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濟合作論壇

世紀之交,黨中央根據經濟全球化趨勢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需要,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提出了“走出去”發展戰略,鼓勵和支持具備條件的各種所有制企業按照國際通行規則開展對外投資和經濟合作,主動參與各種形式的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而今,我國的國際經濟合作已經從改革開放初期的一般貿易、簡單加工擴大到行銷網路、航運物流、資源開發、生產製造和設計研發等眾多領域,由原來集中在歐美、港澳等已開發國家和地區向亞非拉開發中國家擴展,投資合作領域、地域明顯拓寬;從初期的國有外經貿專業公司和工貿公司,發展為國有、民營、中小企業齊頭並進,投資合作主體日趨多元;從初期建點開辦“視窗”發展到綠地投資和大規模海外併購,境外加工貿易快速增長,能源資源合作增多,投資合作方式更加豐富。我國國際經濟合作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並為世界經濟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源自美國的金融危機自去年開始橫掃全球,給中國企業帶來衝擊的同時也帶來了機遇,如何在當前國際形勢下把握機會促進企業發展成為政府和企業共同關注的問題,為此,經商務部批准,在建國六十周年之際,中國國際經濟合作學會聯合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將在北京舉辦第二屆國際經濟合作論壇, 屆時商務部黨組成員、副部長陳健同志將出席論壇並發表主旨演講;商務部有關司領導、國內外著名專家、大專院校學者、駐華使領館官員、中外著名企業家、投融資機構等將蒞會與大家共同對話交流,分享價值信息,促進交流合作。
本次活動也得到了商務部相關司局以及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中國投資促進處、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商務部合作司、商務部投資促進局、中國國際投資促進會、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歐美同學會以及各國駐華經濟機構、全國各主流媒體等單位的大力支持。
中國國際經濟合作學會依託商務部等部委的高端資源和專業的專家顧問智囊團隊,長期以來致力推動中國企業“走出去”,並與各國駐華經濟機構、中國對外投資企業、各地方政府有著良好的合作關係。在 “2008國際經濟合作論壇暨中外企業項目對接會”取得了豐碩成果的基礎上,中國國際經濟合作學會將於10月末在京召開“第二屆國際經濟合作論壇”,本次論壇將突出高層次、有效性、務實性原則,以我國對外開放的戰略新思維,圍繞國際金融危機形勢下,如何看待當前國際經濟合作的新特點和新趨勢;如何更好地把“引進來”和“走出去”結合起來,推動我國經濟建設和對外開放繼續向前發展;在國際經濟合作的過程中,如何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走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之路等一系列重要的課題進行深入探討。並安排重點行業企業投融資項目對接等務實活動。
本次論壇將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高峰論壇,國內一線專家學者及政府官員將就當前形勢下2010年世界及中國經濟走勢、中國企業併購風險、外資併購國家經濟安全、金融危機下的招商引資以及中小企業出路等問題進行高端對話,指導企業發展;第二組委會自年初起就著手邀請了具有對華投資意向的海外華商及國際知名投資企業近百家,謀求打造一個務實高效的項目對接大會,並於會後赴各地實地考察合作情況,以推動中國企業在世界金融寒冬中的持續發展;第三中國國際經濟合作學會聯合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共同打造學界專場論壇,共同探討中國企業國際化人才的培養途徑,實現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的無縫對接。同時,本屆論壇還舉辦國際經濟合作專題徵文活動,謀求整合國內專家集體智慧,為中國國際經濟合作出謀劃策。
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國際經濟合作論壇將全力打造一個新型的交流溝通平台,力求辦出特色、辦出實效、辦出規模、辦出水平,與國內同類活動相比要實現新突破。論壇將以高規格的嘉賓陣容,前瞻的思想指導,實戰性的創新策略,匯聚政府高層領導、頂尖專家。業界精英等多方力量共商合作發展大計,共解財富密碼,共享財富商機,為參與者拓展市場,成就鰲頭,帶來無限驚喜。
主辦單位簡介
中國國際經濟合作學會(英文全稱CHINA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SOCIETY 縮寫CIECOS。以下簡稱“學會”)於1983年在北京成立,是我國改革開放後在國家民政部登記註冊、由商務部(原外經貿部)直接領導、具有法人資格的全國性社會中介機構。
