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殼構造運動·地震·地震預報的新探索

《地殼構造運動·地震·地震預報的新探索》是由周友華,胡奉湘,燕為民所著的一本書籍之一,於2009年地震出版社出版。

基本信息

書 名:地殼構造運動·地震·地震預報的新探索

本書圖片本書圖片
作 者: 周友華,胡奉湘,燕為民,鍾嘉猷,童迎世
出 版 社: 地震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9-5-1
定 價: 45.0 元

內容簡介

本書從地殼構造運動動力的主要來源,討論到地殼構造運動的規律,又從地殼構造運動的規律討論到與地震的關係,進而從地震形成的主要原因,討論到地震形成的基本規律與物理過程;最後討論了根據地震孕育、發生的基本規律如何實現地震物理預報的問題。全書充滿著探索與創新,既有前人研究成果的繼承,又有深刻的揭示與發展,很值得研究,將探討的問題引向深入。
本書文字通俗易懂,簡明扼要地總結分析了水、電、光、聲、動物等多種地震前兆與地震成因的機理關係,一系列新觀點、新認識、新理論的闡述深入淺出,很值得廣大民眾與專業人員一讀。

本書目錄

第一章 地殼的構造運動
第一節 地殼是運動的
第二節 地殼運動的力源
第三節 布格重力異常與地殼整體性的均衡差運動
一、布格重力異常存在的客觀性
二、布格重力異常能對地殼產生強大的垂向不均衡作用力
三、布格重力異常產生的不均衡作用力足以推動地殼的垂向構造運動
第四節 重力作用產生的強大水平差應力及地殼的水平構造運動
一、水平差應力的方向在地殼的表層多變,隨著深度的增加,應力方向會逐漸趨向於地形高低變化的大梯度方向
二、地殼的水平構造運動上層速度大,中層速度小,直至均衡補償面附近趨近於零
三、地殼水平構造運動的速度大小與方向隨深淺和地勢陡峻與平緩發生變化
四、地殼水平構造運動的多種規律性,不僅被普遍存在的構造運動所證實,而且還可解釋多種重要的地質構造現象
第五節 地殼在重力作用下所產生的沉浮差應力及地殼的均衡補償運動
第六節 風化搬運沉積作用所產生的地殼均衡差運動
第七節 地殼構造運動的基本形式及其運動的規律性
一、四種地殼構造運動的基本要點與特徵
二、四種地殼構造運動的相互關係及其作用與效果
三、地殼構造運動的共同特性
第八節 地殼構造運動的迴旋性及其轉移性
參考文獻
第二章 地震
第一節 地震成因的討論
第二節 地震形成的動力學成因
第三節 地震形成的構造學成因
第四節 “三向應變結構”是地震孕育發生的應變結構成因
第五節 “三向應變結構”形成的物理機制
一、垂直差異構造運動與“三向應變結構”形成的物理機制
二、水平差異構造運動與“三向應變結構”形成的物理機制
三、“三向應變結構”孕育發生地震的基本規律性
四、“三向應變結構”孕育發生地震的規律性具有突破性的套用前景
參考文獻
第三章 地震實踐的證實
第一節 “三向應變結構”得到了地殼形變直接觀測的證實
第二節 “三向應變結構”得到了地震斷層斷裂與錯動規律的普遍證實
第三節 “三向應變結構”得到了震時震後冒水、冒砂、冒氣現象及地下水位、水量變化規律形成機制的證實
一、震時震後冒水、冒砂、冒氣形成機制的證實
二、地下水位、水量變化形成機制的證實
第四節 “三向應變結構”得到了地震斷層張剪斷裂的證實
第五節 “三向應變結構”得到了地震斷層走向垂直地殼差異運動梯度方向的證實
第六節 “三向應變結構”得到了地震破裂理論研究的證實
第七節 “三向應變結構”得到了汶川80級大地震地殼形變的證實
一、地震前的地殼形變證實了汶川大地震是“三向應變結構”的物理機制而孕育的
二、從震時震後的同震形變,同樣證實了汶川大地震是“三向應變結構”的物理機制而發生的
三、從動力學環境與地質構造背景討論汶川大地震“三向應變結構”形成的物理機制
第八節 “三向應變結構”的地震模擬實驗研究初探
參考文獻
第四章 “三向應變結構”孕震體機制與功能的研究
第一節 “三向應變結構”孕震體構成了不穩平衡及其失穩的機制與功能
第二節 “三向應變結構”孕震體構成了地震應力產生、傳遞、集中的機制與功能
第三節 “三向應變結構”孕震體構成了地震供能、儲能機制與功能
一、地震孕育時的能量主要不是從遠處傳遞來的
二、地震能量主要是就地應變及其轉換積累與儲存的
三、地震能量的組成是複雜的
四、彈性勢能與重力勢能是最適合地震孕育、發生的機械能
五、重力勢能是地震能量中的主要能量
