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江湖

地產江湖

《地產江湖》,是一本由肖賓所寫的房地產類書籍,已完結,於2008年出版發行。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講述鮮為人知幕後交易,破解房地產業財富密碼;現實超出了人們的想像,讀完本書,你將印證此話。

一個暴富行業的背後,十六位地產頂級人物刀鋒生涯,二十年中國房地產業詭譎歷史!

本書手稿在幾十家房地產公司秘密流傳,直擊房地產業核心內幕,試讀三分鐘,如果不能吸引你,請把它放回原處!

本書部分章節,被百家網站瘋狂轉載,激起百萬點擊,一本關於房地產產業的生死之書。

內容簡介

本書激情講述中國地產往事,揭示出地產大腕成功背後的秘密,勾勒一個暴富行業的遊戲規則,暴露波詭雲譎的地產江湖。

本書涉及以下16位地產大腕:王石,馮侖潘石屹任志強,朱孟依,張寶全,黃怒波,孫宏斌,張玉良,許榮茂樓忠福張力、李思廉,楊國強,黃光裕,黃俊欽。這些人用二十年來從草根走到巔峰;這些人先發一步,可能在賺走你一生的積蓄;了解他們,把握自己

作者文筆輕鬆幽默,分析深入透徹,視野開闊,敘述縱橫捭闔,全書透露一股商界難得的人文氣息。

作者簡介

肖賓,《京華時報》資深房產記者,喜好讀書,熱愛經濟與金錢,多年從事房產業新聞報導,見慣了地產大腕們人前人後、真真假假的方方面面,有感而發,遂成此書。

目錄

引言

1988年-1993年 此間的少年

第一回 地產大腕的“初夜”眾生相

第二回 地產大腕們的身家背景

第三回 地產大腕們的學歷調查

第四回 大腕們早年間用過的陰招、高招

第五回 地產大腕在1989

第六回 1990到1991野蠻生長

第七回 逃離泡沫的三大法則

第八回 第一輪資本衝動

第九回 調整自己順應時代

第十回 如何走過灰色區域

1994-1998 成長的煩惱

第十一回 孫宏斌出獄

第十二回 公司名稱的由來

第十三回 地產大腕紫禁之巔的第一輪爭霸

第十四回 熬在公元1997

第十五回 拆遷

第十六回 第二輪資本衝動

1999-2003 今天是個好日子

第十七回 奪權

第十八回 爭奪上海寶貝

第十九回 多元化困境

第二十回 透明?作秀?眼球?

第二十一回 地產大腕們的武功流派

第二十二回 資金魅力

2003年至今我要飛得更高

第二十三回 泡沫論戰

第二十四回 非典中的地產大腕

第二十五回 順馳狂飆

第二十六回 走過調控

第二十七回 順馳隕落

第二十八回 反思

第二十九回 資本狂潮中的地產大腕

第三十回 決勝謀略

結語

媒體評論

本書精彩語錄:

“出監獄第一句話,是跟我總經理說還是跟著共產黨走,第二句話說娘打孩子是應該的。” ——任志強

( 1984年到華遠工作,據說到華遠不到12個月的時間,就被關起來了,在監獄裡呆了14個月,但沒查出什麼問題。回憶起1980年代的牢獄之災,任志強對外界做了上述比喻。)

“做生意,從別人那裡拿錢,無異於奪人貞操。” ——馮侖

( 馮侖在商海中以有驚人妙語著稱。)

“手中有錢加頭腦發熱後的決策,往往是災難性的。” ——王石

( 正是越來越清醒的頭腦,讓萬科發展的越來越規範。)

“白天我沒有感覺到太多的痛苦,但到了晚上,總是不斷重複著一個夢,夢見許多人在流淚,不讓我離開,在不斷地喊叫‘我們需要你!’我也不斷地流淚。等到醒來,枕頭上有不少淚水。” ——潘石屹

(與創業夥伴分手的歲月,那時的潘石屹十分痛苦,但痛苦讓人更快的成長。)

“一場酒後,我單身闖豺窩,踢奸賊,踹碎了門玻璃,把所有人統統趕出了公司大門,連夜從外地企業調保全調幹部進京勤猴,封閉了所有人的辦公室、電腦等。清查三天后,戰果輝煌得讓人悲痛欲絕。” ——黃怒波

(禍起蕭牆、商海風波,當事人的回憶讓人驚嘆。)

