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姐姐

土豆姐姐

馮小燕,陝西靖邊湧泉居現代公司董事長,西安榆林商會副會長、西安子洲聯誼會常務理事,黨員、碩士,酷愛陝北民歌。1964年2月出生於榆林子洲縣人,1983年綏德師範畢業後回子洲從教8年,後轉行調到銅川市到黨政機關工作4年,1994年下海到西安經商至今18年,先後在建築材料、建築工程、酒店、餐飲、物流等領域發展,2009年返鄉創業走進生態馬鈴薯領域,創建了“湧泉居生態馬鈴薯”品牌,先後四次登上了中央電視台農業頻道代表中國土豆亮相,成為網路名人“土豆姐姐”馮小燕,成為中國好土豆的代表和化身。

基本信息

簡介

馮小燕馮小燕
馮小燕把自己定位於中國新農民,她認為新農民就是帶著知識、帶著資本、帶著市場運作經驗和土地結合的人。回到家鄉走進現代農業領域初期,家鄉的父老對她這樣一位一身洋裝的幹部來種地是不屑一顧的,她從一開始就堅持做農民做不了的事,租賃2萬畝土地創建現代農業示範園區,整合土地資源,購置大型農機設備,引進國際最先進的馬鈴薯品種,聘請國際、國內的馬鈴薯專家採用國際先進的種植生產技術管理種植流程,嚴格按照國際健康標準打造產品品質,創建品牌,創建行銷通路等等,靠事實征服了廣大的父老鄉親,很快就有一大批馬鈴薯種植專業合作社開始跟進發展,兩年時間馮小燕就成為榆林市的重點龍頭企業,成為引領和帶動榆林馬鈴薯產業發展方向的領軍人物。

優勢

在創建品牌方面,馮小燕踐行了自己要做農民做不了的事的承諾。馮小燕喜歡唱歌,尤其是陝北民歌。因為不會喝酒,而下海之後酒場應酬又比較多,她又是性情爽朗的人,不會喝酒也要敬酒,怎么辦,她就嘗試以歌代酒,沒想到效果特別好,從此她就整天以歌代酒在酒場上應酬,結果她這個業餘愛好竟然成為她的一張名片,名字大家記不住,歌聲卻記住了。她說過去她只是因為喜歡而唱歌,做農業之後,她是為咱農民增收而唱,為我們家鄉那片土地而唱,為我們的土豆圪蛋蛋而唱。她這份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她懷著對家鄉眷戀的真情演唱深深地打動了中央七台《每日農經》欄目攝製組,2011年她在沙漠裡種出的土豆榮獲“2011年度中國最具魅力的農產品獎”,她代表中國種土豆的農民登上了中央七台在2012年正月初六的春晚,她與當代陝北民歌大王李政飛一起演唱了她專門委託西安音樂學院作曲大師李興池老師為咱土豆做的陝北民歌《土豆、洋芋、山饅》,等於站在中央電視台的舞台上向全國人民發放了一張我們榆林產好土豆的名片。2012年,湧泉居因為進一步創新馬鈴薯品種,種出了富含花青素的紫土豆,又一次被中央電視台專題報導,馮小燕受邀代表中國土豆慶豐收與中國秋收大使、星光大道2010年年度總冠軍劉大成一起演唱土豆豐收的歌曲,馮小燕又一次為我們的土豆量身定做了信天游《我們的土豆圪蛋蛋》,通過當紅人氣歌手劉大成的美妙歌聲告訴全國人民好土豆出在咱陝北的靖邊縣。同時,為了創建好吃的土豆品牌,她創新行銷模式,把土豆這個土蛋蛋包裝成蘋果一樣的禮品箱來賣,讓土豆成為榆林人、甚至陝西人最時尚的一款禮品。為了提升產品的附加價值,為了加深消費者對產品的認識和了解,她創意製作了一盤陝北民歌碟片放在土豆禮品箱裡免費贈送,因為碟片是講解與演唱的結合,是由陝西人民廣播電台兩位招牌金話筒主持解說,由幾代陝北民歌王共同的經典演唱,加上“讓陝北民歌來見證黃土地從淚蛋蛋到金蛋蛋的精彩”的一條主線串聯,使大家在欣賞委婉動聽的歌聲過程中更多地了解了榆林,這盤碟受到從中央到地方的一致好評。在土豆禮品箱裡配送一個印製著“湧泉居”字號的土豆削皮器是又一創想,這一切把文化與產業結合的舉動都是普通農民朋友做不到的,土豆姐姐馮小燕,這位中國新農民的典範就這樣很快脫穎而出,成為中國好土豆的化身和符合,贏得社會各界的讚賞。

