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獄火飛彈

地獄火飛彈

地獄火飛彈(Hellfire,有的譯為“海爾法”)飛彈是美國20世紀70年代研製、80年代裝備的一種重型遠程反坦克飛彈。它最大的特點是採用了模組化設計,可以“一彈多頭,一彈多用”。通過更換不同的導引頭或戰鬥部等部件,“海爾法”已形成了一個系列,主要有AGM-114A/B/K/D等多種型號。

基本信息

簡介

地獄火飛彈地獄火飛彈

地獄火飛彈,又稱海爾法飛彈,是美國軍方專門為阿帕奇武裝直升機設計的空對地飛彈,主要用來對付敵方坦克及其他裝甲單位,但也用於攻擊地面其它小型目標,屬美軍第三、四代反坦克空地飛彈。

和TOW飛彈不同之處,是不用銅線作有線電導引頭,直升機發射“地獄火”飛彈之後,行動不會受到限制,可以立刻迴避敵人攻擊。

歷史

美國陸軍1967年選擇洛克威爾公司發展此型飛彈,首批基本型AGM-114A於1970年提出研製,1971年開始試驗,至1975年共試射56枚,41枚成功。其中29枚與雷射指示器配用,21枚成功。

1976年該飛彈正式定為“阿帕奇”(AH-64A)攻擊直升機載武器,1982年投產。

1982年和1983年,分別裝備美國空軍UH-60黑鷹直升機和英國山貓直升機;1983年,開始車載發射試驗。

1984年美國陸軍航空兵和海軍陸戰隊分別進行了大量試驗,共發射飛彈200多枚,命中率超過90%;1985年裝備AH-64A武裝直升機。

1991年,美軍在海灣戰爭中發射了近4000枚“地獄火”飛彈,命中率高達98%。

為使飛彈具有全天候作戰能力,並能適應各種戰場環境和氣象條件,美軍不斷地研究和改進飛彈的制導系統,使之成為能配用多種導引頭的模組化的飛彈系統,到2012年已發展成包括AGM-114A/B/D/K等多種型號在內的具有多種作戰功能的飛彈家族,並且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已為美國和其它14個國際客戶生產了18000枚地獄火飛彈。

地獄火飛彈已經成功地與美軍和盟軍的各種主要攻擊直升機實現了系統集成。

技術性能

基本數據

地獄火飛彈地獄火飛彈

最大射程8公里
最大彈道高600米(機載發射)
最大飛行速度391.7米/秒
命中率90%以上
可靠性95%
使用條件全天候使用,能在戰場上的煙塵、雨霧中鎖定目標
發射速度1發/6~8秒(1台指示器)
最短髮射間隔1秒(2台指示器)
破甲厚度1400毫米
彈長1.779米(A型);1.7272米(B型);1.778米(C型)
彈徑177.8毫米
翼展330毫米
發射重量45.7公斤(A型);47.9公斤(B、C型)
戰鬥部串聯式聚能破甲戰鬥部;重9公斤;裝有6.8公斤高能混合炸藥,配觸發引信
制導方式雷射半主動尋的制導、紅外/射頻、紅外熱成像
動力裝置單級固體火箭發動機推力為18.6千牛
發射裝置AH-1W、OH-58D、UH—60、AH—64等直升機機載
貯存期限10年

識別特徵

1、AGM-114採取裸掛裝方法配備直升機和地面發射車,識別較容易。

2、彈體呈棍狀,採用兩組控制面。第一組位於彈體後部,4片對稱安裝,徑向長度較大,前端有切角,翼展不大。第二組位於彈體前部,尺寸較小,呈方形。

3、頭部有雷射束接收視窗,透明,可見內部裝置。

性能特點

1、發射距離遠,精度高,威力大。

2、採用雷射制導,抗干擾能力強。

3、飛彈採用模組式設計,可根據戰術需要和氣象條件選用不同制導方式,配備不同導引頭。其中有一種射頻/紅外導引頭,專門用於對付配有雷達的防空飛彈高射炮武器系統。

4、需目標照射保障。

主要型號

AGM-114A型

資料圖片:AGM-114M型“地獄火”飛彈資料圖片:AGM-114M型“地獄火”飛彈

飛彈的外形為軸對稱圓柱形,導引頭尾部圓柱段有4片“X”形配置的舵,和尾翼配合可提高飛彈的機動性。

動力裝置為單級無煙火箭發動機,可使飛彈在發射3秒後速度超過M數1。

飛彈採用半主動雷射制導,制導系統由雷射導引頭、自動駕駛儀和作動系統組成。

其戰鬥部為質量9千克的聚能破甲型,裝有6.8千克高能混合炸藥,最大破甲厚度可達1.4米。飛彈長1.625米,彈徑178毫米,質量45.7千克,最大射程8千米,命中機率為96%。

AGM-114B

是美國為其海軍陸戰隊研製的直升機載重型遠程反坦克飛彈,主要裝備AH-1“眼鏡蛇”和AH-1w“超級眼鏡蛇”武裝直升機。該飛彈只在A型的基礎上改進了保險和解除保險裝置。

