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子學

國子學

國子學是中國封建時代的教育管理機關和最高學府。國子學(國子寺、國子監)與太學,名稱雖異,歷代制度亦有變化,但俱為最高學府。晉武帝鹹寧二年(公元276年)始設,與太學並立。隋文帝時以國子寺總轄國子、太學、四門等學。元代設國子學、蒙古國子學、回回國子學,亦分別稱國子監。明清僅設國子監,為教育管理機關,兼具國子學性質。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設學部,國子監遂廢。國子學一般設有博士五人,正五品上。直講四人,掌佐博士、助教以經術講授。

基本內容

中國封建時代的教育管理機關和最高學府。

晉武帝鹹寧二年(公元276年)始設,與太學並立。南北朝時,或設國子學,或設太學,或兩者同設。北齊改名國子寺。隋文帝時以國子寺總轄國子、太學、四門等學。煬帝時改國子寺為國子監。唐宋亦以國子監總轄國子、太學、四門等學。元代設國子學、蒙古國子學、回回國子學,亦分別稱國子監。明清僅設國子監,為教育管理機關,兼具國子學性質。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設學部,國子監遂廢。國子學(國子寺、國子監)與太學,名稱雖異,歷代制度亦有變化,但俱為最高學府。惟當兩者並設時,國子學之教育對象乃屬於更高級統治者之子弟。

國子學一般設有博士五人,正五品上。掌教三品以上及國公子孫、從二品以上曾孫為生者助教五人,從六品上。掌佐博士分經教授。直講四人,掌佐博士、助教以經術講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