“王總,我們可能超不過,但是你總得讓我們有理想吧。” ——孫宏斌

(言猶在耳,人事已非,為了夢想,人人都要付出代價、付出血汗,換來成長。)

書摘

第一回 地產大腕的“初夜”眾生相:

那時候,房地產剛剛起步不久,恰似就要經歷“初夜”。如今在房地產行業揮斥方遒、縱橫捭闔、耍盡陰謀手段、翻雲覆雨的眾多房地產大腕們,在那時候還是“此間的少年”,恰如在蒙古草原上牧馬的郭靖,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將來還有“義守襄陽”的輝煌篇章;恰如在華山側勤懇練劍的岳不群,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將來竟隱藏著那樣多陰險狡詐。

1988年,那時候,王石正帶領著剛剛起名的“萬科”忙著進行股份化改造,忙著倒騰家電、忙著生產錄像機配件、忙著折騰遙控電氣開關。

在1988年的11月,萬科參加了深圳威登別墅地塊的土地拍賣。拍賣場上,萬科經過白熱化爭奪,終於勝出,在簽訂土地出讓契約時,負責拍賣的官員望著王石,劈頭就是一句:“怎么出這么高的價?簡直是瞎胡鬧。”按照拍賣的價格計算,樓面價格已經高於周邊地塊的住宅平均價格。

朋友們,請記住這一刻,目前的中國房地產龍頭企業、未來有可能成為世界最偉大企業之一的萬科,就是這樣懵懂、魯莽的沖入房地產行業的。其黑馬姿態,一點不比後來高價拿地的順馳差。

這一年王石37歲。

1988年,這一年孫宏斌25歲,剛從清華大學碩士畢業進入聯想,很快成為聯想企業發展部主管,分管聯想北京以外的所有業務。其時,郭為是聯想公關部主任,楊元慶是聯想一名工程師。這個IT精英,肯定沒有想到自己以後竟然會和房地產行業結緣,正少年得志的孫,肯定也沒有想到,自己人生最大的劫難正在一年後,張開血盆大口等待著他。

1988年,馮侖還在國家體改委任職。1984年,馮侖25歲,他從中央黨校畢業,第一份工作是留校任教,後主動要求到武漢掛職下放鍛鍊,一年後返京,因為既有理論素養,又有實踐經驗,馮侖參與了中央政治體制改革。此時的馮侖專門研究意識形態。此項工作結束後,馮侖進了中宣部,後又進中央體改委下屬的體改所。

除了北京,全國當時還有三四個省設有體改所。海南剛剛建省,馮侖身先士卒,主動請纓帶兩三個人去海南籌建海南體改所。臨行前,中央體改所沒有開辦費給馮侖,就給了馮侖1萬台彩電的批文作為開辦費。

1988年,海口。馮侖將1萬台彩電批文遞給一外貿公司老總。外貿公司老總拍出了30萬元,馮侖用這筆錢建起了海南體制改革研究所。那段時間,馮侖整天開著海南省委借給他的破麵包車,跑遍了海南每一個市縣,一心想為海南發展出力。

此時的馮侖還是滿心的壯志凌雲,對偉大的馬克思主義還在進行艱苦和有成效的研究,從童年起就有的指點江山、誓要為全世界受苦人民有所擔當的豪情還在強烈的燃燒著這個男人。但可以想像,理想與現實已經開始出現巨大的落差,而這落差正將馮侖那火熱的心殘酷的冰凍。這一年,馮侖29歲。

1988年,潘石屹已經在深圳和海南折騰了一年多了。現在的“老潘”這時25歲,畢業於石油職業技術學院,大學畢業後到國家石油部工作,本該高唱“我為祖國獻石油”他,此時已經和馮侖有所聯繫。馮侖創辦的海南體改所編制120人,40人是正式編制,其餘80人被稱為改革編制,所謂改革編制就是要自己養活自己。海南體改所因此自己辦了一公司,在深圳不如意的潘石屹已經南下海口,做了這家公司的副總經理。但據說,在當時,馮侖的心思主要在改革上,他沒心思管公司和經營,所以和潘石屹很少接觸。

1988年,黃怒波已經在中共中央宣傳部混到了處長職位,同志們,這時候黃詩人才32歲,1988年時32歲的處長,又懷揣著北京大學中文系的文憑,其在仕途上的前程不可限量啊。在中宣部工作期間,黃怒波相繼出版了二本個人詩集,一本是《不要在愛我》,一本叫《拒絕憂鬱》,這兩本詩集,是他年輕時代的代表作品,詩歌中充滿了悠長的情感宣洩。

