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牧吉

圖牧吉

圖牧吉自然保護區位於旗境南部的圖牧吉鎮內,距旗政府所在地音德爾50公里。東與黑龍江省泰來縣接壤,西與興安盟科爾沁右翼前旗毗鄰,南與吉林省鎮賚縣相望,北與小城子鄉為鄰

基本信息

圖牧吉自然保護區簡介

圖牧吉自然保護區在行政上歸屬於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扎賚特旗管轄,位於我國東北大興安嶺東側山前台地的東緣,是嫩江水系二龍濤河流域的一部分。本區是大興安嶺山地與松嫩平原的過渡地帶,也是我國溫帶草甸草原與乾草原的過渡地帶。地質、地貌、植被的過渡性特點,使之具有獨特的地理景觀。
圖牧吉自然保護區屬於半乾旱–––半濕潤的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季。春季乾旱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涼爽乾燥,冬季嚴寒少雪。境內廣闊的波狀台地平原上,針茅草原一望無垠,草甸草原交錯其間;寬淺的河谷平地中,草甸植被生長繁茂;眾多的湖泊碧波蕩漾,湖灘沼澤濕地蘆葦、香蒲廣布。因此,保護區是溫帶草原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研究與保護的典型區域之一,是大鴇、鶴類、鸛類等鳥類資源保護研究的重要基地。

自然地理概況

1、地理位置:圖牧吉自然保護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扎賚特旗的南端,東與黑龍江省泰來縣接壤,西與興安盟科爾沁右翼前旗毗連,南與吉林省鎮賚縣相望,北與扎賚特旗小城子鄉為鄰。地理坐標為東經122°44′13"~123°10′24",北緯46°04′12"~46°25′47"。
圖牧吉鎮位於保護區的東北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23°00′,北緯46°17′,北距扎賚特旗政府所在地音德爾50公里,南距吉林省鎮賚縣城45公里,均有公路相通。
圖牧吉自然保護區總面積948.3平方公里,(包括圖牧吉牧場355.0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53.6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5.6%;沼澤濕地面積220.6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23%;草原面積368.9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40%;農田面積302.8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32%;林地面積2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0.2%左右。保護區內有七個村,28個自然屯,人口1萬餘人。
2、地質地貌:圖牧吉自然保護區位於東北新華夏構造體系大興安嶺隆起帶與松遼沉降帶的過渡部位,區內普遍覆蓋早更新世(Q1)冰水–––洪積沉積物,組成物質為砂礫、粘土混雜,礫石較粗,礫徑在2~10厘米之間。該砂礫粘土沉積層,系大興安嶺東側向松嫩平原輻散的廣闊冰水洪積扇的東部邊緣,構成了西高東低、波狀起伏的台地平原地貌形態,其海拔多在150~230米之間。
全新世以來,台地平原遭受流水侵蝕,在台地面上形成了一系列寬淺的河谷窪地,向東南輻射狀延伸。圖牧吉自然保護區的東部即由二龍濤河在台地面上營造了大面積流水窪地,由於河道多變,所形成的沖積平原與泛濫平原呈不規則條帶狀,並形成眾多的侵蝕窪地,海拔在130~148米之間,其組成物質為全新世(Q4)的河流沖積物、湖相沉積物,以亞砂土、亞粘土和粘土狀堆積為主。較大型的侵蝕窪地則積水成湖,主要湖泡有圖牧吉泡、三道泡、靠山湖等。
保護區的中部,可見小型中生代花崗岩殘丘,海拔165米左右,稱為哈達山,並向東北方向延伸至靠山屯一帶,呈潛山狀。殘丘西側有斷陷窪地,積水成湖,舊稱哈達湖,今稱百靈湖。
哈達湖南側低平地上,居部可見晚更新世黃土狀亞砂土沉積,海拔155m左右,成為台地平原中較低平的部分。
3、氣候:圖牧吉自然保護區地處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氣候特點表現為春季乾旱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乾燥涼爽,冬季嚴寒少雪。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降水變率大,多雨年份年降水752.7毫米(1988年);少雨年分降水量僅275.6毫米(1975年)。年蒸發量約為降水量的4倍。年內降水分配不均,夏季(6~8月)降水集中,可占全年降水的75%。年平均氣溫4.0℃,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17.4℃,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為23.4℃;日最高氣溫可達39℃,最低氣溫為-33.5℃。氣溫年較差與日較差均較大。本區日照時數達2855.5小時,日照百分率達64%;太陽年輻射量為1315千卡/厘米,≥10℃的日照時數為1821.7小時,≥10℃積溫為2786.0℃。本區無霜期140天,早霜出現在9月30日左右,晚霜在5月5日左右。土壤凍結期為10月至翌年5月,最大凍土深2.42米。年平均風速3.5米/秒,最大風速9.5米/秒,最大風力9級。春季大風日數可達8天,占全年大風日數的70%。
4、水文:流經圖牧吉自然保護區的河流主要是二龍濤河。二龍濤河是洮兒河的支流,屬松花江水系,為間歇性河流。發源於扎賚特旗寶力根鄉紅合勒屯西北七公里的二龍山,流徑本旗巴彥高勒鄉、小城子鄉進入黑龍江省泰來縣境內後又折入圖牧吉境內,注入圖牧吉水庫,經調蓄後流入吉林省鎮賚縣境。二龍濤河流域面積2403平方公里,幹流長123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7.6立方米/秒,年均徑流總量為2.4億立方米。二龍濤河徑流變率大,乾旱年份往往斷流乾涸,多雨年份或遇暴雨則產生洪泛過程。為防止乾旱年份二龍濤河流量過小,1985年挖渠引綽爾河水,引入圖牧吉水庫。
圖牧吉自然保護區的湖泊較多,主要有圖牧吉泡、三道泡、哈達泡、靠山泡等。
圖牧吉水庫,是在原尼日裡泡的基礎上,挖渠引綽爾河水後修建的水庫,其水源一方面來自二龍濤河,同時來自綽爾河,水庫面積5000公頃,最大水深3米,平均水深1米,蓄水量9000萬立方米。湖灘為大面積蘆葦沼澤地。
哈達湖(百靈湖),位於區內哈達山西側,水面面積2000公頃,最大水深25米,平均水深9米,蓄水量2000萬立方米。湖岸較陡,湖灘狹窄。
三道泡子,位於圖牧吉水庫東南2公里,水面面積260公頃,最大水深1米,平均水深0.7米。湖灘寬闊,沼澤濕地發育。
靠山湖,位於百靈湖北5公里,水面面積約100公頃。最大水深2米,平均水深1.5米,湖灘鹽化明顯。
本區台地平原砂礫層富含地下水,潛水埋深5~7米,單井出水量可達10~30噸/小時,但含氟高,不適飲用。
5、土壤:土壤是自然地理環境各組成要素綜合作用的產物。因此,土壤類型與土壤性狀綜合反映著地理環境的特徵。
圖牧吉自然保護區地處溫帶針茅草原栗鈣土地帶的東部,與黑鈣土地帶接壤,因此,本區地帶性土壤為栗鈣土,局部有黑鈣土交錯分布。由於地形條件和水文地質條件的差異,本區內尚發育草甸土、沼澤土、鹽土等非地帶性土壤。

