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菜根譚

圖解菜根譚

《圖解菜根譚》是2009年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洪應明。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圖解菜根譚 圖解菜根譚
作者在書中展示出來的思想體系,數百年來對中國人的正心修身、養性育德,都起著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後人稱讚此書為“三教真理的結晶”,“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一部萬古不易、教人化世的聖典”。
《萊根譚》開始由中國風行海外,人們將其與《孫子兵法》、《三國演義》等書一起視作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之作。
如同一些評論所說:政治家們在書里找到了治國安邦的策略;商家們在書里找到了以仁致勝的法寶;迷茫者則在書里找到了生活的方向。
至於《圖解(菜根譚)》一書,不僅保持了原著思想體系的精髓,更以全新、易懂的“圖解”方式,運用大量的歷史典故,讓讀者可以輕鬆地領略先哲們的智慧精華。
如今,當現代化的喧囂已經湮沒了古代的萬般風情,當我們的焦慮、煩躁與不安與日俱增時,《圖解(菜根譚)》能告訴我們的還有很多,很多。

編輯推薦

一部警示感人,睿思哲理的曠世奇書,融匯中華百家入世、出世之智慧精華,開家創業,修身養性的傳世人生哲學。圖解洪應明數百年曠世奇書,把握為人處世千年傳世絕色。《圖解菜根譚》亮點:《菜根譚》書中闡釋的思想體系,融匯了儒家自強不息、佛家寬忍宏大和道家超脫玄妙的思想,數百年來對中國人的正心修身、養性育德,都起到了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一些評論即說:政治家們在這部書里找到了治國安邦的策略,商家們在書里找到了以仁致勝的法寶,迷茫者則在書里找到了生活的方向。
偉人毛澤東稱讚說:“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
在海外,尤其是在日本企業界,《菜根譚》被譽為“指南”、“必讀”和“教材”。
《圖解<菜根譚>》一書,不僅可以重溫人世間那種已被淡忘的真趣,清醒那顆已被名利燒灼得有些轉向的頭腦,更能讓我們煉就高瞻遠矚,學會達觀人生。

精彩篇章

處世篇——知退一步之法,明讓三分之功;藏巧於拙,寓清於濁。
政論篇——保已成之業,防將來之非;勿犯公論,勿陷權門。
勵志篇——困苦窮乏,鍛鍊身心:讀心中之名文,聽本真之妙曲。
修省篇——山林息塵心,詩書消俗氣,超越天地之外,不入名利之中。
情態篇——世態變化無極,萬事必須達觀;猛獸易伏,人心難滿。
閒適篇——萬象皆空幻,達人須達觀:濃處味常短,淡中趣獨真。