這時的黃怒波怎么看也和房地產行業聯繫不到一起,但人生就是這樣莫測。

當今業界所認可的最富有、最低調、最神秘的朱孟依朱老闆,與前面幾位相比,在1988年,朱老闆怕就已經是最有錢的了。據說,1980年代中期,在老家廣東豐順縣城,20歲出頭的朱孟依憑藉著敏銳的見識、獨到的眼光,挖到了第一桶金。那時豐順縣城商業剛剛興起,不少人都去擺攤做生意,朱孟依想:要是能夠將擺攤集中在一個地方,既熱鬧又方便。於是他去找鎮政府,提出由他出資建設商業街,只要求將業主租金提成。他拿到了“訂單”。

1988年的朱老闆29歲,已然身價百萬。值得注意的是,朱老闆的學歷是已經提到幾位大腕中最低的,可能是高中學歷。

1988年,福建商幫的重要代表人物許榮茂還在做著紡織生意。許榮茂本質上是個金融家,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香港做股票經紀人,積累了頗多經驗,並通過股票交易掘得第一桶金,之後做紡織出口——他的家鄉就以此著稱。

許榮茂對外界回憶自己的發家歷程時表示,首先不否認在證券市場淘得第一桶金的說法,“70年代初,我赤手空拳到了香港,起先是靠證券交易獲得最原始的積累,但這筆錢絕沒有外界傳說的5個億那么多。事實上,我後來的資金主要還是靠實業積累起來的,這就是深圳和蘭州的製衣廠。”

下一年,他就將進入房地產行業了。這一年,許榮茂38歲。

現在上海灘最大的本地房地產企業就是綠地集團,全年的銷售量已經連續突破百億,其中主要是房地產收入。在1988年,這家國企連影子都能還沒有呢。綠地的當家人張玉良正在上海市人民政府農業委員會住宅建設辦公室任職,正管單位蓋房子、分房子。張玉良的主要任務就是把房子蓋起來,蓋的時候當然是用最少的錢把房子蓋最多,然後分給系統的幹部。通過對比,可以看到,說了半天,在1988年,張玉良似乎是唯一的和房子打交道最多的業內人士了,這一年張玉良32歲。

樓忠福現在折騰的天都城,號稱是中國最牛的衛星城,自詡項目蘊含意義非凡。在1988年,樓34歲。已經做了三、四年東陽三建的經理了,還處在包工頭的行業地位上。在當時建築業屬於朝陽產業,全國一片大工地啊,那時候的建築行業還不象現在混得這樣慘,動不動被拖欠工資、工程款、幹活還得先墊資。

這是一個繞不過去的人物,那永遠擰巴著的眉頭、面部肌肉、筋骨分明、態度永遠桀驁不馴的任志強在1988年37歲。正擔任北京市華遠經濟建設開發總公司建設部經理。任志強時1984年到華遠的,據說到華遠不到12個月的時間,就被關起來了,在監獄裡呆了14個月,但沒查出什麼問題,任志強也沒有因此埋怨共產黨。按老任的原話時,“出監獄第一句話,是跟我總經理說還是跟著共產黨走,第二句話說娘打孩子是應該的。”從老任的話中,已經開始初步展示那眾所周知的擰勁了。

有人說沒進過牢房的男人是不完整的,從這個角度看,地產大腕中,怕是任志強最早完整。

1988年,張寶全轉業後剛考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正跟著大名鼎鼎的導演謝飛徜徉在藝術的海洋里。金錢、商人這些字眼,31歲的張寶全還絕對不會將其和自己掛上鉤。但估計也正是這時候積累的藝術底子,讓張現在如此痴迷EVD事業。

1988年,一個22歲的青年帶著自己19歲的弟弟,已經在在北京珠市口大街的一家小店賣了一年多的電器了。此前,這兄弟兩在內蒙古做貿易,但屢經上當受騙,遂轉戰北京。這便是黃俊欽、黃光裕兄弟兩。黃氏兄弟初到北京時物色下的珠市口的那家兩層小店,本是一家國營服裝廠的門市部,名叫“國美服裝店”。兄弟倆很快發現服裝不太好賣,於是賣起了電器。1987年1月1日,“國美電器店”的招牌在這家小店的門前掛了出來。

