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伊斯坦堡

基本信息

簡介

土耳其歷史名城伊斯坦堡(Istanbul)位於巴爾幹半島的東端,扼黑海咽喉,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和港口,人口超過1200萬(2003年)。作為歐亞兩洲分界線的博斯普魯斯海峽從城中穿過,將這座古城一分為二,伊斯坦堡也就成了全世界唯一一座地跨歐亞兩洲的城市。

伊斯坦堡始建於公元前660年,當時稱拜占庭。公元324年,羅馬帝國君士坦丁大帝從羅馬遷都於此,改名君士坦丁堡。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後君士坦丁堡成為東羅馬帝國(又稱拜占庭帝國)的首都。公元1453年,土耳其蘇丹穆罕默德二世攻占此城,滅亡了東羅馬,這裡又成了奧斯曼帝國的首都,並改名為伊斯坦堡,直至1923年土耳其共和國成立遷都安卡拉為止。

13世紀初,十字軍進攻時,這座古城曾被燒毀。如今,市區已擴大到黃金角灣以北和博斯普魯斯海峽東岸的於斯屈達爾等地。在黃金角南面的伊斯坦堡舊城區仍保留有城牆,城牆使地處半島的城區與大陸相隔。經過近年來的市政建設,伊斯坦堡的市容更加多姿多彩,既有沿著海峽地形蜿蜒曲折的古老街衢,又有寬敞筆直的土耳其大道、獨立大道以及聳立在大道兩旁的現代化大廈。蒼穹下,清真寺尖塔閃閃發光,紅屋頂的哥德式建築和古色古香的伊斯蘭屋宇交錯其間;現代化的洲際旅館和古羅馬的狄奧多西城牆交相輝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