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賓護衛隊

國賓護衛隊

國賓護衛隊是一個國家給予到訪外國元首、政府首腦等政要的一種最高禮遇和一項嚴格安全保衛措施,是國際上很多國家通行做法。執行這項任務的護衛隊被人們稱為行進中的護衛使者,流動的儀仗隊。1954年6月,繼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組建之後,中國政府下令在迎送外國元首儀式中增設國賓車隊機車護衛。1954年10月19日,印度總理兼外長尼赫魯成為摩托護衛隊護衛的第一名國賓。1984年7月12日,隸屬於武警北京總隊的國賓車隊摩托護衛隊正式成立,被譽為中華第一騎。截至2003年,國賓護衛隊共安全迎送外國領導人523位,執行護衛任務1680次,並先後榮立集體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6次,曾被總部授予基層建設標兵中隊榮譽稱號。2004年1月1日起,出於簡化禮儀,緩解北京交通的目的,中國政府決定取消機車護衛禮儀。2014年10月21日,中國重新恢復了機車護衛隊,第一個接待坦尚尼亞總統基奎特。2016年9月4日,國賓護衛隊出任歡迎各國元首參加G20峰會到訪的儀式。

基本信息

簡介

機車護衛國賓車隊經過北京復興門外大街機車護衛國賓車隊經過北京復興門外大街

國賓護衛、鳴放禮炮、檢閱三軍儀仗隊是國際禮儀活動中的三大最高禮儀。在外交場合,禮賓是展示本國文化傳統、發展水平、民族氣質的重要視窗。

建國以來,中國曾實行過機車護衛,由於國賓車隊經過路段的交通長時間難以恢復正常,給人民民眾的出行帶來很多不便。中國政府曾於2004年1月1日起取消為國賓車隊安排禮儀性機車護衛。

機車護衛是多數國家給予到訪外國元首、政府首腦等政要的一種最高禮遇和一項嚴格安全保衛措施,是國際上很多國家通行做法。因此,2014年10月21日,坦尚尼亞總統基奎特抵達北京,開始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在從首都機場前往釣魚台國賓館的國賓車隊中,中國重新出現機車護衛隊。

發展歷程

第一代

1954年6月,繼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組建之後,中國政府下令在迎送外國元首儀式中增設國賓車隊機車護衛。這一任務就落到了北京市公安局的肩上。北京市公安局將這項特殊任務交給交通大隊,交通大隊組成了第一支國賓車隊摩托護衛隊。開始選擇了4輛捷克的“佳娃”紅色兩輪機車,隊員們著平時執勤時穿的制式警服,當時的警察制服是全國統一的50式人民警察服裝,米黃色制式布警服,白套袖,棕色牛皮帶,白布裹腿,黑皮鞋訓練。
摩托護衛隊在城區各條大街上風風光光地演練了3天,熟悉了迎賓路線,也熟悉了機車性能。

1954年10月19日,印度總理兼外長尼赫魯成為摩托護衛隊護衛的第一名國賓。

1957年4月15日,為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伏羅希洛夫元帥護衛時發生意外,摩托護衛隊員受傷。這次前所未有的事件,導致毛澤東和伏羅希洛夫乘坐的敞篷車被堵塞時間長達15分鐘,雖未發生危險,卻成為一個極其深刻的教訓,迎賓指揮部等有關部門都為此受到嚴厲批評。

第二代

1961年春,北京市公安局交通管理處直屬中隊訓練的第二批國賓摩托護衛隊員完成訓練任務,接替了第一批護衛隊員。機車護衛陣容從7人7車增至9人9車。首次接受駕駛國產機車的國賓護衛隊領航護衛的,是1961年6月10日以范文同總理為首的越南民主共和國政府代表訪華團。

文化大革命前,由於花費在對外禮儀上的人力、物力、財力較大,政府逐步對禮賓制度做了一些改革,取消了專機護航的做法,但是國賓車隊機車護衛依然保留。文化大革命爆發後,各方面都遭到破壞,來華的外賓也減少了,在“革命”和“突出政治”的口號下,國賓機車護衛和鳴放禮炮這兩項重要禮賓制度被取消了。

