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布拉森林公園

坎布拉森林公園

坎布拉森林公園位於青海省黃南藏族自冶州尖扎縣境內,距青海省西寧市131公里,距尖扎縣城50公里。它景區面積15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500米,最高海拔3100米,最低海拔2300米,年平均氣溫為攝氏20℃,最低氣溫為攝氏-11℃,年均溫度-6℃-2。9℃,坎布拉國家森林公園以奇特“丹霞”地貌、茂密的森林植被、古老的宗教文化、雄偉的電站大壩、綺麗的峽谷庫區及獨特的藏族風情所構成,集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於一身,是開展旅遊、朝拜、觀光、度假、野營和科學考察、生態旅遊的理想勝地。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坎布拉森林公園坎布拉森林公園

坎布拉國家森林公園總面積15000多公頃。公園內分布著坎布拉鄉所轄七個藏族村社,人口1800人。設有坎布拉國家森林公園管理處、接待處,隸屬尖扎農林水利局管理,工作人員21名。

主要特點

一、奇特的“丹霞”地貌景色獨特,奇峰、高山、洞穴、峭壁為其主要特徵。山體開頭如柱如塔,似堡似壁,平地拔起,陡峭聳立,雄偉壯觀。還有一些小尺度的山體造型,形態各異、栩栩如生,有鬼斧神功之妙。

二、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坎布拉風景區雨量充沛,氣候涼爽濕潤。植物資源極為豐富,植物分屬76科276屬800種之多,森林覆蓋率達28%。其中有青海雲杉、油松白樺旱榆、西伯利亞杏及針、闊混交林等喬木27種。灌木花草主要有杜鵑、山生柳、高山繡線菊、忍冬、露梅、沙棘、荷花菊花等百餘種。其中有較高觀賞價值的花卉達80餘種。珍禽異獸有鹿、石羊、錦雉、盤羊百靈畫眉馬雞、布穀鳥等幾十種。

三、濃郁的宗教文化資源。坎布拉地區佛教歷史悠久,被稱為藏傳佛教後弘期的復興地。阿瓊南宗、尼姑寺、南宗扎寺都先後建在這裡。其中阿瓊南宗寺至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歷史。是青海唯一的一處僧、密、尼同時存在的宗教法地。

四、古樸的民俗風情。自古以來,坎布拉地區居住著個有濃厚民族習俗的藏族人民,景區內現有奴布、尖藏、德洪、尕吾昂、斯克、坎群、拉德等七個蒙古族自然村,他們世代耕作在這裡,繁衍生息,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生產和生活習慣。

五、國家重點工程—李家峽水電站。李家峽水電站,位於風景區最北端,是青海境內繼龍羊峽水電站之後在黃河上遊興建的又一座大型水電工程,壩高175米,總裝機容量為200萬千瓦,年發電量為59億千瓦時。

地貌景觀

坎布拉丹霞地貌坎布拉丹霞地貌

坎布拉丹霞地貌多以奇峰、方山、洞穴峭壁為其主要地貌特徵。大型山體如住狀、塔形、城堡,陡峭直立,雄偉壯觀,氣宇非凡。小尺度的造型地貌似巨人、獸類,各種造型等栩栩如生,形態千奇百怪,有鬼斧神工之妙。有一個叫德傑的山峰,在陽光照耀下,遠遠望去,猶如拉薩布達拉官之盛景。在這些造型地貌中,以“仙女聚會”、“強起崗”、“南家溝””的風光最具有代表性。位於德洪村附近的“仙女聚會”,是由數十個拔地而起,形態各異的圓錐形山體組成,上面有奇花異草點綴,四周地形隆起,猶如一座規模宏大的“古城堡”,居高臨下俯視,確如瑤池仙境,“仙女”們在翩翩起舞,景色奇特、秀美,如入仙境,讓人嘆為觀止。  
強起崗位於風景區的西部,海拔2700米,是由大小數十座峭壁如削的塔狀山峰組成,在最佳景點觀賞,似群山起舞,林海茫茫,晴嵐雨雪,氣象萬千,給人以氣勢磅礴,蔚為壯觀之感,“江山如此多嬌”的無限感慨油然而生。  
南宗溝長約5公里,以中段風景最為迷人,這裡奇峰突起,景色千變萬化,山坡上松柏疊翠,鳥語花香;谷底里溪水潺潺,景色幽靜,令人神往。

宗教文化

坎布拉國家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內的南宗寺,有著1000多年的悠久歷史,為藏傳佛教後弘期的發祥地。公元8世紀,西藏贊吉達瑪滅佛,藏繞賽等3名僧人由西藏來這裡避難和修行,並收貢巴繞賽為徒。西藏佛教能在公元10世紀後重新恢復並發展,同這幾個僧人的努力是分不開的。傳說藏統賽等“三智土”在阿瓊南宗的山坡上種了三棵松樹,後長成參天大樹,樹幹直徑約亞米多,1958年被毀,殘根尚存。清代,尖扎一帶寧瑪派宗教領袖藏欠·班瑪仁增在這座山峰下主持修建南宗寺和南宗尼姑寺。現有的南宗扎西寺、本本子寺和南宗尼姑寺,是青海省內顯、密、僧、尼並存的唯一法地。寺院內熱貢佛教繪畫技藝精湛高超,光彩奪目。阿瓊南宗四周為陡岩峭壁,行人上下猶如攀登雲梯,峰頂有古剎一座,掩映在綠蔭之中。古剎由數間小石窟組成,依山就勢,窟內陳列有佛像,繪於牆壁上的壁畫約為明清年代所作,四季香火不斷。南宗溝為省內著名的佛教聖地,千百年來,藏、甘、川、新、滇以及省內廣大朝拜者絡繹不絕。省內著名的夏瓊寺、和日寺德千寺距風景區較近,可考慮作為本風景區宗教旅遊的主要組成部分。