黃光裕以後說,當時他們看中了家用電器作為“大件”在人們消費生活中的發展潛力。用於投資珠市口店的十幾萬元錢來自“在內蒙古做貿易”和“在北京最初半年做生意”產生的利潤積累———但黃並不願言及此前都做過哪些貿易。

最近兩兄弟輪著在中國首富的位置上輪莊,房地產行業是其財富積累的重要環節,但此時,這兩兄弟家電生意做的正是紅火,房地產還想都沒想過呢。

接下來講得這位也是首富---楊國強。同輩呼其為“強哥”;晚輩稱其為“六叔”;鄉里用二手漢語叫其“Boss楊”。1988年,楊國強33歲,根據現有的資料分析,應該正擔任順德北滘公社房管所區建築隊隊長。據說,楊國強24歲之前都是窮小子,由此反推,那33歲的楊國強已經完成了第一桶金的積累,1993年,楊國強和楊貳珠等拍檔竟能出資3395萬元,收購北滘建築工程公司,從此可以想像1988年,Boss楊絕對已經腰纏萬貫了。和朱孟依、樓忠福一樣,Boss楊此時也是包工頭。

富力雙子座“張力和李思廉”現在那也是行業內的頂級富豪了,在1988年,雙子星還互相不認識呢。李生正經常來內地做生意,經常往返廣州。張生1988年10月作出了他人生中的一項重大決定:辭去衣食無憂的公務員工作,下海。這一年,李生31歲,張生34歲。

……

1988年,祖國神州大地正是萬象更新,來自各個地方、各個行業的同志們正在為了實現四個現代化的目標而努力奮鬥著,這十六位地產大腕都還正處在人生、事業的開場階段,好戲都在後面呢。

十六位地產好漢的前生暫且說到這裡,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二回 地產大腕們的身家背景:

接著上回書,咱繼續開講。

前文中,我們已經回顧了十六位地產大腕在1988年,這個房地產行業初年的大體情形。

這次主要講講這些地產大腕的身家背景。

眾所周知,家庭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如果不是郭嘯天的兒子,郭靖在蒙古草原上可能也就牧馬放羊一輩子了;如果不是林家祖傳的劍譜招來強敵覬覦,林平之好好做著福威鏢局的少當家的,幾年後怎么也是個福建省十大傑出青年;如果不是胸口刺著契丹族的狼頭標誌,蕭峰更是在中原武林逍遙自在呢……

話扯遠了,回頭來看看這些大腕的身家背景吧。讓我們看看是顯赫的家庭背景鋪就了這些大腕的成功道路嗎?還是有貴人在大腕們的前進路上“下凡顯靈”?他們是自己奮鬥取得的成功?還是通過官商勾結、家族腐敗榨取的富貴?

王石,出生在一個軍人家庭,父親從軍隊轉業後在鄭州鐵路局工作,其母是錫伯族。最近有人在我博上問,王石是不是王震將軍的孩子?唉,聯想太過於豐富了。老王的身家背景很普通的,王震將軍的孩子以前在中信集團、長城電腦,和王石扯不上的。在當初那個年代,老王的成長家庭背景和千千萬萬的中國人家庭差不多的,平平凡凡、勤勤懇懇,雙職工。1968年,那是個軍人吃香的年代,老王能順利入伍,多少說明家裡還是政治合格、絕對夠硬的。

孫宏斌,山西人,對於孫宏斌的青年時代,外界知之甚少。在和筆者曾經交談時,談及家庭問題時,孫宏斌也是惜字如金,言談顯得頗為顧忌:“我們家共是兄弟四個,我是老大。我離開家是比較早的,十三四歲從上高中起,我就開始離開父母了。像當年高考填志願以及以後報考研究生時,都是我自己做的主。”

根據資料顯示,1963年出生的孫宏斌先在武漢讀了大學本科,接著在清華大學讀了研究生,所學的專業都是水利。對於自己的家人,孫宏斌談得很少,惟一在媒體面前說過的就是:“我辦順馳的時候,我的一個弟弟也在順馳乾過一段時間,但後來被我勸走了,沒辦法,有這種親戚關係在公司里沒法處好。”

從能夠得到的信息看,孫宏斌的身家也絕對不是什麼顯赫人家。

馮侖,出生於陝西西安。父親是一個企業工會的領導,從小教會了他寫文章和畫畫。上國中的時候,馮侖就開始看《大邏輯》、《小邏輯》之類的書,家庭背景又讓他在文革期間,能憑一紙介紹信在資料館翻閱了大量“供批判用”的禁書。