中國國際經濟合作學會由全國政、學、企各界人士組成,是我國專門從事國際經濟合作理論、政策研究與交流,參與策劃與制定國外經濟合作戰略的權威性學術組織;是在全國範圍內為所有從事國際經濟合作事業的企業、研究機構、高校及政府部門提供有關國際經濟合作理論政策研究成果和信息諮詢服務及人才培訓的非營利性機構;是溝通政府與科研、企業單位及國內外相關組織的橋樑和紐帶。
中國國際經濟合作學會的宗旨和任務,是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團結和組織我國從事國際經濟合作領域研究的專家、學者和企業家以及廣大從事國際經濟合作業務的實際工作者,在新時期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發展壯大和世界經濟全球化形勢下,對我國國際經濟合作事業發展與改革的理論與實踐,進行深入研究、探索,為政府主管部門決策和國際經濟合作企業發展戰略策劃、經營管理提供有效的服務,推動中國企業特別是會員單位實施“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戰略實現跨越式發展,在開放型經濟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促進我國國際經濟合作事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國家“211工程”首批重點建設高校,坐落在首都北京朝陽區。學校校園規劃精緻,環境優雅,是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事業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學校前身為“高級商業幹部學校”,創建於1951年,受中央貿易部和教育部雙重領導。1952年,中央貿易部撤銷,學校劃歸對外貿易部,受對外貿易部和教育部雙重領導。1953年,學校更名為北京對外貿易專科學校,由教育部委託對外貿易部領導。1954年,中國人民大學貿易系對外貿易專業併入北京對外貿易專科學校,以北京對外貿易專科學校為基礎成立北京對外貿易學院。1984年,學校更名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0年6月,原中國金融學院與原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合併成立新的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劃歸教育部直屬。
學校於1989年11月在國內率先成立了校董會。原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任首屆校董會主席,原國家副主席榮毅仁、原全國政協副主席、香港中華總商會榮譽會長霍英東等任名譽主席,第二任校董會主席是原國務院副總理吳儀。校董會的建立,對於學校的建設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學校在發展過程中受到海內外廣泛關注和支持:政府機構、企業家、財團、大公司等紛紛向學校捐資設立基金或獎學金,許多國際著名的跨國企業成為學校的贊助團體。目前,社會力量在學校設立的獎學金、獎教金等已達20多項,院系級基金則更多。學校與美、英、法、德、日、俄、意、澳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多所著名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合作交流關係,不斷開展的對外交流與合作,使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面向世界辦學的特色更加鮮明。
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Center for China & Globalization CCG)是由中國歐美同學會建言獻策委員會發起,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中國國務院僑辦海外專家諮詢委員會,中國商務部國際經濟合作學會,英國諾丁漢大學中國研究學院以及香港科技大學中國跨國關係研究中心作為戰略合作夥伴的智庫型非盈利的研究機構。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吸引了國內外一流專家學者、企業家和政府官員參與,致力於研究中國在全球化進程中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等重要課題,為中國的進步與發展提供戰略性、可行性、及時性的建議和政策研究,成為國家、社會和企業發展的高端智庫,為中國的發展建言獻策,力爭為中國在全球化時代提供獨立、客觀和有建設性的研究。
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和歐美同學會建言獻策委員會目前已成為中國有關部門政策諮詢的一個國際智庫,並同全國人大,全國政協和國家有關部門保持密切聯繫,為這些部門提供諮詢和參考。到目前為止,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和歐美同學會建言獻策委員會已經在過去向中國政府有關部委提交了各方面的建言獻策報告,其中不少得到國家最高領導和有關部委領導的批示和肯定,並對促進有關方面的工作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論壇籌備組聯繫人:楊金貴

電話:010-65261973

電郵:[email protected]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