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情

國情

國情(the condition(or state)of a country;national conditions),指一個國家的社會性質、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況和特點。也特指一個國家某一時期的基本情況和特點。一方面指國家的情況,另一方面指國家的社會性質。具體通過7個方面來反映國情,如環境和資源、科技教育、經濟發展、政治等。是一個國家的社會性質、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況和特點。

基本信息

簡介

guóqíng

一個國家的社會性質、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況和特點。也特指一個國家某一時期的基本情況和特點。

國情國情

1.指國家的情況。《戰國策·秦策一》:“陳軫為王臣,常以國情輸楚。”

2.指國家的社會性質、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況和特點。毛澤東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第二章第二節:“認清中國的國情,乃是認清一切革命問題的基本的根據。”

內容

所謂國情,是指一個國家的文化歷史傳統、自然地理環境、社會經濟發展狀況以及國際關係等各個方面的總和,也是指某一個國家某個時期的基本情況。

國情可以具體分為七個方面:

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國土面積、地質、地貌、地形、氣候、礦立、生物、、光、熱資源等。

科技教育狀況:科技隊伍,科研水平、體制,教育的規模、結構、水平等。

經濟發展狀況:經濟實力、經濟體制、生產關係生產力布局、對外經濟關係等。

政治狀況:階級社會階層的劃分,政黨和政治團體間的關係、政治體制、政治制度、民主與法制建設等。

社會狀況:人口、民族、家庭、婚姻、社會犯罪及其相應對策等。

文化傳統:價值取向、倫理道德觀念、宗教信仰、藝術觀念及民族傳統和風俗習慣等。

國際環境和國際關係。

國情教育

國情,指一個國家在特定時期的基本情況和特點。它包括自然國情、歷史國情(民族歷史發展、民族傳統、文化源流、文明發展歷史)、現實國情、比較國情。國情教育內容應是以上四個方面形成的知識體系。

中國的基本國情

資源

自然資源豐富,種類繁多,但分布不均,而且雖然總量很大,,但人均占有量少.

地理

位於東南亞,與越南,寮國,緬甸,印度,不丹,錫金,尼泊爾,克什米爾地

中國的疆域中國的疆域

區,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俄羅斯,蒙古,朝鮮等國家接壤,總面積960多萬平方千米,地勢西高東低可分為三個階梯,北至連崟,南到曾母暗沙

經濟

自1978年改革開放後,中國經濟成長很快,連續多年GDP增長率在8%~9%,在飛速發展的同時,也很好的防止了經濟過熱與通貨膨脹。

國防&軍事&外交

改革開放20年來,中國軍力與過去比較有了長足的進步,全面向現代化軍隊轉變,國防力量有了提高,國人感到欣慰。21世紀中國軍隊的發展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中國制定了新的五年國防發展規劃。精減部隊,更新武器裝備,國防工業面向市場化,是此次規劃的核心內容。3月4日,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發言人姜恩柱透露,中國2006年國防預算為2838億元人民幣(約合35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4.7%。但與美國的2838多億美元的軍費還是差之甚遠.

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國際地位日益提升,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已成為維護國與國之間和平的重要力量。

科技

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在高科技領域,已有11%的領域居世界領先地位。不論是高尖端科技還是其他方面,中國與西方和美國還有一定距離,並且面臨多方面的技術封鎖,況且就算引進先進新技術,中國也很少花費資金去研究與創新,所以中國要想成為科技強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人口

約14億,約占世界人口總數的22%,目前是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並且人口老齡化很快,小孩越來越多。

政治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目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水平低且發展不平衡

中國共產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當前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在新世紀新階段的具體表現。

第一,必須清醒認識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從社會性質和社會發展階段上對我國國情所作的總體性、根本性判斷。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從我國實際出發,首先要從這個最大的實際出發。所謂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簡要地說,就是社會主義的不發達階段。我國是在生產力非常落後的條件下進入社會主義的,必須經歷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階段去實現已開發國家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實現的工業化和現代化。從20世紀中葉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至少100年時間,都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在經濟文化落後的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不可逾越的歷史階段。黨的十三大根據鄧小平同志的重要思想,深刻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此後,黨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都重申和強調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問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出現嚴重失誤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提出的一些任務和政策超越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而改革開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自覺地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不懈努力,我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從生產力到生產關係、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築都發生了意義深遠的重大變化,但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黨的十七大再次強調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問題,就是要求我們繼續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作為推進改革、謀劃發展的根本依據,認清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現代化的長期性、艱巨性,提高想問題、辦事情決不可脫離實際的自覺性。

第二,必須清醒認識當前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社會發展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又從質變到新的量變螺鏇式上升的過程,在不同時期會呈現出相應的階段性特徵。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至少要經歷上百年時間,在其不同發展時期也會呈現不同的特徵。只有準確把握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才能更好地從國情出發,制定正確的方針政策,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科學分析我國全面參與經濟全球化的新機遇新挑戰,全面認識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深刻把握我國發展面臨的新課題新矛盾,提出了關於深刻認識和把握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的重要思想,黨的十七大報告從八個方面對此進行了系統闡述。這些階段性特徵表明,我國已進入發展的關鍵時期、改革的攻堅時期和社會矛盾頻發時期。隨著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我國的發展既蘊涵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和發展空間,也承受著來自人口資源環境等方面約束的巨大壓力;我國的發展既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寶貴機遇,也面臨著各種嚴峻挑戰。要適應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奮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就必須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更加自覺地走科學發展道路。科學發展觀正是在這樣的實踐基礎上孕育和誕生的。

第三,必須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與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有機統一於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偉大實踐。黨的十七大報告關於當前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在新世紀新階段的具體表現的重要論斷,深刻揭示了當前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之間的內在聯繫,進一步深化了我們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豐富和發展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既為我們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更好地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提供了理論和實踐基礎,也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提供了理論和實踐基礎,體現了高舉旗幟同與時俱進的統一、解放思想同實事求是的統一、立足當前同著眼長遠的統一。我們要深刻認識和全面把握當前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之間的辯證統一關係,進一步增強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和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