AGM-114D

又名“長弓海爾法”。由於採用了毫米波雷達制導,從而成為世界上第一種直升機載、發射後不管的重型遠程反坦克/反直升機飛彈。該飛彈主要裝備裝有“長弓”火控雷達的AH-64D“長弓阿帕奇”武裝直升機。

飛彈的射程為0.5-10千米,戰鬥部可根據需要選用兩用榴彈(DPHE)或雙級串聯聚能破甲彈(HEAT)。作戰時,由機載火控雷達搜尋目標,確定目標後發射飛彈,彈上的毫米波導引頭搜尋、鎖定目標,向目標攻擊,而且毫米波導引頭還可作為近炸引信,在恰當的時候引爆戰鬥部摧毀目標。這種制導方式使飛彈真正具有“發射後不管”的能力,並且可有效避免戰場上雨、雪、霧、煙等屏障的干擾(這是雷射半主動制導方式做不到的),大大提高了載機的攻擊能力和生存能力。

AGM—114K

也稱“海爾法”2,主要特點是採用了新型數字式自動駕駛儀和抗干擾雷射導引頭,並對戰鬥部和電子引信進行了改進,飛彈質量和長度與基本型一樣,但最大射程提高到9千米。其雷射導引頭具有良好的抗光電干擾能力,可有效避免主動和被動的光電干擾,並且在煙塵和雨霧的背景中也能很容易地跟蹤目標。

數字式自動駕駛儀由雷射導引頭提供制導指令,適用於近距離作戰,可以修正飛行彈道,使飛彈能在雲層下飛行,不易會失跟蹤的目標。

改進後的戰鬥部體積更大、威力更強,採用了雙前置戰鬥部用以攻擊爆炸反應式裝甲,兩個先炸的前置裝藥在主裝藥起爆前按順序起爆,前置裝藥的藥型罩材料是鉬,而不是常用的紫銅,在試驗中,這種結構的戰鬥部成功地擊毀了能有效防禦紫銅罩串聯戰鬥部的多層爆炸反應武裝甲。

其他型號

除這些型號之外,“海爾法”飛彈還有許多改型,已經從當初由直升機發射,發展到現在可由各種載體來發射,如空中的A-10、F/A-18等固定翼飛機,地面的M113(圖1)、M2/M3、“悍馬”等履帶式和輪式車輛;而且,一些改型的用途也有很大受化,如瑞典最先引進的反觀型“海爾法”被其定型為RBS-17,主要用於在海岸攻擊登入艇或其它艦艇,採用三腳架發射,與基本型的主要區別是將聚能破甲戰鬥部改為帶有延期引信的殺傷爆破戰鬥部。

“梅爾法”飛彈還可通過選擇不同的導引頭來提高性能,如毫米波導引頭、紅外成像導引頭以及紅外成像/半主動雷射制導導引頭等,如前述的“海爾法2”型就可選用毫米波導引頭,稱為“長弓海爾法”2型,從而具有了“發射後不管”的能力。

作戰方式

制導方式

AGM-114“地獄火”飛彈AGM-114“地獄火”飛彈

海爾法飛彈採用的制導方式主要是半主動雷射制導,發射制導裝置包括雷射指示器和發射系統。由於是半主動雷射制導,所以照射目標的能源不在飛彈上,必須配有另外的照射能源,來為飛彈指示目標和確定目標位置。它可根據不同的戰術需要採用不同的雷射指示器,有地面的,也有機載的等等。它採用的發射架也有多種,主要有機載的雙軌和4軌發射架以及地面車輛使用的4聯裝發射箱等。

目標鎖定

飛彈的戰術適應性較強,可以有多種發射和指示目標的方式。在作戰時,飛彈在整個飛行過程中必須由雷射指示器照射目標,然後由飛彈的雷射導引頭將其鎖定,從而控制飛行軌跡並導問目標。所以採用這種制導方式的“海爾法”飛彈不具有“發射後不管”的能力。

指示目標的方式分為協同指示和獨立指示。

1、協同指示:雷射指示器不在飛彈的發射載體上,可由觀測手選擇適當的隱蔽位置設定,當發現目標後,觀測手與發射單元就目標位置。鎖定方式、雷射編碼、發射時間等互通情況,雷射指示器可在飛彈發射前或發射後以雷射束照射目標,以導引飛彈向目標飛行直至命中為止。發射單元在發射飛彈後可立即轉移,也可在隱蔽物後方發射飛彈,減少了暴露時間,提高了生存力。觀測手和雷射指示器雖然可隱蔽設定,但由於離前沿較近,如果被對方發現,易被毀傷,從而使飛彈失去控制,丟失目標。

2、獨立指示:雷射指示器和飛彈的發射單元在同一載體上,由發射單元獨立完成照射目標和發射飛彈的工作,這種方式有利於攻擊突然出現的目標和隨機發現的目標,但由於發射單元從發現目標、發射飛彈到飛彈命中目標的整個過程都處於暴露狀態,容易遭受對方攻擊,生存力較差。

