藏於日本東福寺。范成大現存的手跡還有《茲荷紀念札》、《垂海札》、《荔酥沙魚札》等 ,他的行書《田園雜興卷》也常為人們所樂道。 明代王世貞在《州山人稿》上說:范成大“歸隱石湖時作即詩。無論竹枝、鷓 鴣、家言,已曲盡吳中農囿故事矣!書法出入眉山(蘇軾)、豫章(黃庭堅),間有米顛(米芾)筆,圓熟遒麗,生意郁然,真是二絕。”
這幅尺牘又名「垂誨帖」,是范成大在淳熙四年(1177)時,寫給住在吳興(今浙江吳興)友人的一封信。信中除了向友人說明為他撰寫的先夫人志尚未能完成的原委外,同時也說明他因身體日衰,恐怕無法幫他書寫碑誌,請他人代為書寫等相關事宜。 范成大這封信札以草書寫成。書家在這不經意求工的墨跡中,運筆連綿而流暢,短促的筆畫裡,有許多提按轉折的變化,甚富節奏韻味。
釋文:成大向蒙垂誨。先夫人志中。欲改定數處。即已如所教。一一更竄添入。久已寫下草子。正以一兩處疑。封題在書案數月矣。而未敢遣。一則今之所增贈典。及諸孫及官稱姓名等。皆是目今事。而仆作志。乃是吾儕在湖蜀時。恐公點檢出來。卻是一病。若不以此為病。則可耳。公可更細考而詳思之。若有所疑。即飛介見諭。當即日回報。不敢復如前日之遲徊。二則本欲力拙自書。而劣體日增倦乏。不能如願。不知吳興想不乏能書者。就令朱書於石。尤良便耳。揮汗草草。率略不罪不罪。成大再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