採用“拿來主義”,踩著巨人的肩膀向上走是土豆姐姐馮小燕的另一個閃光點。作為現代農業純粹的門外漢,從2010年到現在短短兩年時間就在行業內站住腳憑的是什麼,大家都在問這個問題。把專業的事交給專家做,海納百川,整合大家的思想、智慧、成果為湧泉居所用,這是馮小燕的方法。所以她說自己是踩著巨人的肩膀走過來的。美國人種土豆技術領先,那就請美國專家到田間地頭來管理流程,一步到位,湧泉居就採用了國際最領先的種植生產技術,種出了中國最好的土豆。

分享馮小燕的成長經歷,充滿了點點滴滴的真切和感動,總結她的經歷她說與不斷學習、積極向上、銳意進取有關。因為要改變貧窮的生活狀態才從黨政機關下海的,因為創業之初沒有資本金才選擇從賣水泥開始的。記得下海之初,在西安現在的北二環立交的地方300元租賃了一間門面房,是純粹的爛瓦房,地板上連磚都沒鋪,一車水泥卸進去了,才發現門上連栓都沒上,鎖子也沒準備好,一個人徘徊在路邊沒法去吃中午飯,是路過的騎腳踏車陝北老鄉得知情況後幫忙解得圍。當時西安市公車票是0.5元一張,她捨不得乘坐,騎著腳踏車滿大街跑,見工地就進,見工程就問,四處奔波,尋找客戶。因為水泥白天不能進城,只能半夜從銅川、耀縣下來,遇到新訂單,司機找不到工地,半夜兩三點正熟睡的時候接到司機到貨電話,她就得起來去把司機帶到工地卸貨。因為那會兒家是租賃民房住宿,距離馬路幾百米的巷子裡邊,半夜起來從小巷子裡往出走,經常是因為風吹草動就頭髮都豎起來了,好在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半年的努力,就改變了生活基本狀況。

對學習馮小燕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她說她不太贊同學校門出學校門進,社會是所大學校,大學生沒有走向社會,根本不知道自己欠缺的是啥,當經歷過市場和社會崗位的檢驗和洗禮之後,有針對性地確定自己進一步成長的目標和方向。現代社會日新月異地發展和進步,我們每個人都面臨著不斷更新知識、更新觀念的問題,當你走上工作崗位幾年之後,感覺自己有些落伍了,知識不夠用時再去學習,有的放矢,收效才會大,而且也不會走過場。這都是我自己的親身感受。我是1983年師範畢業,1986年感覺教學工作需要更多的專業知識就考到陝西教育學院進修大專,轉行到黨政機關後又感覺到知識需要有針對性,又進修了中央黨校函授本科,幾年的商海經歷之後,明顯感覺自己落伍了,要被社會淘汰了,過去能說會道的我不敢在人面前講話了,從自信開始自卑,所以2001年走進西安交通大學學習工商管理碩士課程,2010年啟動現代農業項目後覺得駕馭有困難,就邁進清華大學讀資本戰略董事長研修班課程。一路走來,是學習給了我無限的力量和能量,如果說我今天還能走在時代的軌道上正常前行的話,還能與大家溝通和交流的話,那全歸功於學習,所以我常說學習力就是生產力。

大學生就業應該把工作崗位當做學習平台,剛步入社會,你給單位創造的價值並不會最大,熟悉的過程、適應的過程都需要時間。懷著學習的心態走上工作崗位就會懷著感恩的心,懂得感恩就知道珍惜,這樣心情就能保持愉悅,就會樂在其中,成長的更快、更好,學習的心態對待工作就是為自己成長進步努力。反之則不然,面對工作愁眉苦臉,熬日子,容易叫苦叫累,不會全力以赴,業績自然也會受影響。

年輕人創業是好事,你們趕上了好時代,可以自主擇業,可以自由發展。我覺得創業首先是對人意志力的磨練,看你承受挫折的能力有多強。一帆風順的事業也有,但曲折起伏也是免不了的,所以承受挫折的能力大小決定我們走的遠近。面對挫折要扛得住,然後去尋找出路,要堅定不移地相信這世上總有一條路是適合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