植物景觀

坎布拉氣候溫濕,植物生長茂盛,森林覆蓋率達28%,主要樹種有樺樹、青海雲杉、油松、山楊、油松、雲杉四季常青,不畏嚴寒,耐貧瘠,可在懸崖壁上紮根生長,挺拔秀麗;點綴在山坡岩下的山榆樹形優美瀟灑。海堂花在溝沿溪邊到處可見,為我國傳統名花。花草灌木種類繁多。常見的有杜鵑、忍冬、金露梅、銀露梅、小檗、錦雞兒、旬子、薔薇、沙棘、花揪及荷蘭菊花等數十種。每到六七月間,山坡上、谷底間山花爛漫,野草芥菲;9月金秋,霜葉鮮紅,碩果纍纍,構成了一幅色彩斑瀾的畫卷。在林間草叢中經常出沒珍禽異獸,如鹿、石羊、麝香、錦雉、盤羊、百靈、畫眉馬雞、夏季南來的布穀鳥等,花香鳥語,使遊人留連忘返。
坎布拉國家森林公園風景區為拉脊山支脈,由山地、風蝕殘丘、山間小盆地相間組成,地層構成以紅色砂礫岩為主。坎布拉國家森林公園有景點50多處,以丹霞地貌為主體景觀,併兼有宏大的李家峽水電工程。目前,青海坎布拉國家地質公園已經正式掛牌,這是青海省境內第一個國家級地質公園。“丹霞”峰林地貌、森林資源、人文景觀資源構成了坎布拉國家森林公園的三大景區。它猶如一本記載著青藏高原隆升與氣候演變等歷史的“萬卷書”,對研究中國西部新生代以來環境演變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

公園地質

坎布拉國家森林公園在地質方位上處於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交會區域。公園內涵蓋“丹霞”峰林地貌景觀、新生界沉積環境和沉積構造類型以及3800萬年以來的地質生態環境演化遺蹟。坎布拉丹霞地貌由紅色砂礫岩構成,岩體表面丹紅如霞。奇峰、方山、洞穴、峭壁為主要地貌特徵。山體如柱如塔、似壁似堡、似人如獸,形態各異。各種造型栩栩如生,形態千奇百怪,有鬼斧神工之妙。
坎布拉地區有十八座奇山險峰,南崇峰宮保峰德傑峰、內寶宗峰、大雁峰、尼姑峰、山羊峰、氂牛峰等,這些山峰的命名大都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十八座山峰中,阿瓊南宗和內寶宗最為聞名。德傑峰在陽光照耀下,遠遠望去,猶如拉薩布達拉官之盛景;位於德洪村附近的“仙女聚會”,是由數十個拔地而起,形態各異的圓錐形山體組成,上面有奇花異草點綴,四周地形隆起,猶如“仙女”們在翩翩起舞,景色奇特、秀美,如入仙境,讓人嘆為觀止;強起崗位於風景區的西部,是由大小數十座峭壁如削的塔狀山峰組成,在最佳景點觀賞,似群山起舞,林海茫茫,晴嵐雨雪,氣象萬千,給人以氣勢磅礴,蔚為壯觀之感。
阿瓊南宗四周為陡岩峭壁,只有一條石階小徑通往峰頂,這條小徑大部分是在懸崖上人工開鑿而成的。峰頂有一座古剎,數間小石窟,窟內陳列佛像,終年香火不斷。內寶宗是一個四四方方的獨立山峰,上有奇花異草,峰頂有天池、泉水。
坎布拉國家森林公園北依黃河,緊靠著名的李家峽水電站。這裡群山巍巍,林海茫茫,奇花異草,晴嵐雨雪,氣象萬千。坎布拉林區夏季氣候涼爽濕潤,雨量豐沛,植物生長旺盛,森林覆蓋率達25.9%。樺樹、青海雲杉、油松、山楊是林區的主要樹種。雲杉、油松四季常青,樹枝挺拔秀麗,頗具風韻;花草、灌木種類繁多,常見的海棠、小櫱、金露梅、銀露梅、探春、花揪、枸子、錦雞兒、薔薇、杜鵑、繡線菊、忍冬、高山柳等灌木樹種和荷蘭菊、點地梅、狼毒、野壯丹、鳶尾、山丹花、萎陵菜、草莓、秦艽等草木植物,漫山遍野。每年六、七、八月,山花爛漫,野草芳菲,九月金秋,霜葉桔紅,碩果纍纍。
坎布拉國家森林公園遊覽區內有鹿、麝、錦雞、盤羊、百靈、畫眉、馬雞、灰喜鵲等珍禽異獸棲息,鳥語花香,令人神往。 南宗溝長約5公里,以中段風景最為迷人,這裡奇峰突起,景色千變萬化,山坡上松柏疊翠,鳥語花香;谷底里溪水潺潺,景色幽靜,令人神往。此外,坎布拉宗教文化歷史悠久,是藏傳佛教後弘期的發祥地,有宗扎西寺、南宗寺、尼姑寺,成為顯、密、僧、尼各教派並存的藏傳佛教聖地,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
坎布拉國家森林公園與國家重點工程李家峽水電站緊密相連,組合成一幅丹山碧水的美麗圖畫。坎布拉集森林公園、典型的丹霞地貌,大型現代化電站、宗教文化、民族風情於一體,湖光山色相映成趣,宗教民風相得益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