植物資源

圖牧吉保護區位於松嫩平原西部的大興安嶺山前台地。受半乾旱氣候和水文狀況的影響,分布有大面積草原和濕地。植物種類較多、植物群落多樣。
1、植物種類:根據初步調查統計,保護區境內僅維管束植物有51種、160屬、253種(見附表)。其中以菊科、禾本科、豆科、莎草科和薔薇科種類最多,約128種,占保護區維管束植物種類的51%,其次為百合科、藜科、紫草科和毛茛科,以上9科共156種,占維管束植物的66%。10種以上的科,有8科,如藜科、薔薇科、豆科、紫草科、菊科、禾本科、莎草科和百合科。有4~9種的科有9科,如蓼科、毛茛科、大戟科、傘形科、報春花科、鏇花科、玄參科、桔梗科和鳶尾科。
2、植物類型:圖牧吉自然保護區內的植被,主要是草原、濕地、草甸、水域植被、鹽沼和部分農田。地帶性植被為草原。屬中濕型典型草原與草甸草原的過渡地帶。

動物資源

圖牧吉保護區有廣闊草原、大面積的湖泡和沼澤濕地,尚有鹽沼和草甸等。多種多樣的植物群落,為動物的棲息、繁衍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因此,動物資源十分豐富。根據目前初步調查統計,保護區內僅脊椎動物有28目71科309種。其中魚類有3目9科43種;兩棲類有1目3科5種,爬行類有2目3科7種;鳥類尤多,有17目46科310種;哺乳類有5目10科26種。其中有國家級保護動物有46種,一級保護動物有鳥類13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鳥類47種、哺乳類1種。

自然博物館

圖牧吉自然博物館坐落於百靈湖南側,距離保護區科研樓9公里,與2006年6月投入使用,建築面積達380平方米。博物館致力於“標本收藏,科普教育,科學研究,觀賞娛樂”於一體,採用高科技的聲、光電手段,模擬自然界中鳥獸的生活狀態,主要展示圖牧吉草原和濕地生態系統的原貌,豐富的自然資源,突出生物多樣性和獨特的濕地生態系統,以及他與人類生產生活的密切關係,來到圖牧吉自然博物館,你可以領略到濕地風光的壯美與靚麗,體驗回歸大自然的神奇與奧妙。
博物館總面積380平方米,共收集保護區動物標本55種147件、植物標本34件、牆壁鳥類圖片14片、音響和投影設備各1套。內有反映保護區全貌的沙盤。展廳分序廳、電教廳和生態廳(包括植物展區、獸類展區和鳥類展區)。各個展區內以圖片和標本的形式展出,呈現了圖牧吉保護區豐富的自然資源,讓人們更直觀地了解圖牧吉保護區的生物多樣性和獨特的草原濕地生態系統。同時,這裡又是青少年教育基地,是教育青少年熱愛自然,保護野生動物的極佳場所
圖牧吉自然博物館內設序廳、電教廳和生態廳,生態廳內有圖片展區、獸類展區和鳥類展區。走進序廳,展現在眼前的是反映保護區全貌的沙盤,從這裡可以了解到保護區的面積、區域類型等。圖片展區主要展示的是保護區豐富的植物資源和鳥類圖片。走進獸類展區,猶如進入茂密的森林,各種動物聚集在你的周圍,使人不僅發出要愛護自然、保護野生動物的感嘆。來到鳥類展區,猶如來到百鳥的天堂,有的鳥兒在水中嬉戲,有的鳥兒在空中追逐,有的鳥兒在啄食;在這個展廳,觀眾可以聽到來自自然界中多種鳥類的鳴叫;觸摸式多媒體電腦、中央空調、樓宇監控等設備,給觀眾創造了一個方便、舒適的參觀環境。電教室可容納百餘人觀看宣傳教育片,也是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博物館可同時容納200多人同時參觀。
來圖牧吉自然博物館參觀,不僅能增長自然科學知識,還能領略大自然的獨特風光,這裡是你休閒時的良好場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