然後,真正影響到馮侖人生的,卻是他在中央黨校讀研究生時的導師——馬鴻模,這也是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他大家出身,性格強悍,鬧過學運,組織過武工隊,出生入死,最終官拜解放軍正師職,分配到中央黨校。馮侖當時是中央黨校最年輕的學員,他們第一次見面就是在黨校。當時馬鴻模留著光頭,身著黑衣,抽著根很粗的雪茄。後來馮侖拜馬鴻模為乾爹。

這種家庭背景也算是相對難得了,但似乎更適合培養出個思辯的知識分子,商人?呵呵,可誰又能說馮侖只是個商人呢。

潘石屹,生在甘肅天水麥積山附近的一個貧困的村子裡。1979年,高考前8天,潘石屹竟然被一輛卡車撞斷了肩胛骨。高考結束後,知道自己沒考好,他立即偷偷在另外一個縣,以“石屹”這個名字報考中專,並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了蘭州培黎石油學校。後來,潘石屹畢業被分配到設在廊坊的石油部管道局,後來……

活生生的苦孩子奮鬥成功的例子。

黃怒波,出生在蘭州。蘭州——全國最好的地方,出人才的地方啊,值得超級熱情的歌頌一下蘭州。但黃怒波長在寧夏,當時黃的父親是部隊的,部隊那時候支邊支到寧夏,黃怒波的父親當時是部隊下來的團級幹部,因為在特殊年代提意見,就被抓起來判了三年,現行反革命分子罪,黃父想不通,就開始裝病,裝了三個星期,就服毒自盡了。黃父自殺時,黃怒波才兩歲多。

黃怒波對童年的總結是“從地獄裡走出來的,那我還有什麼怕的”。

這種家庭背景、這種童年生活,能走出個黃怒波,確實值得贊一下。

朱孟依,朱老闆,關於他的家庭背景說法有兩種,一說是客家人,一說是廣東豐順縣人。豐順縣在梅州市制下,梅州當代出了個大人物就是葉劍英元帥。而有媒體報導過,通過工商資料可以看到,1993年成立的珠江投資最初為葉劍英研究會名下的集體所有制企業,註冊資本僅280萬元,法人代表為朱孟依。

從公開新聞可以看到,“2007年5月13日,是葉劍英元帥誕辰110周年紀念日。參加此次緬懷葉帥紀念活動的代表,除祖國大陸社會各界人士外,還包括100多位華僑、華人和港澳同胞代表,其中,有全國人大常委、香港金利來集團董事局主席曾憲梓,香港田家炳基金會董事局主席、田氏化工公司董事長田家炳,全國政協常委、香港廣東社團總會主席、香港裕華國貨有限公司董事長余國春,梅州市榮譽市民、香港合生創展集團公司董事長朱孟依等。”

“近年,他繼捐資東山中學劍英校區6000萬元之後又捐資2000萬元人民幣興建劍英圖書館,他是至目前為止在東山教育基地捐資數額最為巨大的梅州鄉賢。”

許榮茂,受到從醫的父母對他的影響,選擇了中醫,也因此70年代到香港尋求發展的許榮茂打的第一份工是在藥店裡當夥計,只幾天的光景,因為不能適應粵語,就又跑到工廠去了。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當上了證券經紀人。幾經辛苦,有了積累後,他自己開設了一家金融公司。從1981年到1983年,兩年光景他賺得人生的第一桶金。

張玉良出生於上海郊縣。高中畢業後,有過回家務農的經歷,回鄉兩年,張玉良就做了村的支部書記,當時他只有25歲。兩年以後,趕上鄉鎮搞改革,提倡幹部要年輕化、知識化,於是張玉良憑著在當地已經算不錯的高中學歷,被提拔到鄉黨委當組織委員、黨委委員,成為了鄉領導班子之一。其後,領導又派他到上海農學院幹部專修讀經濟管理。

身家背景也是平平。

樓忠福,其父樓茂春是浙江省東陽市一位普通的鐵匠,當1954年3月樓忠福呱呱墜地時,樓茂春已經37歲了,在樓忠福年僅5歲的時候,樓茂春被當作反革命分子抓去勞動改造。樓忠福16歲戀愛時,他不顧女友家人的強烈反對,越過重重阻礙,終於把心愛的姑娘“搶”到了手。

在文中所論及的地產大腕中,樓的出生絕對算的上是先天條件比較差的。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