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口鄉

坑口鄉位於歙縣城東南約18公里處,新安江畔,南深公路橫貫境內。

基本信息

坑口鄉
坑口鄉地理位置

鄉鎮簡介

坑口鄉位於歙縣城東南約18公里處,新安江畔,南深公路橫貫境內。總面積41.2平方公里,東與深渡鎮漳潭村接壤,南與小洲相連,西靠雄村鄉,北連徽城鎮的南源口,全鄉共轄7個村委會,50個村民小組,55個自然村。有少數民族侗族,僳僳族,拉祜族等。該鄉交通、信息便利,基本實現“三通”。全鄉三個村在南深公路線上。該鄉水利資源豐富,聞名全市的妹灘大壩位於該鄉境內。人民音樂家張曙系該鄉薛源村柔川人,其代表作有《洪波曲》等。該鄉瀹坑村方春福宅(明)被列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柔川牌坊群(貞節坊)被列入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3][4]

地理氣候

坑口鄉位於歙縣縣城東南18公里的新安江畔,境內平均海拔300米,最高點樟嶺寺高690米,新安江流經境內,屬錢塘江水系,境內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物產豐富,年平均溫度16攝氏度,年平均降雨量1750mm, 全年無霜期245天,土質多呈千枚岩分化成的黃紅色土壤。[1]

產業結構

該鄉主要經濟產品有:枇杷、茶葉、菊花、蠶繭、處製品等。2003年未耕地面積2174.2畝,人均耕地面積0.17畝,茶葉面積7533.7畝,茶葉總量達210.5噸,其中名優茶90.1噸,桑園面積2373畝,全年養蠶4411張,蠶繭產量達167.8噸,果園面積2555.5畝,年產枇杷300餘噸,是蜚聲全國“三潭枇杷”產地之一。[1]

經濟概括

2003年該鄉農業總產值完成1036萬元,財政收入91.9萬元,年未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260元。稅改前農民人均負擔70元,稅改後人均負擔12元,減負達82%。2004年該鄉財政任務92萬元,(其中國稅63萬元,地稅14萬元,財政15萬元),1——6月份完成財稅任務47.6萬元,占總任務51.7%,其中國稅完成28.8萬元,占任務45.7%;地稅完成8.9萬元,占任務63.6%;財政完成9.9萬元,占任務66%。[1]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2] 總人口 10811
男 5454
女 5357
家庭戶戶數 3917
家庭戶總人口(總) 10807
家庭戶男 5452
家庭戶女 5355
0-14歲(總) 2455
0-14歲男 1272
0-14歲女 1183
15-64歲(總) 6972
15-64歲男 3624
15-64歲女 3348
65歲及以上(總) 1384
65歲及以上男 558
65歲及以上女 826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10346

歙縣區域規劃

歙縣位於安徽省南部,北倚世界著名風景區黃山,東鄰浙江杭州,南連千島湖,轄28個鄉(鎮),288個行政村,17個居委會。總人口50萬,縣域面積2122平方公里。縣人民政府駐地徽城鎮。
13個鎮徽城鎮|深渡鎮|北岸鎮|富堨鎮|鄭村鎮|桂林鎮|許村鎮|溪頭鎮|杞梓里鎮|霞坑鎮|岔口鎮|街口鎮|王村鎮
15個鄉坑口鄉|雄村鄉|上豐鄉|昌溪鄉|武陽鄉|三陽鄉|金川鄉|小川鄉|新溪口鄉|璜田鄉|長陔鄉|森村鄉|紹濂鄉|石門鄉|獅石鄉
歷史文化遺產歙縣縣域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從歷史村鎮保護、風景名勝區保護和歷史建築保護三個層面來進行規劃,共劃定20個需重點保護的一級歷史村鎮,包括:漁梁許村棠樾深渡雄村鄭村槐塘富堨北岸昌溪瞻淇蕃村藍田葉村洪琴鴻飛溣坑柔川璜田小溪等20個歷史村鎮;劃定西溪王村黃村溪頭殷家村豐口村竦口村暘村嵑田武陽周家村森村紹村小洲街口韶坑村霞坑蘇村三陽杞梓里竹鋪竹源村稠墅村等23個二級歷史村鎮;劃定新安江山水畫廊風景區、漸江——花山謎窟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清涼峰省級自然保護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