第四節 “三向應變結構”孕震體構成了地震放能及提供位錯空間的機制與功能
第五節 地震發生時“應變逆轉破裂效應”的可能發現
第六節 地震發生時震源體破裂的複雜性及其初步解釋
參考文獻
第五章 地震的預測預報
第一節 地震孕育發生規律的初步認識
一、進展一,找到了地震與地殼構造運動的關係
二、進展二,找到了地震孕育、發生的動力學原因與構造學原因
三、進展三,認識到地震的孕育與發生,孕震體必定要形成特定的應變結構
四、進展四,找到了能夠孕育、發生地震的特定的應變結構及其形成的機制與過程
五、進展五,進一步認識了“三向應變結構”孕震體孕育、發生地震的一系列機制與功能
六、進展六,“三向應變結構”孕育、發生地震的物理機製得到了地震實踐及理論研究的普遍證實
第二節 地震孕育發生規律的討論
一、約束一:合理的震源模式應能引發出地震發生時人們所觀測到的基本事實
二、約束二:合理的震源模式應能解釋自然界中自動形成地震的環境與條件,而不能是不考慮地震成因的孤立假設
三、約束三:合理的震源模式應能體現相應的震前、震後物理過程的連貫性和合理性
四、約束四:合理的震源模式對介質物性的考慮要與其行為相一致
五、關於地震成因模式應研究的主要內容
第三節 地震發生地區的預測預報
第四節 地震發生震級大小的預測預報
第五節 地震發生時間的預測預報
一、孕震體初始形成階段的特徵
二、孕震體發展成熟階段的特徵
三、孕震體失穩破裂臨震階段的特徵
第六節 實施防震減災對策與災情的預測預報
參考文獻
第六章 認識與總結
第一節 在地殼構造運動方面的創新認識
一、提出了地殼構造運動動力的根本來源是重力作用下所產生的多個層次的差應力
二、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重力作用下產生的差應力推動地殼構造運動的四種形式
三、提出了地殼構造運動迴旋的規律性
第二節 在地震成因方面的創新認識
一、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地震形成的三大要素
二、揭示了構造地震的孕育、發生與地殼差異構造運動的具體關係
三、提出了區域構造應力和地震應力的聯繫與區別
第三節 在地震孕育機制方面的創新認識
一、提出了“三向應變結構”孕震體是地震孕育與發生的普遍物理機制
二、在地殼的差異構造運動中發現了“三向應變結構”孕震體形成的具體物理機制與物理過程
三、進一步認識與發現了“三向應變結構”孕震體之所以能夠孕育、發生地震所具有的一系列的機制與功能
四、初步認識了“三向應變結構”孕育、發生地震的基本規律
第四節 在探索地震前兆機理方面的創新認識
一、“三向應變結構”的特定應變為多種地震前兆的變化機制提供了物理基礎
二、“三向應變結構”的應變揭示了地震前地下水位、水量及地震波速變化機制及地震發生時冒水、冒砂、冒氣現象的物理機制
三、揭示了臨震前夕孕震體局部應變逆轉的破裂機制與臨震前兆的關係
四、揭示了地震在孕育的過程中必有地殼隆起前兆的發生
第五節 在探索地震破裂機理方面的創新認識
一 一、地震發生的過程是孕震體應變逆轉的破裂過程
二、地震不會發生破裂過頭的現象
三、“地震應變逆轉破裂效應”的可能發現
四、揭示了震源體破裂運動的複雜性
第六節 在探索預報地震發生地點、震級、時間、災情四要素方面的認識與總結
一、找到了大地震震中區位置的規律性
二、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預測預報地震四要素的主要依據及先後順序
第七節 在探索地震孕育發生規律方面的認識與總結
一、“三向應變結構”孕震體的形成是地震形成的三個要素相互作用發展演化的結果
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三、“三向應變結構”孕育發生地震一系列機制與功能的發現,是認識地震規律的重要標誌
四、“三向應變結構”孕育發生地震的物理機制,揭示了構造地震與地殼差異構造運動對立統一的自然關係
五、“三向應變結構”孕育發生地震的物理機制與物理過程,破解了地震研究中一系列的難題
六、“三向應變結構”孕育發生地震的物理機制與過程,自然地回答了有關地震科學家對地震規律認識的四大要求及應當研究的六個方面的內容
七、“三向應變結構”孕育發生地震的物理機制,是對前人相關地震理論的包容、繼承與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