發射方式

AH-64D“長弓·阿帕奇”直升機發射“地獄火”飛彈AH-64D“長弓·阿帕奇”直升機發射“地獄火”飛彈

飛彈的發射方式有以下幾種:

1、發射前鎖定直接發射:這種發射方式適用於能見度較差的情況,但需對目標情況有較詳細的了解。

確定目標後,首先用雷射指示器照射目標,飛彈在發射前導引頭就捕捉到目標反射的雷射信號,然後鎖定,飛彈發射後立即向目標飛行並將其摧毀。這種方式的優點在於不論雷射指示器和飛彈發射單元是否在同一位置,都可對目標進行精確鎖定。其缺點是飛彈導引頭與目標之間需有通視線,也就是能看見,能使導引頭接收到目標反射的雷射信號,這樣就使發射單元的隱蔽性較差,容易受到對方攻擊。這種方式多用於對方威脅較小的情況。

2、發射後鎖定直接發射:飛彈先以大慨的射向向目標發射,在飛行中導引頭接收目標反射的雷射信號後鎖定,最後精確導向目標。這種方式可使雷射指示器減少照射目標的時間,降低威脅,多採用協同指示目標的方式,但二者必須緊密配合。

3、發射後鎖定間接發射:這種方式在部署和操作上與發射後鎖定直接發射的方式基本一樣,區別是飛彈從隱蔽地形後發射飛彈,通過自動駕駛儀控制飛彈越過障礙物,然後導引頭接收到信號後鎖定目標並導同目標,這樣就使飛彈發射單元不必暴露出來,減少了對方的威脅。同樣,這種方式也需要很好的協同。

攻擊方式

海爾法飛彈從發射到飛行8千米距離的時間約為37秒,通常採用以1部雷射指示器控制2個發射單元攻擊同一個目標,等飛彈命中後再轉換到下一個目標,但根據戰場需要還可採用以下幾種攻擊方式:

1、快速發射

當有2個以上互相鄰近的目標靠近時,一部雷射指示器以一種雷射編碼依次照射目標,發射單元可以6-8秒的間隔按同一編碼向目標連續發射飛彈,指示器在指示第一枚飛彈命中目標後,立即轉向第二個目標,指示正在空中飛行的飛彈命中第二個目標。

2、連續發射兩部或兩部以上的雷射指示器

各自接不同的雷射編碼照射各自的目標,發射單元以約1秒的間隔向這些目標發射飛彈,飛彈即可按相應的雷射編碼攻擊各自的目標。

3、組合發射

就是將上述兩種方式結合進行,可在1分鐘內發射完16枚飛彈,去攻擊相應的目標。這是對付大面積集群坦克的最有效的方法,但雷射指示器與飛彈發射單元之間必須協同好。

套用範圍

地獄火飛彈地獄火飛彈

隨著“海爾法”的研製發展,它不僅能從直升機上發射,也能從陸地車輛上發射。現在亦能從艦上發射,攻擊艦艇,使“海爾法”成為一種艦艦飛彈

作為空地飛彈使用時,“海爾法”的軍用編號為AGM-ll4A;

作為艦艦飛彈使用時,它的軍用編號為AGM-ll4B。

“海爾法”還能作為岸防飛彈用,使它成為岸艦飛彈。

所以“海爾法”是一種能從海、陸、空中發射的、攻擊海上或陸地上帶有裝甲機動目標的飛彈。它已被美國海軍、海軍陸戰隊、陸軍採用。

海軍的AH-1直升機、海軍陸戰隊的AH-64A都裝備此飛彈。裝備艦艇時,一般都裝在中小艦艇上。飛彈還向國外出口,已買與將買的國家有英國、挪威、德國、以色列、義大利等國。

實戰表現

AGM-114“海爾法”反坦克飛彈於1989年在美軍入侵巴拿馬戰爭中首次使用。當時,曾用於攻擊巴拿馬國防軍司令部。在海灣戰爭中該型飛彈得到了廣泛使用,主要配備在“阿帕奇”AH-64A型攻擊直升機和海軍陸戰隊裝備的AH-1W型“超級眼鏡蛇”攻擊直升機、“悍馬”突擊車上。

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阿帕奇”直升機與A-10攻擊機配合,曾在科威特北部地區一次就擊毀了80輛開進中的伊軍坦克,挫敗了伊軍的阻擊行動。整個戰爭期間,擊毀了伊軍大量裝甲目標和各類工事。戰爭期間,AH-64A直升機共發射該型彈2800餘枚,擊毀伊軍各類目標2100多個。美軍宣稱:海爾法2型飛彈的實戰表現和在沙漠環境下的耐久性非常出色。在“伊拉克自由行動”期間,美軍和盟軍也發射了1000多枚“海爾法2型”飛彈和長弓直升機“海爾法”飛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