第三代

1981年9月,重新恢復國賓車隊機車護衛。恢復後的國賓摩托護衛隊依然由北京市公安局交通管理處直屬中隊的交警擔任。第三代摩托護衛隊是中國第一代專業國賓摩托護衛隊伍,較之前兩代,有了飛躍的進步,已經接近國際專業摩托護衛隊的水平。護衛路線也由過去的只護送城區路段,改為全程護送。城區路段為9輛機車護衛,城區外減少到5輛。隊員也由過去的15人增至30人。
第三代摩托護衛隊首先改變了過去的“有任務時護衛,無任務時上勤”的非專業狀況,隊員們全部是從北京市公安局在職年輕民警中遴選出來的,他們身材矯健、相貌英俊、政治素質好,駕駛技術優良。身著量身定做的警用禮服,腳蹬馬靴,座下是公安部特別為國賓護衛製作的泰山牌機車,佩帶當時國內最先進的通訊器材。重要外賓來訪時,機車護衛陣容增至11人11車,組成“∧”字隊形,似雁陣,又似寶劍。頭輛車搜尋前方路面、向後傳達信息,其後的4輛機車觀察處理車隊左右側出現的情況,中間4輛保護國賓主車,引領著國賓車隊。
20世紀80年代起,恐怖主義出現並蔓延,一些重要的國際會議開始將恐怖主義問題列為重要議題之一,國賓摩托護衛隊的“護衛”性質超出了“禮儀”需要,為了配合國賓車隊高級轎車的行進速度,國產機車的速度顯然跟不上發展的需要。自1982年起,國賓摩托護衛隊換騎了動力強勁、安全穩定、經濟耐用的日本“本田”機車。

第四代

1958年護衛金日成訪華1958年護衛金日成訪華
1984年7月,中央政府決定,成立了國賓護衛隊,隸屬於武警北京總隊。至此,由北京警察擔任了近20年的國賓機車護衛任務結束了。
1984年7月12日,隸屬於武警北京總隊的國賓車隊摩托護衛隊正式成立,一批綜合素質上乘的武警戰士被選進護衛隊,他們以更系統、刻苦的訓練方式和更專業的國際水準,進一步提高了中國的國賓車隊的機車護衛水平。護衛隊沿用北京交警護衛隊員們11輛機車排列為“∧”字的護衛隊形,駕駛技術更精湛、裝備更先進、禮賓服更英俊威武。11名國賓摩托護衛隊員駕駛乳白色寶馬機車,身著橄欖綠禮兵服,頭戴白色頭盔,腳蹬黑色高筒馬靴,腰佩特種手槍警棍,駕駛技術嫻熟,姿態自如,轉彎時的優美流線造型嘆為觀止,時常博得國賓的讚揚。
2003年12月18日,國賓車隊摩托護衛隊接到任務,護衛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邀請來華訪問的以色列國總統摩西·卡察夫從釣魚台國賓館到人民大會堂,這也是武警國賓車隊摩托護衛隊組隊19年來第1680次擔負摩托護衛任務。
從2004年1月1日起,取消為國賓車隊安排禮儀性機車護衛禮儀。國賓車隊摩托護衛隊創造的輝煌由此告一段落。

重新恢復

2014年10月21日,坦尚尼亞總統基奎特抵達北京,開始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在從首都機場前往釣魚台國賓館的國賓車隊中,出現了機車護衛隊。這次是中斷10年的國賓機車護衛隊再度亮相。
此次國賓機車護衛隊復出的人數和隊形基本和此前保持一致。全隊形隊員總計11名護衛隊員,隊形呈“∧”字隊形對國賓車對進行護衛。所用的車型為春風動力CF650G,車身設計上融入許多中國元素。白色車身上,配以紅黃兩色。紅色,象徵著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搭配著黃色代表吉祥和喜慶。仔細看會發現,車身上紅黃雙色線條,勾勒出的是盤踞山野的萬里長城,國賓車飛馳而過的瞬間,奔騰而出的是長城般不屈不撓的民族意志和大氣沉穩的中華風範。而前臉設計的靈感,則來源於天安門的石獅。