目錄

洪應明與《菜根譚》的智慧
序——千年“菜根”,越嚼越香
內頁圖示
第壹輯處世篇
高潔出淤泥而不染,明機巧而不用
識退讓知退一步之法,明讓三分之功
變通處世方圓自在,待人寬嚴得宜
氣度厚德載物,雅量容人
藏鋒操履不可少變,鋒芒不可太露
救命法寶藏巧於拙,寓清於濁
超脫身陷事中,心超物外
辨析惡不可即就,善不可即親
包容清濁並包,善惡兼容
是非寧為小人所毀,勿為君子所容
守心門守口須密,防意須嚴
世俗之阱非分收穫,陷溺根源
冷靜須冷眼觀物,勿輕動剛腸
奉獻合己毋處疑,施恩勿望報
名利隱無榮辱,道無炎涼
不爭過歸己任,功讓他人
同樂路要讓一步,味須減三分
謙讓退即是進,與即是得
節度對小人不惡,待君子有禮
思源恩功當念,怨過宜忘
偏信毋偏信自任,毋自滿嫉人
制怒彌縫其短,化誨其頑
觀人對陰險者勿推心,遇高傲者勿多口
分寸刻則失善人,濫則招惡友
納萬物山峻無木,水湍無魚
第貳輯政論篇
出入軒冕客志在林泉,山林士胸懷廊廟
當下保已成之業,防將來之非
貪念一念貪私,萬劫不復
品行多種功德,勿貪權位
保節勿犯公論,勿陷權門
退隱急流勇退,與世無爭
自擾不希榮達,不畏權勢
靈性勿羨名位,勿憂饑寒
看破明世相之本體,負天下之重任
雲煙去聲華名利,做正人君子
變換居官有節度,居鄉敦舊交
效法閒時吃緊,忙裡悠閒
知止快意須早回頭,拂心處莫便放手
莫過做事勿太苦,待人勿太枯
中庸原其初心,觀其末路
超達立身要高一步,處世須退一步
靜然抱身心之憂,耽風月之趣
心性急處站穩,險處回首
覺早知提醒,知放下
德才應以德御才,勿恃才敗德
習染近朱者亦,近墨者黑
和氣春風解凍,和氣消冰
容剴處親從容,對友剴切
明威為官公廉,居家恕儉
孝恭倫常本乎天性,不可任德懷恩
本來富貴多炎涼,骨肉多妒忌
德澤念積累之難,思傾覆之易
種德心善子孫盛,根固枝葉榮
第參輯勵志篇
悔悟泛駕之馬,躍冶之金
困窮困苦窮乏,鍛鍊身心
日暮老當益壯,大器晚成
精誠誠可感動天地,偽則形影自愧
拂逆處逆境時比於下,心怠荒時思於上
蟄伏伏久者飛高,開先者謝早
修省幻中求真,雅不離俗
天然生生之意,天地本心
惜時花鳥尚繪春,人生莫虛度
隱智心事宜明,才華須韞
溯源讀心中之名文,聽本真之妙曲
謙受益虛心明義理,實心卻物慾
擇善辨別是非,認識大體
切戒勿妄自菲薄,勿自誇自傲
莫露逞藏才隱智,任重致遠
堅持水滴石穿,瓜熟蒂落
玄機觀形不如觀心,神用勝過跡用
莫做作詩思野興,出於自然
守恆學貴有恆,道在悟真
瀟灑寬嚴得宣,勿偏一方
無旁騖修德須忘功名,讀書定要深心
道心胸次玲瓏,觸物會心
拙拙意無限,道以拙成
木石心進德修行,濟世經邦
天然物出天然,意適無事
根基幼不陶鑄,難成令器
第肆輯修省篇
調心山林息塵心,詩書消俗氣
渾噩留正氣還天地,遺清名在乾坤
自心降魔先降自心,馭橫先馭此氣
本心心無其心,物本一物
氣象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
外物超越天地之外,不入名利之中
恰好文章極處無奇巧,人品極處只本然
遠禍文華不如簡素,談今不如述古
徹悟修養定靜,臨變不亂
安樂去思苦亦樂,隨心熱亦涼
隨緣心地能平穩安靜,觸處皆青山綠水
修持修行宜絕跡於塵寰,悟道當涉足於世俗
無我了身外事,參心中禪
本真動失真心,靜得真機
適度為奇不為異,求清不求激
勿執持身不可輕,用意不可重
減省減繁增靜,安樂之基
真境界動中靜是真靜,苦中樂是真樂
心達機息心清,月到風來
豁達與閒云為友,以風月為家
第伍輯情態篇
悟大道富者應多施捨,智者宣不炫耀
保晚節人生重結果,種田看收成
勿獨齊推己及人,方便法門
勿執著世態變化無極,萬事必須達觀
省自身只畏偽君子,不怕真小人
誠信信人示己之誠,疑人顯己之詐
消心機有識有力,魔鬼無蹤
勿過過儉者吝嗇,過讓者卑曲
慾念存道心,消幻業
拋萬慮斷絕思慮,光風霽月
真富足貪得者雖富亦貧,知足者雖貧亦富
識人性猛獸易伏,人心難滿
存善念慈悲之心,生生之機
勿冷漠趨炎附勢,人情之常
自控人乃天地之縮圖,天地乃人之父母
勿偏執晴空可翔,莫學飛蛾
遠凡塵竹籬聞犬吠,芸窗聽蟬吟
去邪念心體要光明,念頭勿暗昧
除心魔去得吾心冰炭,便生滿腔和氣
適可止世事如宴席,勸君早回頭
第陸輯閒適篇
天機自然造化之妙,智巧所不能及
塵中塵萬象皆空幻,達人須達觀
心無染執著是苦海,解脫是仙鄉
安貧世間無絕對,安樂是尋常
平常心冷靜觀世事,忙中去偷閒
忘我煩惱由我起,嗜好自心生
性來去自如,融通自在
隨心人生一傀儡,自控便超然
隨緣萬事皆緣,隨遇而安
平淡為真淡中知真味,常里識英奇
事後悔以事後之悟,破臨境之迷
濃淡濃處味常短,淡中趣獨真
會心繁華不及清淡,心動未若神爽
真心得詩家真趣,悟禪教玄機
生趣人為乏趣,天機自然
物我歸一識乾坤自在,知物我兩忘
雲捲雲舒閒看庭前花,漫隨天外雲
親自然登高心曠,臨流意遠
……&#91;看更多目錄&#93;

序言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有人說,中國傳統社會是一個人治社會,十分重視為人處世的策略和技巧,因而也留下了許多寶貴的思想財富。這其中,流傳了數百年的《菜根譚》便是其中的一大瑰寶。
古人云:“譚者,談也。性定根香。”花香可以用鼻來品味,果香可以用口來品味,而根香卻需要用一顆智慧的心靈來品味。《菜根譚》即是這樣一部需要用智慧心靈品讀,又能給人以心靈智慧的傳世奇書。
據考,《菜根譚》為明朝山林隱士洪應明所著的一部語錄體古籍,是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世集。作者糅合了儒家中庸、道家無為和釋家出世的思想及自身生活體驗,全面地展示出了中國人特有的人世處世的思想體系。
“菜根譚”一名取自宋儒汪革語:“人就咬得菜根,則百事可成。”意思是說,一個人只要能夠堅強地適應清貧的生活,不論做什麼事情,都會有所成就。明于孔兼則進一步闡述道:“‘譚’以‘根譚’名,固自清苦歷練中來,亦自栽培灌溉里得,其顛頓風波、備嘗險阻可想矣。”這一解釋,為原書名增加了另一層含意:即一個人面對厄運,必須堅定自己的操守,奮發努力,辛勤培植與澆灌自己的理想。另有乾隆年間署名“三山病夫通理”者,在重刊“菜根譚序”中說:“凡種菜者,必要厚培其根,其味乃厚。”其意則強調,只有心性澹怕沉靜的人,方能真正領會其中的寓意。
《菜根譚》書中闡釋的思想體系,融匯了儒家自強不息、佛家寬忍宏大和道家超脫玄妙的思想,數百年來對中國人的正心修身、養性育德,都起到了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的重要影響。一些評論即說:政治家們在這部書里找到了治國安邦的策略,商家們在書里找到了以仁智勝的法寶,迷茫者則在書里找到了生活的方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