G20護衛

在歡迎各國元首參加杭州G20峰會到訪的儀式上,身穿潔白禮服、胸佩金黃綏帶、腳蹬烏黑馬靴的武警官兵動作整齊劃一,駕駛著白色機車呈“V”字隊形,護衛著國賓車隊前進。

執行這項任務的武警北京市總隊國賓機車護衛隊被人們稱為行進中的“護衛使者”,流動的“儀仗隊”。國賓護衛和鳴放禮炮、檢閱三軍儀仗隊是國際禮儀活動中的三大最高禮儀。

赴杭州參加G20峰會為各國元首護衛,是國賓機車護衛隊第一次跨區執行任務。全體護衛隊員牢記職責使命,以一流的素質、一流的作風、一流的形象,圓滿完成了任務,保證了國賓安全,彰顯了大國禮儀,成為G20會議期間杭州街頭一道流動的風景。

隊員選拔

選拔標準

護衛隊員除具備政治合格、身高在1.75米、相貌英俊、體魄強健等以上基本條件外,還要在訓練中經過體能、技能、心理素質等方面10多道難關的考驗,以便熟練掌握過高架橋、懸輪過獨木橋、飛車過斷橋、行車交換駕駛員、360度急調頭等機車駕駛高難動作,練就擒拿格鬥、準確射擊、快速應變等絕技。因此從入選國賓護衛隊到能夠真正騎上機車上崗值勤,擔負迎送外國元首任務,成為一名合格的護衛隊員一般需要3至4年時間,淘汰率高達70%。

護衛標準

機車護衛時速為120至140公里,前後車距保持在1.5米,行駛在公路中心線上的前導車左右偏線不超過5厘米。車隊快速起步風馳電掣,緊急制動停車如釘。不管平地陡坡、颳風下雨,護衛隊員身體都與車體成90度直角,頭正頸直、肩平腰挺。

場上練兵

國賓護衛隊國賓護衛隊
摩托護衛是一項技術性非常強的工作。機車隊行進中,什麼樣的複雜情況都可能碰到。為確保國賓安全,護衛隊總是針對各種可能發生的突發情況,設定訓練課目,並且專挑雨霧、風雪天訓練轉“8”字陣、蛇形陣,在冰雪路上練穩定性。他們把磚塊、罐頭盒等作為假設危險物布設在途經路上,練習在時速120公里高速行駛的情況下,不減速、不下線、不改隊形,進行排除。
訓練內容一共有18個訓練科目500項,每項內容必須全部達到"優秀"才能成為一名預備隊員,還不能上崗值勤,這個過程平均需要835小時的訓練才有可能達到,最快的需要一年,慢的要4至5年時間,"良好"的成績在護衛隊就屬於不及格,面臨的就是被淘汰。比如50米加減擋科目,要求隊員在50米內將車從1擋掛到5擋,最低時速必須達到80公里以上,之後把擋位從5擋減至1擋,並剎住車,車輪不許超過50米停車線,所有動作完成只有6秒時間。再比如,行車途中如果發現可疑物品,不管物品是什麼,作為護衛隊員必須能在車速60到80公里的情況下將其撿起並投到車隊之外,而在訓練時,護衛隊員必須在車速90到100公里的情況下撿起一枝鉛筆。
每當國賓車隊離開首都機場或釣魚台國賓館時,11輛護衛車要在同一時間駛上路面,然後向國賓車行駛方向90度急轉彎,迅速形成一個三角屏障。在時速120至140公里的高速行駛中,前後護衛車、護衛車與國賓車均要保持在1.5米的距離,保持倒"V"隊形行駛。帶隊車必須在公路中線上行駛,左右偏差不準超過5厘米。其高速、準確協調一致的駕駛技術,既艱難又危險,稍不留神就會車毀人亡,造成重大事故,影響外交形象。
在國賓護衛隊,沒有一個隊員身上沒有"病"的,肩周炎腰椎間盤突出、腳氣、頸椎病、關節炎等是隊員們的職業病,有的隊員關節炎嚴重到夏天不能吹電扇。護衛隊形訓練是護衛訓練的一大難題,隊形訓練要求具備寬闊的訓練場。但國賓護衛隊只有一個簡陋的周長500米的臨時訓練場地,白天馬路上人多車多,不便在外訓練。於是護衛隊選擇了夜間訓練。在夜深人靜人們酣然入睡的時候,護衛隊員駕駛著機車悄悄出發了。寬闊的三環路上、長安街上,隊員們從零點至3點,苦練起步加速、壓線駕駛、模擬護衛等動作,風雨無阻,從不間斷。

護衛誓詞

“護衛重於生命,形象高於一切”,這是國賓護衛隊員莊嚴的誓詞。為捍衛國家的榮譽與尊嚴,為實現自己人生中這一最大的光榮與夢想,年輕的護衛隊員奉獻的不僅是青春、汗水,甚至是熱血和生命。

技術裝備

“國賓版”機車首次使用ABS防抱死制動系統增加安全性,同時可以適當調整的坐椅還能滿足1米85左右個頭的國賓隊員的舒適性。最特別的是,車身設計上融入許多中國元素,比如前臉的靈感來源於天安門的石獅,車身還有流線型的長城圖案等。圖為工作人員在調試國賓機車的基型車。
新款國賓機車融入了許多“中國元素”。白色車身上,配以紅黃兩色。紅色,象徵著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搭配著黃色代表吉祥和喜慶。仔細一看,會發現車身上紅黃雙色線條,勾勒出的是盤踞山野的萬里長城,國賓車飛馳而過的瞬間,奔騰而出的是長城般不屈不撓的民族意志和大氣沉穩的中華風範。
新款國賓機車擁有650CC大排量,最高時速可達177公里/時,全車使用LED燈,更加節能。截至2014年10月,新款國賓摩托已申請了27項專利,包括4項發明專利。這款機車2015年還將出民用版,除了外觀上會有變化外,還會有一些其他方面的變動。

車型制服

國賓護衛隊國賓護衛隊
1954年組建的國賓護衛機車隊使用的是捷克“佳娃”紅色兩輪機車。當時的警察制服是全國統一的50式人民警察服裝,米黃色制式布警服,白套袖,棕色牛皮帶,白布裹腿,黑皮鞋。

1961年第二代摩托護衛駕駛的全部是國產“長江”750型機車,隊員身著59式藏青色警服,夏季則著白上裝,白色頭盔,黑皮鞋。機車護衛陣容從7人7車增至9人9車。

1981年第三代摩托護衛隊是身著量身定做的警用禮服,腳蹬馬靴,座下是公安部特別為國賓護衛製作的泰山牌機車,佩帶當時國內最先進的通訊器材。重要外賓來訪時,機車護衛陣容增至11人11車,組成“∧”字隊形,似雁陣,又似寶劍。

1984年國賓護衛機車隊駕駛乳白色寶馬機車,身著橄欖綠禮兵服,頭戴白色頭盔,腳蹬黑色高筒馬靴,腰佩特種手槍警棍,護衛隊員們11輛機車排列為“∧”字的護衛隊形。

1991年的本田650摩托;

1992年的寶馬800RT型摩托;

2000年最後更換為寶馬850RT型坐騎。

在歡迎各國元首參加G20峰會到訪的儀式上,身穿潔白禮服、胸佩金黃綏帶、腳蹬烏黑馬靴的武警官兵動作整齊劃一,駕駛著白色機車呈“V”字隊形,護衛著國賓車隊前進。執行這項任務的武警北京市總隊國賓機車護衛隊被人們稱為行進中的“護衛使者”,流動的“儀仗隊”。國賓護衛和鳴放禮炮、檢閱三軍儀仗隊是國際禮儀活動中的三大最高禮儀。此次赴杭州參加G20峰會為各國元首護衛,是國賓機車護衛隊第一次跨區執行任務。全體護衛隊員牢記職責使命,以一流的素質、一流的作風、一流的形象,圓滿完成了任務,保證了國賓安全,彰顯了大國禮儀,成為G20會議期間杭州街頭一道流動的風景。

所獲榮譽

從1984年武警北京總隊國賓護衛隊正式組建至2003年,19年中,國賓護衛隊共安全迎送外國領導人523位,執行護衛任務1680次,並先後榮立集體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6次,曾被總部授予“基層建設標兵中隊”榮譽稱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